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笔山水画对景创作的研究——以广西地区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笔山水画对景创作的研究
—
—以广西地区为例王广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广西地区的山水美景:地区风景独具特色、山水美景,感受少数民族独有的艺术魅力,体 验历史传承的艺术文化;以广西地区山水风景为实物,以意笔为创作手法,开展对景创作研究:确定描绘对象、
探索实景与艺术的关联性、总结对景创作的流程与重点内容,试图为对景创作提供思路,促进对景创作以意笔 为绘画手法,获取良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意笔描绘对象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5-0054-03
意笔的作画方式,是利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实物 的神态,实现艺术作品的创作,借以书法创作者对实物 的情怀,以此形成写意过程。
意笔的创作手法,常用于 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用以渲染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营 造优美的意境。
山水画的绘画方式有两种,写生与对景 创作,写生是还原景色实物的绘画过程,对景创作是以 景色参考,描绘具有神似的作品,企图在神韵上实现与 实景相似的绘画手法。
—、对景创作的研究意义
(一)对景创作途径具有的优势
对景创作是意笔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方式之一,来 源于生活的创作,其作品更易获得景观文化的支撑,彰 显作品深度。
通过对意笔山水画对景创作的研究,挖掘 出对景创作的多维发展可能性,对表达景物文化进行 深入探索,促进作品内容更为饱满,彰显人文情怀。
广
西地区的地域特点突出,极具风景优美的特点,吸引了 众多创作者,此课题以广西地区风景为例,研究对景创 作途径具有的优势:
1•广西地区案例较多,有充足的创作研究空间;2.广西地区山水有独特特点,属于少数民族地区,
文化背景极具特色;
3.笔者作为一名广西人,在广西生长,了解广西文
化,基本全面领悟广西风景独秀,极具俊美的地区,能
够深入开展山水画分析对景创作的主题。
(二) 研究侧重点
1•研究广西山水画对景创作成功案例。
2. 研究当前山水画对景创作的技术方法和特点。
以此掌握和了解对景创作运用的技巧,为教学和理论 研究及今后的创作等做充足准备。
3. 寻访国内有代表性的,对广西地区进行过对景
创作的艺术家,开展访谈与交流。
在交流沟通中加强对 景创作的运用和了解,对其有深入见解。
4•对景创作实验和拓展的思路方法的研究。
在深
入了解掌握当前对景创作的模式基础上,从理论上总 结研究新思路。
(三) 文章阐述观点
1.人文情怀赋予山水自然景色的特殊情感以及对
画面效果的积极作用。
2•对景创作运用技法存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特性。
3.意笔山水画对景创作除了景物本身的造型之外
更应该关注景物背后的故事创新点。
4•研究山水风景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联关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课题,项目名称:意笔山水画对景创作的研究——以广西地区为例,
项目编号:QN201615。
54
Yi Shu Ping
Jian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
5.研究广西地区对景创作运用和拓展的原理与特性。
6.研究意笔山水画对景创作的运用和发展的关系。
二、广西地区的山水景色
(一)地区特色
位于岭南的广西地区,是少数民族集聚地,素有“百越之国”的称呼。
桂北地区的人们多居于山区,促成人们居住的建筑与山水环境浑然天成地相连。
山区气候具有潮湿炎热的特点,以及较为丰富的雨量,尤其适合杉木、毛竹等植物生长。
由此,当地人们充分利用草木资源,以竹木、瓦石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逐渐形成了独特建筑风格。
人们将住所建在高坡向阳的斜坡上,争取较为宽敞的生活空间,科学利用山区的自然山水环境,建设出极具美观的造型、优美素雅的建筑风格。
正因如此,从远处遥望,人们居住之所与山林环境完美融合;结合当地的地理结构,人们居所与地形高度吻合,形成了自然山水的美感,为绘画作品提供了风景素材。
(二)山水美景特点
1.桂林漓江,漓江流经桂林市,是孕育于流域的独具特色、具有绝世秀丽的桂林风景特色,素有“以江为青罗带,以山为玉簪”的称谓。
漓江风光秀丽,山水清秀,奇石洞穴,是名副其实的美景之地。
漓江风景被著名画家王雪峰,尽数收入囊中,其作品《漓江画派百家》广泛流传,具有高度的观赏价值。
2.柳州融水元宝山:元宝山景区聚居着苗族同胞,在长期的生活中,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碰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习俗,其民间传说、音乐舞蹈、民族工艺、文娱体育、自然崇拜、建筑形成以及服饰饮食、待客礼仪等均富有特色。
自然保护区内的景观更是鬼斧神工,巨石圆润,当地人用他们的智慧与大自然融合,房屋依山石而建,甚至有的房屋直接建在了大石头上,木质结构的房子经过岁月的洗刷已经有些歪斜,但是依然坚固,融入了当地文化的房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了当地独特的风景。
3.柳州三江:三江是广西的侗族自治县,拥有中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在其境内共有风雨桥百余座,鼓楼一百五十余座,有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筑群。
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在建时,不用一钉一铁,只在柱上凿出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
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
4.贺州黄姚:广西名镇,黄姚是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
其建筑格局受中国东南地区文化影响空间有次序感,考虑遮阳与通风问题,多使用砖墙,石板街铺接技术精湛,镇里为明清建筑。
广西山水风景众多,其中桂北方向的山水名点有44个,如世外桃源、伏波山等;桂南区域的山水风景欣赏区有40个,如凤凰湖、青秀山等;桂东区域的山水景
点有25个,如浮山、秀水古城等;桂西地区的山水旅游
景点有30个,包括德保云山、百色澄碧湖等。
众多的山
水风景,成为艺术作品的绘画源泉,具有写实与对景创
作的艺术价值。
三、以广西山水美景为实物,利用意笔方式开展山
水画的对景创作
(一)确定描绘对象
国画作品在开展对景创作时,确定描绘对象较为
关键,创作者应从自然景色中寻找艺术创作实物,继而
选择具有艺术表现手法的绘画方式,将其神韵表达出来。
明确绘画实物,结合较为生动的绘画手法,形象地
展示出实景的艺术风格,形成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创作。
国画的艺术创作方式分为:写实与对景创作。
在对
景创作中,山水实景有多种表现形式,山丘、湖泊、花草等,意笔在创作时,选择正确的勾勒方式,实现对描绘
对象的艺术创作,是较为关键的绘画问题。
描绘内容的确定流程:创作者应全面了解广西地
区的风景特色,包括其山川造型、历史文化等内容;寻
找具有创新意识的绘画视角、山水风貌、民族气息等,
呈现别具风味的艺术作品。
广西地区的山水美景众多,
确定描绘对象具有难度,创作者应涉足其中,感受自身
艺术灵感较强的地区,选择科学的绘画视角,展开对景
创作,实践山水画的艺术创作过程。
(二)实景与艺术的连接过程
绘画艺术与实景,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细微差距,尤其在对景创作中,难以实现景色的全面还原,采
取的是勾勒的笔法,与线条的搭配,实现对景创作的艺
术绘画过程。
在对景创作期间,实景与艺术的关联性,
成为创作较为关键的内容。
例如,画家黄格胜曾言:判
断民居美丽的原则在于山势起伏、建筑古朴、简约而风雅。
并且表示其选择广西桂北风景作为描绘主体,是欣
赏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喜欢其中的山水美景。
由此发现,黄格胜教授在确定绘画对象时,更多地关注创作的
内涵,让山水风景与人文素质相关联,一方面体现着山
水风景,秀丽风光,另一方面彰显着人们与自然共处的
和谐画面,成功地实现了实景与艺术关联,升华艺术作
品的内在价值,为其对景作品增添了观赏价值,促进欣
赏者与其作品进行交流,交流其间存在的山水风景、感
受其间蕴含的民族文化。
(三)对景创作要领
1.对景创作
著名画家李可染,曾经提出绘画理念:绘画是利用
有限的表现方式,展现无限可能的自然事物,任意客观
存在的事物,均蕴含着多种内涵,作家无法呈现描绘对
象的所有可能,仅能利用绘画表现有限的内容。
他表示
艺术与生活具有不同的地位,写生创作无法全面还原
Yi Shu Ping Jian 55
事物的形态,存在取舍内容,是一种具有仿画的绘画手 法。
而对景创作是利用意笔绘画手法,以水墨绘画工 具,绘画载体为宣纸,开展山水绘画创作的过程,仔细 分析景观实体的样态与造型,利用夸张与拟人等手法, 进行绘画创作,运用掌握的绘画技巧,借助对事物的联 想样态,实现将其描绘的过程。
由此可知,对景创作,是 经历画家全面分析绘画对象的艺术形态,经过仔细感 悟,体验其存在的自然美,分析其内在的客观美,加以 主观色彩,形成的创作。
例如,黄格胜教授的对景创作作品:《魂牵梦绕元 宝山》,此作品是利用的意笔手法,呈现的水墨绘画作 品,采取的是散点透视法的绘画视角,全面呈现寨子的
客观景色,充分利用国画的绘画方式,巧妙应用水墨的 艺术创作技巧,将客观景色中不具有特点的实物,一一 剔除,保留具有风景特色的实物,重点勾勒景色的主体 内涵,真实呈现寨子的秀丽山景,彰显其水墨画的艺术 表现价值。
黄格胜写生法的步骤是,首先确定主题,其 次考虑如何动笔、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考虑好画面的 构图、造型的处理直到设计笔墨的基本效果是泼墨还 是勾线,以及浓淡轻重的安排等。
又如广西著名国画家王雪峰,此作者对景写生利 用其现在美术创作的主要形式,其眼前不存在一成不 变的景色,其自身不具有一成不变的情感色彩,极易被
游鱼飞鸟各类生物感动,或者被山川河流、各类建筑等 实物所感动,美术创作诠释了其眼前所见与景观所感,
若想从一副新创作中描绘同一景物时,其创作色彩发 生了微小变化,或因同一地点所具有的四季特点,由此 产生的认知具有差别,随行伙伴的差异性,多重因素作
用下,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
2.对景创作的实现过程(1) 对景创作的观察方法
元宝山的青山寨,是依山建成,在视觉维度与绘画 主体确定等方面,具有多重选择。
创作者在进入此地 时,应环顾寨子风景,细致品味寨子内部的风景实物、 人文景致,比如:风雨桥、谷仓等,以细致入微的视角, 寻找具有创作思想的主体,将具有人文生活的实景记 录下来。
经过仔细观察,确定绘画主体,结合寨子特色,
规划绘画主体在创作载体的具体方位。
选择一处具有 风景欣赏的位置,静坐感受寨子中的风情与内涵,实现 与寨子自然事物进行精神交流,捕捉其中具有创新点
的绘画主体,选择具有对景创作价值的绘画主体,比 如:木楼、草木等。
(2) 对景创作实物的取舍方法
绘画载体篇幅具有局限性,无法全面呈现寨子的 景色,对景创作的取舍过程,成为评价作品等级的关键
因素。
画家黄格胜曾言:此作品绘画期间,其未将事物 全面呈现, 而是经过认真观察风景, 经历仔细取舍, 选 择具有美丽欣赏价值、具有艺术特点形式的景物,将其
较为美观的形态记录下来。
由此可知:取舍具有一定艺 术技能,应经历仔细观察景致,分析其中具有创作价值 的实物,选择其具有美观的艺术形态,将其呈现在画卷
上,完成景致实物的取舍过程。
(3) 对景画卷的意境烘托
对景创作初期,应做个假设:为实物设定一个表现 形式,来展现自身的艺术表达理念,通过景物的创作 过程,实现对意境营造的过程。
元宝山的青山寨,位于
广西边远地区,此地区具有较为淳朴的民风,保留着 较为宁静的劳作与生活方式。
此地区创作点集中在: 宁静与淳朴,通过艺术手法与绘画主体呈现,展现其 地区的独特文化气息,成为对景创作的关键内容。
在对
景创作期间,为彰显画面具有宁静与淳朴的气息,应科 学排布绘画主体方位,配合适宜的意笔手法,实现画卷 意境的营造。
(4) 对景绘画期间的笔墨应用技巧
元宝山青山寨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在于:创作的 建筑位于巨石上方,对景创作前期,应具有创作自信,
力争勾勒的线条具有流畅性。
创作应以石头为起点,利 用笔墨勾勒其刚劲特点,使用具有力量的长短粗细线
条,来表现石头的干湿裂纹外形。
以墨块横穿石头,提 升画面的节奏感,增强画卷的韵律气息。
木楼的外形勾 勒,应以夸张拉伸的艺术手法为主,打破对称节奏的绘 画束缚,关注飞檐与吊脚位置的绘画,利用墨笔勾勒 时,画后摩擦,增强画面的干湿效果,表现建筑物的沧 桑感。
画卷内部的实景,应以细致化表现手法,结合专 业的水墨绘画技术,完成创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景作品是颇具欣赏价值的艺术表现 载体,其充分利用意笔的创作方式,结合广西地区的独
特风景,呈现出艺术价值的国家作品,应得到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
通过研究对景创作的过程,获取景致创作 的启示:应科学确定绘画主体,合理进行实景取舍,关
注画卷的艺术表现内涵,充分利用笔墨技巧,呈现美观
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敏.李可染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
大学,2019年.
[2] 张杨.冯建吴山水画写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年.
⑶左剑虹•漓江画派画家个案:黄格胜的艺术之路[M].南宁: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4]王晓红.山水画从对景写生到创作的思考[D].天津:天津美
术学院,2017年.
56
Yi Shu Ping
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