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问题。
1.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质量庞大B.距恒星近C.公转周期短D.没有大气层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超级地球”-巨蟹座55e位于银河系之外,距地球约40亿光年,银河系半径约4万光年。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河外星系,D对,C错。太阳系、地月系属于银河系,AB错。故选D。
C.陨石经过流水的作用,最后沉积下来的陨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南极洲气温很低,流水作用很弱,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C错;
D.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而陨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D错。故选B。
【12题详解】
A.气候湿润,陨石更易风化,A错;
B.冰雪覆盖,外部有良好的保护层,且气温低,各种外力作用都较弱,使陨石保存年代久远,B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字母a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植物蒸腾
②水汽输送
③蒸发
④地表径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9. 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 )
A. 水处理 B. 低压蒸馏
C. 饮用水储存 D. 营养液配制
【答案】18. B 19. D
【解析】
本题组以“月宫一号”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水循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程度。
A. 陨石类型减少 B. 陨石风化减弱 C. 出露数量增加 D. 陨石埋藏加深
【答案】11. B 12. B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A.因为天体撞击形成的陨石应该是均匀的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不是相对富集在地球某一个区域,A错;
B.冰川作用能够把地球历史上若干亿万年形成的陨石很好地保存下来,陨石在冰雪覆盖下,风化的速度很慢,其化学成分变化很小,因此南极大陆因冰雪环境保存了大量陨石,B对;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陨石富集于图示地区的原因是( )
A. 天体撞击 B. 冰川作用 C. 流水沉积 D. 板块运动
12. 相对于其它地区,南极陨石科考价值较高的原因是( )
A. 气候湿润,陨石不易风化 B. 冰的陨石多
13. 全球变暖对南极陨石富集区的影响可能是( )
16. 左图所示可能发生霜冻的日期是( )
A. 20-21日 B. 21-22日 C. 22-23日 D. 24-25日
17. 图示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产生的一种凝华现象,一般发生在晴朗的早晨温度较低时;图中24-25日早晨温度最低接近0℃,易发生霜冻。选D正确。
C. 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
22. 由北京到该景观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地理分异规律是
A. 垂直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分异规律
C. 地方性分异规律 D.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20. C 21. D 22. 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20题详解】
C.陨石科考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陨石自身保存完好程度,环境洁净程度的高低对其影响很小,C错;
D.不是因为南极的臭氧层薄,而主要是南极的大气层较薄,陨石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更少,坠落到地面的陨石较多,D错。故选B。
【13题详解】
全球变暖使南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南极陨石失去了冰雪的保护,陨石数量会减少,而不是种类减少,A错;全球变暖,使陨石风化增强而不是减弱,B错;冰雪减少,出露数量会增加,C对;冰雪减少,陨石埋藏变浅而不是加深,D错。故选C。
“此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这就是胡杨。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 砂质土壤,疏松肥沃 B. 降水丰富,四季常青
C. 气候干旱,黄沙漫漫 D. 水源丰富,植被茂密
21. 在我国能看到此景观的地区是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①②③④表示太阳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根据判断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A. 4000K B. 10000K
C. 6000K D. 3000K
【答案】3. B 4.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能力和提取能力。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结合赫罗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恒星的表面温度,纵坐标为光度且题中说明太阳光度为1,因此通过坐标可以读出②为太阳。B正确,故选B。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考试说明:本卷共8页2到大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围绕着40亿光年外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的“超级地球巨蟹座55e”,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
C. 行星 D. 卫星
6. 在北京观赏“超级月亮”时,最应景的诗句是
A. 春分时节——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小雪时节——满月广天汉,长风响树枝
C. 秋分时节——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D. 谷雨时节——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
【答案】5. D 6.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类型的判断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张裂作用
②碰撞挤压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8. 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22题详解】
考查地域分异规律。从北京到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因而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B符合题意,ACD错。故选B。
阿特拉斯山脉(下图),非洲最广大的褶皱断裂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横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三国,把地中海西南岸与撒哈拉沙漠分开,最高峰图卜卡勒山峰海拔4167米。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体类型的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球为围绕地球运动的天体,由于地球属于行星,因此月球为卫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据此材料可知,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晚地球迎来“超级月亮”,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最接近小雪时节,故最应景的诗句是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B正确,春分是3月分、秋分是9月份,谷雨是4月份。ACD错误,故选B。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玻璃温室生产蔬菜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 光照太强 B. 日温差较小
C. 热量不足 D. 年温差较小
15. 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 增大大气逆辐射 B. 增强地面辐射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 受热过程。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尽量减少地面辐射向棚外损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地面辐射的强度由地面温度决定,该措施是在晚上,晚上无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的强弱没影响,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产生的一种凝华现象,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形成冰雪美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题详解】
图示天气系统过时,气温下降。伴随降水出现;过境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判断是冷锋天气过程,对应图中的B;A图是暖锋,C是气旋,D是反气旋。选B正确。
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是地球人类首次探访月球“背面”。“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下图为“月宫一号”水循环示意图。
【2题详解】
该“超级地球”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距恒星近,B对。夜晚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可能有大气层,D错。公转周期18小时,质量是地球的10倍,公转周期短,质量庞大,但不是气温高的原因,AC错。故选B。
赫罗图(下图)是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关系示意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恒星的表面温度,其中太阳光度为1。
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结合材料,“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说的是胡杨林,结合右图判断,该树根系很发达,胡杨树的生长主要靠吸收地下水,进而说明当地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C符合题意,ABD错。故选C。
21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种树分布在气候干旱、黄沙漫漫的地区,说明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这符合西北地区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植被丰富,AB错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自然环境突出的特征为高寒,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字母a由“植物生长”产生的、需要“冷凝”的水,应属植物蒸腾和蒸发产生的水汽,因此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①和③。所以选B。
【19题详解】
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降水,为植物提供生命必须的水分,而图中植物生长的水分来自于营养液配制箱,因此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营养液配制,即D符合题意。所以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上题判断②为太阳,对应横坐标判读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C正确,故选C。
自古以来我国既有不同时节赏月的习俗。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晚,地球迎来21时节以来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超级月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月球所属的天体类型是
A. 星云 B. 恒星
C. 增强大气辐射 D. 增强太阳辐射
【答案】14. B 15. A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 受热过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B正确,C错误,而由于塑料大棚的遮挡,进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比自然状态下的较弱,A错误;大棚内的年较差大小对蔬菜的质量影响不大,D错误;ACD错误。故选B。
故选D。
【10题详解】
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爬行动物从古生代末期开始出现,到了中生代大量繁殖,横向宽度最大,种类和数量最多,所以有人也把中生代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故选B。
地球表面的陨石易风化和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南极大陆却因环境特殊保存了大量陨石,被称为“陨石宝库”。下图为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卜卡勒峰高山冰雪带的分布类似于
A. B.
C. D.
24. 图中M、N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巨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
10.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这几个类群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由此可见,最早出现的是鱼类,最晚出现的是鸟类。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A.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B. 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
C. 青藏高原的隆起
D.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根据海绵向二侧运动,属于板块的张裂运动,是生长边界.①③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形成,A不符合题意;日本的地震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板块挤压形成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C不符合题意;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D正确.故选D。
1.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质量庞大B.距恒星近C.公转周期短D.没有大气层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超级地球”-巨蟹座55e位于银河系之外,距地球约40亿光年,银河系半径约4万光年。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河外星系,D对,C错。太阳系、地月系属于银河系,AB错。故选D。
C.陨石经过流水的作用,最后沉积下来的陨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南极洲气温很低,流水作用很弱,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C错;
D.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而陨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D错。故选B。
【12题详解】
A.气候湿润,陨石更易风化,A错;
B.冰雪覆盖,外部有良好的保护层,且气温低,各种外力作用都较弱,使陨石保存年代久远,B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字母a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植物蒸腾
②水汽输送
③蒸发
④地表径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9. 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 )
A. 水处理 B. 低压蒸馏
C. 饮用水储存 D. 营养液配制
【答案】18. B 19. D
【解析】
本题组以“月宫一号”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水循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程度。
A. 陨石类型减少 B. 陨石风化减弱 C. 出露数量增加 D. 陨石埋藏加深
【答案】11. B 12. B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A.因为天体撞击形成的陨石应该是均匀的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不是相对富集在地球某一个区域,A错;
B.冰川作用能够把地球历史上若干亿万年形成的陨石很好地保存下来,陨石在冰雪覆盖下,风化的速度很慢,其化学成分变化很小,因此南极大陆因冰雪环境保存了大量陨石,B对;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陨石富集于图示地区的原因是( )
A. 天体撞击 B. 冰川作用 C. 流水沉积 D. 板块运动
12. 相对于其它地区,南极陨石科考价值较高的原因是( )
A. 气候湿润,陨石不易风化 B. 冰的陨石多
13. 全球变暖对南极陨石富集区的影响可能是( )
16. 左图所示可能发生霜冻的日期是( )
A. 20-21日 B. 21-22日 C. 22-23日 D. 24-25日
17. 图示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产生的一种凝华现象,一般发生在晴朗的早晨温度较低时;图中24-25日早晨温度最低接近0℃,易发生霜冻。选D正确。
C. 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
22. 由北京到该景观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地理分异规律是
A. 垂直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分异规律
C. 地方性分异规律 D.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20. C 21. D 22. 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20题详解】
C.陨石科考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陨石自身保存完好程度,环境洁净程度的高低对其影响很小,C错;
D.不是因为南极的臭氧层薄,而主要是南极的大气层较薄,陨石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更少,坠落到地面的陨石较多,D错。故选B。
【13题详解】
全球变暖使南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南极陨石失去了冰雪的保护,陨石数量会减少,而不是种类减少,A错;全球变暖,使陨石风化增强而不是减弱,B错;冰雪减少,出露数量会增加,C对;冰雪减少,陨石埋藏变浅而不是加深,D错。故选C。
“此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这就是胡杨。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 砂质土壤,疏松肥沃 B. 降水丰富,四季常青
C. 气候干旱,黄沙漫漫 D. 水源丰富,植被茂密
21. 在我国能看到此景观的地区是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①②③④表示太阳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根据判断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A. 4000K B. 10000K
C. 6000K D. 3000K
【答案】3. B 4.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能力和提取能力。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结合赫罗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恒星的表面温度,纵坐标为光度且题中说明太阳光度为1,因此通过坐标可以读出②为太阳。B正确,故选B。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考试说明:本卷共8页2到大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围绕着40亿光年外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的“超级地球巨蟹座55e”,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
C. 行星 D. 卫星
6. 在北京观赏“超级月亮”时,最应景的诗句是
A. 春分时节——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小雪时节——满月广天汉,长风响树枝
C. 秋分时节——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D. 谷雨时节——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
【答案】5. D 6.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类型的判断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张裂作用
②碰撞挤压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8. 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22题详解】
考查地域分异规律。从北京到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因而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B符合题意,ACD错。故选B。
阿特拉斯山脉(下图),非洲最广大的褶皱断裂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横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三国,把地中海西南岸与撒哈拉沙漠分开,最高峰图卜卡勒山峰海拔4167米。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体类型的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球为围绕地球运动的天体,由于地球属于行星,因此月球为卫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据此材料可知,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晚地球迎来“超级月亮”,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最接近小雪时节,故最应景的诗句是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B正确,春分是3月分、秋分是9月份,谷雨是4月份。ACD错误,故选B。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玻璃温室生产蔬菜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 光照太强 B. 日温差较小
C. 热量不足 D. 年温差较小
15. 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 增大大气逆辐射 B. 增强地面辐射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 受热过程。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尽量减少地面辐射向棚外损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地面辐射的强度由地面温度决定,该措施是在晚上,晚上无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的强弱没影响,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产生的一种凝华现象,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形成冰雪美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题详解】
图示天气系统过时,气温下降。伴随降水出现;过境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判断是冷锋天气过程,对应图中的B;A图是暖锋,C是气旋,D是反气旋。选B正确。
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是地球人类首次探访月球“背面”。“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下图为“月宫一号”水循环示意图。
【2题详解】
该“超级地球”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距恒星近,B对。夜晚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可能有大气层,D错。公转周期18小时,质量是地球的10倍,公转周期短,质量庞大,但不是气温高的原因,AC错。故选B。
赫罗图(下图)是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关系示意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恒星的表面温度,其中太阳光度为1。
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结合材料,“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说的是胡杨林,结合右图判断,该树根系很发达,胡杨树的生长主要靠吸收地下水,进而说明当地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C符合题意,ABD错。故选C。
21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种树分布在气候干旱、黄沙漫漫的地区,说明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这符合西北地区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植被丰富,AB错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自然环境突出的特征为高寒,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字母a由“植物生长”产生的、需要“冷凝”的水,应属植物蒸腾和蒸发产生的水汽,因此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①和③。所以选B。
【19题详解】
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降水,为植物提供生命必须的水分,而图中植物生长的水分来自于营养液配制箱,因此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营养液配制,即D符合题意。所以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上题判断②为太阳,对应横坐标判读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C正确,故选C。
自古以来我国既有不同时节赏月的习俗。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晚,地球迎来21时节以来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超级月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月球所属的天体类型是
A. 星云 B. 恒星
C. 增强大气辐射 D. 增强太阳辐射
【答案】14. B 15. A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 受热过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B正确,C错误,而由于塑料大棚的遮挡,进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比自然状态下的较弱,A错误;大棚内的年较差大小对蔬菜的质量影响不大,D错误;ACD错误。故选B。
故选D。
【10题详解】
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爬行动物从古生代末期开始出现,到了中生代大量繁殖,横向宽度最大,种类和数量最多,所以有人也把中生代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故选B。
地球表面的陨石易风化和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南极大陆却因环境特殊保存了大量陨石,被称为“陨石宝库”。下图为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卜卡勒峰高山冰雪带的分布类似于
A. B.
C. D.
24. 图中M、N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巨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
10.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这几个类群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由此可见,最早出现的是鱼类,最晚出现的是鸟类。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A.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B. 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
C. 青藏高原的隆起
D.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根据海绵向二侧运动,属于板块的张裂运动,是生长边界.①③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形成,A不符合题意;日本的地震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板块挤压形成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C不符合题意;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