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好习惯成就学生的一生
——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创意单位: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
活动范围: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全校师生
前言: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他说的这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句说的是教育的实质,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也是根本的教育任务。
可见习惯对于人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人一生的作用之大无可代替的。
背景:我校原来是一所完全小学加附属初中式的办学模式,自2004年8月,我校停办初中,初中拆并到野鹤小学后拆并到汝溪中学招生。
目前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离家最远的步行近两小时。
一二年级完小和村小均招生,三到六年级学生在完小就读,距家较远的学生在学校寄宿。
14个教学班(小学班级9个,附属幼儿班5个),学生人数570人(其中小学生372人,幼儿198人)。
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由于生活环境(农村地域条件的限制)、接受家庭教育的程度(隔代教育的劣势)、年龄特征(从3到14岁不等)不同,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性差异较大。
很多学生都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自控、自律的能力较差,加上绝大部分家长为农民,自身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素质不强,缺乏对孩子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率的教育,导致部分孩子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表现中显示出明显的缺陷。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秉承“立足至真童心,培养至善新人”的办学理念,树立“让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的观点,立足于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普遍具有文明礼仪风尚,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彰显新场小学良好形象。
学校一班人立足本校,着眼小处,练好内功,注重实践,外树形象,我校自2011年起实施了“好习惯成就学生的一生”的美心善己活动。
全校师生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此项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了全体教师、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树立了新场小学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以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为出发点。
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方能显示师生素质的优劣和办学水平的高低。
我校在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上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出发点。
1、启动仪式亮文明礼仪。
我校2011年启动“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启动签名仪式,全校师生在誓师大会上庄严承诺,知文明懂礼仪,在条幅上签名,悬挂于校园。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活动让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践行,为“好习惯成就学生的一生”活动点亮了一盏明灯。
2、营造氛围知文明礼仪。
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等开设“文明礼仪专版”,充分展示文明礼仪标语、图画、先进事迹,起到树榜样、照镜子的效应。
教学楼、宿舍楼、张贴、悬挂文明礼仪标语,教室里的条幅、班级板报专栏、寝室里的园地刊登礼仪常规制度,明确文明礼仪重要性及相关落实内容;利用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班级晨会学习《规范》《礼仪常规》,在校园广播开辟课间故事栏目,讲古今中外文明礼仪故事等。
浓厚的文明礼仪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天天置身于文明的礼仪殿堂之中,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自觉地提高了文明礼仪素质。
3、诵读经典学文明礼仪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勤劳和智慧的人民不断期积淀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直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的根本之所在。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享誉中外。
为此,为教职工购买《读点经典》、《经典名篇》等书籍为老师“充电”。
我校校园广播每天轮流播放《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和唐诗宋词等,每天晨会时间利用5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在课外活动中设置经典诵读培训班,积极创编了校本教材。
在高年级主要通过诵读、辩论、交流来体味其中的思想精髓;低年级则主要以诵、唱、画、讲故事来理解文明礼仪的实践意义。
通过三年的实践,不断对孩子们进行诵读,美读的示范,孩子有了诵读的好习惯,从而净化心灵、内化习惯、美化实践。
4、一日常规行文明礼仪
学校制定了一日常规文明礼仪细则,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做起,抓好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早晚上学、放学要主动与父母、同学、老师打招呼问好。
“文明礼貌十字用于”熟记于心,自然为用。
为了有效实施,养成习惯,开始实施阶段,学校健全了监督机制,由德育处主抓,值周教师和值周生课间、中午、放学时间定岗定人进行检查,发现不文明现象及时纠正并进行公示,量化打分每周评出优秀班级,颁发文明礼仪流动红旗,以此促进此项工作的长期性,有效性。
现在,同学们进校门自然成行,进入楼门不拥挤、不喧哗,上下楼走廊内通行自然站队,靠右侧通行已蔚然成风,主动向师长打招呼问好随处可见,放学按路队平安回家,上学放学遇到大小车辆、年长路人站立敬礼,既确保了安全又彰显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针对学生随手乱
扔的习惯,要求每一名学生要做到“四带”,即带一个装垃圾用的塑料袋,带一块手帕,带一个水杯,带一块抹布。
从规范学习用品的摆放到整理自己的房间,从个人卫生到如何保持环境都有明确的要求,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榜样示范靓文明礼仪
学校每学期评选三个“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完小两个、村小一个)、四个“文明寝室”、三名“最佳文明礼仪辅导员”;通过自我展示亮表现、班级推荐出事迹、全校投票显模范,评选出“五大礼仪明星”并隆重颁奖。
每周评选一位“校园文明之星”在校会上讲优秀事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带动下,学校的文明氛围更加浓厚,人人都践行,兑现承诺,从而让文明礼仪的好习惯陪伴孩子的一生。
二、以培养学生良好消费的习惯为突破口。
如今,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裕,家长给予孩子吃穿的消费投入都很大,很怕孩子亏着。
因此,孩子胡乱消费养成浪费和乱吃乱穿的坏毛病。
有的住宿生家长周一带给学生的零花钱,不到周末就花光了,还向同学、老师借钱,以致发生纠纷影响团结。
垃圾堆里随时都看到乱扔的鸡蛋和馒头等食物。
针对学生乱扔食品等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计划用钱、适度消费、“货比三家”的好习惯行为养成教育。
教育学生计划用钱、节约用钱。
开展了“我与父母比辛苦”“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系列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召开“学会感恩”主题班队会等。
我们还在全校开展了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做起,不乱花零钱、不乱扔废弃物活动。
每学期都开展“废品中的希望工程”勤俭节约教育活动,号召学生把家里废弃物、易拉罐、饮料瓶、旧刊物、纸箱等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
用事
实改变还毛病,并从中学习到一些节约小窍门培养全校学生节约的自觉性。
三、以培养学生做人的习惯为归宿。
陶行知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生最终践行做一个“真、善、美”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最好回归。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
我校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题班(队)会的教育功能,讲述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开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每年“学雷锋”活动月开展学(事迹)、树(新风)、做(好事)活动,走向社会,为敬老院老人服务、为社区打扫清洁、为地震灾区爱心捐赠等。
每期收看“励志教育”视频节目并写心得两次,激励奋发斗志,挑战好逸恶劳。
每周一次主题升旗仪式,国庆下讲话的内容以如何做人为主。
开展相应征文和手抄报比赛活动等,评选校园“文明、礼仪、劳动、孝顺、环保”明星30名。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理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他们的思想与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同时不间断地开展了读书、书法、绘画比赛及优秀作品展,让同学们在获得荣誉、享受幸福感的同时,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校开展“让好习惯成就学生的一生”活动来,学生礼仪规范了,学校校风文明了,校园风貌、师生的精气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活动成效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扬,他们反映孩子们回家变得更加懂事了,能够体会父母的辛苦,并主动帮助家长做事,在社会上更加文明有礼了。
我们希望,也必将看到,孩子们成才、事业成功的那一天,也会说,“这一切来自于儿时好习惯的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