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后强化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后强化作业苏教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除稀有气体外,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共有16种。
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或等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③其中碳、氮形成的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④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A.①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③正确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解析]氢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①错误;绝大部分非金属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②错误;③中忽略了多个碳的氢化物,如辛烷是汽油的主要成分,常温下为液态;④错误,如CO、NO都属于不成盐的氧化物,水也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D
2.关于SO2和N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O2可使石蕊试液褪色
B.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4
C.闪电时,空气中的N2和O2可直接化合生成NO2
D.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SO2废气
[解析]SO2的漂白性是有限的,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A错误;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3,B错误;闪电时,空气中的N2和O2直接化合生成的是NO,C错误。
[答案]D
3.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并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并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氢气难溶于NaOH溶液,不会产生喷泉现象。
[答案]B
4.现有下列物质:①氯水;②氨水;③浓硝酸;④氢氧化钠;⑤溴,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 )
A .全部
B .①③⑤
C .①③
D .①②④
[解析]氯水见光发生反应2HClO=====光
2HCl +O 2↑而变质,浓硝酸见光分解:4HNO 3=====光
4NO 2↑+O 2↑+2H 2O, 为防止它们分解变质,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
[答案]C
5.将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 .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 .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铜片与浓、稀HNO 3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 +4HNO 3(浓)===Cu(NO 3)2
+2NO 2↑+2H 2O,3Cu +8HNO 3(稀)===
3Cu(NO 3)2+2NO↑+4H 2O ,因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A 错;又因NO 2为红棕色,NO 为无色,所以C 错;因两种酸都过量,铜完全溶解,所以转移电子数相等,D 错;由方程式不难看出,同质量的铜消耗浓HNO 3多,故选B 。
[答案]B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
A .用浓盐酸..
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B .状况下,将1 g 铝片..投入到20 mL 18 mol·L -1
的硫酸中
C .向100 mL 3 mol·L -1
的硝酸中加入5.6 g 铁.
D .在5×107
Pa 、500 ℃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解析]MnO 2与浓盐酸才能发生反应,当盐酸变稀时反应不再进行,故盐酸不能被完全消耗,A 项不正确;铝片遇到18 mol·L -1
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故铝片不能被完全消耗,B 项不正确;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N 2不能被完全消耗,D 项不正确。
[答案]C
7.NO 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NH 3)与其反应使之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NO 2+2NaOH===M +NaNO 3+H 2O,8NH 3+6NO 2===7X +12H 2O 。
则M 和X 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A .NaNO 2、N 2
B .HNO 2、N 2
C .NO 、HNO 3
D .N 2
[解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综合判断A 项正确。
[答案]A
8.1.28 g Cu 完全溶于一定量的浓HNO 3中,生成的气体刚好充满500 mL 的烧瓶,然后将该烧瓶倒置于水中,缓缓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后容器内刚好充满水,则通入的氧气为( )
A .0.16 g
B .0.02 mol
C .0.32 g
D .0.224 g
[解析]铜失去的电子给了硝酸,然后硝酸被还原为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与氧气反应,氮氧化物又把电子给了氧气,相当于铜直接把电子给了氧气;由得
失电子相等可以计算,n (失电子)=n (得电子),n (Cu)×2=n (O 2)×4,即
(1.28÷64)×2=n (O 2)×4,得n (O 2)=0.01 mol ,m (O 2)=0.01 mol×32 g/mol
=0.32 g ,因此C 选项正确。
[答案]C
9.在状况下,将NO 2、NO 、O 2混合后充满容器,倒置在水中,完全溶解,
无气体剩余,若产物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范围是( )
A .0<c <1
22.4 mol
B.139.2 mol<c <122.4 mol
C.139.2mol<c <128 mol
D.128mol<c <122.4
mol [解析]利用极值法求解。
若是NO 2和O 2的混合物,则按4NO 2+O 2+2H 2O===4HNO 3 进行,其物质的量浓度c (HNO 3)=45×122.4mol·L -1=128
mol·L -1。
若是NO 和O 2的混合物,则按4NO +3O 2+2H 2O===4HNO 3进行,其物质的量浓度c (HNO 3)=47×122.4 ·L -1=139.2
mol·L -1。
[答案]C
10.下列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的是( )
①N 2→NO 2 ②NO 2→NO ③NO 2→HNO 3 ④N 2→NO ⑤N 2→NH 3
A .①
B .②⑤
C .④
D .③④ [解析]该题有两个要求:(1)必须加入氧化剂;(2)一步反应就能完成。
反
应①、③、④从化合价角度来看都升高,但反应①N 2→NO 2不能一步反应就完成;
而反应③NO 2→HNO 3虽然氮的化合价升高,但不加氧化剂也能实现,如3NO 2+
H 2O===2HNO 3+NO ,在该反应中,N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只有反应④N 2→NO 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2012·四川理综,28)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制取氨气→装有足量干燥剂的干燥管→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管→盛有足量浓硫酸
的洗气瓶
→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
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
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m1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2g、生成氮气在状况下的体积V1 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 g、洗气后装置D的质量m4 g、生成氮气在状况下的体积V2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某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
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
该药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仪器a是圆底烧瓶。
(2)连接导管,将导管的末端插入水中,轻轻加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①仿照NH4Cl与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即可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
△
CaSO4+2H2O+2NH3↑。
②浓氨水与固体NaOH混合即可制得氨气,且两种物质混合就无法控制反应随关随停,不需要选用C装置,选用B装置即可。
③固体NaOH溶于浓氨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促
使NH 3的挥发,溶液中OH -
浓度的增加,这两个因素都使NH 3+H 2O
NH 3·H 2O
NH +
4+OH -
向逆反应方向即生成NH 3的方向移动。
(4)由反应
前后氧化铜减少的质量即可求得氨气被氧化生成水的质量为9
8(m 1-m 2)g ,其中氢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8(m 1-m 2)mol ;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V 1
22.4×2 mol ,则氨分子
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V 1
22.4×2 mol 1
8(m 1-m 2)mol =5V 17(m 1-m 2)。
(5)未参
加反应的氨气与水蒸气一起被浓硫酸吸收了,导致计算中水的质量增大,求得
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最终求得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明显比理论值偏
小。
可以选用只吸收水分而不吸收氨气的药品(如碱石灰等)及相应的装置。
[答案](1)圆底烧瓶
(2)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①(NH 4)2SO 4+Ca(OH)2=====△
2NH 3↑+2H 2O +CaSO 4 ②B
③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 3+H 2O
NH 3·H 2O NH +
4+OH -
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4)5V 1
7(m 1-m 2)
(5)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
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12.(2010·重庆理综)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
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_____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氨的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填装置代号);
化合物X 为_____(只写一种),Na 2O 2的作用是________。
[解析](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 3+5O 2=====催化剂
△
4NO +6H 2O
(2)停止加热后催化剂Cr 2O 3仍能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是一个放热反应。
(3)经过装置2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O 、O 2、水蒸气,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NO 2和水反应生成HNO 3,NH 3和HNO 3反应生成了NH 4NO 3,该反应有大量白烟生成。
要在装置4中看到红棕色的NO 2气体,必须要用一种试剂吸收掉NH 3和水蒸气,而浓H 2SO 4正好符合题意。
(4)装置5与上面题目中的其他装置相比较,该装置要提供NH 3和O 2,故和
装置1相类似,加热时既能提供NH3,同时又能和Na2O2反应产生O2的物质是NH4Cl。
[答案](1)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
(2)放热
(3)浓H2SO4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
(4)1 NH4Cl 与HCl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给分)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3.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NaNO2大量进入血液时,能将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为Fe3+,正常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下列各组试剂不能检验NO-2的是( )
A.AgNO3、HNO3B.FeCl2、KSCN
C.KMnO4、H2SO4D.KI、淀粉
[解析]B项FeCl2可被NO-2氧化;项KMnO4可被NO-2还原;D项KI可被NO-2氧化;上述3项均可用于NO-2的检验。
[答案]A
14.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 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将此合金全部投入50 mL b mol·L-1的硝酸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 mL气体(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解析]若金属有剩余,再加入硫酸,其中的NO-3在酸性条件下能继续氧化剩余的金属,A对;若金属全部溶解,因为不知HNO3是否过理,铁可能被氧化为Fe2+,也可能被氧化为Fe3+,B错;HNO3的量应大于NO的量,即:0.05 L×b mol·L-1>0.336 L/22.4 L·mol-1,得b>0.3,C错;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
+、Cu2+时,金属全部溶解,根据反应3Cu+8HNO
3===3Cu(NO3)2+2NO↑+4H2O,Fe+4HNO3===Fe(NO3)3+NO↑+2H2O,知n(HNO3)≥n(Cu)×8/3+4n(Fe),即:0.05 L×b mol·L-1≥ay×8/3 mol+4y(1-a)mol.得b≥80y(1-a/3),D对。
[答案]AD
15.下列工业生产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间的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A.制漂白粉:2Cl2~Ca(ClO)2
B.制H2SO4:FeS2~2H2SO4
C.合成氨:C~H2~2/3NH3
D.制HNO3:NH3~HNO3
[解析]A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B中的反应是4FeS2+11O2===2Fe2O3+8SO2,2SO2+O 2
催化剂
△
2SO3,SO3+
H2O===H2SO4,根据S原子守恒可得B是正确的;C中的反应是C+H2O===CO+H2,CO+H2O===CO2+H2,N2+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可得C中的关系应为3C~6H2~4NH3;D中的反应是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其中后两个反应循环进行,所以可用一个总反应表示:4NO+3O2+2H2O===4HNO3,由上述关系可得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6.(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氮气,镁也可能和氮气反应。
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1)点燃镁条,镁条燃烧完后取出蒸发皿观察,发现蒸发皿中除有白色固体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生成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支持该小组同学的观点的实验现象除生成淡黄色固体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小组同学对实验中生成的淡黄色固体产生了兴趣,他们向蒸发皿中的固体滴加少量水,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淡黄色固体转变成白色。
请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Ⅱ)如图所示,已知:
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
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分别生成X 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
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分别生成Z 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
则:
(1)甲是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因甲、乙在产物中呈负价,可知两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元素单质中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的有N2+3H 2
催化剂
加热、加压
2NH3及N2+3Mg=====
点燃
Mg3N2,而按12反应的有O2+2H2=====
点燃
2H2O及2Mg+O2=====
点燃
2MgO。
[答案](Ⅰ)(1)3Mg+N2=====
点燃
Mg3N2MgO 钟罩中的水面上升大大超过钟罩容积的1/5,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约为1/5,CO2的体积分数很小,只有和N2反应钟罩中的水面上升才能大大超过钟罩容积的1/5
(2)Mg 3N 2+6H 2O===3Mg(OH 2)↓+2NH 3↑ (Ⅱ)(1)N 2 O 2
(2)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或N 2+3Mg=====点燃
Mg 3N 2
(3)O 2+2Mg
2MgO 或2H 2+O 2=====点燃
2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