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8 工业文明的奠基——近代前期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练8 工业文明的奠基——近代前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江苏高考模拟二,15)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
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重商主义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4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市场的利息不断下降,其直接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致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因此欧洲市场的利息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重商主义思想与市场利息的下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故D项错误。
2.(2017江苏泰州二模,14)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
从此以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
导
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
D.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
,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中“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相符,故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基本形成,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的实力上升,与题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三角贸易,故D项错误。
3.(2017广东珠海二模,33)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
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
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
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占贸易公司”,“以海上掠夺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可知,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是材料现象的直接反映而非特点,故B项错误;据材料“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管理殖民地”可知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
4.〔2017河北保定二模,34(改编)〕15—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中心的转移。
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海洋文明对大河文明的同化
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心的转移”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A 项表述仅涉及经济,故错误;B项表述错误,各文明之间是相互交融的,故排除;C项表述仅限于政治,缺乏全面性,故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D项正确。
5.(2017吉林调研,14)一位学者在1708年写道:“我们的商业是全世界最大的,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岛国的位置,同样也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所致。
”导致“政体的自由和优越”确立的历史事件是英国( )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宗教改革的进行
C.内阁制度的确立
D.1832年议会改革
1708年”“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说明英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A项正确;英国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故B项错误;英国内阁制度的建立是在18世纪,故C项错误;D项时间明显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6.(2017安徽合肥三模,33)依照英国政治学家的权威性表述,英王有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当政治斗争发展到引起政府危机时,英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这意味着英国君主( )
A.在议会与首相之间起协调作用
B.“统而不治”局面已被打破
C.成为推动民主发展的关键人物
D.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作用
,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掌握行政权,君主“统而不治”,材料中并未反映英国君主在议会和首相之间的协调作用,故A项错误;英国君主“统而不治”局面被打破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成为推动民主发展的关键人物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英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表明英国君主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的作用,故D项正确。
7.(2017福建泉州适应性练习,34)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正式禅位嘉庆,但仍居养心殿掌控朝政;同年9月17日,华盛顿完成了第二届总统任期,发表《致合众国人民》,退出候选总统行
列。
这两者都( )
A.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
B.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体现了本国政体本质
D.推动了本国政体的创新
社会的末期,他没有改变封建制度衰落的趋势,故A项错误;华盛顿担任两届总统后退出候选总统行列,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有利于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项错误;乾隆帝退位后仍掌控朝政,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而华盛顿担任两届总统后退出候选总统行列,则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本质,故C项正确;乾隆帝的做法没有推动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故D项错误。
8.(2017海南海口一模,10)16世纪以后,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已经使这类说教显得极为虚伪。
这种变化的压力开始慢慢地修改着“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这一古老的断语,并创造出“全世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这一箴言。
这说明( )
A.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权利
B.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宗教禁欲观
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宗教改革
禁欲观的关系,没有涉及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权利的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这种变
化的压力开始慢慢地修改着‘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这一古老的断语,并创造出‘全世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这一箴言”可知,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宗教禁欲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新航路开辟的信息,故D项错误。
9.(2017广西适应性联考,3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C.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并不能反映出其具有软弱性,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人文主义者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来歌颂自然与人性,反对教会精神独裁,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并未彻底摧毁神学世界观,故D项错误。
10.〔2017辽宁大连二模,33(改编)〕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性,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因行称义”
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
A项与宗教改革内容不符,排除。
材料反映的宗教改革内容没有涉及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故B项错误;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马丁·路德改革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阅读《圣经》的方式,没有涉及《圣经》的地位,故D项错误。
11.(2017江苏考前预测一,15)“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这场运动(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表明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构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故A项正确;在启蒙运动开始前欧洲人文主义已经复苏,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特权的是宗教改革,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为工业革命提供精神动力的是牛顿的
经典力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7山西五校期末,19)爱因斯坦曾高度评价了伽利略的科学成就,而且欣赏他“竭力反对任何根据权威而产生的教条”思想。
这反映出伽利略( )
A.在力学方面有巨大成就
B.肯定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真理
C.开启了近代实验科学
D.把科学作为理论的唯一来源
,而且欣赏他“竭力反对任何根据权威而产生的教条”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伽利略在力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竭力反对任何根据权威而产生的教条”,可以得出爱因斯坦赞赏伽利略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真理,故B项正确;伽利略开启了近代实验科学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把科学作为理论的唯一来源”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
13.(2017江苏高考模拟三,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人的信仰就是人的一切,它正是我们的生命。
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无须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无须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摘编自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
(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含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精神信仰的变化。
(5分)
特点:限于社会上层;崇尚个人主义。
因素: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统治;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幸福。
(2)不同: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或灵魂得救必须通过购买赎罪券,为教会做贡献);路
德主张“因信称义”。
(3)含义:理性主义。
影响: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4)变化:人性分别从神权统治、天主教会的束缚以及等级特权中解放出来。
14.(2017湖北新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学家同样对宪法如何起草、含义如何持有争议,他们的争论同样反映出对宪法含义的当代见解。
在有些学者看来,联邦制的建立是为了消除威胁新国家的混乱和纷争,维护独立战争时期的理想。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宪法是为了保护权贵阶层的经济利益,甚至不惜背叛独立革命的原则。
还有人认为,宪法是要保护个人自由而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15分)
观点:美国联邦制的建立是为了消除威胁新国家的混乱和纷争。
探讨: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财政政策更是各行其是;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示例二
观点:美国1787年宪法是要保护个人自由而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
探讨: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样做可以避免联邦政府过度集权;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三者相互制衡,从而避免了绝
对权力的出现;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众议院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众议院有权对犯有错误的总统提出弹劾。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