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原则、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原则、方法
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我们所说"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是因为"经验之塔"构成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全书的基本构架。
"经验之塔"是一种关于学习经验分类的理论模型,比视听教学运动初期所有分类方法都更有实用价值。
图中的各类学习经验可以简述如下:
①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
它在塔的最底部,奠定了人类学习的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者用感官接触事物,接受事物的刺激,由此形成的感觉印象是认识的起点,其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直接反应外部世界。
②设计的经验。
它是一种经过编辑的现实。
为了克服直接经验的局限,学习者需要通过人为设计的各类模型和模拟器学习,它有助于学习者区别对象的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从而更好的形成概念。
③参加演剧的经验。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无法亲身经历。
学习者通过设计的实验学习,可以弥补因空间限制而无法体验感知客观事物的某些直接经验,但学习者在时间、思想、文
化等方面也同样受到限制,参加演剧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戴尔认为,学习者通过参加演剧,可以接近某些实际情境,可以在按原样复制的情境中获得体验。
④演示
演示是对重要的事实、观念、过程的一种形象化的解释,积极参与可以使学习者更加自习的观察演示。
⑤校外考察旅行
是一种突出了教学性质的旅行,它作为一种学习途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观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事物,包括访问、考察等活动。
⑥展览
参观展览也是一种学习途径。
举办展览,一般只包括模型、照片、图表以及一些实物等等,因此,参观展览的学习经验比校外考察旅行更为抽象。
⑦电视和电影
戴尔认为,电视和电影提供的仅是一种视听经验,学习者在观看事物的发展时并无直接接触、品尝等体验,他们只是观察,只能以一种想象的方式参与其中,不如实地参观时身临其境,感受深刻。
⑧广播、录音、静画
它们提供的内容更加抽象了。
照片和图解缺乏电影电视画面的动感;广播和录音则缺少视觉形象。
但它们给学习者提供的是视听刺激,故仍属一种"观察"的学习经验。
⑨视觉符号
它包括地图、图表、示意图等提供的学习经验。
在视觉符号里,人们看不到事物的真是形态,只看到一种抽象的代表物。
学习中,学习者所接触到的符号与自己已认识的事物往往毫无相似之处。
⑩词语符号
词语符号可以是一个词、一个概念或一条原理等。
它们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不存在任何视觉上的提示,因此,词语符号的学习是最抽象的学习经验。
3."经验之塔"所表现的学习经验分类
综上所述,"经验之塔"所表现的学习经验可分为三大类:
⑪"做"的学习经验,包括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和演剧的经验。
⑫"观察"的学习经验,包括演示,校外学习旅行,展览,电视电影,广播,录音,静画。
⑬"使用符号"的学习经验,包括视觉符号和词语符号。
4."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
一"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
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二"塔"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
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三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
四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
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替代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二."经验之塔"理论在教育传播过程研究中的指导意义
"经验之塔"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尽管它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但它对现在乃至今后对于教育传播过程的研究仍然意义重大。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
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以后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与深化。
当今,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对于网络媒体的利用与推广了,而"经验之塔"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它所使用的教学层次,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学手段加入到"塔"的适当位置上。
其次,必须与课程相结合的理论更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牢记。
因为网络的强大威力已经在教学中产生了盲目使用的问题,这是在使用新媒体时所必须要重视的不良倾向。
可以看出,“经验之塔”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
一、“做”的经验
做的经验,位于塔基的三个层次中,都含有亲自的“活动”,在这三种方式中,学习者都不仅仅是活动的旁观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故称为做的经验。
所以说获得的是直接做的经验。
1.直接有目的经验。
指直接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而获取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直接感知(即看、听、尝、嗅、触、做)取得的最丰富的具体经验。
2.设计的经验。
指通过模型、标本等间接材料的学习获取的经验。
模型、标本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多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它是“真实的改编”,这种改编,可以使人们对真实事物更容易理解和领会。
3.演戏的经验。
指让学生在戏剧中扮演某一角色,使他们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经验。
通过演戏、表演、感受那些在正常情形下无法获得的感情上和观念上的体验。
二、“观察”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包括五个层次:
4.观摩示范。
通过看别人怎么做,使学生知道一件事是怎样做成的,以后他自己就可以动手模仿着去做。
5.见习旅行。
指通过野外的学习旅行,看到真实事物和各种景象,获得经验。
6.参观展览。
指通过参观展览,使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得经验。
7.电影和电视。
指通过观看电影、电视获得经验,屏幕上的事物是实际事物的代表,而不是它本身。
通过看电影和电视,得到的是替代的经验。
8.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指通过听觉或视觉的方式来获得经验,与电影和电视相比,抽象层次要高一些。
三、“抽象”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包括两个层次:
9.视觉符号。
主要指表达一定含义的图表、地图等抽象符号,它们已看不到事物的实在形态,是一种抽象的代表。
如地图上的曲线代表河流,线条代表铁路等。
10.言语符号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字符号)两种,是事物抽象化了的代表或观念的符号。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戴尔把“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
但不是说,求取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底的经验比上层的经验更有用。
划分阶层只是为了有利于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有效的学习之路,应该充满具体经验。
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概念可以供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维工具,它把人们探求知识的过程大为简单化、经济化。
4.在学校教学中应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5.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6.如果教学太过于具体化,那就是没有达到更普遍的充分了解,但现在这种危险只是理论的,因为人们还没有做到教学应有的具体程度。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既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概括、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
因此,它不仅是视听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
1、问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