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四种心理、增强四种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服四种心理、增强四种意识
近年来,报纸及新闻媒体不断报道领导干部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案件,有的数额之巨大,令人发指,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了社会风气,自身也得到了应有的惩处,迈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不能做到廉洁自律,有的个别干部甚至违法违纪发生了比较严重
的问题,其消极心理的影响不可低估。
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能力势在必行。
所以,笔者认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克服以下四种心理障碍、增强四种意识尤为重要。
一、克服权势心理增强“公仆”意识
权势心理就是指个别掌握一定权力的
少数党员干部,通过巧妙地手段,将权力商品化或资本化,以求满足个人欲望。
这种心理有两个显着的特征:一是将全力异化,在主观上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是金钱
和地位的象征,抱着“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等及时行乐的处世
哲学,认为掌权时就得用足用活,有一份权就得谋一分利。
想非分之想、求非分所得,视权力为私有,不顾制度约束和三令五申,放纵行为,无所顾忌地以权谋私、追求享受,脱离了广大的干部职工。
二是动态心理作崇,对物质追求永不满足,不断的膨胀和扩张。
有的个别不择手段的跑官要官,一旦得不到提升,就到处散布不满情绪,甚至向上写信诬告陷害他人,制造混乱;有的政治上失意经济上补,搞权钱、权物交易。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是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相背离的。
改变与矫正这种心态,关键是坚持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不断增强“公仆”意识,使权力与义务、官位与责任意识相统一。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带头为广大职工群众谋福利,做好人民的公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职工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
实事。
二、克服攀比心理增强兴廉意识
现实生活中,有的个别领导干部总喜欢与人比,家庭住宅大小、装修与人比;使用车辆与人比;办公条件与人比;孩子结婚与人比;甚至连穿衣、吃饭和婚丧嫁娶也在和别人比排场,比气派。
总认为同样的职位、同样的级别和同样的条件,如果在排场和气派上不如别人,就会让人小看,就会矮了许多,傻了许多。
因此,有少数领导干部在检查自身的不廉洁行为时,不是从主观上去找“症结”,而是处处与他人比高低,因而在思想上产生了一种不平衡心理。
这种心态往往是走向极端的导火索,总感到在生活待遇方面不如别人。
如坐的车没有别人的豪华;住的房子没有别人的宽敞;吃请的档次没有别人的高;工作岗位没有别人的好;工资收入没有别人的高等等。
总之,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认为在有些方面自己吃了亏,丢了面子。
这样比来比去,比掉了是非界限,比掉了党性原则,比掉了廉政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约束。
所以,有
个别领导干部在攀比中比丢了道德境界比
掉了多年的官职,甚至进了牢房。
其实,人与人之间是要比的,比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是看你比什么、怎么去比、跟谁比?如果只顶着个人利益、小集体利益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这样是很危险的。
如果去跟那些有道德、有作为的人去比,比思想、比贡献、比能力、比成就、比党性原则,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同低标准去比,就越比发现自己的不足越多,越比就应该更好的为党工作。
对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选准自己的比较对象,增强从我兴廉意识,自觉遵循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要求,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公正廉洁、公道正派,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三、克服从众心理增强纪律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不少人的利益观念、价值取向、交往意识诸多层面都发生了撞击和摩擦,尤其是公仆腐化的“墨渍效应”,诱发了“你贪我也贪,他贪我也贪,不贪白不贪”的现象。
致使有的领导干
部表现出一种物质欲、权力欲、拜金欲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以社会风气为由,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一尘不染,为自己的吃、贪、沾的腐败行为找托词。
有极少数领导干部,遇到不廉洁的事不仅不坚持原则,不进行斗争,反而人云亦云“随大流”。
有的领导同志错误的认为,大家都这样做,如果自己不参与发到显得“离群”,怕人家说闲话。
孤立自己。
尽管有的同志内心不是很愿意这样做,但在从众心理支配下,也违心效仿。
极少数领导干部通过“从众”来实现个人交易,违法违纪具有隐蔽性。
这种心理上的错位,使得少数领导干部产生了“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不捞白不捞”的想法,也应合理极少数胆大妄为者,当了他们的“保护伞”。
因此克服从众心理,是作为领导干部来讲,除进行必要的党性原则教育外,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必修课。
在思想上真正筑起一道抵制腐败,促进廉洁的坚不可摧的提防。
四、克服侥幸心理增强防范意识
现实中的腐败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着这种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运气好、谋略多”不会有事的。
认为身为领导干部,吃一点、拿一点、收一点无关紧要。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平时大大咧咧,马马虎虎,不思进取,哪怕违反廉政规定也不以为然。
以至于在“小事”上尝到了甜头,于是胆子逐步大了起来,一次一次的“碰运气”,一次一次的“侥幸过关”,致使个人私欲膨胀,胃口越来越大,久而久之,量变引起质变,在思想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贪欲之心便一发不可收拾,达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贪污腐败案件,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蝇头小利和“第一次”开始儿一步一步的
走向深渊,成为人民的罪人的。
克服这种侥幸心理的关键是要是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认
识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谨防不注意小节而导致政治上的“慢性自杀”。
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识大体顾大局,坚持党性原则,增强防范意识,时刻把好“第一次”,千万不要因“第一次”的轻易贪、沾、享、乐而沾沾自喜。
要牢记“伸手
必被捉”这句名言,切不可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让酿成大错,悔恨终生。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党性原则,树立“公仆”意识,做到廉洁自律。
在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修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实现人生的升华。
时刻注意克服四种心理,增强四种意识,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注意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时刻警示和告诫自己,教育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同志,切实把好权利关、金钱关,做一个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一尘不染、情操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