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一词多义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古 今 词 义 联 系 与 课型
区别之一词多义
活动探究 第几课时
1
积累学习词语,要特别关注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
教 的深化,词义也会不断发展变化。古今词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材
一词多义为我们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我
们可以从这里出发发现词义演变的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学习使
任务二三 个规律的
立刀旁:利、刮、剑、刺,立刀旁的字 纺织等有关,与古人在这些领域的 延伸,学生
大多与刀或切割有关。
活动有关。
能说出来
刀字旁:剪、分、切,刀字旁的字大多 与刀或切割有关。
规律四、古代汉语并没有消亡
最好,不能 的话,教师
言字旁:讲、话、议、论、谈,言字旁 (现在不用的只是古汉语中的某些 要 引 导 最
阅读材料并发言:
横渡 隔绝的 独一无二 阻断,隔绝 极 断绝
【任务二】小组合作,讨
另外的句子: 绝云气,负青天 冰泉冷涩弦凝绝 我命绝今日 博闻强志,过绝于人
直上穿过 停止 气绝 超过
学生有积 累且这个 字并不难 所以应该 讲他们很 快就能说 出各句中 字义来,倒 是让他们 说其他含 有绝字的 文言句子 可能出问 题,比如他 们会重复 义项,教师 要引导方 向提要求。
分 用语言。所以,古今词义联系与区别之一词多义很有必 Nhomakorabea专门学习。
析
教学时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让他们自主探究,同时也要 注意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课 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能够分析归纳出一词多义各个义项
间相互联系的规律,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词义间继承与发展的
时 关系,提高对词语的感悟力,获取语言运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把
刀,右边是糸,糸就是丝线,两形会意, 程我们可以看出古今词义的传
表示用刀把丝线割断,有的甲骨文字形
承关系,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
刀在右,糸在左。《说文解字》说:“绝, 汉 语 词 义 间 继 承 与发 展的 关
断丝也。”绝的本义就是切断丝线。
系。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学生学习 材料内容 以及讨论 的过程中, 教师要巡 视,发现并 帮助学生 解决问题。
片段,强调
效切入点。
要集中笔
“左耳刀”是原始山坡的象形,后用
力突出所
作偏旁,从“阜”字,一般与高坡深谷的
选字的情
山地有关,比如“陵”“陡”“险”“阻”等字;
境或者尽
“右耳刀” 本义同“邑”即国家,后用作
量在一个
偏旁,一般与地方有关,比如“邦”“郑”
情境中多
“郊”“郢”“邓”“郑”“郭”等字。
包含几个
阅读印发的学习资源,然后小组讨 论,最后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断绝”是切丝断线,“继续”是结住 断了的丝线,“缠绕”“缔结”“编纂”是 用丝线绳子缠、结、编织。 “经”和“纬”是织布的过程。纲是提 网的总绳,纪是散丝的头绪,纲纪 是经纬阴阳,纲纪万物之意。纤是丝 绳,维是用丝绳系,纤维是天然的 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
材料二、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
阻断,隔绝 停止
义,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
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本义;
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
直上穿过
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
横渡
与世隔绝的
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在 使用时,在一定的语境(上下文)中一
绝
极
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比如,大海 独一无二
教 握文本。
通过合作探究,能够从部首出发理解古今词义的传承关系,词语本
学 义到引申义的发展过程,完善多个义项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能在
目
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规律理解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养成勤于思考、
标 乐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
学
通过梳理、分析一词多义多个义项间的来源、关系,发现词义之间
提示学生 查字典
课堂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印发的学习资源:
“红”“绿”“紫”:素丝可染成各种颜 色,便于刺绣和纺织,所以一般颜
材料一、纟原指蚕丝、麻等细长状物。 色词就被丝织品固定了下来。
规律四是
单人旁:伸、做、传、佳、作,单人旁 的字大多与人有关。
小结:这些词都与丝线、丝织品、
的字大多与语言和说话有关。
字词),许多词语本义以多样的形式 后明确。
两点水:冰、冷、冻、凉、冲,两点水 存在于日常语言运用中,部首就是
的字大多与冰冷和水有关。
其中鲜活的存在。部首的作用绝不
材料二、古代汉语并没有消亡(现在不 仅限于部首查字法那么简单,它体
用的只是古汉语中的某些字词),许多 现着古今词义的传承关系,展现着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探究明白了一词
字。
多义本义和各义项之间的关系,理解了 词义的古今变化,掌握了这些规律(四 个)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一词多义 的积累而且可以更好地在具体的语境 中迁移、推测词义,顺利理解文章,深 入透彻地理解文本。
那么现在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 来完成课堂检测。
课堂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词语本义以多样的形式存在于日常语 词语本义到引申义的发展过程,同
言运用中,部首就是其中鲜活的存在。 时也是从现代汉语追溯古义的有效
部首的作用绝不仅限于部首查字法那 切入点。
么简单,它体现着古今词义的传承关
教师点评
系,展现着词语本义到引申义的发展过
学生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写的想 学 生 写 的
程,同时也是从现代汉语追溯古义的有 象片段
作业设计
完成印发的对点练习
教学后记 学生在总结规律的时候还是有困难,这与他们的积累见识 有关,也与研究内容的难度有关,但是要是从教师设计教学的角度 看恐怕提供的学习支持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知识陌生, 那么我们可以提供足够多的资料给他们,开启他们的智慧,引导他 们思考。
重 引申的规律,理解古今词义的传承关系。
学以致用,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推测词义,准确理解文本。
难
点
教
学
诵读法 讲授法 问答法 讨论法
方
法
课堂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一、导入 同学们,从初中开始到
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 一词多义了,大家有没有发 现些什么规律?词义的演变 是慢慢引申发展的,且有自 己的演变规律,今天让我们 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一起来 探究一下一词多义多个义项 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 更好地掌握一词多义并迁移 所学知识。
(2)想一想印、叩、卸这三个字可
能和什么有关?
(3)大家可以从自己最肯定的一个
意思出发进行链条式或辐射式的推测。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请说出句中
“适”字的意思。
自行完成练习,然后自由展示答
PPT 出示:
案:
苏辙自乡适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
到……去 出嫁
女始适还家门,按乡俗避之。后于临安,
依照 享受
二、 课堂活动
学生行为
齐声朗读教学目标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导入之后 PPT 出示教 学目标并 要求学生 齐读。
【任务一】阅读下面的材
料,请说出句中“绝”字的意 思。你还能想出哪些含有绝 字的文言句子? PPT 出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湖中人鸟声俱绝
这一环节 要求学生 说出解释 的理由
学生不会 推测的或 弄错的教 师要利用 规律引导 推测得出 正确答案
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曰:“处分适兄意,吾
已来矣,心安之。”兄邀其赴赤壁游,观
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抓本义(这是纲) 引申义— 链条式、辐射式 引申结果:词义扩大、缩小、转移(词义的传承关系) 词语本义以多样的形式存在于日常用语中(部首)
理解识记推测各种引申义,就
要将已织好的布跟织布机上的经线断
会处处都通。
开,从织布机上取下,叠在一起,就是 二、词的引申义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匹布了。“绝”这个字体现的就是割断
链条式、辐射式
布匹的场景。下面我们先从字形角度来 三、引申结果:词义扩大、缩小、转
看看“绝”字。“绝”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
移等。从引申义的发展演变过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三、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说出句中“却”字 自行完成练习,然后自由展示答
的意思。
案:
PPT 出示:
相如因持璧却立
退回、后退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使……退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还,再
却之不恭
拒绝推迟
却看妻子愁何在
回,回头
【提示】(1)却字偏旁的意思是人下跪
的样子,腿骨节屈曲的样子。
规律小结 部分学生 能总结一 些简单的, 对于难一 些的,教师 要做好引 导的准备, 予以启发, 完成课堂 学习任务。
【任务三】请同学们阅读印发的学
习资源,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下面的问 题:(1)“断绝”“继续”“缠绕”“缔结”“编 纂”这些动词,“纲纪”“经纬”“纤维”这 些名词,“红”“绿”“紫”这些颜色词,都 在“纟”部,说明它们最早的意义都与古 人的哪一个生活领域有关?(2)你能 从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情境 吗?写一个片段(80-100 字)把你的 想象描写出来。
超过
是海的本义,大的是其引申义(你真是
海量),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则 是它的比喻义。(人海茫茫,你让我到
小结规律:
哪里去找他?)
一、抓住一个词的本义,就像抓住
材料三、“专”是织布所用的工具,“丝”
了这个词的纲,纷繁的词义就
是织布所用的原材料,“经”和“纬”是织
简单而有系统了。抓住本义去
布的过程。那么布织到一定长度时,就
论以上“绝”的各个义项之间 有关系吗?如果有说明它们 相关在什么地方,请在此基 础上归纳出一词多义词义间 相互联系的规律。
先自行阅读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材料,然后小 组讨论活动二的三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习成果。
课堂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印发学习资源(支持材料):
代表发言:
材料一、课本 137 页资料摘编一组(2) 绝的本义切断丝线 气绝;断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古 今 词 义 联 系 与 课型
区别之一词多义
活动探究 第几课时
1
积累学习词语,要特别关注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
教 的深化,词义也会不断发展变化。古今词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材
一词多义为我们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我
们可以从这里出发发现词义演变的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学习使
任务二三 个规律的
立刀旁:利、刮、剑、刺,立刀旁的字 纺织等有关,与古人在这些领域的 延伸,学生
大多与刀或切割有关。
活动有关。
能说出来
刀字旁:剪、分、切,刀字旁的字大多 与刀或切割有关。
规律四、古代汉语并没有消亡
最好,不能 的话,教师
言字旁:讲、话、议、论、谈,言字旁 (现在不用的只是古汉语中的某些 要 引 导 最
阅读材料并发言:
横渡 隔绝的 独一无二 阻断,隔绝 极 断绝
【任务二】小组合作,讨
另外的句子: 绝云气,负青天 冰泉冷涩弦凝绝 我命绝今日 博闻强志,过绝于人
直上穿过 停止 气绝 超过
学生有积 累且这个 字并不难 所以应该 讲他们很 快就能说 出各句中 字义来,倒 是让他们 说其他含 有绝字的 文言句子 可能出问 题,比如他 们会重复 义项,教师 要引导方 向提要求。
分 用语言。所以,古今词义联系与区别之一词多义很有必 Nhomakorabea专门学习。
析
教学时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让他们自主探究,同时也要 注意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课 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能够分析归纳出一词多义各个义项
间相互联系的规律,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词义间继承与发展的
时 关系,提高对词语的感悟力,获取语言运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把
刀,右边是糸,糸就是丝线,两形会意, 程我们可以看出古今词义的传
表示用刀把丝线割断,有的甲骨文字形
承关系,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
刀在右,糸在左。《说文解字》说:“绝, 汉 语 词 义 间 继 承 与发 展的 关
断丝也。”绝的本义就是切断丝线。
系。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学生学习 材料内容 以及讨论 的过程中, 教师要巡 视,发现并 帮助学生 解决问题。
片段,强调
效切入点。
要集中笔
“左耳刀”是原始山坡的象形,后用
力突出所
作偏旁,从“阜”字,一般与高坡深谷的
选字的情
山地有关,比如“陵”“陡”“险”“阻”等字;
境或者尽
“右耳刀” 本义同“邑”即国家,后用作
量在一个
偏旁,一般与地方有关,比如“邦”“郑”
情境中多
“郊”“郢”“邓”“郑”“郭”等字。
包含几个
阅读印发的学习资源,然后小组讨 论,最后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断绝”是切丝断线,“继续”是结住 断了的丝线,“缠绕”“缔结”“编纂”是 用丝线绳子缠、结、编织。 “经”和“纬”是织布的过程。纲是提 网的总绳,纪是散丝的头绪,纲纪 是经纬阴阳,纲纪万物之意。纤是丝 绳,维是用丝绳系,纤维是天然的 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
材料二、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
阻断,隔绝 停止
义,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
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本义;
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
直上穿过
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
横渡
与世隔绝的
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在 使用时,在一定的语境(上下文)中一
绝
极
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比如,大海 独一无二
教 握文本。
通过合作探究,能够从部首出发理解古今词义的传承关系,词语本
学 义到引申义的发展过程,完善多个义项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能在
目
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规律理解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养成勤于思考、
标 乐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
学
通过梳理、分析一词多义多个义项间的来源、关系,发现词义之间
提示学生 查字典
课堂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印发的学习资源:
“红”“绿”“紫”:素丝可染成各种颜 色,便于刺绣和纺织,所以一般颜
材料一、纟原指蚕丝、麻等细长状物。 色词就被丝织品固定了下来。
规律四是
单人旁:伸、做、传、佳、作,单人旁 的字大多与人有关。
小结:这些词都与丝线、丝织品、
的字大多与语言和说话有关。
字词),许多词语本义以多样的形式 后明确。
两点水:冰、冷、冻、凉、冲,两点水 存在于日常语言运用中,部首就是
的字大多与冰冷和水有关。
其中鲜活的存在。部首的作用绝不
材料二、古代汉语并没有消亡(现在不 仅限于部首查字法那么简单,它体
用的只是古汉语中的某些字词),许多 现着古今词义的传承关系,展现着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探究明白了一词
字。
多义本义和各义项之间的关系,理解了 词义的古今变化,掌握了这些规律(四 个)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一词多义 的积累而且可以更好地在具体的语境 中迁移、推测词义,顺利理解文章,深 入透彻地理解文本。
那么现在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 来完成课堂检测。
课堂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词语本义以多样的形式存在于日常语 词语本义到引申义的发展过程,同
言运用中,部首就是其中鲜活的存在。 时也是从现代汉语追溯古义的有效
部首的作用绝不仅限于部首查字法那 切入点。
么简单,它体现着古今词义的传承关
教师点评
系,展现着词语本义到引申义的发展过
学生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写的想 学 生 写 的
程,同时也是从现代汉语追溯古义的有 象片段
作业设计
完成印发的对点练习
教学后记 学生在总结规律的时候还是有困难,这与他们的积累见识 有关,也与研究内容的难度有关,但是要是从教师设计教学的角度 看恐怕提供的学习支持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知识陌生, 那么我们可以提供足够多的资料给他们,开启他们的智慧,引导他 们思考。
重 引申的规律,理解古今词义的传承关系。
学以致用,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推测词义,准确理解文本。
难
点
教
学
诵读法 讲授法 问答法 讨论法
方
法
课堂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一、导入 同学们,从初中开始到
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 一词多义了,大家有没有发 现些什么规律?词义的演变 是慢慢引申发展的,且有自 己的演变规律,今天让我们 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一起来 探究一下一词多义多个义项 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 更好地掌握一词多义并迁移 所学知识。
(2)想一想印、叩、卸这三个字可
能和什么有关?
(3)大家可以从自己最肯定的一个
意思出发进行链条式或辐射式的推测。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请说出句中
“适”字的意思。
自行完成练习,然后自由展示答
PPT 出示:
案:
苏辙自乡适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
到……去 出嫁
女始适还家门,按乡俗避之。后于临安,
依照 享受
二、 课堂活动
学生行为
齐声朗读教学目标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导入之后 PPT 出示教 学目标并 要求学生 齐读。
【任务一】阅读下面的材
料,请说出句中“绝”字的意 思。你还能想出哪些含有绝 字的文言句子? PPT 出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湖中人鸟声俱绝
这一环节 要求学生 说出解释 的理由
学生不会 推测的或 弄错的教 师要利用 规律引导 推测得出 正确答案
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曰:“处分适兄意,吾
已来矣,心安之。”兄邀其赴赤壁游,观
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抓本义(这是纲) 引申义— 链条式、辐射式 引申结果:词义扩大、缩小、转移(词义的传承关系) 词语本义以多样的形式存在于日常用语中(部首)
理解识记推测各种引申义,就
要将已织好的布跟织布机上的经线断
会处处都通。
开,从织布机上取下,叠在一起,就是 二、词的引申义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匹布了。“绝”这个字体现的就是割断
链条式、辐射式
布匹的场景。下面我们先从字形角度来 三、引申结果:词义扩大、缩小、转
看看“绝”字。“绝”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
移等。从引申义的发展演变过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三、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说出句中“却”字 自行完成练习,然后自由展示答
的意思。
案:
PPT 出示:
相如因持璧却立
退回、后退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使……退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还,再
却之不恭
拒绝推迟
却看妻子愁何在
回,回头
【提示】(1)却字偏旁的意思是人下跪
的样子,腿骨节屈曲的样子。
规律小结 部分学生 能总结一 些简单的, 对于难一 些的,教师 要做好引 导的准备, 予以启发, 完成课堂 学习任务。
【任务三】请同学们阅读印发的学
习资源,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下面的问 题:(1)“断绝”“继续”“缠绕”“缔结”“编 纂”这些动词,“纲纪”“经纬”“纤维”这 些名词,“红”“绿”“紫”这些颜色词,都 在“纟”部,说明它们最早的意义都与古 人的哪一个生活领域有关?(2)你能 从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情境 吗?写一个片段(80-100 字)把你的 想象描写出来。
超过
是海的本义,大的是其引申义(你真是
海量),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则 是它的比喻义。(人海茫茫,你让我到
小结规律:
哪里去找他?)
一、抓住一个词的本义,就像抓住
材料三、“专”是织布所用的工具,“丝”
了这个词的纲,纷繁的词义就
是织布所用的原材料,“经”和“纬”是织
简单而有系统了。抓住本义去
布的过程。那么布织到一定长度时,就
论以上“绝”的各个义项之间 有关系吗?如果有说明它们 相关在什么地方,请在此基 础上归纳出一词多义词义间 相互联系的规律。
先自行阅读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材料,然后小 组讨论活动二的三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习成果。
课堂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印发学习资源(支持材料):
代表发言:
材料一、课本 137 页资料摘编一组(2) 绝的本义切断丝线 气绝;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