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赤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 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 论英雄。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思想感情:诗人借三国时代周瑜和曹操的故事,以 地名为题,怀古咏史,抒发感慨,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寄希望统治者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 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 雄成败而写下的。产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 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 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 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 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 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特殊的看法,有感而作。
诗词鉴赏
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 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 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 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视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应 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 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特殊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 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
艺术特色
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 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 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 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 子命运来表达假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 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 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诗词鉴赏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 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 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画了两个东吴著名 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 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 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
诗词译文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 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
物。写实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 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感慨
诗词鉴赏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 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 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 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 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百万的 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诗词鉴赏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 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 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 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 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诗词鉴赏
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 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 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 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有悖于史 家的评论。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 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 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词语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 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 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诗词鉴赏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 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 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 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 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 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赤 壁 杜
牧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 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诗词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 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 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 发现本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 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