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2008专升本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程学院
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200分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55分)
一、选择(每小题1分,共13分)
1、在OSI模型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2、对于主机域名来说,其中()表示主机名。
A、sie
B、www
C、edu
D、cn
3、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A、调制解调器
B、网卡
C、中继器
D、集线器
4、在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起到检查网络服务请求合法性的设备是()。
A、防火墙
B、防病毒软件
C、网卡
D、网桥
5、网卡中的MAC地址长度是()位。
A、48
B、16
C、32
D、64
6、若要在Windows95上安装SNMP服务,首先必须先安装()。
A、IPX/SPX兼容协议
B、Microsoft32位DLC
C、NetBEUI
D、TCP/IP
7、MAC层是()所特有的。
A、局域网和广域网
B、城域网和广域网
C、城域网和远程网
D、局域网和城域网
8、目前普通家庭连接因特网,通过以下设备可以实现网上漫游,其中传输速率最快的是
()。
A、FDDI
B、ADSL
C、ISDN
D、调制解调器
9、虚拟局域网VLAN可以有多种划分方式,下列方式中不正确的是()。
A、基于交换机端口
B、基于网卡的MAC地址
C、基于网络层地址
D、基于用户
10、双绞线可以用来作为( )的传输介质。
A 、只是模拟信号
B 、只是数字信号
C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D 、只是基带信号
11、在Internet 中,按( )地址进行寻址。
A 、邮件地址
B 、IP 地址
C 、MAC 地址
D 、网线接口地址
12、接收端发现有差错,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收到正确的码字为止,这种差错控制方法称为( )。
A 、前向纠错
B 、冗余检验
C 、混合差错控制
D 、自动请求重发
1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 )组成系统。
A 、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
B 、P
C 机—通信线路—PC 机
C 、终端—通信线路—终端
D 、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
二、专业术语翻译(每个1分,共7 分)
1、ASK : 2
、ARP :
3、PPP :
4、Router :
5、CSMA/CA :
6、DHCP :
7、Firewall :
三、简答、计算(每题5分,共25分)
1、传统以太网的核心协议是什么?它是如何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的?
2、某信道带宽100kHz 的,有4种不同的信号传输数据,此信道理想装状态下的信道容量是多少?若信道信噪比30dB ,信道容量又是多少?
3、要将某路由器上以太网端口(Ethernet0)IP参数设置为192.168.171.6/30,采用RIP路由协议,请问应如何操作?请写出操作步骤及使用的命令。
4、某公司使用的数据传输率为2400bps的租用专线与在外地的分公司相连,现决定以异步方式传送有数据12×106字节,无校验位,有1位停止位,问最少需要多少时间(以秒为单位)才能传输完毕?(忽略数据信号在线路上的传输延迟时间)。
5、为了适应局域网,相比OSI模型IEEE802作了哪些简化,原因是什么?
四、综合分析(本题10分)
1、A、B、C、D四台主机处在同一物理子网,A主机IP参数是192.155.12.112/27,B主机是192.155.12.120/27,C主机是192.155.12.176/27,D主机是192.155.12.222/27。
请回答:(1)A、B、C、D四台主机之间哪些可以直接通信,哪些需要通过网关才能通信?(2分)(2)如果要加入第五台主机E,使他能与D主机直接通信,其IP地址的设定范围应该是多少?(2分)
(3)不改变A主机的物理位置,将其IP地址改为192.155.12.168,请问他的广播地址是多少?使用本地广播发送消息,那些主机能收到?(4分)
(4)在不更改IP地址和网络拓扑前提下,如果要使A、B、C、D四台主机在此网络都能直接相互通信,应采用什么方法?(2分)
第二部分C语言(共90分)
一、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在C语言程序中,表达式18/5的结果是()。
A、1.6
B、3
C、1
D、0
2、由权值分别为5,6,8,2,3的叶子结点生成一棵哈夫曼树,它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A、26
B、83
C、48
D、53
3、变量的指针,其含义是指该变量的()。
A、值
B、地址
C、名
D、一个标志
4、已知:char s[20]= ”programming”, *ps=s; 则不能引用字母o的表达式是()。
A、ps[2]
B、s[2]
C、ps+2
D、ps+=2, *ps
5、设散列表长m=14,散列函数H(K)=K%11,已知表中已有4个结点:r(15)=4; r(38)=5;
r(61)=6;r(84)=7,其他地址为空,如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关键字为49的结点地址是()。
A、8
B、3
C、5
D、9
6、C语言中对函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以嵌套调用,不可以递归调用
B、可以嵌套定义
C、嵌套调用,递归调用均可
D、不可以嵌套调用
7、某二叉树的前序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一定是()的二叉树。
A、空或者只有一个结点
B、高度等于其结点数
C、任一结点无左孩子
D、任一结点无右孩子
8、已知:int a[20]; 则对a数组元素的正确引用是()。
A、a[20]
B、a[8.5]
C、a(15)
D、a[20-10]
9、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点访问顺序为B E A C F D,中序遍历结点访问顺序为A E C B D F,
则其后序遍历结点访问顺序为()。
A、A C E D F B
B、C D F E A B
C、C D B A F E
D、C D B F A
10、若进栈序列为1,2,3,4,假定进栈和出栈可以穿插进行,则可能的出栈序列是
()。
A、2,4,1,3
B、3,1,4,2
C、3,4,1,2
D、1,2,4,3
11、二叉树中第5层上的结点个数最多为()。
A、8
B、15
C、16
D、32
12、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线性长度成正比
13、在一个以h 为头的单循环链中,p 指针指向链尾的条件是()。
A、p->next==h
B、p->next==NULL
C、p->next->next==h
D、p->data==-1
14、判断两字符串s1,s2是否相等,应使用()。
A、if(s1==s2)
B、if(s1=s2)
C、if(strcpy(s1,s2))
D、if(strcmp(s1,s2)==0)
15、若一棵二叉树具有5个度为2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是
()。
A、7
B、10
C、6
D、不确定
二、写程序结果(每题5分,共20分)
1、输入fkeceabq后,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0, k, ch;
static int num[5];
char alpha[ ]={'a', 'e', 'i', 'o', 'u'}, in[80];
gets(in);
while(in[i]){
for(k=0; k<5; k++)
if(in[i] == alpha[k]) {
num[k]++;
break;
}
i++;
}
for(k=0; k<5; k++)
if(num[k]) printf("%c%d", alpha[k], num[k]);
printf("\n");
}
2、以下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stdio.h>
void f(int n)
{
if(n<0) {
putchar('-');
n = -n;
}
if(n/10)
f(n/10);
putchar(n%10+'0');
}
void main()
{
f(-610);
}
3、以下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stdio.h>
float f1(float x,float y)
{
float f2(float m,float n);
float z;
z=(x+y)/f2(x,y);
return(z);
}
float f2(float m,float n)
{
float k;
k=m-n;
return(k);
}
void main()
{
float a=2,b=3,c;
c=f1(a,b);
printf("\nc=%.1f",c);
}
4、以下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sum=2;
for(i=1;i<=3;i+=2)
sum+=i;
printf("%d\n",sum);
}
三、完善程序(每空5分,共30分)
1、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创建单向链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ring.h>
struct node {
char str[10];
int k;
struct node * next;
};
void insert(char *, int);
struct node * head = NULL;
void main()
{
char str[20];
int k;
struct node * t;
while ( 1 ) {
scanf("%s %d", str, &k);
if ( strcmp(str, "!") == 0 ) break;
______(1)______;
}
for (______(2)______)
printf("<%s>: %d\n", t->str, t->k);
}
void insert(char * str, int k)
{
struct node * p;
______(3)______ ;
strcpy(p->str, str);
p->k = k;
p->next=NULL;
if ( head != NULL )
______(4)______;
head = p;
}
2、下列程序调用swap函数交换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后的a和b的值。
程序的输出结果是:After swap 5, 3。
#include <stdio.h>
void swap(int *p,int *q)
{ int t;
______(5)______
}
void main()
{
int a, b;
a = 3,
b = 5;
______(6)______
printf("After swap %d, %d", a, b);
}
四、编写程序(共10分)
假设以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单链表结点的类型定义如下:
以下是引用片段: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LinkNode, *LinkList;
下面已给出主程序请编写函数,将任意输入的N 个数,逆向链接成一个单链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LinkNode, *LinkList;
void main() {
LinkList H;
int n;
scanf("%d",&n);
H=Create(n);
}
第三部分 数据库(共55分)
一、选择(共20分,每空1分)
1、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核心软件是( )。
A 、DBMS
B 、DB
C )OS
D )DBS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
A 、数据结构化
B 、数据独立性高
C 、数据冗余度高
D 、数据共享性高
3、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 )。
A 、码
B 、域
C 、实体型
D 、实体集
4、一门课程同时有若干个学生选修,而一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则课程和学生之间具有( )。
A 、一对一联系
B 、一对多联系
C 、多对一联系
D 、多对多联系
5、数据库系统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其中包括( )。
A 、外模式/模式映象
B 、外模式/内模式映象
C 、外模式/外模式映象
D 、内模式/内模式映象
6、在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中,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其逻辑结构可以不变,因此,基于逻辑结构的应用程序不必修改,称为( )。
A 、物理独立性
B 、逻辑独立性
C 、操作独立性
D 、数据独立性
7、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 )。
A 、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B 、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C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D 、实体、属性和联系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投影操作之后不仅取消了原关系中的某些列,而且还有可能取消某些元组。
B 、选择操作是在关系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
C 、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联接称为自然联接。
D 、对关系R 和关系S 进行集合交运算后,结果中既包含S 中元组也包含R 中元组。
9、关系模型中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其中不.
包括( )。
A 、安全完整性 B 、参照完整性
C 、实体完整性
D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0、通过关系数据库的( )运算,可以从表1和表2获得表3。
表1 产品名称 表2 订货者名称 表3 综合信息
A 、选择
B 、投影
C 、联接
D 、并
11、在关系R (R#,RN,S#)和S (S#,SN,SD )中,R 的主键是R#,S 的主键是S#,则S#在
R 中称为( )。
A 、外部键
B 、候选键
C 、主键
D 、超键
12、在SQL 中,通过UPDA TE 命令可以修改数据,它所实现的是SQL 功能中的( )。
A 、数据查询
B 、数据定义
C 、数据操纵
D 、数据控制
13、在SQL 中,删除表的命令( )。
A、DELETE TABLE
B、ALTER TABLE
C、DROP TABLE
D、DROP VIEW
14、建立索引的作用之一是()。
A、节省存储空间
B、提高查询速度
C、便于管理
D、提高查询和更新的速度
15、在SQL中,谓词EXISTS用来测试一个集合中是否()。
A、为非空集合
B、有两行相同
C、每行都不同
D、每行都相同
16、关于视图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库中不仅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且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
B、视图只能基于基本表建立,不能基于其他视图建立
C、通过视图可以实现对基本表进行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
D、视图是一个虚表,基本表中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并不会随之改变。
17、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的关系模式是()。
A、1NF
B、2NF
C、3NF
D、BCNF
18、在某学校的综合管理系统设计阶段,教师实体在学籍管理子系统中被称为“教师”,而
在人事管理子系统中被称为“职工”,这类冲突被称为()。
A、语义冲突
B、命名冲突
C、属性冲突
D、结构冲突
19、新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管理员发现被用户频繁运行的某个查询处理程序使
用了多个表的连接,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性能,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
A、概念结构设计不正确
B、需求分析阶段对用户的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未完全掌握
C、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未能对关系模式分解到BCNF
D、物理设计阶段未能正确选择数据的存储结构
20、数据字典中存放(),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应用程序的操作都是要通过数据字典
来进行。
A、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B、数据定义语言(DDL)
C、数据操作语言(DML)
D、数据库体系结构的描述
二、简答(共10分,每题5分)
1、笛卡尔积、等值联接、自然联接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2、数据库设计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三、数据库原理应用(共10分, 每题5分)
1、有如下的关系R :
1)求出R 所有的候选关键字。
2)列出R 中的函数依赖。
3)R 属于第几范式?
2、判断下面给出的数据集是否能直接作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若不行,请改造成为尽可能好的并能作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形式,同时简要说明进行改造的理由。
四、SQL 语言(共15分, 1题5分,2题10分)
设有两个关系:
EMP (E#,ENAME ,AGE ,SALARY ,D#)
其属性分别表示职工号,姓名,年龄,工资,工作部门的编号。
DEPA (D#,DNAME ,MGR#)
其属性分别表示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经理的职工号。
1、写出下列查询语句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检索部门名称为“销售科”的职工号,姓名和工资。
2、用SQL 语句完成下列操作:
(1)用CREATE TABLE 语句定义基本表DEPA (其中D#,DNAME ,MGR#三个属性都为字符型,长度分别为4、10、4)。
(2)检索每个部门的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要求显示部门编号,部门名称,职工人数,平均工资。
(3)在DEPA 表中,删除人数少于10人的部门元组。
(4)在EMP 表中,将所有职工年龄增加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