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6 黄河(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6 黄河(第一课时)》教
案新人教版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源头、入某某、主要支流及其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重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黄河含沙量大
的原因。
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进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四模块六环节育人模式)。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填图法。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地理助学中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的地形区的
省
区
支流
探究与思考:
1、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呢?
(教师展示黄河与珠江图表对比材料)
2、活动探究:
你能用所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黄河水量不大而流量变化大的原因吗?
3、说一说: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它有哪些奉献?友情提示:
(1)黄河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发祥地;
(2)奉献了丰富的水能
资源,如龙羊峡、某
某、小浪底等水电
站;
(3)奉献了丰富的灌溉
水源如“塞上江南”
的河套平原和某某
平原;
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对比黄河与珠江的水文
特征,黄河长度第二,水量第
四位。
学生思考回顾黄河流经的区
域降水状况:我国降水南多北
少,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
春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畅所
欲言分组讨论,,把个人和小
组的观点进行总结,最后推选
代表发言。
通过表格的形式,直
观、生动形象有助于
学生学习。
探究合作,基本知识
进行拓展提升,培养
学生学以致用、迁移
运用能力。
通过母亲河的奉献,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六、(建构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
提升地理学习效率和兴趣。
)
板书设计黄河
【当堂达标】
1、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河流是()
2、黄河的泥沙来源,主要是()
3、读“黄河流域图”,分析回答:
(1)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支流名称是。
(2)黄河以河口作为上、中游的分界点,请用字母C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3)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4、阅读课本P45页、P46页教材和P45页的图2.20,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呈巨大的___字型,注入___海,全长_______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2)黄河流经省---------区
(3)看下图填充①是河,②河,在图中用红笔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A ,B ,C ,D 。
【课下探究】
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读图分析,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以多边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进行知识的建构。
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也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
通过对“母亲河奉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