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项目总承包模式的改进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电项目总承包模式的改进建议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迫切的环保要求,我国将积极发展核电建设纳入电力发展的基本方针。

目前我国核电建设步入了快速增长期。

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核电工程建设由早期的业主管理模式逐步向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转变。

但由于核电市场的垄断性以及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欠缺,核电项目业主在总承包管理中遇到一系列困惑。

1、具备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少、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核电项目的技术门槛高、安全要求严,具备国家颁发的核电项目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屈指可数,核电项目业主的选择十分有限,因此造成合同执行中总承包企业强势的局面。

总承包企业拿到总承包合同后,分别寻找设计、设备制造、建安施工等专业分包商,具体业务都由专业的分包商去施行,总承包企业实质起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的作用。

在实际核电项目建设中,曾出现过总承包企业的技术力量反而不及分包商的情况。

2、核电技术路线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核电项目主要走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自主开发的道路。

由于国际形势的纷纭变幻,我国核电项目呈现技术路线多元化的格局,既有自主开发二代、二代加、又有引进三代等多种技术
路线。

由于技术路线多,原来引进的技术还没有来得及全部消化、吸收和充分利用,又引进两种差异巨大的三代技术,这样一来,现有的核电人力资源就难以保障。

3、总承包合同价格合理性难以衡量
由于总承包合同一般在核电项目建设初期签订,而此时设计深度有限,合同工程量误差较大。

同时核电工程还没有统一的国家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仅依靠已建核电项目经验报价,加上工程建设周期长,不可控的市场影响因素多,合同双方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在价格谈判上,最终合同价格的合理性还难以衡量。

4、知识产权和专业人才归属
核电项目竣工后,势必形成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和培养一批成熟的专业人才,这都是宝贵无形资产。

但由于总承包企业利益原因,不愿与业主分享,极大影响核电技术的进步,不利于国家核电行业的商业化发展。

针对上述核电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矛盾,笔者认为采取下列有效对策是能解决或预防的。

1、选择合理的合同模式
核电市场目前确实存在相当的垄断,但终究会走向自由开放。

业主不应仅仅着眼一个项目,而应通过一个项目掌握一定的核电技术与管理经验,更多参与核电工程管理事务。

如具备相应的管理能
力,可以直接与拥有核电技术能力的分包商签订合同,与总承包企业签订项目管理合同。

2、保持统一的技术路线
业主与有关合作方通过慎重比较,选择确定一条技术前景广阔、造价合理的技术路线。

共同引进、消化、吸收,进而获得自主研发能力,然后在业主的系列核电项目上推广。

一条技术路线只有推广到一定数量,前期投入各项资源才能实现利用价值最大化,即成本最低。

3、建立统一的核电工程定额和取费标准
核电项目在我国已经发展20年,但由于始终没有建立统一的核电工程定额和取费标准,使核电总承包合同的签订与执行非常艰难,市场透明度难以提高。

目前,参建各方都希望制定统一的核电工程定额和取费标准,既能维护各方面的公平合理的利益又能促进核电工程总承包经验的积累,提高管理水平,合理确定与控制核电项目的总投资。

合同双方要不断吸取设计、采购、建安施工的经验,做好成本预测、计划、控制等基础管理工作,为未来定额编制做好准备。

4、培养专门人才,参与技术管理
业主选派专业人员参与工程管理实践,不仅要学习核电技术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向设计、制造、建安等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实践经验。

保持在第一线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一线生
产,加入知识产权核心研究,提高管理核电工程的各种能力。

通过一个项目获得一批知识产权、培养一批专业人才,继而再投入下个项目发挥作用,促进核电市场化进程。

随着核电项目快速建设发展, 现有的核电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还将不断调整优化。

只有在实践中认真研究深入总结, 逐步确立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市场理念,掌握核心技术,积累工程管理经验,才能最终推动国家的核电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