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导学与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与练习
学习目标
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4.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5.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陋室铭》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772—842),代诗人,哲学家。
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文体链接
“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预习检测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德馨.()苔.()痕案牍.()鸿儒.()
西蜀.()何陋.()调.()素琴
(2)解释词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惟:馨: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白丁: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入: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找出本文中心句。
(二)合作探究
1.刘禹锡的陋室简陋吗?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陋室不陋?
2.文章结尾处提到了“诸葛庐”、“子云亭”还引用了孔子的话是为了表明什么?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和品质呢?
四、拓展延伸
1.“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2.背诵《陋室铭》。
3.仿写一篇《铭》。
《爱莲说》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背景资料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链接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
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
3.预习检测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甚蕃.( ) 淤.( )泥濯.( ) 清涟.( ) 亵.( )玩隐逸.( ) 噫.( ) 鲜.( )有闻(2)解释词语。
蕃:独:染:
濯:妖:蔓:
枝:益:植:
鲜:宜:
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
(二)合作探究
1.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作者心中的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文中的“菊花”和“牡丹”又分别象征着什么样的人?
(三)归纳主旨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并交流读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