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
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某同学在试管中研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TB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气泡可能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
B. 为了酵母菌有充足的能源,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 实验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到溶液的温度升高
D. 实验过程中,BTB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2. 穿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行走,脚上会磨出水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疱中液体的成分和血浆相同
B.水疱的水可以回渗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水疱主要是血浆和淋巴里的水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D.用未消毒的针刺破水疱,会使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对细菌失去作用
3.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 吸水纸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4.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
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棕色和黄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对棕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棕色,则说明棕色为隐性
B.1对黄色个体交配,若子代有棕色个体出现,则说明黄色为显性
C.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棕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说明棕色为显性
D.若该种群棕色与黄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5.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C.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6. 下图为线粒体中相关物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仅靠线粒体内基因的表达产物,线粒体就能完成全部的代谢
B.①、①、①三个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
C.①、①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①、①、①过程需要不同的酶催化,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7.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膜蛋白A和膜蛋白D的作用完全相同,均能转运葡萄糖
B.膜蛋白B是构成胞间连丝的成分,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膜蛋白C能够识别并结合信号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膜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过程篅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8. 下列是一组探究生长素的对照实验,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 该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C. 甲和乙对照证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D. 该实验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9. 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
B.①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
C.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D.①①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
10. 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
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用A、a,B、b表示)决定,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
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2种表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型,这4种表型的比例为
6①3①2①1。
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2N的生物体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①生物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①遗传物质是RNA的生物一定是病毒
①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成对存在的
①人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大多分布在细胞核中
①除病毒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相等
A. —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12.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C.脑和它所发出的神经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D.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B.仅靠种群密度能准确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某种鱼成年个体分布在水体的底层,幼年个体分布在水体上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特征
D.生物课外小组学习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择某蔓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14. 产检时,一般对于35周岁以上的孕妇会建议在妊娠4~5个月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技术检查,下列关于该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A.35周岁以下的孕妇一定不需要做该项检查
B.获取到的绒毛细胞可直接进行细胞学检查
C.这是羊膜穿刺技术的示意图,是一种优生措施
D.离心后只需要针对下层细胞进行培养,做出关于染色体的分析
15. 某生物体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中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 12、24
B. 24、24
C. 12、12
D. 24、12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血液传播
B.性行为传播
C.母婴传播
D.空气传播
17. 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a~e表示组成细胞膜的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识别作用与a有密切关系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d相关,d可控制某些物质进出
C.若c为胆固醇,则该细胞膜存在于高等生物体内
D.e为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
18. 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鉴别幽门螺杆菌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和缓冲物质
B.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时应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C.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D.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对照证明法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
19.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高烧不退的病人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的中枢失调,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B. 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的散热量小于25①下的散热量
C. 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①降至5①时,耗氧量和尿量均增加
D.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变化,并将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形成冷觉、热觉
20. 下列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端是由于它含有脂肪酸
B.在电镜下可以看到细胞膜呈现暗一亮一暗的结构
C.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与人的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糖类分别与蛋白质或脂质分子结合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向密闭温室中充入一定量14CO2后,草莓叶片、茎、果实的放射性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已知某药物X能够调控光合产物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某课题组对草莓分组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一昼夜后,给草莓提供标记的CO2,24h后获得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丙是该课题小组在15①条件下以草莓为材料进行研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①,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①)。
(1)14CO2进入叶肉细胞后用于合成光合产物,该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为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和箭头表示)。
由图甲可知,有机物在草花各器官间的转移路径为__________,据图乙实验结果推测,在果实刚形成时,用X处理草莓全株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明显减弱草花的光合速率。
(2)由图丙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_________。
光照强度为E时草莓的净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_。
若将实验温度升高5①则F点向_________(填“左”、“右”或“不”)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若想要得到更大的草莓,应在______温度下栽种草莓,并用X处理草莓的_________________(填“幼果”或“全株”)。
22.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免疫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其中,抗体和淋巴因子属于_________(2)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由_______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此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图中物质①是________物质①是________。
(5)图中细胞a是________,细胞b是________,细胞f是________。
(6)初次免疫后,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机体会产生二次免疫、请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图中二次免疫的作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γ-氨基丁酸是一种_____________可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_____________,抑制了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2)γ-氨基丁酸发挥完作用后,会立即被_____________,是一种可逆的神经抑制效应。
(3)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填“相似”或“相反”)。
据图分析该局部麻醉药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病虫害检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预测农田害虫的数量变化趋势,应调查农田害虫的___________,向农田中施用性引诱剂能破坏害虫的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
)
(2)害虫和农作物可能存在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根据害虫对农作物的危者部分,害虫可分为地上部分害虫和地下部分害虫,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决定动物分层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5.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下图A、B、C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所示信息交流的方式中,只发生在植物细胞间的是图________所示的。
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________进行信息交流。
(2)多细胞生物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其意义是________。
(3)由图A、B可知,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1. B
2. B
3. B
4. C
5. D
6. A
7. C
8. C
9. B
10. C
11. C
12. C
13. A
14. C
15. B
16. ABC
17. ABD
18. BD
19. CD
20. ABC
21.
(1).14CO2---14C3---(14CH2O)
(2).)叶片---茎---果实
(3).不会
(4).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5).0
(6).右
(7).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光合速率增大
(8).25①(适宜)
(9).幼果
22.
(1).免疫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
(3).免疫活性物质
(4).浆
(5).蛋白质
(6).体液
(7).效应T细胞
(8).细胞
(9).免疫活性物质
(10).抗体
(11).淋巴因子
(12).吞噬细胞
(13). T细胞
(14).浆细胞
(15).抗原→细胞g(记忆B细胞)→①→细胞f(浆细胞)→①物质(抗体)
23. 内流
(3). 降解(灭活或清除)
(4). 相似
(5). 该局部麻醉药在辣椒素的协助下进入细胞内,作用于突触后膜的通道,阻碍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4.
(1).年龄结构
(2).性别比例
(3).捕食和寄生
(4).垂直
(5).栖息空间和食物
25.
(1). C
(2).胞间连丝
(3).保证细胞间能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保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受体(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