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体制对城乡社会保障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75/14-1065/f.2019.06.002
城乡二元体制对城乡社会保障的影响分析
□孙忍静
摘要: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制度上的差异,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一块“短
板”。

究其原因,城乡二元体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剖析城乡二元体制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探索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城乡二元制;
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6-0003-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9文献标志码:A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02206)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由来已久。

1958年,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人口被分为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村户籍人口,形成城乡二元体制。

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严重分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展中存在差异。

本文将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点,
剖析城乡二元体制对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影响,并从城乡二元体
制改革的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

1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现状和问题
1949年以来,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但城乡差距也逐渐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

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不仅增加了城市社会保障的压力,
而且对流动人口享有社会保障福利也造成了困难,
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问题。

根据2012年中国统
计年鉴,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
口的48.73%[1]。

其中有2.71亿人户分离,包括2.3亿流动人口,且大部分是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有近1/5的人口可能正面临着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困扰。

无疑,解决流动
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将是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缩小城乡差距的一块“硬骨头”。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是城乡社会保
障制度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国经济一直呈现城乡二元的发展格局,
城乡内固化发展,阻碍了城乡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市“民工荒”并存的局面[2]。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存在差异,决定了我
国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

因此,分析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方面城乡的发展差异和问题,
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要基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有效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异[3]。

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社会保险
为例,我国社会保险要求参保人只有在缴纳达到一定要求的社会保险费的基础上,才能够享受社会保险的报销服务。

而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居民收入普遍较低,对规定的社会保险没有缴纳能力。

类似社会保险这样的社会保障准入门槛还有很多,如果不能把这些高门槛降低甚至“拆掉”,那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发展就无从谈起。

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取得造福农民的成果。

3
措施建议
3.1消除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

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方面,为基层社会保障提供财政资金来源,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规模;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自我生活保障能力,减轻财政承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压力,使更多财政资金用于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挖掘区域优势资源,打造特色经济。

在了解各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农民利用现有资源增加收入[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但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
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也极为缓慢。

如今,农村经济到了换一条发展路
子的时候,
必须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2理清政府职能,
将政府政策落到实处社会保障政策在本质上是一项公共政策,
政府是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主体,
负有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责任。

当前,我国必须明确和落实好政府作为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的主体角色,建立起政府主
导、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供给格局,
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城乡发展。

政府要明确自身公共部门角色,梳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保障服务供给中的关系,让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将政府政策落
作者简介:孙忍静(1998-),女,汉族,山东威海人,
本科,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公私合作。

/理论探索/

·
山西农经/2019年6期
到实处。

各级政府应真正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作为造
福人民的大事来完成,
将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投入到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供给中,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

当前,我国社会成员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仍然存在,中低层收入群体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社会保障具有产品公共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私营部门不能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主力军,
只能由政府主导。

3.3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制度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对政府为人民提高相应的社会保障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国当前必须做好社会保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

我国政府需要对社会保障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从制度层面来说,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以确保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享有同等水
平的社会保障服务。

从主体参与来说,社会保障不只是政府的责任,还
关系到全体社会公民利益,
需要社会团体、公众、企业共同参与,让社会保障成为社会中每个个体的事情[6]。

4
结束语
城乡二元体制是城乡社会保障不公平的重要原
因之一。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

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让每个公民参与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发展中。

目前,我国学者在深化改革的社会背景下,
对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尤其在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多元主体供给两大问题上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对我国政府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完善和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是,城乡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社会长久存在的民生问题,要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发展需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陈鹏联,王桃清.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及解决路径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9):80-81.[3]张文,唐萧萧,徐小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分析[J ].求实,2013(5):45-49.[4]李欢欢.浅谈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7(31):76.[5]雷咸胜,崔凤.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J ].当代经济管理,2017(2):44-49.[6]王国军.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初探[J ].战略与管理,2000(2):33-44.
效,影响农民收入。

大杏的深加工迫在眉睫。

3意见建议
3.1
打造生态乡村旅游
工作组特地从外地请来了旅游规划师、
高级景观设计师,以及海南舜里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根良,与繁城镇党委书记王世伟、县文化旅游局第一副局长宫成瑞等相关人员,在赵家庄村委会议室召开了专题研讨会。

会议围绕赵家庄村特色旅游带动白水杏产业发展、促进杏农增收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决定以4月中旬杏花节为契机策划实施大型宣传
活动,完善整村生态旅游设计规划,
充分利用赵家庄“四季山水,春华秋实”的自然资源,加快提升服务设施,打造生态旅游特色村。

3.2邀请专家举办讲座
邀请杏树、土壤、
食用菌专家赴赵家庄村进行考察调研,把脉问计,
建言献策,解决杏树病虫害、土壤改良和利用杏树剪枝培育食用菌等问题,
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增加收入。

3.3引进大杏加工设备
通过市场考察调研,引进杏产品深加工设备,
生产杏干、杏脯、杏果饮料、杏果酱等,解决鲜杏产量大、
销售能力弱的问题,
打消杏农后顾之忧。

3.4加快现有土地流转
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
策,实行土地流转,
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彻底解决人口外流、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4
结束语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和推进,要扛稳粮食安全这
个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
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服务“三农”,天地广阔。

为了进一步引深大讨论活动,
扎实做好进村入户后续服务工作,工作组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思想再解放一
点,工作思路再拓展一点,
服务范围更广一点,服务时间更长一点;一次入村,
常年对接,长期服务,把进村入户服务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让老百姓更加满意。

(上接第2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