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域下萨特人格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视域下萨特人格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萨特人格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一、萨特人格的内涵
1、定义:萨特人格是源自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萨特(1875-1960)设计的一种基本人格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内在情感及行为表现的定向,也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本质性内容。
2、特点:从大的方面来说,萨特认为人的人格特质是分为以下几类的:自我
认同、情感判断、自制力、女性独立精神以及反感力等。
更具体的来讲,萨特认为他的人格特征具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脆弱的自尊心和强烈的宗教信仰。
二、萨特人格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1、萨特式的结构及宗旨:萨特式的文学作品注重发掘全人生经历中感受,而
这里所指的感受指的是每个人对普遍性问题的潜在感知,以及内心独立生活的发展,尤其是在个体的心理映射的基础上。
2、萨特式的情感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萨特式的情感表现则是受到强烈的情
感冲击和影响,受到外部环境强烈影响,甚至把压抑内心转化为某种艺术形式。
使用萨特式的视角去发掘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维、潜在的自我及宗教信仰,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三、萨特人格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1、增强文章内涵:人格特质是构成主体性格特征的基本因素,萨特人格的存
在有助于构筑出信仰的视角,而这种视角又扩展了文章的内涵,使作品更具能持性和有力地表达观点。
2、表达内心世界:萨特式的文学形式也帮助作家表达其内心世界,即便它可能充满着负面情绪,通过萨特式的写作,作者也有机会使自己的内心得到被尊重,把情感表达得更加直接有力。
3、滋养浅层的人格:萨特式的人格不仅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叙述性,同时也有助于对浅层的人格进行滋养。
通过萨特式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读者可以理解并拥抱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从而形成更加牢固的情感关系。
四、结论
萨特人格特征是文学作品有力的艺术表现驱动力,它能够增强文章内涵,支撑作者表达内心世界,同时也为浅层的人格建立起一个更加成熟的框架,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具抒情性和尊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