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恒大名都6#住宅楼电气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沈阳市恒大名都6#住宅楼电气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所在单位:城建学院
答辩日期: 2015年6月10日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一章概论 (1)
1.1 工程概况 (1)
1.2 设计内容 (1)
1.3 设计依据 (1)
1.4 设计原则 (1)
第二章电气照明系统设计 (3)
2.1 照明系统设计方案 (3)
2.2 照度确定 (3)
2.3 灯具的选择及布置 (3)
2.3.1 灯具的选择 (3)
2.3.2 灯具的布置 (4)
2.4 相关计算 (4)
2.4.1 照度要求 (5)
2.4.2 计算过程 (5)
2.4.3 计算举例 (6)
2.5 导线及设备的选择 (9)
2.5.1 电线、电缆导体的选择 (9)
2.5.2 照明线路的选择 (10)
2.5.3 低压电器的选择 (10)
第三章供配电系统设计 (11)
3.1 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11)
3.2 负荷计算 (11)
第四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13)
4.1 设备选择 (13)
4.1.1 探测器种类选择 (13)
4.1.2 探测器数量的确定 (14)
4.1.3 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 (15)
4.2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5)
4.2.1 消防电话系统 (15)
4.2.2 消防广播系统设计 (15)
4.2.3 其他 (16)
4.3 导线的选择及布线 (17)
4.3.1 导线的选择 (17)
4.3.2 导线的布置 (18)
第五章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19)
5.1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方案 (19)
5.2 防雷等级的确定 (19)
5.2.1 防雷等级计算 (19)
5.2.2 防雷等级的确定 (20)
5.3 三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21)
5.3.1 防雷措施 (21)
5.3.2 接地措施 (22)
第六章电话网络系统 (22)
6.1 电话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23)
6.2 宽带网路系统 (23)
6.3 配线方式 (24)
第七章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23)
7.1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26)
7.2 电视插座布置 (26)
7.3 确定分配网络的结构形式 (26)
7.4 电视电缆线路规格及敷设 (26)
结论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摘要
时代在改变、在进步的同时,建筑电气也随着发展而逐渐完善。

建筑电气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随着时间而变的越发重要和严谨的专业,作为一名建筑电气专业本科生,此次毕业设计我将以严谨、求知、进取的态度去完成。

此次设计为沈阳市恒大名都6号住宅楼电气设计,是一栋十八层的高层建筑;一~十八层为住宅,为高层二类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1936.00平方米。

建筑高度为52.8米,层高为2.9米。

结构基础形式为:剪力墙结构,独立基础。

楼板均为现浇。

本次设计特点明确,涵概面广,通过照明设计(含应急照明)、供配电设计、弱电设计、消防设计、电话及网络系统设计、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平面图设计、系统图设计、编制设计计算书、编制设计说明书,对整个建筑电气进行一次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相结合的电气设计,让我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也为不久将来的工作、事业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气照明;消防;防雷;接地;电话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building electrical more important, also more and more strictly, we only use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to do design can be better for the benefit of society, this design is the university four years the first system to do a complete set of electrical drawings, al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mistakes but also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I believe that only by constantly to recognize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in the future work.
The design for the Yipinhongcheng No. 4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into three types of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electricity load rating of three. The structure design includes clear, wide, through the electrical lighting design, power supply design, electronic design, ro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design, safety grounding plan design, system design, system design calculations, design specifications, a comparatively comprehensive electrical design is a theory with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grasp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professional and basic skills better comprehensively, but also lay a good start for future work are engaged in the cause of.
Keywords Electrical lighting, telephone, television, network, lightning protection etc..
第一章概论
1.1 工程概况
此设计为沈阳市恒大名都6#住宅楼电气设计,为一栋十八层的高层建筑;一~十八层为住宅,为高层二类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1936.00平方米。

建筑高度为52.8米,层高为2.9米。

结构基础形式为:剪力墙结构,独立基础。

楼板均为现浇。

1.2 设计内容
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电话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

1.3 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14年版)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534-2013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2008
[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12
[9]《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10]《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
[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1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1.4 设计原则
1、安全:设计阶段应首先充分注意安全用电问题,要从生命、设备、系统及建筑等方面全面考虑。

2、可靠:体现在供电电源和供电质量的可靠性。

3、合理:一方面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令,符合现行的行业行规要求,另一方面要符合建筑方的经济实力、运行维护及扩充发展等的要求。

4、先进:杜绝使用落后、淘汰设备,不使用未经认可的技术,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

5、实用:考虑降低物耗,保护环境,综合利用等实用因素。

如深入负荷中心,选用高效电光源,选用节能开关等。

第二章电气照明系统设计
2.1 照明系统设计方案
此建筑室内照明设为一般照明,楼梯间声控灯照明。

均采用TN-C-S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供电,各层照明均采用三相供电。

各种电器、管线都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选择。

2.2 照度确定
根据建筑的性质、用途查《建筑电气设计手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电气常用数据手册》确定各房间的照度见表2-1。

表2-1 各房间照度
2.3 灯具的选择及布置
2.3.1 灯具的选择
(1)在选择灯具时,应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特点,合理地选定灯具的光强分布、效率、遮光角、类型、造型、尺度和灯的表现颜色等。

(2)对于功能性照明,宜采用直接照明和选用敞开式灯具。

(3)在高空间安装的灯具,如:客厅大花灯,宜采取延迟光源寿命的措施。

(4)在选择灯具时应考虑灯具的距高比。

(5)灯具的选择应符合现行的《灯具通用安全要求和试验》及《灯具外壳防护登记分类》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2.3.2 灯具的布置
本工程按光通量利用系数法确定各房间的容量。

此方法适用于均匀布置灯具的一般照明及利用周围墙、天花板作为反射面的场所。

利用系数μ是表示室内工作面上由灯具的照射和墙、顶棚的反射而得到的光通量与光源发出的光通量比值。

已知利用系数μ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最小照度:
E= x L 或 A
sNUK Eav Φ=
式中 Eav------工作面平均照度,单位为lx ;
N------每个灯具的光源的光通量,m L ;
A------房间的面积,2M ;
K-----照度补偿系数,由《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表11.4.1-1
查得,它的倒数称为减光系数或维护系数;
η------灯具效率, 由《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表11.4.1-1
查得;
μ------利用系数, 由《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表11.4.1-1
查得;
min K -----最低照度补偿系数,由《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表
11.4.1-2查得;
主卧室单管日光灯:层高3.m 。

h=2.8m 。

根据《照明设计手册》第P149页公式5-39。

利用系数根据《照明设计手册》、《建筑灯具与装饰照明手册》以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的提供的相关资料查找。

(1)房间条件:
房间长 3.36米,宽 3.6米,面积A= 11.88 平方米
顶棚反射系数 70 %,墙面反射系数 70 %
工作面高度 0.80 米,室空间比RCR= 4.9
(2)灯具条件:
灯具名称 简式荧光灯YG-1,灯具型号 YG-1
光源类型 荧光灯,光源容量 40W ,利用系数 0.87
灯具效率 59%,光通量 3200 LM ,最大距高比A-A 1.62
最大距高比B-B 1.22,灯具安装高度 2.8 米
2.4.1 照度要求
照度要求Eav= 75 LX , 灯具维护系数K= 0.75
2.4.2 计算过程
由 A
sNUK
Eav Φ= 得 sUK EavA
N Φ== (75×11.88) / (3200×0.87×0.75) = 0.43 套
一~十八层计算
采用本灯具 1 套,行数 1 ,列数 1
实际照度
∵ E >= Eav ∴计算照度达到平均照度要求。

L
A-A
= La / hj = 2.3 / 2.0 = 1.00
L
B-B
= Lb / hj = 1.9 / 2.0 = 1.00
L
A-A ≤ L
A-A
max L
B-B
≤ L
B-B
max
∴ 灯具布置合理
计算功率密度:W=行数x列数x单个灯的光源容量/面积
W= 1 x 1 x 40 / 11.880000
W= 3.367003
该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名称:居住建筑房间名称:卧室活动场所:卧室
要求的功率密度X= 7
W<=X 满足要求。

2.4.3 计算举例
卧室
Φ-- 光通量
N -- 光源数量
U -- 利用系数
A -- 工作面面积11.88㎡
K -- 灯具维护系数
房间长度: 3.3 m
房间宽度: 3.6 m
计算高度: 2.15 m
室形系数RI: 0.86
利用系数: 0.60
维护系数: 0.80
光源种类: 单端紧凑型荧光灯
光源型号-功率,光通: TLD36W/827 3350 所选建筑: 卧室
照度要求: 150.00
功率密度要求: 11.00
计算结果:
建议灯具数: 1
照度校验: 209.92
功率密度: 2.47
折算功率密度: 1.85
符合规范节能要求!
计算举例:厨房
Φ-- 光通量
N -- 光源数量
U -- 利用系数
A -- 工作面面积7.56㎡
K -- 灯具维护系数
房间长度: 2.1 m
房间宽度: 3.6 m
计算高度: 2.15 m
室形系数RI:
利用系数: 0.60
维护系数: 0.80
光源种类: T8三基色直管荧光灯
光源型号-功率,光通: TLD36W/827 3350 所选建筑: 厨房
照度要求: 75.00
功率密度要求: 7.00
计算结果:
建议灯具数: 2
照度校验: 99.60
功率密度: 2.67
折算功率密度: 2.00
符合规范节能要求!
计算举例:卫生间
Φ-- 光通量
N -- 光源数量
U -- 利用系数
A -- 工作面面积4.42㎡
K -- 灯具维护系数
房间长度: 2.6 m
房间宽度: 1.7 m
计算高度: 2.15 m
室形系数RI:
利用系数: 0.60
维护系数: 0.80
光源种类: T8三基色直管荧光灯
光源型号-功率,光通: TLD36W/827 3350 所选建筑: 卫生间
照度要求: 150.00
功率密度要求: 7.00
计算结果:
建议灯具数: 1
照度校验: 263.18
功率密度: 5.44
折算功率密度: 4.08
符合规范节能要求!
计算举例:书房 Φ-- 光通量 N -- 光源数量 U -- 利用系数
A -- 工作面面积8.84㎡ K -- 灯具维护系数
房间长度: 2.6 m 房间宽度: 3.4 m 计算高度: 2.15 m 室形系数RI: 利用系数: 0.60 维护系数: 0.80
光源种类: T8三基色直管荧光灯
光源型号-功率,光通: TLD36W/827 3350 所选建筑: 书房 照度要求: 75.00
功率密度要求: 11.00
计算结果: 建议灯具数: 1 照度校验: 120.90 功率密度: 2.78
折算功率密度: 1.73 符合规范节能要求!
2.5 导线及设备的选择
2.5.1 电线、电缆导体的选择 电线、电缆导体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照敷设方式、环境温度及使用条件确定导体的截面,其额定在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即:N I =t at K I 〉c I 。

其中:at I -----电线、电缆允许的长期工作电流值,A;见《手册》表6.2.2~表6.2.12。

N I -----经校正后的导线或电缆长期额定电流,A; c I -----线路计算负荷电流,A;
-----校正系数,见《手册》表6.2.1-1~表6.2.1-2。

t
(2)电线或电缆的选择应考虑一些低压保护器的载流量,电线或电缆的载流量应大一级。

(3)配电线路中,本工程一般都采用铜芯线或电缆。

(4)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应按不同的基准条件乘以不同的矫正系数。

(5)电缆成束敷设与托架、托盘或塑料框槽中,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与电缆排列层数跟电缆的负荷状况及同时工作系数等有关。

(6)单相回路中的中性线应与相线等截面。

2.5.2 照明线路的选择
本工程照明线路的选择:
(1)室内一般照明线全采用BV型铜芯线。

(2)应急照明均采用ZRBV型铜芯线。

(3)照明干线采用BV、VV型铜芯线。

(4)住宅楼进楼干线选用VV22型四芯电缆。

(5)具体型号、粗细请参考照明平面图及其系统图。

2.5.3 低压电器的选择
低压电器的选择要求:
与所在电路的额定电压相适应;
电器的额定电流应等于或大于所控制回路的预期工作电流;
电器的额定频率必须与所在电源回路的频率相同;
电器应根据所在环境条件选择;
选择功能性开关电器时,必须满足其执行最繁重任务的要求;
格力电器、熔断器以及连接片严禁用作功能开关电器;
以下电器可用作功能性开关:
a 负荷开关
b 半导体电器
c 断路器
d 接触器
e 继电器
第三章供配电系统设计
3.1 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住宅的配电系统采用TN-C-S接地方式,在入户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并进行总等电位连接。

住宅内配电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

每套住宅的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²,照明和插座等分支回路截面不应小于 2.5 mm²。

作为一个住宅单位,用三相四线制配电是平衡外线系统的基础,设计中要注意每幢单体楼都要尽可能地把各项的负荷分配平衡。

用电负荷计量应一户一表,可集中安装,并预留设置集中或远程抄表系统条件,公用楼梯间照明、电控门用电系统等负荷用电应设公用电度表计量,由物业部门负责管理和收取电费。

当没有物业管理时,可接在用户电度表负荷侧,公用楼梯间照明应采用自熄的声与光控开关控制。

3.2 负荷计算
3.2.1负荷计算的内容
(1)计算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配电导体及电器的依据,并用以计算电压损失,和功率耗损;
(2)尖峰电流用以校验电压波动和选择保护电器。

3.2.2负荷计算方法的选取
(1)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时,宜采用需用系数法;
(2)用电设备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悬殊时,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3.2.3进行负荷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设备功率
(1)连续工作制电动机的设备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2)连续获多是工作制电动机的设备功率,当采用需要系数法或二项式法计算时,是将额定功率统一换算到符合持续率为25%时有功功率;
(3)白炽灯、高压卤钨灯是指灯泡标出的额定功率;
(4)荧光灯、卤化物灯除灯泡的额定功率外还要加入镇流器的功率损耗;
(5)整流器的设备功率,是指额定支流输入功率;
(6)用电设备功率,计算时不应包括备用设备。

3.2.4 当消防用电的计算有功功率大于火灾时可能同时切除一般电力的有功功率,
照明负荷计算有功功率时,应按未切除的一般电力、照明负荷、加上消防负荷计
算。

低压总的设备功率,计算负荷。

否则计算低压负荷时,不应考虑消防负荷。

3.2.5单相负荷应均衡分配到三相上,但单相负荷的总容量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对称负荷总容量的15%时,全部按三相对称负荷计算,当超过15%时,应将单相负荷换算成等效三相负荷,再与三相负荷相加。

3.2.6 对用电设备进行分组计算时,应按下列条件考虑
(1)三台及以下,计算负荷等于其设备功率的总和,三台以上时,其计算负荷
应通过计算决定;
(2)类型相同的设备,其总容量可以用算术加法计算;
(3)类型不同的设备,其总容量应按有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负荷分别相加确定。

3.2.7当采用需要系数法时,应将配电干线范围内的用电设备按类型统一划组,
配电干线的计算负荷为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之和再乘以同时系数。

3.2.8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时,其公式如下: c P =d e K ⨯P (KW ) c Q =c tg P ⨯Φ (Kvar )
c S (KVA )
式中c P 、c Q 、c S ———该用电设备组的有功、无功和视在计算负荷; e P ——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但不包括备用设备的容量(KW ); N U ----额定电压(KV );
tg Φ ------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的正切值;
d K -------该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参见《建筑供配电》表2-4~表2-8。

3.2.9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本工程设备线路载流量(计算方法由以上得知,计
算步骤略)。

第四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4.1 设备选择
4.1.1 探测器种类选择
(1)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盒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应选用感烟探测器;
(2)火灾发展迅速,产生大量的热、烟和火焰辐射,可选用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活其组合;
(3)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应选用火焰探测器;
(4)在通风条件好的车库内可采用感烟探测器,一般车库内可采用感温探测器;
(5)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可进行模拟试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探测器。

在本设计中因为法院为二级保护对象且属于办公室、议事厅等,根据根据下表及《建筑消防与安防》主编:孙萍、张淑敏,表1-2-9 典型探测器的使用场所或情形一览表所以选择感烟探测器。

根据房间高度选择探测器
4.1.2 探测器数量的确定
每个探测区域内应该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具体根据下式计算:
A
k S
N •≥
式中:N —一个探测区域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只),N ≥1(取整数); S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2m ); A —一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2m );
k —一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k 取0.7~0.9,普通保护建筑k 取1.0。

以右边第四间房间为例确定探测器个数: 本工程为二类建筑所以k 取1.0。

房间面积S=3.3m ×6.4m=21.122m ≤802m 。

房顶坡度θ≤15°,房间高度为4m ≤6m ,根据上面表格得,保护面积A=60,保护半径R=6.7m.
由公式N≥
其余房间以此方法计算探测器个数,得到四层共41个探测器。

4.1.3 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
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直手动报警按钮。

从一个防火分区内任意位置到最邻近的一只手动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手动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的的部位。

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离地面高度宜为 1.3m至 1.5m,且应该有明显的标志。

安装时应牢固,不应倾斜,外接导线应不小于10cm的余量。

当人工确认为火灾发生时,按下按钮上的有机玻璃片,可向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控制器接到报警信号后,显示出报警按钮的编号或位置,并发出报警广播。

4.2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4.2.1 消防电话系统
①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变配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

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

企业消防站、消防值班室、总调度室。

这些部位应设置专用电话分机。

②设有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处已设置电话塞孔。

电话塞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 1.3m到 1.5m。

巡视员、消防员随身携带的话机可随时插入。

③特级保护对象的避难层应每隔20m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

④消防控制室内应设置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119。

4.2.2 消防广播系统设计
①消防广播平时兼作背景音乐和正常广播,发生火灾时,由控制中心输出
单元通过信号线相关声光报警驱动模块或总线消防广播模块发出指令。

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内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装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而且在不论扬声器处于关闭或者播放状态,都能紧急开启火灾应急广播。

床头柜内设有服务性音乐广播时,应有火灾应急广播功能。

消防控制室能监控用于火灾应急广播时的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应具有遥控开启扩音机和采用传声器播音的功能。

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 1.5倍。

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

每个扬声器的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到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

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应小于1.0W。

②二层或二层以上楼层发生火灾时,宜先接通火灾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首层发生火灾时,宜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地下层(任何一层)发生火灾宜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若首层与二层有大的共享空间时应包括二层。

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4.2.3 其他
①消防系统的供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主电源及直流备用电源。

对容量较大或者较集中的消防用电设备(如消防电梯、消防水泵等)应有配电室采用放射式供电。

消防用电设备的两个电源或两回线路,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消防联动控制装置的控制电源应采用直流24V。

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不应装设漏电保护。

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要求不能保证时,应设置EPS应急电源系统。

消防用电的自备应急发电设备,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并能在30s内供电,当由市电装环岛柴油发电机电源时,自动装置应先执行先停后送程序,并应保证一定的时间间隔。

在接到“市电恢复”信号后也应延时一定时间,再进行柴油发电机对市电的切换。

②防排烟系统:目前许多高层建筑的排烟设计在确定排烟口的位置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设计甚至根本不考虑内部隔断、排烟口的设置间距等因素
对整个系统排烟效果的影响,从而没有按规范要求合理设置。

按有关规定,排烟口的设计应注意如下几点:
1、用隔墙或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

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
2、走道的排烟口与防烟楼梯间的疏散口的距离无关,但排烟口应尽量布置在与人流疏散方向相反的位置处;
3、排烟口必须设置在距顶棚0.8米以内的高度上。

对于顶棚高度超过3米的建筑物,排烟口可设在距地面 2.1米的高度上,或者设置在地面与顶棚之间1/2以上高度的墙面上;
4、排烟口的尺寸,可根据烟气通过排烟口有效截面时的速度不小于10m/s 进行计算。

排烟速度越高,排出气体中空气所占的比率越大,因此排烟口的最小截面积一般不应小于0.04平方米;
5、同一分区内设置数个排烟口时,要求做到所有排烟口能同时开启,排烟量应等于各排烟口排烟量的总和。

4.3 导线的选择及布线
4.3.1 导线的选择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采用50V以下供电的控制线路,应采用等级不低于交流250V的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

采用交流380/220V供电或控制的交流用电设备线路,应采用耐压不低于交流500V的铜芯电线和电缆。

超高层建筑内的电力、照明、自控等线路应采用阻燃性电线和电缆;但重要的消防设备(如消防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等)的供电线路,有条件时可采用耐火型电缆和MI(矿物绝缘)电缆。

一类高层建筑内的电力、照明、自控等线路应采用阻燃性电线和电缆;但重要的消防设备(如消防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等)的供电线路,有条件时可采用耐火型电缆和MI(矿物绝缘)电缆或其他防火措施以达到耐火要求。

二类高层建筑内消防用电设备宜采用铜芯阻燃型电线和电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芯的截面积除应满足自动报警技术条件的要求,还应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绝缘导线、电缆芯线的最小截面积如下
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

建筑物内如只有一个电缆井(无强电与弱电之分),弱点与强电应分别设置在竖井的两侧。

火灾自动报警不同用途的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绝缘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不同防火分区的横向敷设的消防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管敷设,不宜穿于同一管内。

绝缘导线和电缆穿管敷设时,所占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穿于线槽的绝缘导线或电缆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内的统一槽孔内。

第五章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5.1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方案
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

避雷网(带)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
24m×l6m的网格。

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网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4条二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

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

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

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

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5.2 防雷等级的确定
5.2.1 防雷等级计算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 N=kNgAe
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K——效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

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Ng=0.024Td^1.3
T
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