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谓语动词的活用形「タ形」的用法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娱乐节目。

In the evening修饰谓语动词could enjoy,是句子本来要表达的意思。

除了介词短语外,分词短语和各类从句等若在句中的语序不当,同样会使英语句子的意思不合逻辑。

又如:The girl student was flirted in a supermarket where she lived in Beijing.从句where she lived在这个句子中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句子语序应调整为:The girl stu-dent was flirted in a supermarket in Beijing where she lived.那位女生在她生活的北京市的一家超市里被性骚扰过。

定语从句where she lived,按逻辑关系应修饰Beijing,这就是原句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修饰supermarket。

三、修饰效果
人们在交际中,为使自己的思想能被听者或读者恰当的理解,往往给某一词、短语或句子以突出的地位,加以强调,这就产生了语序的变化。

在书面语中,人们不能借助语调来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而通常需用修辞手段来加强语势。

因此,有时语序不同,句子的修辞效果会大相径庭。

同一个英语句子用一种语序,句子意思平平,但如换一种语序,就有妙笔生花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Two years ago that was and since then,Myra had been to see her mother three times,but her husband never.(选自《The Pre-sent》一文)。

此句凸显“Two years”,作者要表示的意思是这么长的时间Myra才看望母亲三次,那么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Myra总该来了。

文章对Myra的批评讽刺就通过这一特殊语序表现出来了。

调整语序还可以使句子的意思衔接更紧密,表达更清楚,更有活力。

例如:That year she got ac-quainted with a young man and she was to live with this man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这个句子在语法上无懈可击,但意思衔接却不太紧密,若在语序上调整一下,其修辞效果就不大相同。

即:That year she got acquainted with a young man and this young man she was to live with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那年她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一个她打算与之共度余生的年轻人。

由此可见,英语句子的语序会直接影响英语句子意思的表达。

语序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传统语言学中,通常认为“语序是属于句法的。

”这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语言结构中,发挥着区别意义和功能的作用。

研究中发现语序不仅与句法结构描写密切联系,而且和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语言的特点与类型以及某些语言理论的问世,也都息息相关。

所以除上述的论述外,我们还应该从更广泛的范围去研究语序,以使我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达到语义正确、生动、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庆宗.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
[2]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关于谓语动词的概念,借用寺村先生的观点:“動的述語というのは、生き物の身体や心。

の動き、行為、物事の変化、出来事などを表す動詞のことである。

”(寺村:P95)动词「タ形」在学校语法中又称为“过去形”,也就是用于表示“过去·完了”的动作,该用法作为一般用法被广泛使用。

然而,关于动词「タ形」的用法,其实用有很多种。

本稿以「発話時点と述べる表現対象である事柄との時間的関係」(发话时间与所述事件的时间关系)为视角,将动词「タ形」的用法分为“客观表现”和“主观表现”,探究谓语动词「タ形」的基本意思及其派生意。

一、先行研究
纵观先行研究,笔者发现,将「タ形」视为「テンス」(时态)的一种形式加以介绍、研究的情况远比单纯将「タ形」视为谓语动词加以介绍、研究的情况要更为普遍。

金田一春彦(1988):さまざまな「た」——
—過去の「た」、以前の「た」、状態の「た」、想起?命令?決意の「た」寺村秀夫(1982):述語の形と時との関わりのきまりを観察し、体系的に記述するためには、事実に密着して、それを客観的に描こうとする場合——
—「叙述的」用法と、——
—事実と話し手がある特別な心理状態で見、その事実に対する自分の反応を表そうとする場合——
—「叙想的」用法——
—とに分けて考える必要がある。

笔者从寺村先生的“叙述性”用法和“叙想性”用法的分类中得到启发,试图探究一下谓语动词「タ形」。

二、关于谓语动词「タ形」
1.“客观表现”的「タ形」。

客観表現」とは、表現対象となる事柄の実現が話し手の現に身を置く時点より以前、つまり過去に属するものを現在において叙述することである。

①私は1930年に京都で生まれた。

②昨日ここで交通事故が起こった;③昔はよくここで泳いだ。

④暇な時は山登りに行ったものだ。

毫无置疑,上述①~④的例句中出现的「タ形」是表示过去。

作为“客观表现”,用于叙述发话时间之前的事件。

①②两个例句中描述的事件是发生于过去的某一时刻。

发话者身处现在,对过去的事件加以说明。

③④例句中的事件是过去反复发生的事件。

另外,有很明显的回忆过去的意味。

①②和③④的不同仅在于所描述的事件是过去一次性发生的还是过去反复发生的。

⑤パリへ行く時、かばんを買った。

⑥パリへ行った時、かばんを買った。

⑤⑥两个例句中的「タ形」不如①~④中出现
关于谓语动词的活用形「タ形」的用法初探
王露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谓语动词的活用形「タ形」具有各种各样的用法,本稿借鉴先行研究的优秀成果,将动词「タ形」的用法分为“客观表现”和“主观表现”,探究谓语动词「タ形」的基本用法及其派生义。

关键词:「タ形」;客观表现;主观表现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171-02
【专题研讨】. All Rights Reserved.
的那么简单,它表示的是主句与从属节,及与名词修饰节之间的时间上的前后关系。

⑤⑥两个例句中,说话者已经去了巴黎,也已经买了包,也就是这两个动作都已经在过去发生了。

基于这一点,⑤⑥例句中「タ形」的用法与①~④例句中的是一样的,但是从时间的先后上来看,⑤例句中的「かばんを買った」发生在前,「パリへ行った」发生在后;然而⑥例句中的「パリへ行った」发生在前,「かばんを買った」发生在后。

这种情况借用「絶対テンス」和「相対テンス」的概念加以说明比较容易理解。

「絶対テンスとは、発話時と出来事?事柄の成立時との先後関係を表したものである。

相対センスとは、主節で述べられた出来事?事柄の成立時を基準時として、それとの時間的先後関係を表したものである。

」(玉村:P71-P72)「かばんを買った」是主句的时态,是绝对时态,从属节的时态以句末谓语的时间为基准,是相对时态。

⑤例句中的从属节「パリへ行く時」的时态与⑥例句中的从属节「パリへ行った時」的时态与主句「かばんを買った」的时态相对应而成立。

⑦例句中右の壁にかけた図案は古川さんの設計図です。

⑧例句中まるで絵にかいたような景色だ。

⑦⑧例句中的「タ形」表示「かけている」和「かいている」的持续性状态。

这里使用「タ形」并不是为了描述发生于发话时间之前的事件,而是表示事件完成之后其“结果”的持续。

尽管如此,在笔者看来,⑦⑧例句中的「タ形」也包含着事件完成的语感。

“结果”源于原因,「タ形」之所以能够表示结果的持续是因为「かける」和「かく」的动作确实已经完成。

基于这一点,尽管不能否认⑦⑧例句中的「タ形」是表示持续的状态,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动作的完成是其成立的前提。

2.“主观表现的”「タ形」。

「主観表現」とは、表現対象となる事柄の実現が発話時点までに実際には起こっていないのに、話し手の主観意識によっては起こられたと言うことである。

⑨カメラを買ったら、写してあげます。

⑩向こうへ着いた後で相談しよう。

⑨⑩例句中的「タ形」表示假定。

寺村先生将其称为「過去の実現の仮想を表す過去形」。

⑨例句中,照相机还没有买。

⑩例句中,还没有到达目的地。

⑨例句将“买相机”和⑩例句将“到达目的地”预设为完了的动作。

上文提到,相对时态基于绝对时态而成立。

即「タ形」是作为主句谓语所描述的事件的发生的前提
条件而被假定发生的。

13〇あと一勝すればいいんだから、もうわが方の優勝は決まったね。

14〇よし、その仕事はおれが引き受けた。

15〇どいた、どいた!13〇例句「その事柄が現実にまだされていなくても、実現が確定的だと捉えられる場合にも用いられ、必ずしも完了している必要はない。

」(坂田:P90)13〇例句的断定用法、14〇例句的决意用法及15〇例句的命令用法所叙述的事件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是发话者主观性地断定和决定。

对于发话者而言,这些事件作为既定的事实而存在,迟早、必然会发生。

基于金田一春彦和寺村秀夫先生的观点,本稿从“客观表现”和“主观表现”两个方面叙述了谓语动词「タ形」。

虽然「タ形」有各种各样的用法,但是笔者认为都可以还原为“过去·完了”的用法,即「タ形」具有的各种各样的用法是由“过去·完了”的用法派生而来。

区别仅在于事件是真的已经发生,还是由发话者主观意识而设想发生,只是任何一种情况都与“过去·完了”有着密切的关系。

“客观表现”自不待言,“主观表现”的“条件·假定用法”、“断定·决意用法”及“命令用法”都与「タ形」的基本用法——
—“过去·完了用法”有着关联。

虽然叙述的事件并未发生,但是在发话者的内心已经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已经被主观性地认定为“过去”。

另外,在寺村先生看来,「叙想的用法」表达语气的作用很强烈。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主观表现”的「タ形」反映出的是发话者做出推测、判断时的复杂性心理状态。

总之,笔者认为谓语动词「タ形」的诸多用法并没有超越“过去?完了”的界限。

并且,“主观表现”的「タ形」表达语气的作用很强烈。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本語下』[M].岩波新書,1988.
[2]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M].くろしお出版社,1982.
[3]坂田雪子.『教師用日本語教育ハンドブック4文法Ⅱ助動詞を中心にして』[M].国際交流基金,1980.
[4]玉村文郎.『日本語学を学ぶ人のために』[M].世界思想社,1994.
[5]皮细庚.新编日语语法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6]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露(1985-),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词汇学。

在全球国际化的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

近年来,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成为一个全世界高度关注的热点。

由此可见,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我国也不例外,随着食品工业以超过15%的年均增速高速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同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世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
王彦波,顾振宇,傅玲琳,韩剑众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浙江杭州310035)
摘要:在全球国际化的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国家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浙江工商大学近10年来,结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在专业
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拓展、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等环节进行了大胆的国际化探索和尝试,取得了
初步成效。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172-02
【专题研讨】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