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 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 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为:比例的认识,共有两个知识点,分别为“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性质”。
1.1 概念
比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相等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称为相似比。
1.2 性质
•比例中,被比较的两个量必须是同类的。
•在比例中,比较的量的顺序很重要。
•在比例中,相等对应的量成比例。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例的概念。
•能够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分组或集体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比例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与生活相关的,能够将比例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3.1 讲授比例概念
3.1.1 比例的定义
在黑板上写下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相等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称为相似比。
”
3.1.2 呈现例子
以“2盒饮料需要5元,4盒饮料需要多少元?”为例子,引导学生用口算方
法得出答案。
3.1.3 归纳比例的性质
在黑板上列举出比例的性质,让学生回忆和补充。
3.2 组织合作探究
3.2.1 分组学习
分组让学生合作解答课本上的练习题,老师可以做一些示范题目,让学生跟着做。
同时,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合理制定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探究并分享
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解决问题方法和答案,引导他们相互检查和纠正错误,发现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互相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3 拓展应用
以常见的生活情境为例,例如:“药品箱中有6个胶囊,这个箱子中要放150
个胶囊,需要几个这样的药品箱?”让学生通过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本次数学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自主探究比例的概念,培养了学生近似算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还通过举例、提问、让学生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学到了生活教育和实际应用。
同时,也需要注意课堂的时间安排,在探究环节中合适调控,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