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二)课前预习
1、作者材料链接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2、课文内容预习
要求:①借助工具书给文中加点字
②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大致疏通文义,(注:预习时对课文内容的翻译写在第一栏横线上,
第二栏横线待第一课时结束后就有出入处自行修正)
③不解之处圈点出待上课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预习翻译):
(课后修正):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
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
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
..()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
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课内导学
1、导入,交流预习情况
2、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读准字音,校对预习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
汲(jí)俦(chóu)觞(shāng)欤(yú)
②再读课文,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ⅰ注意语速。
ⅱ注意停顿。
ⅲ注意重音。
ⅳ注意节拍。
③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尽量读熟
◇理解课文词句并翻译
①质疑交流:根据预习时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质疑。
(把你们小组认为重要的或有难度的摘录下来!)
②全班交流,疏通文义,注意重点词句的重点词语摘录笔记
先生不知何许
..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人也,亦不详
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知其如此,....;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不蔽风日;
....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黔娄:战国时齐人。
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持不受。
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
死时衣不蔽体。
其妻亦有贤德。
“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
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
③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词句,修正预习翻译。
3、熟读课文并背诵
(四)当堂训练
1、选出加黑字拼音有误的一项()
A.欣.然xīn 吝.情lìn萧.然xiāo
B.嗜.酒shì短褐.hè俦. chóu
C.辄.zhá屡.空lǚ衔觞.shāng
D.好.读书 hào 宅.边zhái 以乐.其志1è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亦不详
..其姓字②每有会.意
③性嗜.酒④亲旧
..知其如此
⑤造饮辄.尽⑥曾不吝情
..去留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⑧衔觞.赋诗
3、填空。
①陶潜,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有《》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
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学后反思
(略)
(六)课后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7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环堵萧然
..也()
..()③晏如
..()②短褐穿结
④造饮辄尽()⑤兹若人之俦乎()
2、二、翻译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
4、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①()②()③()(3分)
① 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D、度已失期.
② A、或置酒而招之.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③ A、亲旧知其.如此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二)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
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②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③。
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④志,与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
(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
②跌宕:文章富于变化。
③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
京,大。
④笃:坚定。
⑤污隆:沉浮。
污,下降。
隆,上升。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跌宕昭彰()②不以躬耕为耻()
7、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其人的任一角度发表意见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课前预习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2、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三)课内导学
1、导入,检查背诵情况
2、讨论预习题,并思考以下补充问题。
①预习1补充:总结归纳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②预习2补充:“赞”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③预习3、4补充: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
其姓字”?
(四)当堂训练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
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
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简单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学后反思
(六)课后作业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解释下列词语
1、亦不详
..知其如此
..其姓字 2、每有会意
.. 3、亲旧
4、造.饮辄.尽
5、曾不吝情
..去留 6、晏如也 7、不戚.
戚.于贫贱 8、不汲汲
..于富贵 9、衔觞.赋诗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二、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三课文理解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
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4、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我的理解: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6、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我的介绍:
7、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作者:
人物形象:
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2)()(3)()
(1) A、期.在必醉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 A、或置酒而招之.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D、又数刀毙之.
(3) 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9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0、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朱买臣传(节选)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③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
……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
居一月,妻自经⑨死。
买臣乞⑩其夫钱,令葬。
[注释]
①艾:同“刈”,割,砍。
薪樵:木柴。
②戴:同“载”。
③数:屡次。
呕:同“讴”,唱。
④疾歌:大声歌唱。
⑤女:同“汝”。
⑥听:听凭。
⑦治道:整修道路。
⑧食:同“饲”。
⑨自经:上吊。
⑩乞:给予。
12、与课文选段对比阅读,请简答。
①朱买臣与陶渊明都好学,学习目的有什么不同?
②朱买臣与陶渊明都贫困,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③朱买臣与陶渊明的生活追求有什么不同?
13、区别用法,解释含义
其妻亦负戴相随()
①其呼令后车载其夫妻()
买臣乞其夫钱()
妻羞之,求去()
②之置园中,给食之()
无怀氏之民欤()
卖以给食()
③食置园中,给食之()
14、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②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22、《五柳先生传》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当堂训练答案略
课后作业答案:
1、略
2、略
3、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1)A(2)B(3)D。
5、 A
6、.①显著②亲自
7、从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或人品的任一角度来谈均可,但必须体现平日读书积累。
观点可与萧统相同,也可另有创见,但要做到自圆其说和不偏激。
答案举例:①其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开创田园诗派。
如《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清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耐人寻味的佳句。
②其文语言晓畅,主题深刻。
代表作《桃花源记》,其中虚构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豁然开朗”,“乃不知有汉”,“无人问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
③其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
气节高洁傲岸,令人敬仰。
第二课时
一、预习题及课堂思:
1、略
2、(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补充题: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
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3、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
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
(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
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
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
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二、当堂练习答案:
1、①往、到②酒杯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3、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4、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5、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三、课后作业答案
(一)略
(二)略
(三)课文理解:1.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③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3、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 4、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5、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6、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
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
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7、略 8、(1)A(2)B(3)D。
9、A 10、D 12、①朱:追求功名利禄。
陶:务求领会内涵。
②朱:不甘心贫困。
陶:态度安然。
③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
陶:安心于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
13、①他的;他们;她②这件事;他们;的③粮食、食物;同“饲”,让……吃 14、①买臣更增大了歌唱的声音,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
②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