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堂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 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 两句诗的妙处。
赏 析 (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营造意境。诗人 二 借“云彩”“金柳”“柔波”“青 ) 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抒发
感情,画面绚丽,意境鲜明。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 点是什么?
作 者 介 绍
徐 志 摩 ( 1896-1931 ) , 浙 江 海 宁 人。笔名:南湖、云中鹤。现代诗人、 散文家。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资产阶级 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 成独特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理想 的美。 1922 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教授。 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 月社。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有诗集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等。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 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 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 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著有散 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 等。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遇难。
3、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相比, 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 是 “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 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 感。
此诗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为什么作者对康桥情有独钟呢?
1920年,诗人“摆脱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 的引诱”,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到英 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2年学成回国。
1916年 入北大法科,同年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 1918年 赴美留学银行学。 1920年 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期间邂逅了林徽因。 1922年3月 与张幼仪离异,10月回国。 1923年 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年 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 任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稍后又任 上海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兼任 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 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1931年11月19日 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 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写 作 背 景
1928 年 6 月,诗人再次去 欧洲观光。他在哲学家罗素家 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 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 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 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 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 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 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 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 要赶着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 ,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 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 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 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 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预习检测
河 青 揉 长 斑 畔( 荇( 碎( 篙( 斓( pà xìn n g róu gāo lá n ) ) ) ) ) 荡 榆 浮 漫 笙 漾( yàng 阴( yú 藻( zǎo 溯( sù 箫( shēng ) ) ) ) xiāo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 验星*这 中光给一 最下诗段 神听人留 秘水留学 的声下生 活 一*了 * 种听深 。近刻特 ”村印别 晚象是 钟*剑 声他桥 是说美 我:丽 的 康
研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赏 析 ( 一 )
一、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作为描写 对象以表现康桥之美的?诗中所表现的 康桥之美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写 作 背 景
康桥,又称剑桥,是剑桥大学的 风景胜地,位于康河(Cam)上。康 河河身曲折通幽,两岸是葱绿的草 坪和学院的建筑。横跨两岸的康桥 是一座三环洞的小桥,秀雅别致, 桥的两端是斜依的垂柳,风景旖旎。 1921 年春,诗人在剑桥大学学 习,因爱情生活的失意和痛苦,孤 独中,他常来此观看落日飞霞,或 在星光下聆听水声。康桥曾给予诗 人心灵的抚慰,也是促使他自我意 识觉醒、产生个性解放冲动的地方。 1922 年秋,诗人离开剑桥时写下了 《康桥西野暮色》等诗。 1925 年游 历欧洲,去伦敦因拜访作家哈代而 未能故地重游,但回国后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整体感知
1、全诗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抒发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自古离别的诗数不胜数, ——王维《渭城曲》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词?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玲》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完美体现了新月派诗歌的特点: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 建筑美——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 音乐美—— 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绘画美—— 云彩、金柳、青荇、 清泉、星辉、夏虫。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 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 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 的热爱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妙处: 内容上,“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是承接上一 句诗“但我不能放歌”而来的,因为诗人此时此刻连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亦不忍,只好以无声的悄悄作为 别离的笙歌。在由波光艳影荡漾,水底青荇招摇,星辉 斑斓组成的大自然的和谐静谧中,只有无言的沉默是对 康桥最好的告别。结构形式上,“悄悄”与“笙箫”亦 成押韵,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则是“康桥今晚是沉默的”倒装,这一倒装不仅造成句 与句的押韵效果,而且以“沉默”定义康桥此时的特性, 再一次强调突出了康桥的宁静美,收到了“此时无声胜
意象:诗人选择了最能代表康河之美的, 如波光柳影,柔波青荇,榆阴清潭,满 船星辉等,展开抒情。
特点:在浓墨重彩的描写中突出一个 “静”字,以自己无声的悄悄的告别 来映衬康河宁静与和谐的美。
二、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反复使用叠词“轻轻 的”“悄悄的”,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心情:诗歌开头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 的”,结尾又连用两个“悄悄的”叠词, 突出表现了自己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 的感情。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 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 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 也不能有一丝的喧哗去惊扰康河的宁静。
张幼仪
林徽因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陆小曼
新月诗派
• 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 诗歌流派。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 心于探索新诗律,本派诗人以“音 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作为 诗艺目标。以闻一多、徐志摩的作 用尤为突出。以《新月》月刊为阵 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