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城镇化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乡村人口向________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________、城镇建设用地规模________。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________________。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__________水平。

[特别提示] 图示法理解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知识链接】
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其中指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超大城市——城市人口1 000万以上;特大城市——城市人口500万~1 000万;大城市——城市人口100万~500万;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万~100万:小城市——城市人口50万以下。

此外,遍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虽然人口未能达到设市建制的标准,但是由于非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工商业比较集中,也属于城市范畴的一种城镇型居民点。

【学法指导】
城镇化的内涵和标志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当城镇________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________。

(2)主要的城镇环境问题:________污染、水污染、______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城镇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主要的社会问题:________、住房紧张等现象。

3.城镇化问题的区域差异
(1)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镇化________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

(2)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________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3)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曾出现过________问题,经过后来的不断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________、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

【易错辨析】
误认为城镇人口多就是城镇人口比例大
城镇人口比例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城镇人口比例是一个相对数值,城镇人口数量大的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一定大。

例如,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大,而日本城镇人口比例大。

【学法指导】
利用城镇化特点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多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多在70%以下。

(2)主导产业:发达国家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初期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中期阶段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3)人口流向: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向农村回流(逆城镇化);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城市集聚(城镇化)。

【易错辨析】
误认为逆城镇化是城市衰败的表现
逆城镇化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趋于消失、城乡一体化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城镇中心面对浑浊空气、噪声的居民到乡村或小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易错辨析】
1.误认为城镇化都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合理的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过快的城镇化则会降低城市环境质量。

2.误认为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居民活动
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工地等。

【知识拓展】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

体系构建
学法导引
1.结合图文资料,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特点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结合区域图等材料,分析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

(2)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添加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阶段和特点
(1)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中期阶段:城镇化推进很快,城区出现了很多城镇化问题,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

(3)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2.城市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在城市管理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
探究点一世界城镇化进程
探究导引
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国的城镇率指标继续增长: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06、1.02个百分点。

材料二下图为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思考交流】
(1)近年来,促进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差异?
(3)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哪个阶段?该阶段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4)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后期阶段,为什么城镇化速度放缓?
归纳升华
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模逐渐扩大优美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技法点拨
利用图像比较法,区别郊区城镇化和逆城镇化
学以致用
1.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 )
A.英国城镇化起步时间晚,城镇化水平高
B.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接近75%
C.美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
D.中国与英美两国相比,当前城镇化进程快
(2)下列有关我国城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起步早,水平高,发展快
B.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我国已进入城镇化成熟阶段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探究点二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导引
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7月19日,高德地图根据交通大数据监测的50个主要城市结果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十大堵城依次为重庆市、哈尔滨市、北京市、长春市、呼和浩特市、大连市、济南市、沈阳市、兰州市、西宁市,前十城市中9个位于北方。

材料二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分布着贫民窟和棚户区,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这里环境脏乱,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思考交流】
(1)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2)城市贫民窟和棚户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
(4)“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5)为了减少“城市病”的出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归纳升华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技法点拨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学以致用
2.2021年7月,河南省多地拉响暴雨预警,纷纷进入“城市看海”模式。

读漫画“城市看海”,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的城镇化问题是( )
A.内涝严重B.交通堵塞
C.住房紧张 D.环境污染
(2)下列缓解图示城镇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①居民出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②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
③硬化城市路面
④建设下凹式绿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探究点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探究导引
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图,乙图是根据该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

材料二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

【思考交流】
(1)材料一中两图形对地物的表示有什么差异?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优点?
(2)材料二中,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最不可能为________;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______________。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有哪些作用?
归纳升华
学以致用
3.图甲示意某城市行政边界的划分资料,该区有3个行政单元,分别为城西区、城北区和城南区。

图乙示意该地区城市计划分区与地价的网格式资料。

图丙是网格代码。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城西区有12 000人,城北区有19 000人,城南区有15 000人;已知该城市计划分区人口依土地利用类型(商业、住宅、工业),按3∶5∶2的比例而定(同一土地利用类别每一方格人口数量相等)。

据此完成(1)~(2)题。

(1)在GIS软件中将人口资料与甲的行政区图层结合后,转换为乙的网格式资料,则丙中网格代码1的人口为( )
A.2 500人 B.3 450人
C.4 500人 D.3 000人
(2)该城市决定在城西区设立新超市分店,只考虑地价和人口数量,则最佳设立地点的网格代码是( )
A.10 B.6
C.13 D.1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知能全通关
读“我国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2题。

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镇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再城镇化阶段
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耦合协调度是反映城镇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耦合度越高,城市环境质量
越好。

下面图1为大连2000~2011年城镇化率变化图,图2为大连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图。

2009年大连提出全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据此完成3~5题。

3.2000~2011年,大连城镇化的特点是( )
A.一直加速发展 B.前期速度快,水平高
C.处于较低水平 D.后期水平高,速度趋缓
4.大连城镇化速度加快且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阶段是( )
A.2000~2003年 B.2003~2004年
C.2008~2009年 D.2010年以后
5.图示时期大连城镇化速度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系主要受( )
A.城市职能变化影响
B.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影响
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D.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影响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处在快速发展中后期,提高城镇化质量是首位。

下图为世界及甲、乙大洲不同年代的城镇化水平对比图。

(1)在甲、乙两大洲中任选一个,指出该大洲的城镇化发展特点。

(2)请你为我国提高城镇化质量献计献策。

第二节城镇化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
1.城镇
2.上升扩大
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经济发展
5.工业内需土地环境质量居住价值观念
二、
1.缓慢加快上升
2.早快高低逆城镇化环境质量
三、
1.(1)生产下降(2)大气垃圾
2.(2)交通拥堵
3.(1)快速(2)经济发展(3)环境污染
四、
1.城市规划
2.规划路况规划与决策预警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探究导引]
(1)提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弱,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3)提示:处于中期阶段。

由于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镇集中,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在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4)提示:在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已经很小,可转化为城镇人口的农业人口很少。

[学以致用]
1.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英国城镇化1850年时已经接近40%,起步时间早,发展水平高,美国目前城镇化速度慢,甚至出现逆城镇化现象,A、C项错误;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大致接近64%,预计到2045年能够达到75%左右,B项错误;与美国、英国相比,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低,但速度快,D项正确。

第(2)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其城镇化具备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特点。

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正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其城镇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速度取决于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资源不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答案:(1)D (2)B
探究点二
[探究导引]
(1)提示:原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措施: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提示:城镇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必然会导致失业问题加重,低收入群体增加,生活困难。

(3)提示:居住紧张,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

(4)提示: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5)提示: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建设卫星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学以致用]
2.解析:第(1)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硬化地面使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不能及时排出,造成严重内涝,A正确。

第(2)题,读漫画可知,地面硬化及排水设施不完善是造成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

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可加强雨水的排放;建设下凹式绿地,可增加雨水的下渗,D正确。

硬化城市路面会加重城市内涝;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会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答案:(1)A (2)D
探究点三
[探究导引]
(1)提示:差异:①储存信息的形式不同。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而地图以图纸的形式保存地理信息。

②查询的方式不同。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和数据更新,而地图则通过肉眼进行判读,获得地理信息。

GIS
获取的信息更有针对性,速度也更快。

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地图数据进行综合,并进行空间分析;而地图有许多方面做不到。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完备;③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2)提示:西南风丁地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

[学以致用]
3.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供的人口数据可以得出该市人口总数是46 000,“都市计划分区人口依土地利用类型(商业、住宅、工业),按3∶5∶2的比例而定”可得出商业区人口总数为46 000÷10×3=13 800人,从图乙中可以看到商业区共有四个网格,所以每个网格的人口数量为13 800÷4=3 450人。

故选B。

第(2)题,超市分店应设置在人口密集地区,住宅区的人口数量多,且从地价来看,代码10地价最低。

故选A。

答案:(1)B (2)A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阶段Ⅰ该地城镇化由市区向郊区拓展,属于城镇化加速阶段。

第2题,由图可知,阶段Ⅱ出现城区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环境恶化引起的。

答案:1.B 2.C
3~5.解析:第3题,据图分析,2000~2008年大连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2008~2009年大连城镇化速度明显提升,2009年以后大连城镇化进入高水平缓慢发展阶段。

第4题,对比两图分析,2008~2009年大连城镇化高速发展,同时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也明显提升。

第5题,图示时期,大连城镇化速度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城市职能变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均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上受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影响,不同的城市经营管理理念会使两者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

图示时期,大连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却先下降后上升,故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相关性较小。

答案:3.D 4.C 5.D
6.解析:第(1)题,城镇化发展特点应从起步时间早晚、水平、速度等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甲城镇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

乙城镇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慢。

第(2)题,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措施应从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角度入手。

城镇化过程会带来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治安等问题,因此应更好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美化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答案:(1)甲:城镇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

乙:城镇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慢。

(2)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美化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