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保持环境卫生,对于防疫至关重要。
在殷商甲骨文中有大扫除的记载。
《礼记》《治家格言》《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保持居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熏烟蒸洗也是我国古代传统防疫方法。
《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
根据出土的竹简我们可以看到,秦时期,凡入城,其车乘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烟熏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
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博物志》中特别讲到有一次长安大疫,宫中皆疫病,汉武帝焚烧弱水西国所贡香丸一枚“以辟疫气”,“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
《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治疗方法,熏香便是其中一种防抗和辅助疗法。
空气消毒药方的出现在晋代。
葛洪认为,通过熏烧药物的方式,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
“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
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
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
佩藏口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灰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
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用丝巾遮盖口鼻。
3至8世纪时流行一种出行帽子,主要用来遮蔽容貌及身体,以避免路人窥视。
流行初期男女均可以穿戴,到了隋唐时主要为妇女使用。
唐代从或则天时期开始,妇人出行开始使用帷帽。
帷帽具有短小、轻便的特点,长仅至颈部,面部也能稍微显露,帷帽的帽裙由纱网制成,也具有透视的功能。
它们的功能是遮阳蔽沙,也具有一定的卫生防护效果。
宋代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油,塞两鼻孔;仍以生姜小块置口内;遇检,切用猛闭口,恐秽气冲入。
这是讲验尸官验尸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与现代医用口罩防护观念相同。
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910年至1911年,我国东北大鼠疫中,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坚持认为这场鼠疫不是腺鼠疫,而是肺鼠疫,可通过呼吸传染,人际传播是主要渠道。
所以他大规模开展了隔离防疫,并且强制要求佩戴口罩。
他用两层纱布包裹着一块长方形吸水棉而制成了“伍氏口罩”,防疫效果明显。
(节选自陈昀《文物见证抗疫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熏烟蒸洗防疫法最早出现在西周,《周礼·秋官》记载用药草烧熏驱蛊防病做法。
B.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最多的时期,《博物志》就特别讲到汉武帝时期的长安大疫。
C.葛洪认为熏烧药物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空气消毒法。
D.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蒸汽消毒法,明代李时珍经常用空气消毒法预防疫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熏烟蒸洗法、空气消毒法等陈述,其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防疫方法多种多样。
B.从古代丝巾遮盖口鼻到元朝绢布蒙口鼻的陈述,解证口罩可阻挡病毒等侵害。
C.《洗冤集录》与《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表明中国口罩产生的历史较悠久。
D.本文论述中国古代防疫时大量引用历史文献,论证结构呈现鲜明的层进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一些古代书籍强调保持居室清洁卫生,指出屋宇干净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香是各种史料和医药典籍中最常见的驱瘟防疫方法。
C.空气消毒法在晋代就已经出现,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
D.伍连德为防止鼠疫传染,大规模开展隔离防疫工作,并且强制要求戴口罩。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
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
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CEO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具体来说有原料选用与生产流程问题,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质量,长春长生的假疫苗就是生产流程中更改了参数导致的问题。
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此次出事的狂犬疫苗是长春长生生物更改了生产参数,但更改了哪些,之后质量是否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也不能定性为假疫苗,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严惩。
”
《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材料二:
2013-2030 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全球市场情况
数据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材料三: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
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
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新冠肺炎未来不会成为流感样常态化传染病,如果能够研制出特效疫苗,就如同为人体增加了一道屏障,这是最理想的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方法。
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
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
尽管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相关部门加快了对疫苗研发生产的各项审批,但鉴于疫苗研发的自身特点,需要严格遵守2019年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在保证疫苗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进入生产阶段。
因此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成功尚需时日,疫苗离投入生产也还有不短的距离。
《生命时报·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材料四:
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
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
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程序。
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
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27亿美元。
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
从时间上看,需耗时10年左右,并且成功率不到1/10。
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
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以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
一组用药,一组给予安慰剂,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试验。
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药物。
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1-3期试验,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4期试验。
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
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
《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的问题,在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改了相关参数。
B. 从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起伏较大后逐渐趋于稳定。
C. 对于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许雪梅教授认为疫苗是最好的选择。
D. 《自然》杂志称研发一种新药成本约为26亿美元,现在瑞德西韦这种药已经上市,估计其研究成本也不会低。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管疫苗生产公司改数据后生产的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其不按生产标准来生产,那就属于违法。
B. 新药或者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但对传播性强的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不存在这些问题。
C. 疫苗虽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但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
D. 如果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
6. 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
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
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
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
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
譬如罢,答王敬轩的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
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
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
倘若失了算,那是没有算好的
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
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地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
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
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
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
那些人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
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
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
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
①
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
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
”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
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
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
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
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选自《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有删改)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
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
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在《论语》《人间世》等刊物发表《桐花芝豆堂
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作品。
7.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回忆刘半农时不作一般介绍,也没有溢美之辞,而是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评价,且撷选典型实例,使追怀的对象有血有肉,具体可感。
B. 鲁迅杂文不乏高明的修辞,如本文将“韬略”比作“仓库”,又将陈独秀的“内皆武器,来者小心”和胡适的“内无武器,请勿疑虑”与刘半农的“令人不觉有武库”作对比,表现刘半农更可亲近。
C. 文坛上人们批评刘半农的为人“浅”,而鲁迅先生却对刘半农的“浅”持肯定态度,并由此提倡文坛上应形成“浅而清澈”的文风。
D. 文中“弄烂古文”一句,说明曾经的文学革命战士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鲁迅用“弄”和“烂”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8. 作者笔下的刘半农形象优缺点并存,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刘半农的优点。
9.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
以父荫补秘书省校书郎。
进士及第,授知伊阙、任丘县。
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
其妻父陈尧佐为相,改龙图阁待制。
尧佐罢,以兵部郎中复知制诰,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前一日,吏有驰报者,举正方燕居斋舍,徐谓吏曰:“安得漏禁中语?”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
”时陕西用兵,吕夷简以宰相判枢密院,举正曰:“判名重,不可不避也。
”乃改兼枢密使。
迁给事中。
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
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
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
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
”不报,举正固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又曰:“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
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前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居半岁,免位复为宣徽使。
家居凡七上疏。
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
帝称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
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
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
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
(选自《宋史.王举正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B. 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C. 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D 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文中指王举正凭借父辈功劳做官。
B. 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 知制诰,文中是指我国古代的官名。
一般负责起草诏令,不同的朝代其职权有所不同。
D. 礼部,我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军需、俸禄等事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举正严守规则,批评属吏。
王举正再次担任知制诰,同时授予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有属吏提前一天骑快马来通报消息,王举正批评属吏泄露宫中消息。
B. 王举正公正严明,一视同仁。
吕夷简以宰相身份兼管枢密院,王举正认为不合适,建议改任枢密使;御史台举荐李徽之,王举正没有因为他是友人的女婿而通过。
C. 王举正不畏权贵,仗义执言。
王举正指责张尧佐才能平庸。
攀附权贵,身居要职,使贤良土大夫无法得到激励;张尧佐复任宣徽使,王举正闲居在家七次上疏。
D. 王举正格守职责,为文雅厚。
王举正力谏狄青不可担任执政而未果,请求免除自己谏官职务;入宫侍读时借前代治乱事例委婉劝读;文如其人典雅纯厚,著作颇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
(2)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
14. 皇帝为什么赏赐王举正白银三百,并升任其官职?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徐子与谳狱①江南
杨继盛②
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③,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④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注:①谳狱,审问案情。
徐子与奉旨将赴江南。
②杨继盛(1516~1555):长期做官南京,后至京师,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
③西曹句:西曹是刑部的别称,幽人,幽居之人,此处指囚徒。
④秣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既有送别友人的感伤,又有狱中明志的慷慨,柔情宛转而又不乏执著。
B.如今白云司中寥落半虚,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希望友人南下可以改变此种局面。
C.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描摹友人星夜兼程,奉旨前往江南审案的画面。
D.“塞雁行断”表达深重的别愁,“况是”二字强调此别后心境将日益萧瑟的悲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二者兼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指示组织发起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
(1)___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___改为________
(3)_________改________
(4)_________改为________
(5)_________改为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图是对“咆哮妈妈”的形成原因和造成影响的重点概括,请据此给“咆哮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两条
合理建议。
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人的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事先已经决定了的,个人不能进行任何选择,比如一个人是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是平民家庭还是名门望族,这些都不能由自己做出决定或选择。
但是,人在其他许多方面,又是可以做出选择的。
比如理想、志向、目标、追求等,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块可以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决定。
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错在“最早出现在西周”,原文的表述是“《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这只能说明西周出现了“熏烟”防疫法,但不能证明“最早出现在西周”。
B项,错在“瘟疫最多”,据原文第二段“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可知是“瘟疫记录最多”;
D项,由原文第三段“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
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
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可知错在“蒸汽消毒法”与“空气消毒法”张冠李戴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D项,错在“层进特点”。
从保持环境卫生,熏烟蒸洗,空气消毒等到佩戴口罩的论述,是并列式结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C项,错在“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
由原文第三段“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