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微生物你知道多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癌微生物你知道多少
作者:罗勤
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4期
研究证实,与癌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遗传、行为和环境因素。

其中2%~4%的肿瘤发生归因于遗传易感因素,绝大多数肿瘤是由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
因素引起的。

而与癌症相关的行为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感染、吸烟、饮酒、职业、超重
和肥胖等。

其中慢性感染导致癌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感染了致癌微生物(包括病毒或细菌)。

因此,阻止致癌微生物感染,就可以有效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生率。

2012 年,世界卫生组织属下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的一项报告指出,世界上约1/6
癌症的罪魁祸首是细菌和病毒。

其中最危险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卡波西肉瘤疱疹病毒(KSHV)、人T 细胞白血病病毒1 型(HTLV-1)、EB 病毒和幽门螺杆菌(HP)等。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三类主要引发人类癌症的病原体,它们所占的比例
分别为31.5%、28.6%和22.0%。

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普遍,据报道,全世界50%~60%的人胃中可检测出幽门螺杆菌。

所有
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会发展成胃炎,15%~2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

大量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和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风险较未感染人群增高了2~6倍,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达61%~77%。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 年已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第一致癌因子,也是预测胃癌患者生存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

目前,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法,首先就是根除幽门螺杆菌。

鉴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有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溃疡、胃黏膜
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早期胃癌已行内
镜下切除或胃次全切除术、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计划长期服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
抗炎药、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等,均应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临床证实,有消化不良症状但胃镜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者,其中一部分人在排除幽门螺杆菌后,
症状也可得到改善。

肝炎病毒(HBV、HCV)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这已是定论。

乙肝病毒感染率高的国家
和地区,肝癌发病率也高发。

研究发现,50%~90%的肝细胞癌是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

肝癌患者的血液中,95%的患者感染乙肝,有10%的患者感染丙肝,有部分患者同时感染了乙肝和
丙肝,说明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上,大多数原发性肝癌都经历过乙肝或丙
型病毒感染、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演变过程。

长期慢性炎症导致的肝纤维化是肝癌
的主要诱因。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人乳头状瘤病毒家族约有200 个成员,但并不是每一个型别的HPV 都能引起人类疾病。

根据HPV 型别的致癌潜力,将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高危型HPV 与宫颈癌及肛门、生殖器癌相关,低危型HPV 主要引起生殖器疣和良性病变。

2012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将HPV 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致癌物(人类致癌物),第二组为A 类致癌物(很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物
质),第三组为B 类致癌物(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物质)。

有12个HPV型别属于第一组: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6、HPV58 和
HPV59。

HPV 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较明确,宫颈鳞癌(SCCA)主要感染HPV16 型,宫颈腺癌(AC)主要感染HPV18 型。

HPV 与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口腔癌和口咽癌等也有较强的相关性。

EB 病毒(EBV)
1964 年,研究者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中观察到了一种疱疹病毒,这种病毒被命名为EB 病毒,又叫人类疱疹病毒4 型。

EB 病毒感染与经济条件有关。

卫生条件较差、人群拥挤地区感
染率较高。

该病毒与多种癌症有关,包括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鼻咽癌等。

曾有报道指出,在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病例中,EB病毒的检出率几乎是100%;在散发型伯基特淋巴瘤和免疫缺陷相关伯基特淋巴瘤中,EB 病毒的检出率相对较低;40%~50%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与EB 病毒相关。

EB 病毒与鼻咽癌也有密切相关性,90%鼻咽癌病人有EB 病毒壳抗原- 免疫球蛋白A 抗体(VCA-lgA 抗体),且病情越重,抗体滴度越高。

人T 细胞白血病病毒1 型(HTLV-1)
成人T 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是一种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感染相关的外周血T 淋巴细胞恶性肿瘤,1976 年日本学者高月清首先报道。

其临床特征为肝、脾、淋巴结
肿大,皮肤浸润、间质性肺浸润及高钙血症。

ATL 是一种地方性疾病,继日本西南部发现本病之后,美国、加勒比海地区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陆续报道本病存在。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广西、新疆及江西等10多个省市曾发现HTLV-1 感染患者,而且在福建和广东的局部地区曾出现成人T 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的小规模流行。

HTLV 感染除引起成人T 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ATL)外,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T 细胞性毛细胞白血病(THCL)、播散性混合性淋巴瘤(DML)、艾滋病、某些慢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与HTLV 也有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