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厂设计粮食工程专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说明书 (2)
一、前言 (2)
1.1设计目的 (2)
1.2设计要求 (2)
1.3设计依据 (2)
1.4 设计内容 (2)
二、工艺流程分析 (3)
2.1 工艺流程方面分析 (3)
2.1.1 清理工艺流程设计 (3)
2.1.2粉路工艺设计 (5)
2.2设备选型分析 (7)
三、设计计算 (9)
3.1设计流量计算 (9)
3.2设备台数计算 (10)
四、流量与质量平衡表及粉路各系统各道技术参数表 (11)
五、设备清单 (16)
六、参考文献 (18)
七、结束语 (19)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谷物加工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课题名称
日处理小麦200吨粉厂通用面粉工艺流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算、绘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等的技能;培养粮食加工的基本工程素质。

三、课程设计任务与内容
粉厂工艺流程设计(图)、工艺设备明细表、工艺流程设计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粉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生产规模:日处理小麦200吨;
原料主要特性:[产地]江苏;[品种]软麦;[水分]:13%;[含杂总量]:2.0%(其中:沙石含量0.1%,异种粮粒含量4.0%);[小麦容重]780克/升。

成品种类与规格:[产品类别]通用面粉;[加工精度]以国标低筋面粉为主,[出粉率]74%(通用面粉69%,次粉5%)。

物料垂直提升方式:麦间升运,粉间风运。

五、设计要求
设计思想与方法正确;态度端正科学;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专业基本工程素质;具备正确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正确、流畅;刻苦钻研、不断创新;按时按量独立完成;图文工整、规范,设计计算准确合理。

整体设计方案要重点突出其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六、时间安排
两个教学周。

七、主要参考资料
1、《谷物加工工程》《碾米工艺与设备》《制粉工艺与设备》《粮食工厂设计原
理》等;及同类教材、参考书籍。

2、《粮食工厂手册》等及本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等。

3、本行业相关专业期刊、论文及其它资料。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粮工专业教研室制定
设计人:刘念指导老师:黄学林2012年5月
设计说明书
一、前言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算、绘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等的技能;培养粮食加工的基本工程素质。

2.设计要求
设计思想与方法正确;态度端正科学;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专业基本工程素质;具备正确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正确、流畅;刻苦钻研、不断创新;按时按量独立完成;图文工整、规范,设计计算准确合理。

整体设计方案要重点突出其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另外注意:
①设计前精心准备所需资料(包括参考书目和各种国家标准),熟悉自己要设计的内容,通过工艺流程的组合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②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都保证先进、实用。

在设计时使用的书籍或参考有可能是很早的,尽可能的找最近生产和使用的设备。

③设计除了说明流程和设备外还要用CAD作出流程图,作图要规范、标准、清晰。

④设计中包含风网设计和布局,组合风网要注意实际中达到除尘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3.设计依据
粉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生产规模:日处理小麦200吨;
原料主要特性:[产地]江苏;[品种]软麦;[水分]:13%;[含杂总量]:2.0%(其中:沙石含量0.1%,异种粮粒含量4.0%);[小麦容重]780克/升。

成品种类与规格:[产品类别]通用面粉;[加工精度]以国标低筋面粉为主,[出粉率]74%(通用面粉69%,次粉5%)。

物料垂直提升方式:麦间升运,粉间风运。

4.设计内容
(1)设计说明书
(2) 流量平衡表
(3) 备清单
(4)工艺图纸:粉路图、设备布置图(平面立面侧面)、小样图
二、工艺流程分析
2.1工艺流程方面分析:
2.1.1 清理工艺流程设计:
小麦清理工艺流程中间设置小麦调质工序(着水润麦),统称麦间工艺流程。

在调质之前,称毛麦清理,之后称光麦清理。

小麦从收割到进入制粉工厂要经过脱粒、运输、保管等许多环节,根据目前国内的农业技术和保管条件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就会不可避免的混入各种各样的杂质,使进入制粉工厂的小麦达不到实际要求,而且混入的杂质在小麦入磨前若不能彻底清除干净,则会危害机器的安全运转,影响机器安全生产,且使面粉的质量降低,有害于人民的身体健康。

对于制粉工厂而言,若尽量把杂质清理干净,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减少设备的磨损,保持车间卫生,有利于工人操作和身体健康,同时还有利于废物利用。

2.1.1.1 初清工艺采用一筛一称重的流程:
本设计原粮接受方式为公路来粮,因此灰尘较大,为了使小麦在车间清理过程中流通顺畅,减少灰尘,改善车间环境,此次设计初清过程在工作塔内完成。

采用综合除杂能力较强的圆筒初清筛,除去大部分的大杂、小杂及轻杂,特别是危害性较强的麻绳,大粒无机杂质等,以保证后续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转,称重放在初清筛后面,可以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行。

但不能准确反映接受的毛麦总质量,所以一般用计量设备显示的数量加上除去杂质的质量(估算),得出毛麦的总质量(近似值)。

原粮→下粮坑→初清筛→永磁筒→垂直风道→自动秤→立筒库→毛麦仓
2.1.1.2 毛麦清理:
毛麦清理主流工艺流程的组合顺序一般是:
1进粮后初清除大杂,称重后入毛麦仓;
2风选筛选相结合除大杂、小杂和轻杂;
3比重分选去石;
4精选除荞子等异种籽粒;
5磁选除磁性杂质,保护后续设备;
6打麦或擦麦刷麦,清理表面杂质;
7筛选除工序(6)产生的杂质;
8磁选除磁性杂质,其后进入小麦调质工序。

本次毛麦清理工艺流程如下:
毛麦仓→振动筛→比重去石机→碟片滚筒精选机→平面回转筛→永磁筒→打麦机→水分调质
2.1.1.3小麦调质:
小麦通过着水润麦后可改善其制粉特性,提高面粉精度。

首先,经过水分调节后的小麦,其皮层和胚乳之间的结合力减弱,胚乳容易从皮层剥刮分离下来,可适当降低皮磨系统的研磨强度,减少麸皮的破碎率,从而减少面粉的麸星含量。

其次,经过着水润麦后使小麦皮层的韧性增加,由于皮层韧性大大增强,研磨过程中可保持麸片完整,减少细麸屑的产生,从而降低面粉中麸星的含量,改善面粉的粉色。

对小麦进行水分调节时,着水量和润麦时间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着水量过高,胚乳难以从皮层上剥落下来,而且物料流动性差,筛理效率低,影响出品率。

着水量过低,起不到增加麸皮韧性的作用。

通过对人磨小麦水分和面粉加工精度的多次对照检验,认为硬质小麦经水分调节后的水分应为15.2%~15.8%,而软质小麦应为14.5%~14.8%。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气候的变化,小麦的软硬比例,适当调整着水量,晴朗天气和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可适当加大着水量;如遇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应降低着水量。

润麦时间应根据软硬小麦的不同进行控制,软麦应控制在16~24h、硬麦应控制在24~48h。

润麦时间过短,胚乳松散程度达不到研磨加工的要求,皮层也没有得到充分滋润。

时间过长,小麦皮层水分挥发,脆性增加,麸皮容易被破碎,影响粉色。

小麦水分调节过程包括加水(着水)、水分分散、静置(润麦)三个环节。

“着水”是向小麦中加水,并使水分均匀的分布在麦粒表面。

“润麦”是让着了水的小麦静置一段时间,使水分从外向里渗透、扩散,在麦粒内部建立合理的水分分布。

小麦水分调节一般分一次润麦着水、二次润麦着水和喷雾着水三个阶段,应根据原粮的原始水分情况以及小麦的角质率高低来决定小麦的水分调节流程。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由于原料为优质软麦,含水量为13%,所以本次设计采用一次着水润麦,润麦时间为20h。

2.1.1.4光麦清理:
小麦在水分调节后至B1磨之间的清理过程称为光麦清理。

它是为了确保入磨净麦质量,提高产品纯度,对小麦进一步彻底清理的过程。

光麦清理主流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小麦经过调质后,进行第二次比重分选去石;磁选除磁性杂质;第二次打麦或擦麦刷麦,清除表面杂质;筛选清除前一工序产生的杂质;磁选后进入净麦仓。

喷雾着水对面粉加工精度的影响:
喷雾着水的应用,对提高面粉的加工精度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当着水量不足时,小麦皮层的水分过低,韧性不足;或者由于天气的变化,着水润麦后,小麦皮层水分挥发过多,脆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喷雾着水,使人磨小麦皮层水分得到适当的补充,增强韧性,减少数皮破碎率,提高面粉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不能过
分依赖喷雾着水对小麦的水分调节作用,而忽略前期的着水润麦工作。

原因是受净麦仓仓容的影响,喷雾着水后到小麦入磨之间只有30 min左右的时间,水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渗透到胚乳上。

着水量不能超过0.5%,如喷雾水量过多,将有水分附在小麦表面,影响加工,起到相反的作用。

由于此次设计生产的面粉是专用粉,并且所含矿物质较多,故在第二次比重分选去石时采用串联比重去石设备,在筛选后附加一次喷雾着水,时间为40分钟左右。

此次净麦工艺流程如下:
水分调质→循环风比重去石机→重力分级去石机→永磁筒→打麦机→平面回转筛→清杂分离器→喷雾着水机→净麦仓(缓冲仓)→电子散粮流量计→溜板式磁选器→1B
2.1.1.5磁选:
小麦清理流程中,原则上高速运转设备之前都应装置磁选设备,故在打麦机以及进入B1磨之前应设置磁选设备,以避免高速旋转设备发生故障,同时除去磁性金属物,以保证成品面粉质量磁性金属物指标达到要求。

2.1.1.6确定小麦清理流程: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所给的原料状况:含杂较多,水分较低,鉴于近几年国产小麦中荞子较少,石子较多,因而清理工序采用三筛两打两去石一精选一着水一喷雾的流程,麦路生产过程中总控制室的工业计算机(PLC)控制,本次设计的具体清理流程如下:
原粮→下粮坑→永磁筒→初清筛→垂直吸风道→自动秤→立筒库→毛麦仓→振动筛→比重去石机→碟片滚筒精选机→平面回转筛→精选机→永磁筒→打麦机→强力着水机→一次润麦仓→循环风比重去石机→重力分级去石去石机→永磁筒→打麦机→平面回转筛→清杂分离器→喷雾着水机→净麦仓(缓冲仓)→电子散粮流量计→溜板式磁选器→1B
该清理流程有以下特点:
(1)毛麦清理前后都设置自动秤,能正确地计算除杂效率,也能为制粉车间计算毛麦出粉率和净麦出粉率提供依据。

(2)在毛麦仓下进行配麦加工,稳定麦路的生产。

(3)考虑到小麦原始水分为13%,故只需考虑一次着水润麦的水分调节,但最长润麦时间设计为20h。

(4)在每台高速旋转的设备前均设置磁选设备。

(5)考虑到原粮含矿物质较多,故采用串联比重去石设备。

2.1.2粉路工艺设计
考虑到原粮状况,结合现代制粉工艺特点,多级轻研细分,前路心磨多出粉,皮磨尽量少出粉,参考布勒粉路的特点,设计的工艺流程为5B8M2T1S(即:5道皮磨,8道心磨,1道尾磨,4道清粉,2道渣磨)。

2.1.2.1皮磨系统:
皮磨系统的作用一方面是剥开麦粒,将胚乳颗粒剥刮下来,用平筛进行分级,将不同的粒度的麦渣,连麸麦渣和麦心送往清粉系统,以提取尽可能多的纯净麦渣和麦心;另一方面后路皮磨则主要是刮净麸片上的残留胚乳,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同时,出一部分的面粉。

参照书上的主要技术参数,大致确定剥刮率和取粉率。

系统
剥刮率/%取粉率/%
占1B占本道占1B占本道
1B 30~35 30~35 3~5 3~5
2B 30~40 40~45 4~6 6~10
3B 10~15 40~45 3~5 8~16
4B 6~9 约30 2~3 9~14
5Bf 2~4 约10 1~2 4~8
出粉率大大增加,到后路则少量出粉。

2.1.2.2渣磨系统
磨系统的作用是处理从皮磨提出的大粗粒和从清粉系统提出的带有表皮的胚乳颗粒,经磨辊轻微研磨,使麦皮和胚乳分开,再经筛选,提出好的麦心和粗粉,送入心磨系统制取优质面粉。

渣磨系统采用的是布勒式渣磨系统,即“先清粉后入渣”,此流程的特点是清粉范围较宽,入渣磨的物料质量较均匀,研磨周转率低。

但也有不足之处,清粉设备使用稍多,渣磨物料未精选,其作用未充分发挥。

2.1.2.3心磨系统
心磨系统的作用是将皮磨、渣磨及清粉系统获得的比较纯净的胚乳颗粒磨细成粉,同时尽可能减少麦皮和麦胚的破碎。

通过筛理,将小麸片分出送入尾磨系统、将没有成粉的麦心送入下道心磨继续研磨,符合要求的面粉提出。

结合现代制粉厂的特点,本设计采用8心(后两道为尾磨),且均使用光辊,磨辊速比采用2.5的差距。

它主要是将皮磨、渣磨及清粉系统获得的比较纯的麦胚磨细成粉,同时尽可能减少麦皮和麦胚的破碎率,筛理后将小麸片分出送入尾磨,将麦心送入下道心磨处理,心磨系统也是主要取粉部位,其中2M、3M取粉率最高,后路心磨取次粉。

由于磨辊间的挤压,粉易形成片状,故在心磨中均要安装有松粉机,击打片状面
团使其成粒状,为后道筛理或研磨提供了方便,实践证明,松粉机可提高磨的出粉率,且对面粉的质量影响不大。

制粉的前路心磨大量出粉,大约占40%,整个心磨系统的取粉率为50%以上,各道系统取粉情况如下:
系统1M 2M 3M1T4M 5M2T6M 7M 8M
取粉率/%40左右少量10少量10
2.1.2.4清粉系统
1P、2P均处理1B、2B的粗粒,故本设计中1P、2P的物料去向一致,即第一层筛上物送入3Bc继续研磨,而二,三层筛下物合并进入1S,筛下物由于粒度较小,品质较差,故合并进入1M研磨或1S,其去向可根据实际进行微调,经1P,2P后的物料虽去向相同,但1P,2P的筛格配备不同,同一层筛面,2P较1P密,因2P处理的大部分是2B来的物料,而1P处理的大部分物料是1B来的,其粒度较1B小,故应配备较密的筛格。

2.1.2.5配粉流程设计
本设计采用的是配粉仓和面粉散存仓合二为一的设计,该工艺的优点是配粉仓兼作面粉散存仓,节省投资和能耗;缺点是由于配粉仓不能充分利用楼层空间,仓容受到限制。

2.1.2.6配粉流程:
面粉检查→计量→磁选→配粉仓→配粉计量→添加剂→缓冲仓→打包
由制粉车间生产的不同品种的面粉经筛理、计量、杀虫等工序后,根据配方生产要求,将所需的基础面粉通过罗茨风机和正压输送系统送入配粉仓。

当配粉仓有一定量的基础面粉后方可实施配粉。

此时多组分微量添加机备好物料后,即可进行下面的配粉连续生产:圆式配料称,多组分微量添加机同时喂料计量,互不干扰。

配料称按配方设定的基础面粉的种类和数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喂料计量。

2.2设备选型分析
2.2.1圆筒式初清筛:TCQY80型
筛筒直径800mm,长度950mm;转速22r/min;吸风量720m3/h,动力配备1.1kw;
机重400kg;外形尺寸:长2030mm ,宽1000mm ,高1560mm。

工艺性能:
(1)大型杂质基本除净。

(2)自带风机的,清除尘土杂质效率应不低于50%。

(3)大型杂质中不得含有粮粒(稻穗除外)。

2.2.2 振动清理筛:TQLZ100 150型
筛面宽度1000mm,长度1500mm;动力配备0.55×2kw;
振动频率920-950次/min;吸风量4000-4400 m3/h;机重810kg,外形尺寸2690mm,
1530mm,1780mm。

工艺特性:
(1)大杂全部除去。

大杂中不得含有谷粒,如有谷穗应另行集中处理。

(2)除泥沙效率:65%以上。

(3)除轻杂效率:70%以上。

(4)除稗效率:35%以上。

(5)清理出的各种下脚中不应含有完整的粮粒。

2.2.3吸式去石机:TQSX132
动力配备0.4kw;吸风量5500m3/h;
重340kg;外形尺寸1705mm,1426mm, 1530mm。

工艺特性:
(1)净谷中含并肩石不应超过1粒/千克。

(2)每千克石子中含谷物不应超过50粒。

2.2.4卧式打麦机:FDMW40×150型
配备功率7.5kw。

工艺特性:
(1)除并肩石块≥70%。

(2)灰分降低率≥0.05%。

(3)碎麦增加率≤0.5%。

(4)下脚含完整粒≤1%。

2.2.5滚筒精选机:FJXG71×300A型
动力配备5.9 kw;吸风量为800m3/h;吸风阻力60Pa。

工艺特性:
(1)除荞子效率:75%。

(2)除燕麦效率:75%。

2.2.6平面回转筛:(1)TQLM125×150型
吸风分离器风量3000m3/h;配备功率0.75kw;外形尺寸:长2030mm,宽1550mm,高1200mm。

(2)SM100型
转速400r/min;吸风分离器风量2840 m3/h;配备功率0.8kw;外形尺寸:长2000mm,宽1313mm,高1400mm。

工艺特性:
(1)除大杂效率:50%以上。

(2)除小杂效率:50%以上。

(3)除轻杂效率:60%以上。

(4)清理出的大、小杂质中含粮不超过1%,每千克轻杂质中含粮不超过1粒。

2.2.7永磁筒:TCXT25型
动力配备0.55 kw;磁选强度>200GS;磁选物质去除率>98%。

工艺特性:磁选器的磁选杂质吸除率≥98%。

2.2.8溜板式磁选器:TCXB30型
动力配备0.55 kw;重9.0kg;效率≥96%。

2.2.9强力着水机:SJQ45型
着水量4.5%;水分误差±0.2%;配备动力7.5kw。

2.2.10喷雾着水机:SJM2×4型
配备功率1.5kw;着水量为0.1-0.5%;喷头直径2mm;
着水布均匀度0.05%。

2.2.11自动称:CJ100×1/1型
额定称量50-100kg/次;称量速度18-20次/min;称量精度1‰。

2.2.12中间计量秤:NCL-60型
称量范围为(10~60)kg;准确度等级为0.5;允许误差0.25%;外形尺寸:660×973×2120。

2.2.13绞龙:TLSS32型
TLSS25型
2.2.14吸风分离器:TXFL80型
2.2.15气动阀门: TZMQ型
2.2.16提升机:(1)TDTG63/28型:
头轮直径630mm;头轮转速50r/min;输送量27.0~30.7t/h;轴功率
0.0074kw/(t·m);外形尺寸:1053×374×35021;机重150kg/m。

(2)TDTG63/23型:
头轮直径630mm;头轮转速50r/min;输送量22.2~25.3t/h;轴功率
0.0074kw/(t·m);外形尺寸:1053×324×35021;机重150kg/m。

(3)TDTG48/28型:
头轮直径480mm;头轮转速50r/min;输送量21.3~24.8t/h;轴功率
0.0073kw/(t·m);外形尺寸:866×365×29021;机重110kg/m。

(4)TDTG48/18型:
头轮直径480mm;头轮转速50r/min;输送量14.0~16.0t/h;轴功率
0.0073kw/(t·m);外形尺寸:866×263×29021;机重110kg/m。

三、设计计算
3.1设计流量计算:
3.1.1小麦初清流量Gc:
∵初清每天一班进料
∴ Gc=3×(200/24)×k
1=25k
1
(t/h)
k
l
为初清储备系数,取1.2。

则:Gc=1.2×25=30(t/h) 3.1.2毛麦清理流量Gm:
Gm=(200/24)k
2=8.33k
2
(t/h)
k
2
为毛麦储备系数,取1.2
则:Gm=8.33×1.2=10 (t/h) 3.1.3光麦清理流量Gg:
∵光麦清理前一工序是水分调质
∴光麦清理流量Gg=(200÷24)(1+4.5%)k
3=8.71k
3
(t/h)
k
3
为光麦储备系数,取1.2
Gg=8.71×1.2=10.452 (t/h)
3.1.4立筒库的设计:
按可装一个星期的原粮来设计立筒库
∵原粮容重=780kg/m3
∴立筒库总容积:V

=200×7/0.78=1818(m3)
设立筒库的规格为Ф6×25m3,
则每个立筒库的容积为:V

=πr2h=3.14×3×3×25=707(m3)
故需要立筒库的个数为:Z= V
总/V

=1818/707=2.57 取Z=3个。

3.1.5下粮坑的设计:
下粮坑采用3×2.4×3m3,倾角为45°,容量为8吨,吸风量为400 m3/h 3.1.6毛麦仓的设计:
为满足毛麦搭配和稳定生产的要求,取毛麦仓储存时间t=50h,
则总容积为: V

= Gm·t/0.77=10×50/0.77=649(m3)
设毛麦仓的规格为2.5×2.5×18(m3)
则每个毛麦仓的容积为:V

=2.5×2.5×18=112.5(m3)
故毛麦仓的个数为:Z= V
总/V

=649/112.5=6.49 取Z=7个。

3.1.7润麦仓的设计:
根据原料情况,本设计采用一次强力着水,润麦时间为一次着水t
1
=20小时。

每个润麦仓的规格与毛麦仓相同,则:
一次润麦仓个数g
1= Gm·t
1
/(0.77×100)+1=10×30/77+1=4.89,取5个;
润麦仓容量Qg=5×100=500(m3)
3.1.8净麦仓的设计:
∵喷雾着水时间为40min左右∴净麦仓容量设计为60min的生产量故净麦仓容量为Gj= Gg×45/60=10.452×40/60=6.97(t)=9.1(m3)净麦仓设计为圆筒形,规格为Ф2×3(m3)。

3.2设备台数计算:
依据:
小麦初清流量Gc=30 t/h
毛麦清理流量Gm=10 t/h
光麦清理流量Gg=8.8 t/h
选取:
3.2.1圆筒式初清筛:
小麦产量30t/h TCQY80型1台。

3.2.2 振动清理筛:
产量(8~20)t/h TQLZ100 150型1台。

3.2.3吸式去石机:
产量(10~12)t/h TQSX132型2台。

3.2.4卧式打麦机:
产量(8~10)t/h FDMW40×150型2台。

3.2.5 滚筒精选机:
产量为(9~10) t/h FJXG71×300A型1台。

3.2.6平面回转筛:
清处理量(7~10)t/h TQLM125×150型1台。

3.2.7 永磁筒:
产量10.0t/h TCXT25型3台。

3.2.8 溜板式磁选器:
产量12.0 t/h TCXB30型1台。

3.2.9 强力着水机:
产量为18t/h SJQ45型1台。

3.2.10 喷雾着水机:
产量为10t/h SJM2×4型1台。

3.2.11 自动称:
产量为(9~18)t/h CJ100×1/1型1台。

3.2.12 中间计量秤:
产量为15 t/h NCL-60型1台。

3.2.13绞龙:TLSS32型1台; TLSS25型4台。

3.2.14吸风分离器: TXFL80型1台。

3.2.15气动阀门: TZMQ型15台。

3.2.16 提升机:
TDTG63/28型1台; TDTG63/23型1台;
TDTG48/28型1台;TDTG48/18型4台。

四、流量平衡表及粉路各系统各道技术参数表
4.1根据皮磨系统的剥刮率和取粉率,绘制流量平衡表(见附录1)
系统剥刮率取粉率
占1皮/%占本道/%占1皮/%占本道/%
1B 2B 3B 30
35
36
30
50
78
3
4
3
3
6
6.5
4.2磨粉机的选用:
系统


设备流量
(cm.24h1-)
磨辊长度
/cm 磨辊机数量
MDDK100⨯2 占
1B/%
t.24h1-经验流量设计计算选用
1B 100 200 800-1200 1000 200 200 1
2B 70 140 500-750 700 200 200 1
3Bc 24 48 200-400 300 187 200 0.5
3Bf 22 44 250-300 300 100 100 0.5
4Bc 16 32 200-300 280 100 100 0.5
4Bf 18 36 200-300 290 100 100 0.5
5B 17 34 150-250 240 100 200 1
1M 35 70 250-350 280 157 200
1 2M 26 5
2 200-300 250 152 200 1
3M 15.5 31 200-250 240 158 100 0.5
4M 11 22 150-250 240 100 100 0.5
5M 9.5 19 150-250 180 88.9 100 0.5
6M 7.5 15 150-200 180 100 100 0.5
7M 7 14 150-200 150 80 100 0.5
8M 4.5 9 150-200 150 67 100 0.5
1T 11 22 150-250 240 91 100 0.5
2T 11 22 150-250 220 100 100 0.5
1S 11 22 200-350 250 88 100 0.5
合计2400 12
由表可知,确定共用12台MDDK10⨯2型磨粉机,磨辊的总接触长度2400cm,该粉路日加工小麦200吨,按出粉率为76%计算,日产面粉152吨,磨粉机总平均流量83.3kg.(cm.24h)1-,厘米磨辊时产粉量为2.64kg/cm.h
表3:各道磨粉机磨辊技术特性表
系统齿角/o 齿数
/1
排列速比
斜度
(%)
快辊转速
(r/min)
牙.cm1-
1B 65°/35° 3.8 D—D 2.5:1 6 540 2B 65°/35° 5.4 D—D 2.5:1 6 540 3Bc(f)50°/65°7.0 F—F 2.5:1 8 540 4Bc(f)50°/65°10.2 F—F 2.5:1 10 540 5B 50°/65°10.8 F—F 2.5:1 12 540 系统磨辊中凸度(u)速比转速(r/min) 1S 光辊25-30 1.25:1 540
1M 光辊20-25 1.25:1 540
2M 光辊25-30 1.25:1 540
3M 光辊25-30 1.25:1 540
4M 光辊25-30 1.25:1 540
5M 光辊25-30 1.25:1 480
6M 光辊25-30 1.25:1 480
7M 光辊25-30 1.25:1 480
8M 光辊25-30 1.25:1 480
1T 光辊25-30 1.25:1 480
2T 光辊25-30 1.25:1 480
4.3高方平筛的选用:
系统
流量
设备流量
(cm.24h1-)
高方平筛
选用
/台占
1B/%
t24h
1-
经验流量设计计算
选用

1B 2B 3Bc 3Bf 100
70
24
22
200
140
48
44
9.0-15.0
7.0-10.0
4.5-7.5
4.0-6.0
14.0
8.0
4.5
4.5
20
17.5
12.6
6.7
3
3
2
1
3/6
3/6
2/6
1/6
4Bc 4Bf 5B 1S 1M 2M 3M 4M 5M 6M 7M 8M 1T 2T
Div1 Div2 Div3 DF1 DF2
16 18 17 11 35 26 15.5 11 9.5 7.5 7 4.5 11 11
13 5 5 4 4
32 36 34 22 70 52 31 22 19 15 14 9 22 22 26 10 10 8 8 4.0-6.0 4.0-6.0 4.0-5.0 4.0-5.5 3.0-4.0 4.0-6.0 4.0-6.0 3.0-5.0 3.0-5.0 3.0-5.0 3.0-5.0 3.0-6.0 3.0-5.0 3.0-5.0 2.0-4.5 2.0-4.5 2.0-4.5 2.0-3.0 2.0-3.0 4.2 4.0 4.0 5.0 3.5 5.0 4.5 4.0 3.0 3.0 3.0 3.0 3.0 4.0 4.0 3.0 2.5 2.5 3.0
6.7 6 4.4 4.4 2.9 8.5 9.5 8.0 5.3 6.0 4.0 3.3 5.5 5.5 4.7 5.6 3.2 2.7 2.7 1 1 1 1 1 2 2 2 1 1 1 1 1 1 1 1 0.5 0.5 1 1/6 1/6 1/6 1/6 1/6 2/6 2/6 2/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0.5/6 0.5/6 1/6 合计
30
所以选用5台FSFG6 22型高方平筛,每仓的筛理面积为7 m2,共30个仓,筛理面积为210 m2,减去检查筛筛理面积28m2,实际筛理面积为182m2, 故筛理设备总平均流量1098.9kg 麦/(㎡.24h )。

表4:筛理面积在各个系统中的分配表
皮磨系统 渣磨系统 心磨系统 尾磨系统 复筛
筛理面积/2
m 77
10.5
80.5
14
35 占总筛理面积的百分比/% 36.7 5 38.3 13.3 6.7
4.4 清粉机的选用
根据流量平衡表,查相关设计手册,选FQFD49⨯2⨯3型3台。

4.5 打麸机的选用:
表5:打麸机的计算和选用表
根据表中所列出的数据以及计算需要选用FFPD45⨯1型号3台
4.6 松粉机的选用:
松粉机的型号为复筛、渣磨和1M 、2M 选用FSJZ51,而从4M 到8M 以及1T 、2T 的管路选用FSJZ43,即FSJZ51为4台,FSJZ43为10台。

4.7通风除尘网路的设计原则:
面粉厂的通风除尘系统,通常叫做通风网路或简称风网。

风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部机器或一个吸点单独用一台通风机进行吸风,这叫做单独风网;另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器或吸点合用一台通风机进行吸风,这叫做集中风网。

4.7.1麦间除尘风网计算 方案的确定:
由于本次设计小麦清理采用: 初清筛 →毛麦仓 → 振动筛 → 去石→ 精选机 →立式打麦机 → 平面回转筛 → 着水机 → 润麦仓 → 去石机 → 卧式打麦机 → 平面回转筛 → 喷雾着水机 →自动称 → 净麦仓 的清理工艺流程,振动筛、去石机需要有单独的风源来保证其工作效率,所以振动筛、去石机的风网为单独风网,其余设备采用集中风网。

全部风网均先用杀克龙进行第一级除尘,出于环保起见后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第二级除尘。

系统
流量
FFPD45⨯1的产量
FFPD45⨯1 选用型号 及台数
占1B/% /t24h-1 /kgh-1
Br1 Br2 Br3
19 38 834 13 26 500 15 30 583
1300—1600 1300—1600 1300—1600
3台FFPD45
4.7.2粉间除尘风网的设计与计算
方案的确定:
粉间的除尘风网主要是清粉机和打麸机的风网,此设计中有三台清粉机、两台打麸机,采用集中风网。

刹克龙作多第一级除尘。

此次设计杀克龙都采用下旋55型刹克龙。

袋式除尘器适用于第二级除尘。

此次设计都采TBLM-1型脉冲袋式除尘器。

管路中选用三中节、二端节,R=1.5D,a = 60°的弯头,选用a = 30°的三通。

五、设备清单
5.1日处理小麦200吨通用粉厂麦间设备清单:
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选用(台) 功率(kw) 产量(t/h)
初清筛TCQY80 1 1.1 30
自动秤CT100×1/1 1 0.55 9~18 中间计量秤HMP-120W 1 15
振动清理筛TQLZ100×150 1 0.55×2 8~20
吸式去石机TQSX132 2 0.45×2 10~12
滚筒精选机FJXG71×300A 1 5.9 9~10 永磁筒TCXT25 3 0.5 10.0 溜板式磁选器TCXB30 1 0.5 12.0
卧式打麦机FDMW40×150 2 7.5 8~10
平面回转筛TQLM125×150 2 0.75 7~10
22.2~25.3
提升机TDTG63/23 2 0.0074kw/(t·m
)
提升机TDTG15/11 4 0.0073kw/(t·m
14.0~16.0
)
刮板机GSS25 1 5.5 40
气动阀门TZMQ 15
5.2日处理小麦200吨通用粉厂粉间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配用电机 单功率 总功率 1 磨粉机 MDDK1000×250 台 12 329.5 329.5 2 高方筛 FSFG6×22 台 6 3.00 18.00 3 清粉机 FQFD49×2×3 台 3 0.5 1.50 4 刷麸机 FPS.89 台 4 4 16.00 5 脉冲除尘器 TBLM78-2200 台 1 1.1+1.1 2.20 6 低压风机 4-79-5A 台 1 15 15.00 7 脉冲除尘器 TBLM130-2200 台 1 1.5+1.5+3
6.00 8 高压风机 TY-8.4-2 台 1 75 75.00 9 撞击松粉机 FSJZ.43 台 14 3 42.00 10 撞击松粉机 FSJZ.43 台 2
4
8.00 11 关风器 TGFY.6 台 29 2.2(BWD9) 8.70 12
关风器
TGFY.4.1 台 5 1.5(BWD29) 1.50 13 回粉变速绞龙 TLSS16 台 1 1.1 1.10 14 回粉变速绞龙 TLSS16 台 1 1.1 1.10 15 面粉三联绞龙 3xTLSS25 台 1 5.2 5.20 16 麸皮绞龙 TLSS32 台 1 17 仓下振动卸料
器 TDXZ80 台 2 0.37 0.74 19
回粉斗

4
上料位器 TLWJ2 20 下料位器 TLWJ1 19 绞龙 TLSS32 1 绞龙 TLSS25 4 着水系统 FZSZ 1 强力着水机 SJQ45 1 7.5 18 喷雾着水机 SJM2×4 1 1.5 10 吸风分离器 TXFL80 1 手气动闸门
TZMSQ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