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的分类(过渡期)、(鼎盛期)、(衰微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金文的分类(过渡期)、(鼎盛期)、(衰微期)
一、过渡期
利簋
一、周早期金文
周早期金文主要指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和昭王时期的金文。
这一时期的金文基本上继承了商代金文的风格而又有所发展,铭文的书写和铸刻都十分严谨,风格雄强凝重,行款布局自如随意,笔画肥美,有尖状肥笔,其形如刀或蝌蚪,有游动的曲笔,婉转多变,被称为波磔体,和甲骨文的方笔形成明显的对比。
其笔法特点主要来源于商代的“族徽”,多保留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结构无规律,字形大小、长宽、方圆不等,字无定形,一字多写,合文是普遍现象。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有:
【作品释文】珷(武)征商,隹(唯)甲子朝。
歲鼎(貞),克聞(昏)(夙)又(有)商辛未王才(在)(蘭)(師),易(賜)又(有)事(史)利金,用乍(作)(檀)公寶(尊)彝铭文翻译:周武王发动征伐商纣王的战争,在甲子日的早晨,(在这之前曾举行过)岁祭而贞卜,得到能克敌制胜的吉兆。
而今果
然在一个早晚之间就占有了商都。
辛未这一天,
武王在管地驻军之处,赐给名叫利的有关官吏
青铜,(利)用所赐的青铜制作了纪念先祖檀
公的宝贵彝器。
西周武王时器。
一九七六年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公社出土。
器通高28 厘米,口径 22 厘米,重 7.95 千克。
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方座圈足,器形与天亡簋相似,为典型的西周早期风格。
簋腹和方座饰有饕餮纹、夔纹,圈足饰有夔纹、云雷纹。
腹内底有铭文 4 行 32 字:“珷征商。
隹甲子朝。
岁鼎(一说为贞字)。
克昏(一说为闻字)。
夙有商。
辛未。
王才阑师。
易又吏利金。
用乍旜公宝尊彝。
”铭文的解释争议较大,其大意是:周武王征伐殷商,在甲子日这一天,岁星当位时告捷。
辛未(后七日),武王在阑地(一说为管)军中,赏赐铜给一位名叫“利”的官员。
利铸造了这件宝器以纪念其祖父。
记载武王征商获胜,归来后赏赐有史利青铜吉金作器之事,这是当时记载关于武王征商史实的唯一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现藏陕西省临潼县博物馆。
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中科院考古所《殷周金文集成》著录。
价值利簋是现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记载武王伐纣具体日期即“甲子日”的器物,可与《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中关于武王伐纣时间的记载相印证,对商周断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铭为周人所作,具有强烈的宗周早期风貌。
字形纵长,笔画圆劲,肥笔含蓄蕴藉,行气连贯,庄重肃穆,极富阳刚之气。
此时周人克商刚刚数日,我们从中或可感受到彼时周建国伊始,军队仪容庄严,统治者雄视天下的那种踌躇满志和蓬勃朝气。
《天亡簋》
《天亡簋》釋文簡注知北游按:以前写过一个博文《关于〈天亡簋〉中“降”字的解释》,因为对该簋铭没有下功夫研究,认识不足,所以那个解释错误,非常惭愧。
最近抽空又仔细阅读了《天亡簋》铭文及相关研究文章,觉得前贤对此簋铭研究固然已经比较透彻,但百密一疏,尚有许多不足,仍有必要对其铭文作一下解释,故作此文,以就教于同好。
天亡簋于清道光年間出土于關中,為西周早期器,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器銘凡77字(又合文1),記錄西周初年周武王舉行的一場朝會大典,典禮過程中舉行了祭祀和宴會,大臣天亡陪同武王殷祭了文王,並在宴會上向武王敬酒,回來作了這個簋,因為開始有“王又大豐(實當釋豊,即禮)”句,故又名“大豐簋”;後又以作器者為天亡,故又名曰“天亡簋”。
銘文收入《殷周金文集成》第八冊《類銘文三》,編號4261。
這次典禮祭祀,于省吾先生認為就是《逸周書·世俘》中記載的武王克殷後西歸于宗周,然後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動,主要祭祀大王(太王)、大伯(泰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等先王。
是否如此,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于先生同時指出其中的“天亡”就是太望,也就是太公望。
此後楊向奎等先生也持相同的看法。
【釋文】乙亥王又大豊王同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王衣祀于王不顯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監才上不顯王乍眚不㣈王乍庸不克气衣王祀丁丑王卿大宜王降王賀爵退囊隹朕又蔑每啟王休于尊白【標點】乙亥,王又(有)大豊(禮),王同三方。
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不(丕)顯考文王,事(使)喜上帝,文王監才(在)上。
不(丕)顯王乍(作)眚(省),不(丕)㣈(肆)王乍(作)庸,不(丕)克气(訖)衣(殷)王祀。
丁丑,王卿(饗),大宜(俎、房)。
王降,亡賀爵退囊(讓)。
隹(惟)朕又(有)蔑每(敏)啟王休于尊白。
【簡注】乙亥,王又大豊:乙亥是日期。
“又”同“有”。
王,周武王。
本銘凡單言“王”者即武王,文王則全稱“文王”。
又,同有,《詞詮》:“不完全內動詞,與'為’同”。
“豊”通“禮”,曩釋“豐”,不確。
姚孝遂先生云:“卜辭多見'作豊’、'弜作豊’,'豊’當爲祭品。
”(《詁林》3.2778按語)這裡當是典禮。
大禮即盛大隆重的典禮,《左傳·文公三年》:“君貺之以大禮,何樂如之!”王有大禮,謂周武王舉行盛大的典禮。
王同三方:“同”曩釋“凡”,非是,說詳王子揚先生《甲骨文舊釋“凡”之字絕大多數當釋為“同”——兼談“凡”、“同”之別》一文。
“同”謂會同,朝會之意。
三方,郭沫若云:“三方,東南北也。
周人在西,故此僅言三方。
”此言武王舉行大典,朝會三方諸侯,實際上應該是四方,因為西方的周人也算在內。
王祀于天室,降:
王,周武王。
天室,即大室、太室,本為太廟中央之室,泛指太廟。
《書·洛誥》:“王入太室祼。
”孔傳:“太室,清廟。
”孔疏:“太室,室之大者,故為清廟。
廟有五室,中央曰太室。
”此指周宗廟。
降,《玉篇》:“下也,落也,歸也。
”此指祭祀完畢後退出。
天亡又(佑)王:天亡,于省吾先生、楊向奎先生并以為即太望,亦即太公望呂尚父,當是。
又,通右、佑,《說文》:“右,助也”,劉心源云:“'又王’讀'佑王’,謂助祭也。
”即天亡陪同武王輔助祭祀。
衣祀于王不顯考文王,:郭沫若云:“'衣祀’,孫詒讓、王國維均讀為'五年而再殷祀’之殷祀。
”王,周武王。
“不”同“丕”,《說文》:“丕,大也”,段注:“'丕’與'不’音同,故古多用'不’爲'丕’,如'不顯’卽'丕顯’之類。
”顯,《玉篇》:“明也”,“丕顯”是讚美語,相當於“英明”。
考,去世的父親,《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死曰考。
”“丕顯考”就是英明的先父。
這句是說向武王英明的先父文王進行殷祀之祭。
文王的“文”中間從“心”,應該釋“忞”較確,通“文”,下同。
事喜上帝,文王監才上:事,劉心源釋“吏”,云:“吏,使省。
”這裡當用為“使”。
喜,過去讀為饎、糦等,以為是祭名,如劉心源云:“饎上帝者,享上帝也。
”不過這裡疑用為喜樂義,《荀子·解蔽》引《詩》曰:“有鳳有凰,樂帝之心”,此“樂”即相當於該簋銘中的“喜”。
使喜上帝,意思是使文王討得上帝的歡心。
監,視也。
才,通在。
文王監在上,
文王在天上眷顧地上的周邦。
《詩·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不顯王乍省:不,同丕。
王,武王。
乍,同作。
眚,同省,《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卷三《商、西周青銅器銘文釋文及註釋》(下簡稱《選釋》)云:“乍眚,即作省,《爾雅·釋詁》:'省,善也。
’《詩·大雅·皇矣》:'帝省其山’,鄭玄《箋》:'省,善也。
’”(15頁。
)“丕顯王乍省”意思是英明的王作善事。
不㣈王乍庸:不,同丕。
㣈,同肆,正也,直也。
《選釋》:“不㣈王即正直的王。
”(15頁)乍,同作。
庸,亦見甲骨文,其字本從庚用聲,下面的“用”或簡省如“同”,則為從庚同聲,均“庸”字,用為祭名(說詳參《甲骨文字詁林》4.2894-2897引諸家說)。
此處非祭名,《詩·崧高》:“以作爾庸”,鄭《箋》:“庸,功也”。
“作庸”就是建立功勳。
“丕肆王作庸”即正直的王建立功勳。
不(丕)克气(訖)衣(殷)王祀:不(丕),大;克,終。
“大終”即最終。
气,通訖,《爾雅·釋詁》、《說文》并云:“訖,止也”,意為結束。
衣(殷)王祀,即殷王祀,殷王就是商王,祀是祭祀,這裡指國家。
丕克迄殷王祀,意思是武王最終結束了殷王的宗廟祭祀,也就是滅了殷商的意思,這是武王最大的善舉和功勳,即上文所說的“王作省”和“王作庸”。
丁丑,王卿(饗),大宜(俎):卿,通鄉,此讀為饗,《選釋》:“饗,謂大飲賓客。
”宜,通俎,于省吾云:“大俎者,謂大陳牲牢於俎以祭。
”《選釋》云:“宜,金文中宜、俎同字。
秦公鐘銘此字與彊、慶、方等字為韻,故此字又一音當讀為'房’,大宜即大房。
《詩·魯頌·閟宮》:'毛炰即羹,籩豆大房’,鄭玄《箋》:'大房,玉飾俎也。
’字象俎形,大宜當讀如《魯頌》之'大房’,房俎者,載牲之器。
”(15頁)王饗,大宜,是說武王祭祀完畢之後,又舉行宴會,大宴賓客群臣,用大房俎裝載菜肴,表示宴會的隆重。
王降,亡賀爵退囊:王降,于省吾云:“王降者,言王祭畢自宗廟而降。
”按:這裡當是說武王從座位上下來,接受賓客群臣的敬酒。
亡,即天亡。
賀爵,舉爵向王稱賀敬酒。
退囊,“退”舊釋“復”,然檢金文“復”非此種寫法,而與中山王壺及中山王兆域圖中的“退”近似,《殷周金文集成釋文》作“退囊”(3.374),是也。
“退囊”當讀為“退讓”,“囊”、“讓”古音泥日準雙聲、同陽部疊韻,音近通假。
《禮記·曲禮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這兩句是說王從座位上下來接受敬酒,天亡上前舉爵敬酒之後退讓到一旁,表示禮數周到。
隹朕又蔑每啟王休于尊白:隹,通惟,發語詞。
朕,我也,天亡之自稱。
又,同有,為也。
蔑,通勉,努力。
每,通敏,《玉篇》:“敬也”。
啟,開也,這裡是宣揚的意思。
休,美。
“王休”之語金文常見,指王的美好德行。
周器銘文中常言“對揚王休”,本銘的“啟”相當於“揚”。
白,郭沫若云:“語猶今人言補白矣。
”按:《呂氏春秋·士節》:“吾將以死白之”,高誘注:“白,明也。
”這裡疑是指簋的銘文。
《釋名·釋言
語》:“銘,名也,記名其功也。
”又云:“名,明也,名實使分明也。
”銘是名的意思,名是將事情記述明白的意思,和白的意思相同,所以“尊白”很可能是指尊銘。
這句是作器者天亡說的話:我要努力恭敬地把王的美好德行宣揚於尊銘里。
本銘文的大意是:乙亥這天,周武王舉行盛大隆重的典禮,朝會東南北三方諸侯。
武王到宗廟天室進行祭祀,祭祀完退出來,天亡協助武王,又對武王英明的先父文王進行了殷祭,希望文王能獲得上帝的喜歡,文王在天上能眷顧下土的周室。
英明的武王做了好事,正直的武王建了功勳,最終結束了殷王的祭祀(指伐滅了殷商)。
丁丑這天,武王大宴群臣賓客,使用大房盛載菜肴。
武王從座位上下來接受衆臣敬酒,天亡舉爵向他敬酒後退讓到一旁。
之後天亡作了一個尊(簋),努力恭敬地把王的美德宣揚在尊的銘文里。
【韻考】《天亡簋》這篇銘文大致是用韻文寫成的,主要是用陽、東、冬三部韻而以陽部韻為主。
陽、東、冬三部古音中韻尾相同、主要元音相近,屬於旁轉疊韻關係,故古人常以為韻。
茲標注如下:乙亥,王又(有)大豊(禮),王同三方。
(陽部)王祀于天室,降,(冬部)天亡又(佑)王,(陽部)衣(殷)祀于王不(丕)顯考文王,(陽部)事喜上帝,文王監才(在)上。
(陽部)不(丕)顯王乍(作)眚(省),(耕部,耕陽旁轉疊韻為韻。
)不(丕)㣈(肆)王乍(作)庸,(東部,東耕旁轉疊韻為韻。
)不(丕)克气(訖)衣(殷)王祀。
(之部。
此句不入韻。
)丁丑,王卿(饗),
(陽部)大宜(俎、房)。
(俎,魚部;房,
陽部。
魚陽對轉為韻。
)王降,(冬部)亡賀
爵退囊(讓)。
(陽部)隹(惟)朕又(有)
蔑每(敏)啟王休于尊白。
(鐸部,鐸陽對轉
為韻。
)
保卣
大盂鼎释文:隹九月王才宗周令盂文王受天有大令在武□匿匍有四方□正□酉无敢□有□□祀无子法保先王□有四方殷边侯田□殷正百辟师巳女妹辰又大服余勿□余乃辟一人令我隹
时代西周
出土陕西岐山(清道光初年)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岐山是古代周朝的发源地。
大盂鼎铸造于周康王二十三年(前1003年),鼎高102厘米,重153.5公斤,腹内侧铸有19行铭文,分2段,共291字。
铭文的内容是有关一个名叫盂的贵族为颂扬周康王的赏赐、训告和伟绩,铸鼎以铭记。
收藏经历当时的岐山首富宋金鉴把铜鼎买下,因为器形巨大,十分引人瞩目,鼎很快被岐山县令周庚盛占有,他把鼎转卖到北京的古董商人。
宋金鉴在考中翰林后出价3000两白银又购得了宝鼎,在他去世后,后代以700两白银卖给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后袁将
其送予左宗棠,左又送予了恩人潘祖荫。
潘祖荫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与翁同和并称,他还收藏着大克鼎。
他弄清了鼎的铭文,并为之定名为“大盂鼎”。
潘祖荫逝世后,鼎由其弟潘祖年收藏。
潘祖年携大盂鼎回到苏州老家,一直对大盂鼎垂涎三尺的两江总督端方不断派人纠缠,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端方被派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而丧命。
潘祖年死后,潘家成年男子也都相继去世,潘家的珍贵收藏由孙媳妇潘达于掌管看护。
抗日战争开始后,为了不让宝鼎落入日军之手,潘家将大鼎和其他古玩埋于大宅后院的中央大厅中,之后举家迁往上海。
日军占领苏州后,后来在潘家多次搜查,但一直未能找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家经过商议,潘达于上书华东文化部希望由国家收藏大盂鼎。
1951年7月26日,上海文管会从苏州南石子街的潘宅挖出大盂鼎和大克鼎。
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时,大盂鼎和大克鼎与公众见面。
后大盂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二、鼎盛期
周中期金文
周中期金文主要指周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时期的金文。
这一时期的金文逐渐脱离了商代和周初的风貌,用笔上的肥美逐渐变为以线为主的中锋,象形和修饰意味也渐渐消失。
方圆笔兼用,字形渐方,端庄匀称,章法谨严,通篇美观。
至此,西周金文书法的风貌基本形成。
布局上出现有界格,但有收有放,不被界格所约束,生动大方,自然多变。
【文物原属】西周时期盛食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22.9cm,宽32.8cm,重4.94kg。
簋圆形,敛口,鼓腹,有双耳,耳上端雕铸兽头,兽角呈螺旋状,圈足,圈足下为三兽形扁足。
有盖,盖上有圆形捉手。
盖顶与器腹饰瓦纹,盖沿、颈部和圈足上饰重环纹。
盖器同铭,10行97字:
▲ 师酉簋shī yǒu guǐ
▲ 西周师酉簋铭文
▲ 师酉簋铭文拓片
译文:唯王元年正月,王在吴,格吴大庙。
公族入佑师酉立中廷。
王呼史册命:“师酉,
乃祖嫡官邑人、虎臣、西门夷、夷、秦夷、京
夷、身夷、薪。
赐汝赤、朱黄、中、攸勒。
敬
夙夜勿废朕命。
”师酉拜,稽首。
对扬天子丕
显休命,用作朕父考乙伯、究姬尊簋。
酉其万
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大意是:在周王元年正月,王在吴地,到吴的太庙。
官为公族的作为册命典礼的佑者带领师酉进入太庙,站立于院中。
王召史官宣读册命书:“师酉,管理你的祖上世代管理的城市官员邑人和王的近卫部队,部队中包括西门、、秦、京、身等地的夷人和薪卒。
赐你大红色的围裙,配有红色的带子,中间是色的带子,一套马笼头。
日夜恭敬其事,不要荒废我的任命。
”师酉拜,叩头。
为报答和宣扬天子伟大而美好的任命,因而做了祭祀其死去的父亲乙伯、母亲究姬的簋。
酉的子孙后代永远宝用这件簋。
此铭文记载的近卫部队“虎臣”中包括一批少数民族(夷人),值得注意。
墙盘
墙盘全称为史墙盘为西周恭王史官墙所作的礼器。
1967 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村 1 号铜器窖藏,同出器 103 件 , 其中以该器器形宏大,制造精良。
盘高 16.2 厘米,口径 47.3 厘米,底径 35.7 厘米,内底铸有铭文 18 行 284 字,合文 3 ,重文 5 ,是西周最长的铭刻文字。
铭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重要政绩,后半部分记述墙所属的微氏家族的家史,与文献记载可相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
原器现藏于陕西扶风周原博物馆。
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体,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清秀隽美,笔画横竖转折自如,粗细一致,笔势流畅,有后世小篆笔意 , 具有端庄典雅的艺术风格。
行款纵横整齐,行气凝练,通篇章法竖行横列,行密列疏,别具特色,为一般金文不逮。
▲ 墙盘铭文拓片全部
▲ 史墙盘精拓
▲《墙盘》铭文拓片局部放大
▲ 兴簋盖铭文
▲ 兴簋盖铭文
小克鼎:高35.4cm,宽33.6cm,重12.54kg。
小克鼎小克鼎 - 详细描述
鼎圆形,硕腹,双立耳,蹄形足。
耳上饰三头夔纹,颈饰窃曲纹,腹饰云纹带,足上部饰兽首纹。
小克鼎传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的青铜器之一。
铭文中所述器主人为“膳夫克”,故称克鼎,又称膳夫克鼎。
为与大克鼎区别,也称小克鼎。
小克鼎造型雄浑厚重,花纹粗犷流畅,是典型的西周晚期铜鼎。
宗彝
宗庙祭祀所用的酒器。
鼎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
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
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
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
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
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
《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
”释文:“夔,一足兽也。
……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
窃曲纹
《吕氏春秋·适威》:“周鼎有窃曲(一作穷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总的特点是长带形,两端钩曲,始见于西周晚期。
铭文
指在金属铸器,如鼎,钟等上以或突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
或硬币、勋章、奖章、纪念章、印章、器物上的文辞。
具有称颂、警戒等性质,多用韵语。
在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铭文作为一种商业技能出现。
三、衰微期
三、周晚期金文
指周厉王、宣王、幽王时期的金文。
这一时期的金文,图画文字完全消失。
用笔遒劲苍健,淳厚古朴,结构规律更强。
字形大多取纵势,中锋用笔,自然圆浑,被称为“玉箸体”,是西周金文的纯熟时期,为后来的秦系文字《石鼓文》和秦小篆奠定了用笔和结字的基础。
▲ [害夫]簋铭
胡簋,是目前存世商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堪称“簋王”。
1978年5月5日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齐家村1号西周窖藏出土。
其器雄伟厚重,方底座,圆形腹,高圈足,凤鸟形双附耳。
器底座上饰竖条瓦楞纹,腹上部和圈足各饰一圈钩云纹,腹中部饰竖条状瓦楞文。
通体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
簋的腹底部铸有铭文12行124字。
[害夫]即“胡”,为周厉王名,因铭文中有准确的年代(厉王十二年),因此也是西周晚期厉王时代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之一。
▲ 夫钟铭文拓片
▲ 散氏盘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盆景授课就该这样
小品盆景换盆换土
古宅中举办的盆景展更为古朴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江津区首届盆景展观赏
老了,守一院花开
祖孙四代书画盆景展
悬崖松制作
河南济源市有个空中盆景园
香风留美人
一棵一本多干式柏树盆景的制作
盆景横着种,很美!
2019国风盆景展-日本历史最悠久、档次最高的盆景展
盆景树干拉弯作业居然用到听诊器?看这位老爷子如何铸就精品盆景!
大树型盆景的制作
这次欧洲盆景大展,展出了很多网红盆景,你看到过哪几盆?
首届中国(蚌埠)华东地区盆景精品邀请展
中央电视台直播世博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李树华谈盆景与绿色植物
百张高清大图,一次看尽史上规模最大小微盆景展!
2019全国小微盆景展获奖作品精选,一起来养养眼~
喜欢小品盆景?去江苏如皋看盆展!
现场第一波 | 2019全国小微盆景展暨中国·如皋盆景交易大会布展中~
盆景与书画相遇,这个“五一”就去南阳看盆景展~
小镇盆景展,精品依旧多多!
一组韩国盆景
松风雅韵通灵入妙
一棵系鱼川真柏小品盆景制作过程
一本多干松树盆景换土过程
山上拔了一棵小苗,无意间惊艳了全家
没有审美,世界都与你无关
偷得浮生半日闲
临危不惧!
盆景春季换盆作业
顶级盆景、无与伦比
植蒲、植竹、养兰,玩盆景也是一种修行
很雅致的盆景
这是具有神魂之美的盆景~
一座漂亮的盆景园
这么多类型的盆景,一次欣赏个够!
承接景观树、盆景造型。
投稿,商务合作,请勾搭小雅:boyapenjing
每个人,都有一盆命定的盆景
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