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邹自英;朱冰;汤雪晴;龚扬彬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8年间413株PAE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413株PAE中,270株来自痰、咽拭子及支气管灌洗液(65.38%),67株来源于创口分泌物(16.22%),35株来自胸腹水(8.47%);普通外科占26.88%,神经外科占21.07%,呼吸科占19.61%,干部病房占16.71%.药敏结果显示,PAE对亚胺培南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但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5.69%上升到2008年的21.22%.结论本院PAE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咽拭子及支气管灌洗液标本,以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呼吸科和干部病房多见;PAE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性明显.临床应加强对PAE耐药性的监控,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10(020)011
【总页数】3页(P1216-1218)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耐药性
【作者】邹自英;朱冰;汤雪晴;龚扬彬
【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99
由于各种器械性、侵入性治疗手段的使用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 - 2〕。

由于该菌繁殖能力强,生长条件要求低,对许多常用抗菌药物有天然耐药性,易引起交叉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次调查分析了本院近7年间由PAE引起的413例感染,以了解本院PAE感染的现状;并对送检标本中分离的PAE进行了耐药性监测和结果分析,对15种常用抗感染用药的耐药性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2~2008年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标本包括:痰、创面分泌物、胸腹水、胆汁、血液、尿液、脑脊液等,6 d内从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多次分离菌株不重复计入。

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送检标本按细菌学常规操作进行分离培养,并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 32 仪器作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GNI+鉴定卡和GNS - 132药敏卡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GNS - 132药敏卡包括以下抗菌药物:妥布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棒酸、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共15种。

2 结果
2.1 感染病区分布 7年间共有14个病区发生过PAE感染,见表1。

2.2 标本类型分布如表2所示,PAE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标本最常见,其次是创口分泌物和胸腹水。

2.3 PAE年度检出变化 PAE在2002~2005年检出量变化不大,从2006~2008年,检出量绝对值上升较快,检出率逐年有小幅度上升,检出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
送检标本的绝对数量增加(表3)。

表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区分布病区菌株数构成比(%)送检样本数阳性率(%)普通外科11126.8812748.71神经外科8721.0755315.73呼吸科8119.6148091.68干部病房6916.7132762.11泌尿外科112.663922.81肿瘤科
102.429591.04ICU102.4211378.79肾内科81.9418340.44康复科
61.451055.71心内科30.735670.53皮肤科92.181267.14感染科30.72358.57神经内科40.9711760.34门诊10.242720.37
表2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分布标本种类菌株数构成比(%)送检样本数阳性率(%)痰、咽拭子、支气管灌洗液27065.3855004.91创口分泌物6716.2216524.05胸腹水358.4724421.43清洁中段尿61.4519790.30脓液102.424372.28脑脊液30.7317060.17血液30.7324060.12胆汁81.942183.67疱疮分泌物
20.481513.33眼分泌物20.48258.00颅内坏死组织20.48540.00胰周脓肿引流液51.213016.67
表3 PAE年度检出变化PAE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检出量1220191672127147检出率(%)1.001.120.860.632.352.802.93 2.4 PAE耐药性变化 15种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7年耐药率均在25%以下的只有亚胺培南和丁胺卡那霉素,但亚胺培南耐药率近年有上升趋势。

头孢类抗生素除头孢他啶(2008年67.55%)外,均保持在90%以上的耐药率,正逐渐失去对PAE的抗菌活性。

氨苄西林加上酶抑制剂舒巴坦并不能提高其对PAE的敏感性,两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97%以上。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很明显,由2002年的40.7%上升到2008年的84%,可能与其可口服、方便、用量较大有关。

见表4。

3 讨论
以往治疗PAE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抗假单胞菌的β - 内酰胺酶类与氨基糖甙类药物
联合应用。

由于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毒性及其耐药率的上升,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局限,使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增加。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PAE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但由于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PAE对其耐药性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与本文结果相符。

据文献报道,多种广谱抗菌药物对PAE的耐药性都在不断增加〔4 - 6〕。

PAE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近2年的耐药率也在50%以上。

为避免诱导PAE产生β - 内酰胺酶类而对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临床应谨慎
使用耐药率在90%以上的抗菌药,尽可能不要选用。

在药敏结果允许的条件下,
感染较轻的患者可选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3种中等耐药的抗菌药物。

另外,氨基糖甙类的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维持在25%以下,有
较好的抗菌活性,庆大霉素7年中还维持36%的敏感率,妥布霉素还保持51%左右的敏感率,但氨基糖甙类不能单独用药,且其毒性作用也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

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上升趋势
表4 PAE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抗菌药物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妥布霉素
52.6744.5643.2348.9240.0041.3053.47氨苄西林
99.2198.3299.9098.83100.0099.8197.83头孢他啶
47.5749.5853.4258.9859.0361.6767.55亚胺培南
5.69
6.426.53
7.689.8511.9421.22头孢唑啉
99.2099.3598.0499.7394.85100.00100.00头孢曲松
92.8696.7596.5494.2596.6795.7593.75庆大霉素
63.5762.7564.7861.3266.2563.9365.36环丙沙星
58.3559.8164.3268.1272.5070.5680.39丁胺卡那霉素
20.4217.9418.7523.0125.0012.1318.18氨苄西林/舒巴坦
99.1099.3199.7198.21100.0099.5197.83替卡西林/棒酸
71.3068.5964.7871.2063.2364.4179.69左氧氟沙星
40.747.6449.7354.6466.6771.2984.00复方新诺明
98.5198.5399.1297.6999.5498.5797.9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5.2027.3425.1423.6724.4353.2360.83呋喃妥因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都很明显,在2008年耐药率达到80%以上,有药敏结果支持的情况下,可酌情
选用,但喹诺酮类由于结构简单,易于产生耐药性,一般用药3 d以上需重复药
敏试验。

复方新诺明(耐药率>97%)和呋喃妥因(7年耐药率均为100%)不应考虑作为抗PAE感染的药物。

本组15种常用广谱抗菌药物中,只有亚胺培南和丁胺卡
那霉素对PAE感染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

有研究提示抗菌药物的活性与用量呈反
相关〔7〕,为避免因滥用抗生素引起无药可用的尴尬处境,临床医师应尽可能根据药敏结果选药。

在医院感染中,内源性感染是通过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位移植而直接传播,外源感染是由病人体外的微生物引起的,主要途径为共同媒介物的传播,如医护人员的手、介入性器械操作等,常可在短时间内引发医源性的感染爆发流行。

这也是我院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及呼吸科PAE病例较集中的部分原因。

如我院普通外科为全军的
普通外科中心,拥有大批重症患者,由于介入操作和特殊护理的增加,相对增加了PAE感染的风险。

我院的干部病房的PAE感染排在了第4位,这与我院干部病房有6个病区,拥有的老干部数量众多及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
较低,易发生感染等因素有关〔8〕。

另外,与其他医院PAE在ICU病房爆发流
行不同〔9 - 10〕,我院ICU病房只发现10例PAE感染,可能因为我院ICU病
房筹建时间短,病人较少有关。

有研究显示,来自同一病区的PAE显示相同的基因分型,提供了PAE医院局部爆
发流行的证据〔11〕。

医师通常会为重症患者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易导致一些耐药性较强的菌株得以增殖。

在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需要频繁的护理和介入性操作治疗的情况下,易引起如PAE等条件致病菌爆发流行。

因此,在面对PAE感染时,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选择最有利的抗菌药物,珍惜已经所剩不多的选择权。

要控制好PAE的医院感染,除了寄希望于更多的新药开发外,更要靠每一位临床医师对现有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钟国权,郑淑姝,邱文影,等.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88 - 590.
〔2〕邱家洋,瞿秋明.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91 - 93.
〔3〕徐雅萍,曹敬荣,李连赞,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药敏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210 - 212.
〔4〕李智山,邓三季,杨燕,等.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 - 13.
〔5〕王伟,王春新.铜绿假单胞菌耐氯己定 - 磺胺耐药基因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37 - 139.
〔6〕金辉,糜祖煌,钱小毛,等.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34 - 136.
〔7〕冯霞,林红燕,杨俊何,等.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广谱抗菌药物消耗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6(3):159 - 162.
〔8〕姚明兰,张瑞琴,张润梅,等.铜绿假单胞菌在老年患者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3):200 - 202.
〔9〕章瑞云,钱小毛.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房流行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
感染学杂志,2007,17(3):269 - 271.
〔10〕周惠琴,赵胜,严茹红,等.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房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4 - 16.
〔11〕龙军,徐宗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分型和耐药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2):183 - 1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