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受体)阻断药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
ARB对血管紧张素II和缓激肽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无活性缓激肽 血管紧张素 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缓激肽 NO 血管舒张 张
非ACE通路 - 胃促胰酶 - CAGE - 组织蛋白酶 G 非肾素通路 - t-PA - 组织蛋白酶 G - Tonin
局部
组织
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
主要内容
• • •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低
用于临床的主要ACEI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名称 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阿拉普利 西拉普利 地拉普利 赖诺普利 莫昔普利 培哚普利 雷米普利 贝那普利 福辛普利 喹那普利 螺普利 群多普利 左芬普利 化学类别 -SH -COOR -SR -COOR -COOR -COOH -COOR -COOR -COOR -COOR -POOR -COOR -COOR -COOR -SR Icso(nmol/L) 23-35 1.0-4.5 - 1.93 40 1.7 1.1-2.6 2.4 1.5-4.2 2.0 11-16 3.0 0.81 8.0 作用时间(h) 排泄 6-12 肾 18-24 肾 24 肾 24+ 肾 16-24 肾 24 肾 12-18 肾 18-24 肾 24 肾 24 肾+肝 24 肾+肝 24+ 肾+肝 24 肾+肝 24+ 肾+肝 18-24 肾+肝
RAS抑制剂在高血压病 治疗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 • •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存在于机 体的多个系统、器官,对机体的正常内 环境稳态调节及疾病的病理过程,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 药有三类: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三)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药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ACEI)
一、化学结构
常见ACEI用法用量
药物名称 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贝那普利 赖诺普利 雷米普利 每天剂量(mg) 25-300 2.5-40 5-40 2.5-40 1.25-20 分服次数 2-3 2 1-2 1
1.25-5 4-8 2.5-10
1
1 1 1
主要内容
正常情况下 :对维持血液正常流动的作用
病理情况下:对血压的影响
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AngⅠACE AngⅡ 作用于AT1、AT2 ,活性最强: (肝脏合成的2球 (10肽) (8肽) 收缩血管、
蛋白)
促进醛固酮分泌等 氨基肽酶A 受体暂不明, 刺激中枢释放加压素; 促进醛固酮分泌作用与AngⅡ相当; 收缩血管作用为AngⅡ的10%~20% 作用于AT4, 激活NO合成酶,促进NO的合成; 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抑制肾小管 对钠的重吸收,部分对抗AT1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无活性缓激肽 血管紧张素 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缓激肽
• • • • • • • • • •
ACE-I
咳嗽 肾性水肿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 抗生长 抗增殖 抗凝血 抗炎症 抗氧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 II AT1 & AT2 血管收缩
NO
血管舒张
1、ACE抑制剂的药理作用
• • • No 生长 无咳嗽 无肾性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 II AT1; AT2
ARB
血管收缩;
血管舒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型高血压
对肾性、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效 对高血压合并心衰、左室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后、脑或外周血管疾病疗效好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 竭的患者疗效好 对老年性高血压疗效好
ACEI的不良反应
•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1.消化道反应 : 恶心、呕吐等。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头痛、头晕、困倦等。 首剂低血压: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多 见。 咳嗽:较常见(5~20%),是患者被迫停药的 原因。多在用药1周~6个月出现,停药后通常 在4天内消失。 发生的机理:ACEI致缓激肽、前列腺素、 P物质蓄积。
①激活NO合成酶,促 进NO 的合成;②抑制 Ang Ⅱ作用于AT1和AT2 心肌细胞肥大;③抑制 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AngⅢ受体不明 产生的主要作 用:收缩血管、促 部分对抗AT1的作用
肾脏和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AT2分布在肾上腺髓质部。
AngⅣ作用于AT4
凝血、促炎症 、促 生长、促氧化、促 动脉粥样硬化
各种ACEI的组织亲和力
高 • • • • • • • • 喹那普利 • 羧基ACEI的组织亲和力 贝那普利 较高 雷米普利 • 其中喹那普利、贝那普 培垛普利 利、雷米普利的组织亲 赖诺普利 和力最高 依那普利 • 巯基和膦酸基ACEI的组 福辛普利 织亲和力较低 卡托普利
Dzau VJ. et al. Am J Cardiol 2001;88(suppl):1-20
给患者的建议
• 症状改善很慢,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即使症状改善不显 著,ACEI仍可减少疾病进展的危险性,除非不能耐受,需 终生服用。 • 在起始用药/增量时可能出现暂时性低血压。 • 未征得医生同意不要擅自停药。
• 定期监测血压、血钾和肾功能
• 服药期间密切注意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可耐受的症状, 需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利转化为含COOH的依那普利酸; 含次膦酸基(POOR)的福辛普利转化 为含POOH的福辛普利酸 2、前药:
2 5
的药物卡托普利; 含羧基(COOH) 的药物赖诺普利
需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才具有与酶 中的Zn2+结合的能力,即为前药。 体外实验须用活性药。
ACE- I对血管紧张素II和缓激肽的作用
ACE抑制剂的禁忌证(1)
• 绝对禁忌证: ①早期用药过程中发生威胁生命的副作用 (血管性水肿或无尿性肾功能衰竭) ②孕妇 • 相对禁忌证: ①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 ②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增高(>265.2μmol/L) ③双侧肾动脉狭窄/ 孤立肾伴肾动脉狭窄 ④血钾高(>5.5 mmol/L) ⑤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梗阻型心肌病
⑷血管RAS: 血管除可摄取循环中的肾素,血管壁及血 作用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 胞、交感神经末梢,对血管紧 平滑肌细胞含有特异的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原 张性、局部血流、平滑肌细胞 mRNA。 的生长起调节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转换通路
循环
肝脏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抑制剂 肾素 血管紧张素 I ACE 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对胎儿的影响: 对胎儿器官形成的早期(第1~3个月) 虽无致畸作用,但持续应用可引起:羊水 减少、胎儿颅盖骨发育不全、肺发育不全、 生长迟缓,甚至胎儿死亡。 新生儿可出现无尿症或死亡(可能部 分由于低血压所致)。 故妊娠妇女禁用。 对乳儿的影响:脂溶性高者,可经乳汁分 泌,哺乳期妇女禁用。
•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 如发生在喉头,可危及生命。 机理:与缓激肽作用有关。 • 其他: 味觉障碍 瘙痒性皮疹 含SH的ACEI可引起,与血 脱发 锌降低有关,补锌可克服。 白细胞缺乏症(仅见于肾功障碍者) 偶见肝毒性
(一)ACEI制剂的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 ACEI 的活性部位与ACE的结合有两 个结合点: 其中一个是酶的含Zn2+的部位——是 其必须的结合部位; 另一个为附加结合点。
现有的ACEI制剂与ACE含Zn2+的部位结 合的化学基团主要有 三类:
含巯基的:如卡托普利
含羧基的:如赖诺普利、依那普利
含膦酰基的:如福辛普利
• 高血钾:在肾功能障碍及同时服用保钾利尿 药的患者多见。 • 低血糖:对IDDM、NIDDM患者均有此作用, 应予以关注。 机理:ACEI能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肾功能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在肾动脉阻塞、肾动脉狭窄所致双侧肾血管病 者,依赖AngⅡ收缩出球小动脉,维持有效滤过压。 ACEI 使AngⅡ生成 舒张出球小动脉 有 效滤过压 血肌酐值 、氮质血症(停药可恢复, 但偶有发展为持续性肾功衰竭者)
血管紧张素: 肾素 血管紧张素
生物活性很低
AngⅢ (7肽)
氨基肽酶M
AngⅣ ( 6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包括血浆ACE和组织ACE 作用:①使AngⅠ AngⅡ ②降解缓激肽
功能尚未完全阐明,AT2的研究现状如下: 分布:胎儿、肾上腺、子宫、卵巢、心脏、脑等。 关于 Ang Ⅱ受体 功能:能部分对抗AT1的作用(但也有相反的报道): ①激活缓激肽 B2受体;激活NO合成酶,促进 的合 Ang Ⅱ受体的亚型:主要有 AT1、AT2NO 以及 AT4 成: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②对抗AT1的促心血 管细胞与重构作用。③也参与促细胞凋亡。故分析应 AT1主要分布在于血管、心脏、脑、 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分类
• 各种ACEI的共同基本作用是与ACE的活
性部位 Zn2+ 结合,使之失活。其分类 如下:
• • • • • • • • • • • •
1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 (1)巯基类:卡托普利、阿拉普利等; (2)羧基类: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3)磷酸基类: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4)异羟肟基类:伊屈普利。 2根据药代动力学可分为 (1)经肾通道排泄: (2)经肝肾双通道排泄: 3根据ACEI在血浆、组织中的相对亲和力可分为 (1)高亲和力 (2)低亲和力 各类ACEI在血浆、组织中的相对亲和力比较图所 示:
⑴脑内RAS: 脑内存在着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CE、 AngⅡ受体。
脑内RAS参与血压调节, AngⅡ引起血压 升高,口渴感,ACTH以及儿茶酚胺的释放。
⑵肾内RAS: 肾脏局部RAS的作用:
促进Na+—H+交换,促进Na+的重吸收 调节肾脏的血流动力学
⑶心脏RAS: 心脏存在生成AngⅠ和AngⅡ的全部成分: 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CE。 在病理情况下,心脏的血管紧张素原ACE 的表达均上调。
与ACE结构中含Zn2+部位的亲和力
一般的讲,含羧基的制 剂比其他两类与Zn 2+的 结合牢固,所以作用较 与附加结合点结合的数目 强,而且作用较持久。
ACEI
决定其
作用强度。
(二)活性药与前药 如:含巯基(SH)
1、活性药: ACEI的结构中具有直接与酶中的Zn2+ 结合的基团,即为活性药。 如:含羧基酯(COOC H )的依那普
降压作用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与抗动脉 粥样硬化作用 阻止心血管病理性重构 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ACEI 的降压作用特点
不加快心率,不减少心排血量 不引起糖、脂代谢改变、电解质紊乱 无体位性低血压、无钠水潴留、无耐受性 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逆转心血管病理性重构 可引起干咳、高血钾、低血锌
ACEI的禁忌证(2)
处在心原性休克边缘、须要静脉滴注升压药来支
持的低血压患者,首先应积极治疗泵衰竭,待病
情稳定后再考虑ACE抑制剂。
Packer M, et al. Am J Cardiol 1999, 83(2A):1A-38A
ACEI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与钾盐或保钾利尿剂同用,引起高钾血症; • 用利尿剂患者对ACEI的低血压作用特别敏感; •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减弱ACEI的抗高血压、抗心力衰竭效 益;阿斯匹林还通过阻断由激肽调节的前列腺素合成,减 弱ACEI 治疗心衰时的血流动力学作用; • 多数专家认为,阿斯匹林与ACEI 存在不利相互作用的资 料尚不充分,目前没有必要改变这两类药物经常同时使用 的临床做法;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受体)阻断药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
ARB对血管紧张素II和缓激肽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无活性缓激肽 血管紧张素 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缓激肽 NO 血管舒张 张
非ACE通路 - 胃促胰酶 - CAGE - 组织蛋白酶 G 非肾素通路 - t-PA - 组织蛋白酶 G - Tonin
局部
组织
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
主要内容
• • •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低
用于临床的主要ACEI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名称 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阿拉普利 西拉普利 地拉普利 赖诺普利 莫昔普利 培哚普利 雷米普利 贝那普利 福辛普利 喹那普利 螺普利 群多普利 左芬普利 化学类别 -SH -COOR -SR -COOR -COOR -COOH -COOR -COOR -COOR -COOR -POOR -COOR -COOR -COOR -SR Icso(nmol/L) 23-35 1.0-4.5 - 1.93 40 1.7 1.1-2.6 2.4 1.5-4.2 2.0 11-16 3.0 0.81 8.0 作用时间(h) 排泄 6-12 肾 18-24 肾 24 肾 24+ 肾 16-24 肾 24 肾 12-18 肾 18-24 肾 24 肾 24 肾+肝 24 肾+肝 24+ 肾+肝 24 肾+肝 24+ 肾+肝 18-24 肾+肝
RAS抑制剂在高血压病 治疗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 • •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存在于机 体的多个系统、器官,对机体的正常内 环境稳态调节及疾病的病理过程,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 药有三类: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三)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药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ACEI)
一、化学结构
常见ACEI用法用量
药物名称 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贝那普利 赖诺普利 雷米普利 每天剂量(mg) 25-300 2.5-40 5-40 2.5-40 1.25-20 分服次数 2-3 2 1-2 1
1.25-5 4-8 2.5-10
1
1 1 1
主要内容
正常情况下 :对维持血液正常流动的作用
病理情况下:对血压的影响
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AngⅠACE AngⅡ 作用于AT1、AT2 ,活性最强: (肝脏合成的2球 (10肽) (8肽) 收缩血管、
蛋白)
促进醛固酮分泌等 氨基肽酶A 受体暂不明, 刺激中枢释放加压素; 促进醛固酮分泌作用与AngⅡ相当; 收缩血管作用为AngⅡ的10%~20% 作用于AT4, 激活NO合成酶,促进NO的合成; 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抑制肾小管 对钠的重吸收,部分对抗AT1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无活性缓激肽 血管紧张素 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缓激肽
• • • • • • • • • •
ACE-I
咳嗽 肾性水肿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 抗生长 抗增殖 抗凝血 抗炎症 抗氧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 II AT1 & AT2 血管收缩
NO
血管舒张
1、ACE抑制剂的药理作用
• • • No 生长 无咳嗽 无肾性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 II AT1; AT2
ARB
血管收缩;
血管舒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型高血压
对肾性、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效 对高血压合并心衰、左室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后、脑或外周血管疾病疗效好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 竭的患者疗效好 对老年性高血压疗效好
ACEI的不良反应
•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1.消化道反应 : 恶心、呕吐等。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头痛、头晕、困倦等。 首剂低血压: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多 见。 咳嗽:较常见(5~20%),是患者被迫停药的 原因。多在用药1周~6个月出现,停药后通常 在4天内消失。 发生的机理:ACEI致缓激肽、前列腺素、 P物质蓄积。
①激活NO合成酶,促 进NO 的合成;②抑制 Ang Ⅱ作用于AT1和AT2 心肌细胞肥大;③抑制 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AngⅢ受体不明 产生的主要作 用:收缩血管、促 部分对抗AT1的作用
肾脏和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AT2分布在肾上腺髓质部。
AngⅣ作用于AT4
凝血、促炎症 、促 生长、促氧化、促 动脉粥样硬化
各种ACEI的组织亲和力
高 • • • • • • • • 喹那普利 • 羧基ACEI的组织亲和力 贝那普利 较高 雷米普利 • 其中喹那普利、贝那普 培垛普利 利、雷米普利的组织亲 赖诺普利 和力最高 依那普利 • 巯基和膦酸基ACEI的组 福辛普利 织亲和力较低 卡托普利
Dzau VJ. et al. Am J Cardiol 2001;88(suppl):1-20
给患者的建议
• 症状改善很慢,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即使症状改善不显 著,ACEI仍可减少疾病进展的危险性,除非不能耐受,需 终生服用。 • 在起始用药/增量时可能出现暂时性低血压。 • 未征得医生同意不要擅自停药。
• 定期监测血压、血钾和肾功能
• 服药期间密切注意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可耐受的症状, 需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利转化为含COOH的依那普利酸; 含次膦酸基(POOR)的福辛普利转化 为含POOH的福辛普利酸 2、前药:
2 5
的药物卡托普利; 含羧基(COOH) 的药物赖诺普利
需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才具有与酶 中的Zn2+结合的能力,即为前药。 体外实验须用活性药。
ACE- I对血管紧张素II和缓激肽的作用
ACE抑制剂的禁忌证(1)
• 绝对禁忌证: ①早期用药过程中发生威胁生命的副作用 (血管性水肿或无尿性肾功能衰竭) ②孕妇 • 相对禁忌证: ①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 ②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增高(>265.2μmol/L) ③双侧肾动脉狭窄/ 孤立肾伴肾动脉狭窄 ④血钾高(>5.5 mmol/L) ⑤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梗阻型心肌病
⑷血管RAS: 血管除可摄取循环中的肾素,血管壁及血 作用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 胞、交感神经末梢,对血管紧 平滑肌细胞含有特异的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原 张性、局部血流、平滑肌细胞 mRNA。 的生长起调节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转换通路
循环
肝脏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抑制剂 肾素 血管紧张素 I ACE 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对胎儿的影响: 对胎儿器官形成的早期(第1~3个月) 虽无致畸作用,但持续应用可引起:羊水 减少、胎儿颅盖骨发育不全、肺发育不全、 生长迟缓,甚至胎儿死亡。 新生儿可出现无尿症或死亡(可能部 分由于低血压所致)。 故妊娠妇女禁用。 对乳儿的影响:脂溶性高者,可经乳汁分 泌,哺乳期妇女禁用。
•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 如发生在喉头,可危及生命。 机理:与缓激肽作用有关。 • 其他: 味觉障碍 瘙痒性皮疹 含SH的ACEI可引起,与血 脱发 锌降低有关,补锌可克服。 白细胞缺乏症(仅见于肾功障碍者) 偶见肝毒性
(一)ACEI制剂的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 ACEI 的活性部位与ACE的结合有两 个结合点: 其中一个是酶的含Zn2+的部位——是 其必须的结合部位; 另一个为附加结合点。
现有的ACEI制剂与ACE含Zn2+的部位结 合的化学基团主要有 三类:
含巯基的:如卡托普利
含羧基的:如赖诺普利、依那普利
含膦酰基的:如福辛普利
• 高血钾:在肾功能障碍及同时服用保钾利尿 药的患者多见。 • 低血糖:对IDDM、NIDDM患者均有此作用, 应予以关注。 机理:ACEI能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肾功能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在肾动脉阻塞、肾动脉狭窄所致双侧肾血管病 者,依赖AngⅡ收缩出球小动脉,维持有效滤过压。 ACEI 使AngⅡ生成 舒张出球小动脉 有 效滤过压 血肌酐值 、氮质血症(停药可恢复, 但偶有发展为持续性肾功衰竭者)
血管紧张素: 肾素 血管紧张素
生物活性很低
AngⅢ (7肽)
氨基肽酶M
AngⅣ ( 6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包括血浆ACE和组织ACE 作用:①使AngⅠ AngⅡ ②降解缓激肽
功能尚未完全阐明,AT2的研究现状如下: 分布:胎儿、肾上腺、子宫、卵巢、心脏、脑等。 关于 Ang Ⅱ受体 功能:能部分对抗AT1的作用(但也有相反的报道): ①激活缓激肽 B2受体;激活NO合成酶,促进 的合 Ang Ⅱ受体的亚型:主要有 AT1、AT2NO 以及 AT4 成: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②对抗AT1的促心血 管细胞与重构作用。③也参与促细胞凋亡。故分析应 AT1主要分布在于血管、心脏、脑、 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分类
• 各种ACEI的共同基本作用是与ACE的活
性部位 Zn2+ 结合,使之失活。其分类 如下:
• • • • • • • • • • • •
1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 (1)巯基类:卡托普利、阿拉普利等; (2)羧基类: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3)磷酸基类: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4)异羟肟基类:伊屈普利。 2根据药代动力学可分为 (1)经肾通道排泄: (2)经肝肾双通道排泄: 3根据ACEI在血浆、组织中的相对亲和力可分为 (1)高亲和力 (2)低亲和力 各类ACEI在血浆、组织中的相对亲和力比较图所 示:
⑴脑内RAS: 脑内存在着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CE、 AngⅡ受体。
脑内RAS参与血压调节, AngⅡ引起血压 升高,口渴感,ACTH以及儿茶酚胺的释放。
⑵肾内RAS: 肾脏局部RAS的作用:
促进Na+—H+交换,促进Na+的重吸收 调节肾脏的血流动力学
⑶心脏RAS: 心脏存在生成AngⅠ和AngⅡ的全部成分: 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CE。 在病理情况下,心脏的血管紧张素原ACE 的表达均上调。
与ACE结构中含Zn2+部位的亲和力
一般的讲,含羧基的制 剂比其他两类与Zn 2+的 结合牢固,所以作用较 与附加结合点结合的数目 强,而且作用较持久。
ACEI
决定其
作用强度。
(二)活性药与前药 如:含巯基(SH)
1、活性药: ACEI的结构中具有直接与酶中的Zn2+ 结合的基团,即为活性药。 如:含羧基酯(COOC H )的依那普
降压作用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与抗动脉 粥样硬化作用 阻止心血管病理性重构 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ACEI 的降压作用特点
不加快心率,不减少心排血量 不引起糖、脂代谢改变、电解质紊乱 无体位性低血压、无钠水潴留、无耐受性 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逆转心血管病理性重构 可引起干咳、高血钾、低血锌
ACEI的禁忌证(2)
处在心原性休克边缘、须要静脉滴注升压药来支
持的低血压患者,首先应积极治疗泵衰竭,待病
情稳定后再考虑ACE抑制剂。
Packer M, et al. Am J Cardiol 1999, 83(2A):1A-38A
ACEI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与钾盐或保钾利尿剂同用,引起高钾血症; • 用利尿剂患者对ACEI的低血压作用特别敏感; •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减弱ACEI的抗高血压、抗心力衰竭效 益;阿斯匹林还通过阻断由激肽调节的前列腺素合成,减 弱ACEI 治疗心衰时的血流动力学作用; • 多数专家认为,阿斯匹林与ACEI 存在不利相互作用的资 料尚不充分,目前没有必要改变这两类药物经常同时使用 的临床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