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 乘减》教案2.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2=2×4=4×4=1×3=
3×2=1×4=3×3=3×4=
3+3+3=2+2+2+2=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
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
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
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
列式:3×4-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条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点名回答。
2、小结。
乘加和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3、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
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的第4题。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5×3-5=5×3+5=5×4+5=
5×2=5×4=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计算乘加、乘减时,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
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想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3×3+2=11(个)
9
3+3+3+3-14×3-1=11(个)
12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