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甲午中日战争 学案(沪教版八年级下)
八年级历史学案4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 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 敬仰和学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
内容与危害。
2)1895 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想一想: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却归了日本?“颐和园搭天棚,”干什 么?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3)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写过这样的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 相将”而李鸿章则以“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的下联来应和,其 中的“玉帛项将”指什么?其中的“帝王度量” 有反映了什么问题? (三) 拓展延伸: 1、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
[学习难点] 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
危害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 p16 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
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
2、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阅读教材 p16-17 页并结
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五次战役的名称、时 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提示:从割地范围、赔款数 额、通商口岸、侵华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入手)
2、著名的爱国志士谭嗣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世间万物抵春愁,合 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中华民族的出路在 哪里?希望在哪里?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四)系统总结:
原因
经过
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doc

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1894年发生的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2、在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的致远舰管带是3、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日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全军覆没。
4、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5、《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让、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等。
6、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二)质疑问难:二、探究交流: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自主学习,整体把握填一填:讨论合作,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归纳本课主要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走进黄海,感受悲壮•想一想:此片段发生在历史上的什么事件中?谁给我们的印象最深?他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演一演:“致远号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他断然拒绝。
”假如你是邓世昌是否也会这样做, 为什么?■解读史料,分析原因(阅读史料,要学会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读一读:材料一: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议一议:结合上述两则史料,体会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走进情境,体验屈辱下文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白:(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
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鸿章】难道不允许分辩吗?【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边疆危机屏幕上出现《清军与法军交战图》,老师侃侃而谈:“19世纪70年代,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的邻国,进而蚕食鲸吞中国国土,中国边疆危机四伏,19世纪中期,法国侵略越南,威胁我国西南边境。
1883年底,爆发了中法战争。
请大家看图片,是清军胜了,还是法军胜了呢?”教室里气氛活跃,同学们已经看出来是清军胜了!老师继续说;“中越军民抗法战争取得辉煌胜利,但是,清政府却急忙同法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
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我国西南地区。
”听到这里,同学们气愤了,“中国不败而败,完全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法国不胜而胜,更加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我们的近邻日本更是时刻窥视形势,寻找借口,蠢蠢欲动。
”各抒己见老师说:“请各小组认真阅读‘读与思’。
”两三分钟后,柯南小组代表发言:“我们认为是日本看中了中国丰富的资源,侵略中国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皓月小组代表发言:“我们认为当时清政府腐败,屡遭列强侵略,军事落后,但资源丰富,对于原料不足的日本来说,侵略中国有厚利可图。
”同学们发言踊跃,最后老师总评说:“各组说得非常好,尤其是皓月和柯南小组。
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已做好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只待制造一个挑起战争的借口了。
”入朝鲜侵中国老师说:“1894年春,这个借口终于来了。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国王之邀派兵前往协助镇压。
日本见有机可乘,抢先出兵朝鲜。
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战争的爆发:丰岛海战屏幕上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老师说:“1894年7月朝鲜丰岛海面,日本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中国的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夏敏说:“因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
”师:“非常好。
”大屏幕上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军事装备对比表》师:“通过中日力量对比,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张琦跃跃欲试地说:“日本强大,清政府弱小,日本装备精良,清政府装备落后。
”老师说:“但是在战争中,无数的中国志士进行了英勇抵抗,请大家看课件。
【八年级】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

【八年级】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八年级】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第4课中日战争案【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2、通过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英勇表现,学习他顽强抗敌、维护祖国利益的爱国精神,并能对他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3.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异同,可以培养我们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战争;《马关条约》的签署和主要内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导入新课程]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回肠寸断、动魂精心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自学指导]一、黄海大战1.日本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这次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3.阅读课文,了解黄海战争的进程。
谁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英雄?4、结果: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二、马关条约1、北洋舰队是如何全军覆灭的?(能口述即可)2.条约是什么时候签署的,双方的代表是什么?3、《马关条约》的内容(1)(2)(3)(4)4.《马关条约》的影响5、阅读了解“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内容。
强化透析【思维拓展】1.中日战争的性质。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课堂培训]1、完成同步训练p11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完成能力测试。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记住甲午中日战争中重要战役、邓世昌的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
2、探究《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清政府一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感受邓世昌、徐骧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内容及要求:(提示:▲是重点掌握内容)[课前预习]请回答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课内探究]▲【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荡气回肠的海战——黄海大战1、1894年,日本为实现的梦想,出兵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______________。
2、“次日慢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人们为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而撰写的。
请你简述其主要事迹。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3、日军在辽东半岛的屠杀近2万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看课本18页图)。
在山东半岛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4、年4月,李鸿章和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_______。
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___。
允许日本在中国________增辟通商口岸等。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影响是什么?5、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你认为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吗?它们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6、“,”表明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的态度和决心。
台湾被割占,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
你能谈谈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吗?7、联系史实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抨击“台独”,维护国家统一。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2、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甲午中日战争》

a
16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a
1
清军与法军交战图
a
2
丰岛之战中高升号被击沉
a
3
a
4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a
5
定远舰及管带刘步蟾
a
6
辽东半岛之战 a 旅 顺 大 屠 杀
7
战争的爆发:丰岛海战
战争的经过: ( 两个阶段四场战役)
第一阶段:1894.7~1894.9 平壤战役(陆)朝鲜沦陷,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管
数
总 数
数 20厘米 以上
中 12 5
7
34466 15.34
27 195 172
2
国
日 12 5
9
40840 16.33
36 268 257
0
本
a
15
⑴、从表格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存在什么 差距?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上述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那么,你认为中日战争 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户开放
a
12
请谈谈你在学习本课后的感受
a
13
一、单项选择: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列强造成中国边 疆地区危机所使用的手段是( )。
A、文化侵略 B、商品输出 C、武力和战争 D、建立傀儡政权
2、威海海战中全军覆灭的中国军队是( )
A、南洋水师
B、太平军
C、福建海军
D、北洋水师
3、“割让中国辽东半岛、台湾几附近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a
14
材料分析:下面表格为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表:
1.4.3《甲午中日战争》每课一练(沪教版八年级下)

1.(04上海24)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05黄冈3月)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答案:D 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法不准确。
C、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D项说法正确,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4.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A.汉口 B.九江 C.重庆 D.宜昌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方位,需联系地理知识作答。
5.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A.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B.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C.德俄法利益完全一致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答案:解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德俄法相勾结与日本进行争夺对辽东半岛的侵略权益,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既相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情况。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及危害。
2、过程与方法: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并结合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讨论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是清政府造成的。
通过对黄海大战的讲述,充分肯定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反帝爱国壮举和英勇不屈的精神,学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年,日本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2、1894年9月中国()舰队在()遭到日本舰队袭击,爱国将领()等人壮烈牺牲。
二、《马关条约》1、黄海大战后,日军相继侵占了()、(),()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签订:(1)时间:()年(2)代表:中方()、日方()。
(3)内容:A.;B.;C.;D.。
(4)影响:。
”以上诗句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C.保卫台湾D.威海卫战役2、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A.割地B.赔款C.开通商口岸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3、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四部电影,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鸦片战争〉〉②〈〈虎门销烟〉〉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4、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内容能让人想起中国近代()屈辱条约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幅挽联哀悼的是民族英雄()A.林则徐B.关天培C.邓世昌D.左宗棠6、“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A.开放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B.割香港岛给英国C.割让辽东半岛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7、19世纪末,有人撰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学习实践】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的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学习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2、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五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3、自己编口诀,熟练记忆《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二)、问题探究.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叫“甲午战争”?2.设想邓世昌在亲自驾舰撞向“吉野”的心理活动。
3.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项目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影响4.日本是一个小小岛国,却能击败幅员辽阔的中国,这是为什么?有什么教训?(三)、系统总结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四)巩固训练、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A、割地B、赔款c、开设通商口岸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2、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B、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c、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D、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3、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而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突出表现的实质问题是()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D、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A、2亿元B、2亿3千万元c、2亿两D、2亿3千万两5、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是()A、魏源B、林则徐c、李鸿章D、左宗棠6、《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位于内地最远的是()A、沙市B、杭州c、苏州D、重庆7、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扩大B、索取的赔偿数额不断加大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内地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五)、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年级历史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教案

课题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型
复习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能力目标: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中国近代,确定把香港岛和台湾割让给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B《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3、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2)、学生看《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的图片及17页动脑筋,讨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有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学
习
整理熟读记忆
反
馈
练
习
一、选择
1、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4、《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割辽东半岛
5、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1.4.2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 沪教版八年级下

7、( 1894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 甲午中日战争 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
8、1895年4月,清朝官员( 李鸿章)和日本首相 ( 伊藤博文 )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该条约大大加深了 中国(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
落后 就要 挨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提 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深切怀念一切为实现民族解放、 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富强而英勇献 身和毕生奋斗的先烈先辈们。我们 将永远铭记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建立 的丰功伟绩。
-----江泽民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练习:
1、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D )。
【 伊 藤 博 文 】
(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伊藤博文1 李鸿章————————————
内
容
影
响
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 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 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3.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题记:甲午战争是日本经长期准备和精心策划,
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一场以“国运相赌”的 侵略战争。通过战争日本夺占了台湾, 控制了朝鲜,勒索了巨款。日本吸吮着 中国人民的鲜血和财富而急剧膨胀起来, 迅速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列,更加野 心勃勃地走上对中国和亚洲穷兵黩武的 军国主义道路。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程标准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法指导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2、掌握本课知识点:一、来自日本的挑战(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后,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迅速走上了的发展道路。
把作为基本国策,其侵略矛头直指邻近的。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日本趁机进攻。
7月,日本舰队在偷袭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爆发。
二、黄海大战(本课重点)(1)1894年9月,中国军舰在遭到日本军舰袭击,北洋水师提督奋勇迎击敌舰。
“致远”号管带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班级姓名自评【学习目标】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学习重点.难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阅读课本16页----17页的黄海大战,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阅读课本17页----18页的《马关条约》,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和双方代表?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3、《马关条约》的影响: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插图,师讲解主要问题。
第二子目:《马关条约》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思考⑴、(2)”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A.林则徐B.康有为C.邓世昌D.孙中山2.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①俄国②法国③英国④日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4.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武器落后B.许多将领贪生怕死C.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日本突然袭击5.《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B.增辟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割辽东半岛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誉的此“公”(如右图)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宝贵D.丁汝昌7.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④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课《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沪教版

《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战争的影响
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投影黄遵宪《东沟行》的部分诗句
阅读思考:诗句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投影描述19世纪末中西方社会的视剪辑。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说明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三国干涉还辽。
1、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分析战争结局对中国、日本及远东局势的影响。向学生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19世纪末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性事件。
2、投影《袖手旁观的西方列强》
(五)三国干涉还辽
1、从原因、经过和结果三方面来分析这一事件,从而说明列强对待这场战争的基本态度。
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历史填图册
板书设计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
班级
135
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进程的讲解,使学生深刻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2、利用战争进程中,爱官兵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对战争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向外侵略扩张的本性。
(整理)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边疆危机屏幕上出现《清军与法军交战图》,老师侃侃而谈:“19世纪70年代,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的邻国,进而蚕食鲸吞中国国土,中国边疆危机四伏,19世纪中期,法国侵略越南,威胁我国西南边境。
1883年底,爆发了中法战争。
请大家看图片,是清军胜了,还是法军胜了呢?”教室里气氛活跃,同学们已经看出来是清军胜了!老师继续说;“中越军民抗法战争取得辉煌胜利,但是,清政府却急忙同法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
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我国西南地区。
”听到这里,同学们气愤了,“中国不败而败,完全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法国不胜而胜,更加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我们的近邻日本更是时刻窥视形势,寻找借口,蠢蠢欲动。
”各抒己见老师说:“请各小组认真阅读‘读与思’。
”两三分钟后,柯南小组代表发言:“我们认为是日本看中了中国丰富的资源,侵略中国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皓月小组代表发言:“我们认为当时清政府腐败,屡遭列强侵略,军事落后,但资源丰富,对于原料不足的日本来说,侵略中国有厚利可图。
”同学们发言踊跃,最后老师总评说:“各组说得非常好,尤其是皓月和柯南小组。
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已做好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只待制造一个挑起战争的借口了。
”入朝鲜侵中国老师说:“1894年春,这个借口终于来了。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国王之邀派兵前往协助镇压。
日本见有机可乘,抢先出兵朝鲜。
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战争的爆发:丰岛海战屏幕上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老师说:“1894年7月朝鲜丰岛海面,日本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中国的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夏敏说:“因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
”师:“非常好。
”大屏幕上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军事装备对比表》师:“通过中日力量对比,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张琦跃跃欲试地说:“日本强大,清政府弱小,日本装备精良,清政府装备落后。
”老师说:“但是在战争中,无数的中国志士进行了英勇抵抗,请大家看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他们是民族英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点
重点: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感知历史,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同时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电影《甲午风云》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思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指的民族英雄是谁?
(基础知识巩固,找出重要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爱国英雄及战争结果。
2、说一说黄海大战爆发的时间、经过及结果。
3、找出《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代表、内容及影响。
4、阅读课本P17下面的小字内容,了解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5、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名称签订时间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五、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想要查找邓世昌的英雄事迹,他可以浏览的网站是()
A.甲午风云网
B.戊戌风云网
C.辛亥革命网
D.中国变法与革命网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平壤战役B 黄海战役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3、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A、林则徐 B、康有为 C 、邓世昌 D、孙中山
4、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祖国50年的宝岛之战后,台湾终于回归祖国,你知道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伊梨条约》D《北京条约
5、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对中国的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全城2万多人惨遭杀害。
此次大屠杀的地点是()
A旅顺B大连 C 威海卫D九连城
6、“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D.割让香港岛为英国
7、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1)俄国(2)法国(3)英国(4)日本
A、(1)(2)(3)
B、(1)(2)(4) C 、(1)(3)(4)D、(2)(3)(4)
8、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 2004年3月15日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邱逢甲的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还引用一位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家钟理和的诗句:“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
(1)《春愁》写于哪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针是什么?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其理由是什么?
【课堂总结】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
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六、链接中考
(2010·福建龙岩)1.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可以看到下面哪个历史人物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
A.戚继光B.林则徐C.关天培D.邓世昌(2010·四川资阳)2.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中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甲午中日战争后
(2010·湖南衡阳)3.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0·湖北孝感)4.刺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从而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近代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0·山东泰安)5.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010·四川南充)6.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
”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010·湖南娄底)7.“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