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银口服液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银口服液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闫赋琴徐善荣邵明国牟艳芳
来源:《世界中医药》2021年第24期
摘要目的:探讨柴银口服液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收治的风热感冒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患儿给予柴银口服液治疗。

治疗3 d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和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對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高热、咳嗽、鼻塞流涕、寒战症状的缓解
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柴银口服液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炎症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柴银口服液;小儿风热感冒;利巴韦林颗粒;免疫功能;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炎症反应;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evaluation of Chaiyin Oral Liquid on children with wind-heat syndrome cold.Methods:A total of 120 children with wind-heat syndrome cold admitted to Medical Security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rom July 2020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ibavirin granules orall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haiyin Oral Liquid.After 3 days of treatment,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linical symptom relief time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ere compared,and detect the immune function indicators(CD4+,CD8+,
CD4+/CD8+) and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6),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were detect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relief time of the symptoms of high fever,cough,nasal congestion and runny nose,and chil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ignificance(Ps<0.05); the levels of CD4+ and CD4+/CD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CD8+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s<0.05); The levels of IL-8 and TNF-α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s<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2 groups(P>0.05).Conclusion:Chaiyin Oral Liquid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wind-heat syndrome cold,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improving the body immunity,alleviating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and has good drug safety.
Keywords Chaiyin Oral Liquid; Children with wind-heat syndrome cold; Ribavirin
granules;Immune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flammatory response; Security
中圖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24.016
小儿风热感冒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患儿通常表现出高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恶寒等症状。

在临床治疗方面,西医认为本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感染有关,或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故而多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生素治疗[1-2]。

但是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且可能对患儿肝肾功能造成损伤,降低患儿免疫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理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优势逐渐凸显,获得了大多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3]。

在中医学上,风热感冒是因风热之邪犯表、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和而发,治疗上当以“辛散解表,祛除外邪”为原则[4]。

我国古籍《诸病源候论·风热候》亦有云:“治宜辛凉解表,发散风热。

”基于此,有学者研究指出[5],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薄荷、柴胡、葛根、紫苏叶、桔梗、白芷等中药辅助治疗不仅可有效提高小儿风热感冒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同时对提高患儿整体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标本兼治。

柴银口服液是一种由柴胡、金银花、薄荷、葛根、桔梗等药材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平衡体液、调节机体气质之功效。

本研究将柴银口服液应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的治疗,观察其对患儿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收治的风热感冒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14±2.06)岁,病程6~29 h,平均病程(15.73±4.93)h。

观察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21±1.98)岁;病程4~34 h,平均病程(16.14±5.04)h。

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6];2)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辨证标准的患儿[7];3)年龄为5~12岁的患儿;4)监护人对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知情同意的患儿;6)依从性高的患儿;7)临床资料齐全的患儿。

1.3 排除标准 1)体温≥40 ℃的患儿;2)合并肝、肾、心脏、血液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儿;3)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4)对治疗用药过敏的患儿;5)发病时间>48 h的患儿;6)治疗期间存在强烈抵抗情绪导致试验中止的患儿。

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1)不能配合治疗的患儿;2)中途退出或失访的患儿。

本研究无脱落病例。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51023508)治疗,儿童用药剂量为10~15 mg/(kg·d),分3次服用,连续服用3 d。

观察组口服柴银口服液(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24),<3岁,每次1/3支,3次/d;3~5岁,每次1/2支,3次/d;5~10岁,每次1支,2次/d;10岁以上,每次1支,3次/d;均连续服用3 d。

1.6 观察指标 1)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以痊愈、好转、无效评价。

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均消失,判定为痊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改善,判定为好转;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小甚至升高,且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改善不明显,判定为无效[8]。

治疗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2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包括高热、咳嗽、鼻塞流涕、寒战等症状;3)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2组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4)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5)记录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用药安全性。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指标、炎症介质水平等计量资料均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本组治疗前后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8%)高于对照组(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高热、咳嗽、鼻塞流涕、寒战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2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患儿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D8+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3。

Keywords Chaiyin Oral Liquid; Children with wind-heat syndrome cold; Ribavirin granules;Immune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flammatory response;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24.016
小儿风热感冒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患儿通常表现出高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恶寒等症状。

在临床治疗方面,西医认为本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感染有关,或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故而多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生素治疗[1-2]。

但是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且可能对患儿肝肾功能造成损伤,降低患儿免疫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理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优势逐渐凸显,获得了大多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3]。

在中医学上,风热感冒是因风热之邪犯表、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和而发,治疗上当以“辛散解表,祛除外邪”为原则[4]。

我国古籍《诸病源候论·风热候》亦有云:“治宜辛凉解表,发散风热。

”基于此,有学者研究指出[5],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薄荷、柴胡、葛根、紫苏叶、桔梗、白芷等中药辅助治疗不仅可有效提高小儿风热感冒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同时对提高患儿整体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标本兼治。

柴银口服液是一种由柴胡、金银花、薄荷、葛根、桔梗等药材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平衡体液、调节机体气质之功效。

本研究将柴银口服液应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的治疗,观察其对患儿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收治的风热感冒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14±
2.06)岁,病程6~29 h,平均病程(15.73±4.93)h。

观察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21±1.98)岁;病程4~34 h,平均病程(16.14±5.04)h。

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6];2)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辨证标准的患儿[7];3)年龄为5~12岁的患儿;4)监护人对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知情同意的患儿;6)依从性高的患儿;7)临床资料齐全的患儿。

1.3 排除标准 1)体温≥40 ℃的患儿;2)合并肝、肾、心脏、血液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儿;3)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4)对治疗用药过敏的患儿;5)发病时间>48 h的患儿;6)治疗期间存在强烈抵抗情绪导致试验中止的患儿。

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1)不能配合治疗的患儿;2)中途退出或失访的患儿。

本研究无脱落病例。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51023508)治疗,儿童用药剂量为10~15 mg/(kg·d),分3次服用,连续服用3 d。

观察组口服柴银口服液(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24),<3岁,每次1/3支,3次/d;3~5岁,每次1/2支,3次/d;5~10岁,每次1支,2次/d;10岁以上,每次1支,3次/d;均连续服用3 d。

1.6 观察指标 1)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以痊愈、好转、无效评价。

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均消失,判定为痊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改善,判定为好转;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小甚至升高,且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改善不明显,判定为无效[8]。

治疗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2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包括高热、咳嗽、鼻塞流涕、寒战等症状;3)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2组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4)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5)记录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用药安全性。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指标、炎症介质水平等计量资料均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本组治疗前后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8%)高于对照组(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高热、咳嗽、鼻塞流涕、寒战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2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较治疗前,2组患儿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D8+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3。

Keywords Chaiyin Oral Liquid; Children with wind-heat syndrome cold; Ribavirin granules;Immune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flammatory response;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24.016
小儿风热感冒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患儿通常表现出高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恶寒等症状。

在临床治疗方面,西医认为本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感染有关,或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故而多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生素治疗[1-2]。

但是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且可能对患儿肝肾功能造成损伤,降低患儿免疫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理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优势逐渐凸显,获得了大多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3]。

在中医学上,风热感冒是因风热之邪犯表、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和而发,治疗上当以“辛散解表,祛除外邪”为原则[4]。

我国古籍《诸病源候论·风热候》亦有云:“治宜辛凉解表,发散风热。

”基于此,有学者研究指出[5],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薄荷、柴胡、葛根、紫苏叶、桔梗、白芷等中药辅助治疗不仅可有效提高小儿风热感冒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同时对提高患儿整体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标本兼治。

柴银口服液是一种由柴胡、金银花、薄荷、葛根、桔梗等药材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平衡体液、调节机体气质之功效。

本研究将柴银口服液应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的治疗,观察其对患儿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收治的风热感冒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隨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14±
2.06)岁,病程6~29 h,平均病程(15.73±4.93)h。

观察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21±1.98)岁;病程4~34 h,平均病程(16.14±5.04)h。

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6];2)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辨证标准的患
儿[7];3)年龄为5~12岁的患儿;4)监护人对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知情同意的患儿;6)依从性高的患儿;7)临床资料齐全的患儿。

1.3 排除标准 1)体温≥40 ℃的患儿;2)合并肝、肾、心脏、血液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儿;3)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4)对治疗用药过敏的患儿;5)发病时间>48 h的患儿;6)治疗期间存在强烈抵抗情绪导致试验中止的患儿。

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1)不能配合治疗的患儿;2)中途退出或失访的患儿。

本研究无脱落病例。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51023508)治疗,儿童用药剂量为10~15 mg/(kg·d),分3次服用,连续服用3 d。

观察组口服柴银口服液(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24),<3岁,每次1/3支,3次/d;3~5岁,每次1/2支,3次/d;5~10岁,每次1支,2次/d;10岁以上,每次1支,3次/d;均连续服用3 d。

1.6 观察指标 1)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以痊愈、好转、无效评价。

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均消失,判定为痊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改善,判定为好转;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小甚至升高,且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改善不明显,判定为无效[8]。

治疗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2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包括高热、咳嗽、鼻塞流涕、寒战等症状;3)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2组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4)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5)记录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用药安全性。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指标、炎症介质水平等计量资料均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本组治疗前后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8%)高于对照组(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高热、咳嗽、鼻塞流涕、寒战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2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患儿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D8+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