当代美国学校体育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美国学校体育的特点
1983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国家处于危机中》的报告书,指出美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出现严重问题,学生学术知识不足,学习成绩下降,学校教育处于危险境地。
于是,以优秀教育为口号,美国拉开了长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1990年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的政策更加鲜明,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优秀教育为口号,以提高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2)追求教育内容的标准化、统一化和评价标准的设定;3)努力恢复因暴力和药物而混乱的学校秩序和纪律;4)放宽对以学区或学校为主体的教育改革机构的规定;5)追究学区或学校对教育成果的责任。
追求优秀性的教育改革对学校体育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学校体育中的危机意识。
1990年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的动向对学校体育而言十分不利,整个美国学校体育都在明显衰退,体育危机的呼声日趋高涨。
1991年,美国著名体育学者RINK指出。
在近年的学校改革中,学校体育存在被忽视的情况。
必修单位在不断减少。
西登拓扑则指出(1992) ,面对运动、健康体能价值提升的时代,学校教育中的体育缺乏对其价值认可的信赖性,正成为“濒于灭绝的种类”。
1992年VICKER指出,马里兰州的高中体育的必修单位减少了一半,这样的现象在美国各州都在发生。
体育危机意识与教育改革的关系。
首先以基础课程学力提高为目的的教育改革使得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下降。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大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低下,国民在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读、写、算方面的能力不够充分,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于是,重新审视过于迎合学生兴趣的无价值的课程,甩掉包袱,重视国民所必需的基本教育内容,就成为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
体育被普遍认为是一味迎合学生兴趣的“无价值”的课程,成为上至联邦政府、下到州和学区,不被人们关注的对象。
其次,来自社会的教育问责,使体育处于不利境地。
美国的学校有对纳税者说明取得相应成果的责任。
传统的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被认为过度迎合学生的兴趣,不能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常常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
第三,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不仅重视读、写、算等基础性课程,而且重视问题解决、意志决定、学习方法学习等思考技能的提高。
责任感、自尊心、自我管理能力等人格的成长也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这意味着对体育对于健康或体力的贡献,包括对整个人格形成的贡献的重新审视。
产生体育危机意识的体育自身的原因。
产生体育危机意识的体育自身的原因有:平庸的体育计划和较低的社会信任;对国民健康体能以及青少年运动不足等重大课题没有做什么贡献;学校中缺乏对教师或教学计划的评价,研修机会不多,设施设备不足;高中体育教师、学校管理层重视运动队训练,轻视体育教学;体育班级人数多,时间短,效果差。
《全国体育标准》的制定,在美国学校体育的历史上,制定全国体育课程标准是从未有过的。
但是,此次国家标准的制定,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包括体育)开始向中央集权制度转变,而是仍然保持教育分权制的特点,其国家体育标准自然也呈现出独特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该标准不具有法定约束力,只是一个指南,没有规定各州或学区的体育课程内容。
各州有权确立自己的课程标准,学区和学校则有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
2.使体育的达成目标系统化和具体化。
根据新修订的教育目标,《全国体育标准》把从幼稚园开始到12年级的初等和中等体育教育应当达到的目标具体化,并且给出了可供参照的样例,更加注重教学目标内在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3.制定了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
过去,学校体育成果一直处于无法评定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
为了与此次教育改革目标相一致,使体育教学成果能得到有效检测,《全国体育标准》提供了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有了可操作的评价方法。
4.强调通过运动学习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1990年以来,随着数学、科学等学术科目受到重视,学校体育的存在意义受到质疑。
为摆脱“非学术”的地位,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使学校体育真正获得来自教育管理者、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全国体育标准》高度重视运动学习时的运动概念和原理的应用。
5.强调维持和增进健康的体适能提高以及形成活动的生活方式。
体适能目标和迄今为止的体力促进不同,是以健康为焦点,考虑的是日常的身体活动、学习者自主活动能力的培养,以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为目的。
这是针对过去学校体育“忽视”社会健康体适能(健康日益高涨的要求)而加以强调的,反映了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客观要求。
6.追求体育深层价值的实现。
《全国体育标准》在要求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原理的同时,还强调面向生活的教育和公民教育。
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学习与他人交往,学会尊重个体差异及遵守社会规范,为学习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从而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涵,提升了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认同。
体育课程改革的一般特点
近年来,美国体育界在对体育现状进行检讨的同时,学者们就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如何生存,体育如何重建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讨。
主要以概念学习、体育全国标准的制定及健康体适能教育等新计划的开发为先导,尝试发展具有多元化特征的学校体育。
综合起来,课程改革有两大方向:一是能够给予青少年全面教育的“优秀学科”的方向;一是主张体育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针对社会要求发挥体育作用的方向。
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强调体育的学科性。
以“优秀学科”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改革确认了体育作为能够对人的社会性和全面发展做出贡献的学科地位,尤其是对学生认知方面的关注。
体育被认为是能够给予学生认识发展的课程,这与重视学术学习成果的教育改革的潮流相一致。
倡导体育诸学科的成果,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学、运动的心理—社会方面等领域的知识运用于体育实践,编成中小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资料。
2.重视健康体能的教育。
20 世纪70年代后半期,美国国民对健康和体力的要求日益强烈。
美国卫生部发表了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许多报告和指南,高度关注国民健康和体力现状。
体育应该发挥本身的特点,积极承担起改善国民体能和健康状况的重任。
由于人们对体适能的意识强烈,专家们开发了多种体适能教育计划,如生活体适能、实验性体适能概念、SPARK、CATCH、了解你的身体、总统挑战、最佳体适能、体适能测验等。
3.强调发展运动特有价值的运动课程。
一般而言,在体育教育中不应把焦点放在运动的各种技能的习得上,或过分学习“运动”,而应以学习运动的内在意义为
目的。
教学改革强调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是熟练基本技术,更要重视战术的学习、规则规范的学习,熟悉教练、裁判等使运动顺利进行的各种角色及其义务责任。
4.重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强调操作评价和真实评价,即重视考评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环境下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开发了系统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评价体系。
5.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美国学校体育教材内容一直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今天,随着新兴运动(New Games)的不断涌现,更是如此。
2000年,美国学者M ich ael W M etzler在其著作《体育教学模式》一书中对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做了总结,其中,中学(包括初、高中)体育教材内容分为10大类,近6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