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19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大纲201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利用规划学-居民点用地规划5

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 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 度、硬度、水温以及动态等条件。地下水常常是 硬度、水温以及动态等条件。 居民点用水的水源,在远离江湖或地面水水量不 居民点用水的水源, 够、水质较差的地区,勘明地下水源尤其重要。 水质较差的地区,勘明地下水源尤其重要。
地
的设防标准。 的设防标准。
震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有基本烈度与设计烈度之分。 地震烈度有基本烈度与设计烈度之分。前者通常是 以百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后 以百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 者则是在地区基本烈度的基础上, 者则是在地区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地区内的地质构 造特点、地形、水文地质、土壤条件等的不一致,所出 造特点、地形、水文地质、土壤条件等的不一致, 现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 现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 小区域烈度标准。 小区域烈度标准。
冲 沟
由于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 由于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 冲沟切断用地,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冲沟切断用地,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道路的 走向世界往往受其控制而增加线路长度和跨沟工程, 走向世界往往受其控制而增加线路长度和跨沟工程,尤其 是冲沟发育地带,水土流失严重,给建设带来问题。 是冲沟发育地带,水土流失严重,给建设带来问题。所以 在选择时,应分析冲沟的分布、坡度、活动与否, 在选择时,应分析冲沟的分布、坡度、活动与否,弄清冲 沟的发育条件,采取响应的治理措施, 沟的发育条件,采取响应的治理措施,如对地表水导流或 通过绿化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绿化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
矿 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9 土地资源学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1、名词解释、多项选择或判断、计算或绘图等客观题占总分值40%2、简答、论述等主观题占总分值60%二、考试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土地资源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要求掌握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特点及其结构特征具体要求:1)了解土地资源的气候、地学、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及其结构特征,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掌握大气圈层结构及太阳辐射的概念;掌握主要的光照指标;理解主要气候带的分布特征;掌握常用农业热量指标的应用;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
掌握主要岩石类型的特点、转化关系。
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概念、类型,理解主要的水质评价指标。
掌握土壤结构与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理解土壤圈的概念和功能;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剖面构型特点。
2)掌握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产权类型;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关系;理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3、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的概念、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及其与土地类型的对应关系;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其划分体系。
具体要求:1)掌握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2)了解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4)掌握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5)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4、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调查方法、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方法等。
具体要求:1)掌握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步骤;2)掌握土地资源调查方法;掌握精度分析、误差分析的技术与方法。
3)掌握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技术和条件限制;掌握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的技术与方法;掌握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特点;了解主流的GPS系统的精度与应用限制;掌握地图制图的知识与技术方法;了解3S技术的应用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18结构力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构力学》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本科目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结构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
结构稳定、结构动力学及矩阵位移法部分不列入考试范围。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静定结构包括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三铰拱,静定桁架,静定组合结构。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静定结构影响线的作法及应用。
一、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考试内容几何构造分析的概念;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考试要求了解几何构造分析概念;熟练地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并对一般平面杆件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确定计算自由度。
二、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考试内容静定多跨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组合结构;三铰拱;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考试要求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掌握利用隔离体分析方法计算静定多跨梁和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掌握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的结点法、截面法和联合应用法;掌握组合结构及三铰拱的内力计算方法;掌握利用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的方法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三、影响线考试内容移动荷载和影响线的概念;静力法作简支梁影响线;结点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机动法作影响线;影响线的应用。
考试要求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用静力法做简支梁、结点荷载作用下梁、桁架的影响线;了解用机动法做影响线;掌握利用影响线求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梁结构的最大内力和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四、结构位移计算考试内容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刚体体系的位移;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图乘法;温度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点讲义

土地利 用规划 学
Land use planning
(讲义)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导
论 .................................................................................. 2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11 土地供给量预测...................................................................... 15 土地需求量预测...................................................................... 19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 22 居民点用地规划...................................................................... 26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 32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 35 农业用地规划 ........................................................................... 39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 43 GIS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 46 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 53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 55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现代自然地理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现代自然地理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此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组成、结构、形成演变的规律和区域分异规律的理解,掌握利用所学自然地理学知识对地表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和调控的方法。
要求考生具备多要素综合的能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和对地表环境的空间分析能力。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1.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2.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3.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要求:(1)了解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2)熟悉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3)理解地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地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二)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1.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2.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3.水圈与水平衡4.生物圈与生态系统要求:(1)地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利用应力椭球体解释区域断裂体系方向与性质,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原因;(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与水平变异,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各纬度带的水分盈亏与水汽的输移方向,大气能量的传输途径与规律,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气侯的分异规律;(3)水份循环的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4)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与特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途径及其作用,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机理。
(三)圈层间的相互作用1.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2.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3.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4.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5.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6.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要求:(1)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气候与地貌的相互作用;(2)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剥蚀系统模式、河床动力——形态反馈机制、海岸均衡剖面的塑造;(3)水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海气相互作用;(4)气候—海面—冰川—均衡之间的关系,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5)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正负反馈作用,植被与水循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湖泊效应等几种效应);(6)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补)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属于土地整理对象()。
A、砖瓦窑B、滩涂C、低产农田D、尾矿2 、我国划定的基本农田分为()。
A、一级B、一、二级C、一、二、三级D、不分级3、城镇体系是指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
A、城镇群B、城镇带C、城镇集合D、城镇区域4、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断面法和系数法。
A、目视法B、等高线法C、模型法D、回归预测法5、斗沟是()渠道。
A、排水B、配水C、节水D、输水6、一般上、下级渠道最好是()。
A、垂直相交B、水平相交C、立体相交协D、任意相交7 、土地供给是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
A、质量B、范围C、权利D、性质8、土地垦殖率主要取决耕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己利用土地面积9 、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
A、土地利用方式B、土地用途管制规则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D、土地用途性质10 、高原系由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和()相间组成。
A、冰川B、永久积雪C、平原D、湖泊11、编制和实施()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城市规划C、国土规划D、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2、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
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
A、工业 B、农业 C、房地产 D、复垦单位的生产建设13 、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其用地规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集镇的建设用地规模。
A、应小于B、不得小于C、不得大于D、应等于14 、上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规模和布局C、用地布局D、粮食问题15 、我国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申报时,要求净增耕地率达到()以上。
A、3 %B、10 %C、40 %D、6 0 %16 、()是市场经济国家广泛采用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学9

2、修正法
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 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 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 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农用地级别的 方法。
修正法
a)确定修正因素:土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 条件、土地利用状况; b)划分定级单元:在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基础 上划分; c)计算单元修正因素质量分 d)计算修正系数 = 因素分值/因素平均分值 计算定级指数:连乘修正法、加权修正法
二、土地经济分析指标
1)生产资料的耗费指标:农业集约化水平、单位面 积播种量、单位面积施肥量、单位面积用水量、 单位面积用电量; 2)成本费用与资金占用指标:农作物亩成本、平均 每亩耕地拥有资金量、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固定资 产量; 3)土地利用及其结构指标:每公顷耕地国家财政对 农业的投入、每平方公里的公路网密度、每平方 公里的修配网点密度、距主要城镇距离;
2、样地法:是以选定的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分 等因素记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分等单元因素分 值,评定农用的等别的方法。 划分样地适用区(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 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他适用区的最小单元)县域 内每个乡镇布设一个标准样地; 确定标准样地基准分值:确定标准样地的分等属性特 征值、标准样地的基准分值; 确定分等属性加(减)分:根据分等属性图和加(减) 规则表,得到分等属性加(减)分值;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CLij
贴现现金分析的步骤:
1) 估计土地改良工程性质及工程量
2) 做出必要的经济假设:贴现率、价 格、劳动力;项目工程寿命; 3) 按年度分配投入和产出的现金流量: 根据工程规模确定投资; 4) 贴现计算
§4、9 农用地分等定级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对土地的综合评价,包 括:质量评价(自然适宜性评价)、经济评 价、生产力评价、土地利用程度评价;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 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 级;分等成果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定级成果要求在县域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硕士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917应用地球物理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应用地球物理基础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重磁勘探部分约35%电法勘探部分约22%地震勘探部分约30%测井部分约13%(二)题型比例名词解释题约30%解答题(包括论述题计算题作图题、、)约70%二其他、应用地球物理基础一、重磁勘探考试内容1、磁法勘探基本原理与应用领域,地球的磁场、岩石磁性与古地磁学,地磁场的构成,高斯球谐分析方法,岩矿石的磁性及影响因素,古地磁学的基本原理。
2、磁法勘探的仪器,磁法勘探野外工作方法,包括数据采集与资料整理图示。
3、磁性体磁场的正演:各种规则几何形体磁场的计算,任意多边形截面二度半水平棱柱体正演、任意形状三度体数值积分法正演。
4、重力场的基本特征:重力与重力加速度、重力的单位、重力的变化,正常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重力位、重力等位面与地球的形状、地球表面正常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重力异常的基本概念、剩余密度与剩余质量、重力异常的实质。
5、重力观测资料的整理:普通点观测资料的初步整理,基点网观测资料的整理,重力异常的求取、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高度校正、中间层校正、均衡校正,布格重力异常及各种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含义,重力异常精度的衡量,异常的图示。
6、重力勘探的正问题:简单规则形体的正问题,包括球体、水平圆柱体、铅垂台阶、断裂构造异常基本特征、水平物质半平面、二度板状体。
复杂形体的正问题,包括横截面为任意形状的二度体的重力异常、任意形状三度体的正问题。
密度分界面正问题的近似解法,包括密度分布的等效性、单一密度分界面的正问题解法、多个密度分界面正问题的解法。
7、重磁异常的反演的基本原理与解释方法。
8、重磁勘探方法在基础地质、固体矿产、油气与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考试要求1、掌握重、磁勘探仪器的原理,熟悉野外工作方法,各项改正原理与图示。
2、掌握重、磁法勘探正演计算的基本原理,能够对主要正演公式进行推导;掌握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原理,能够对主要转换处理方法公式进行推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19土地利用规划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 考试目的与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考生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和 解决土地利用规划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 力。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考试内容: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内容和体系,土地利
用规划的发展。 考试要求: 1. 掌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2.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3.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内容和体系。 4. 了解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
十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考试内容: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整治规划。
考试要求: 1. 掌握基本农田的概念、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原则、程序、主要成果。 2. 理解土地整治规划的概念、内涵。 3. 掌握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和规划内容。
十二、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考试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土地利用规划费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 价。 考试要求:
九、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考试内容: 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用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供水工程用地规划、灌排工程用 地规划。
考试要求: 1. 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利工程用地规划和类型。 2. 理解水资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方式、水土资源平衡。 3. 掌握供水工程用地的类型和要求、水库用地规划。 4. 了解抽水站用地配置、机井用地配置。 5. 理解供水工程用地面积概算。
考试内容: 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编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 微观配置。 考试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41土力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41土力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力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概念题与选择题约占20%
论述题约占40%
计算题约占4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土的三相组成
考试内容
土的三相组成、粒组划分、颗粒级配的测定、颗粒级配的表示方法、土按颗粒级配的分类;矿物类型、矿物成分与粒组之间的关系;水的类型与特征、土中气体;土粒的比表面积、粘粒双电层、影响扩散层厚度的因素;土粒的连结、土的结构类型。
考试要求
1.理解土的三相组成的概念。
2.掌握粒组划分的原则、颗粒级配的测定方法和表示方法,以及土按颗粒级配的分类。
3.理解矿物类型、矿物成分与粒组之间的关系,掌握三种粘土矿物的工程特征。
4.掌握水的类型与特征、土中气体的类型。
5.理解并掌握土粒的比表面积、粘粒双电层的概念,以及影响扩散层厚度的因素。
6.理解土粒的连结、土的结构类型。
二、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考试内容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粒密度、土的密度与重度、土的含水性、土的孔隙性等,以及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粘性土的稠度状态与可塑性;土的渗透规律及影响因素;土的工程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分类、我
国主要的土质分类情况。
考试要求
1.理解土粒密度、土的密度与重度、土的含水性、土的孔隙性等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会推导三相指标之间的关系式。
2.理解并掌握粘性土的稠度状态与可塑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了解土的渗透规律及影响因素的概念,掌握达西定律。
4.理解土的工程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分类及我国主要的土质分类情况。
三、地基应力计算。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928遥感导论与应用:遥感导论,梅安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30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2004,第四版
931大气化学:大气化学基础,秦瑜、赵春生编,气象出版社,2003
642传播学原理: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43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学原理,杨辛、甘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44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二版
645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三版
80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曾克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802地学遥感概论:遥感概论,彭望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03会计:基础会计学,陈国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04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化学,赵其渊,地质出版社,1984
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第二版
916勘查地球物理概论、917应用地球物理基础:
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张胜业、潘玉玲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应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刘天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地球物理反演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姚姚、陈超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李大心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900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四版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土地复垦规划的主要内容:前言()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4.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5.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6.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A.综合简述B.复垦土地概况2.3.制定土地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最佳效益原则。
A.详细调查的原则B.整体性原则C.综合治理的原则4.土地利用系统要素—土地:主要包括:():产品和生态产品,如农业、林业等﹔():提供生产、生活的活动空间,如工业、交通、娱乐等﹔():提供美学价值,给人类以情感或心理上的舒适感。
A.生态系统B.生产物质C.空间D.景观5.土地利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不同需要()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和活动土地利用是一项主动的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A.采用科学B.技术C.文化D.占领手段E.利用和开发土地的功能。
6.牧草地利用规划要根据地形和()植被类型以及畜群结构等,合理划分季节放牧场、割草场、轮牧小区、牧道、设计畜圈、围栏等。
A.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B.水源7.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供需分析,确定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及用地分区,拟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潜力研究及需求量预测C.区域的差异性对比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具有商品性,但由于()土地不可能像普通商品一样按需定产。
A.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土地数量的有限性C.适宜用途的局限性D.农业经济9.土地复垦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系统工程,统筹考虑,土地复垦规划与()结合A.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B.土地取得利用C.复垦规划与土地整理相10.土地复垦规划的主要内容:前言()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4.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5.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6.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A.综合简述B.复垦土地概况11.12.13.14.15.土地复垦规划的主要内容:1、前言﹔2、()﹔3、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4、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5、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6、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煤及煤层气地质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要求 1、掌握地史上主要聚煤期的划分原则,确定不同方案划分的聚煤期的特征; 2、掌握不同聚煤期的聚煤古地理、古构造、古植物类型及其聚煤分布特征; 3、了解聚煤规律及有关的学说和假说,包括全球性的聚积煤规律、冰川作用与聚煤期关系、构造作用 与主要聚煤期关系 4、了解进行聚煤古构造研究的各种方法,并重点掌握即相-厚度法和构造-厚度分析法。 5、掌握沉积断面图编制的方法,并能对沉积断面图进行应用和解释; 煤层气地质学部分 一、绪论 考试内容 煤层气,煤层气地质学,中国煤层气的分布特征,煤层气应用前景,国内外煤层气开发现状和前景, 煤层气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目标。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国煤层气的资源量及其分布特征,了解煤层气应用前景; 2、了解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3、掌握煤层气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二、煤层气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 煤层气的物理性质,煤层气的化学组分,煤层气同位素特征,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考试要求 1、了解煤层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层气的化学组成及同位素特征; 2、掌握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3、了解如何进行煤层气、油型气及天然气的区分; 三、煤层气的成因 考试内容 煤的成烃作用,生物成因气,早期生物成因气,次生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 考试要求 1、了解煤的成烃机理,掌握煤的化学结构和煤化作用过程中对于煤层气生成的影响; 2、掌握煤层气的成因以及不同成因煤层气的形成条件; 3、理解不同煤级演化阶段(低熟阶段,成熟阶段和高熟阶段)热成因气的特征; 四、煤储层特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大纲

自然地理学(一)内容比例地球与太阳系、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约30%地貌、土壤约50%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自然地理区划约20%(二)题型比例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解答题约70%一、地球及太阳系考试内容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及太阳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坐标系统、地球构造及表面特征、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的形成及构造,以及火山与地震的分布和相应形成的地貌特征。
本部分难点在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掌握矿物的鉴定、三种岩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火山和地震的概念和理论;重点在于掌握时区、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地质构造;考试要求1、太阳系及主要行星的特点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其地理意义3、经纬度的划分4、地球的圈层结构分布5、三大岩性的转换模式二、大气和气候考试内容本部分包括大气的层结结构,以及各层的特,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类、气候带的划分方法、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难点是对大气环流的理解;考试要求1、大气的组成、热能来源及循环;2、掌握基本概念(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冰晶效应、降水量等)以及水汽的凝结现象、降水的形成过程;3、大气环流的地理意义及形成的天气现象;4、气候带的形成;三、海洋和陆地水考试内容本部分包括地球上水资源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世界大洋及其区分、海水的组成及理化性质、海水的运动;河流、水系和流域的区分、河流的补给及流域的水量平衡、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湖泊与沼泽的特点、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及地下水分类、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重点是河流的分类、补给,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地下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和运动;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是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考试要求1、水资源分布特点2、河流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影响3、水量平衡理论及计算四、地貌考试内容部分包括地貌成因、地貌类型、风化作用、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冰川与冰缘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重点是各种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难点是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岩溶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设计书(20201101094026)

地籍调查与测量技术设计书目录1. 作业区概况 (2)2. 调查原则 (2)3. 主要作业依据 (2)6. 坐标与高程系统 (4)7. 地籍控制测量 (4)8.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4)9. 主要精度指标 (5)10. 权属调查 (6)11. 质量检查与验收 (12)1. 作业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全国高校内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一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
2. 调查原则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以下简称“通知”)、《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7] 3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鄂土调办发[2007] 2 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补充规定》(鄂土调办文[2007] 8号)(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开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和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3. 主要作业依据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土地登记规则》(1995,国土[法]字第184号);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TD 1001—93);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地籍图图式》;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8)《1 : 500、1 :1000、1 :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9)《1 : 500、1 :1000、1 : 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1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14)本项目技术设计书;15)其他有关法律法规4. 技术路线和方法1)严格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所确定的技术路线和要求,开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并建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籍信息系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17 环境规划与设计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规划与设计考试大纲环境规划与设计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要求《环境规划与设计》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科目。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自带考试工具,学校提供A2绘图纸,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成绩150分。
考试题型主要有公园绿地(含广场)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环境规划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其它小型空间(如办公或教育用地)景观节点设计、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设计等。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通过手绘基本功规范而又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一)考试要点与评价标准1. 准确地理解设计任务的特点与要求;2. 尊重场地现状,定位准确、功能布局合理;正确地处理好场地与周边用地性质的关系,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3. 设计构思新颖、主题明晰、富有创意;4. 绿地功能与景观结构安排合理;3. 运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合理进行用地与空间布局;按照功能与景观要求进行植物配置;4. 合理组织人、车交通,安排停车场地;5. 技术经济指标合理;6. 能较好地表现设计方案,绘图基本功较为扎实,艺术感染力强。
(二)成果要求1.设计成果应包括:(1)总平面规划设计(彩色,A2图纸大小,比例不限)(2)表达规划设计构思意图的必要相关分析图(3)地形地貌利用与竖向设计(4)重要景观节点的局部透视或鸟瞰图(彩色)(5)种植设计(6)技术经济指标及简要说明2.图面表现技能与效果(1)图面表现方式不限(如彩铅、马克笔),但最终成果禁用H或B型单黑铅笔表达;(2)图面大小应能清晰表达设计内容。
注:考试必带工具:铅笔、绘图针管笔、彩色笔、尺、绘图板等绘图工具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考生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和解决土地利用规划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是要求考生全面地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力;初步具备分析与解决土地利用规划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约30%
2.简答题约60%
3.论述题约60%
三、考试方式与时间
1.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