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
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若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
用之于天下国家。
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承年的读书方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
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
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 文章所述的各种读书法都有着鲜明的儒学烙印,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方法的结论。
B. 南宋人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具有思辨色彩。
C. 文章的每一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了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 文章在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证时,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了阐释和探讨,
有理有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获取新知识、取得功名、矫正自我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并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 文章所论传统读书法,在现代社会看来有积极的参考、指导价值,但仍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错误。
结合“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分析可知,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
C项,“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错误。
结合“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分析,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
D项,“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以偏概全。
结合文本内容“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分析可知,“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有误。
结合“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等分析可知,没有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阐述。
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并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分析可知,“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思想,未阐释必要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C。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
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
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
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材料二
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
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3家。
其中因上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20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
综合来看,2017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
而2016年全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2137亿美元。
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
材料三
“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志。
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
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
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生态圈。
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
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
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实
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
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
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
“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
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
“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摘编自长城战略研究所《新经济先锋:“独角兽”企业》)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数量高速增长、新晋企业多、规模估值扩大等特点。
B. 在独角兽企业分布的18个领域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成为集中爆发领域。
C. 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估值来看,独角兽企业都主要分布在“北上杭深”等大城市。
D. 独角兽企业具有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和更广泛区域发展的趋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未来前景好,但也会有一些独角兽企业在发展中落伍。
B. 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C. 能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因为独角兽企业是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D. 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依靠自身生态力量而非外在因素前进。
E. 独角兽企业给顾客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利用顾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服务消费者。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4. D 5. AC
6. ①政府重视。
国家的创新政策,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打造区域名片的引导和支持。
②社会土壤。
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推动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
③投资者
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
④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
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
【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阅读指向材料二。
解答此题,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结合图表“164家‘独角兽’行业分布”分析可知,“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
业发展”错。
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
微的差别。
B项,结合文本内容“‘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
……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
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分析可知,强加因果;D项,“非外在因素”错,原文有“得到政府
的重视和引导”;E项,“参与企业管理”无中生有。
故选A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一定要结合文本,根据题目
要求,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进行概括,绝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这就需要考生到材料
中划出直接表述独角兽发展原因的句子。
除了材料三介绍“独角兽”分布情况,材料一三都
涉及到“独角兽”产生及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第二段中““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
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
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是“独角兽”发展的社会原因。
材料三中,
第一段“‘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
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
础条件”,是“独角兽”发展的基础条件;第二三段“‘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
质。
一是自成长······二是要有生态圈”,可概括出“独角兽”发展的自身原因;第
五段中“‘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这是“独角兽”发展中的政府支持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三,即可得出答案。
【点睛】客观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组织答案时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季平安
杨帮立
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
白露河在这几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
现在,在大娘的眼里,这鸟儿是一只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
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
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
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
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
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威,小杨还真认得。
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
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
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不扭过来。
大娘说,回去问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
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
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
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说,单位有要求,不跟你合个影,传工作群里,会挨批评的。
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
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
大娘笑了,小杨笑了。
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
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
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
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
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哦。
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松,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
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
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总得给他们做点啥。
大娘有了心事,老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
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
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
她要把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
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
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
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
晃着大娘的眼睛。
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
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
小扬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
他开始揭掉旧春联。
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
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四季平安。
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 小说讲述了小杨在大雪天里为大娘贴春联的故事,插叙了小杨帮扶大娘的往事,如烧饭,陪大娘看病,送月饼、手机等构思巧妙。
B. 小说细节刻画传神。
如大娘先不愿照相,后又下床、洗脸挥头发表现了大娘焦虑、自卑、迷信。
但体谅别人、爱美的微妙心理。
C. 小说将平常生活小事写得曲折有致。
如先写小杨忙。
说“有点小事”。
后交代他要结婚了;先认为小杨不会来了,后又“站在她面前”。
D. 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如第二段运用比喻、想象的手法描写白露河的美丽雪景,
表现了大娘等待小杨前来时愉悦的心情。
8. 小杨帮扶前后,大娘发生哪些变化?小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一段极其精妙,请结合全文从情节结构和思想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变化:①帮扶前,大娘生病躺在床上,家里没有生机;孤独悲观,认为自己行将就木,是不阴不阳的人;②帮扶后,大娘知晓自己没有病,身体健康,忙于活计,精神充实、开朗。
作用:①前后变化形成对比,表明帮扶卓有成效:②侧而烘托了小杨工作细致、用心,把帮扶对象当亲人的美好形象。
③突出主旨,肯定政府的扶贫政策,说明扶贫要深人被帮扶者的心灵。
9. ①借小杨之口设问,用大娘端物件的行动来回答,揭示“秘密”,使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
②用小孩子使用的物件,寄寓“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表明大娘对小杨婚姻的深情祝福,使小说情调温馨浪漫,情感饱满,含蓄蕴藉。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
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表现了大娘焦虑……爱美的微妙心理”错误,“焦虑”和“爱美”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
第一步是审题,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小杨帮扶前后,大娘发生哪些变化?”,二是“小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二步是根据题目要求,回到原文,找出与关键词“小杨帮扶前后”相关的语段,并分析“大娘发生哪些变化” “小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三步,概括归纳,形成答案要点。
而分析变化的作用,实际就是情节作用题,可以从塑造人物、情节发展、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等方面作答即可。
在具体作答时,需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如由文中第一段写帮扶前老人生活状态的描写“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以及“老人拒绝和小杨照相”的情节可见帮扶前大娘生病躺在床上,家里没有生机,她内心也应该是孤独悲观的,认为自己行将就木,是个“不阴不阳的人”;而通过小杨的热情帮扶老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大娘知晓自己没有病,身体健康,忙于活计,“总得给他们做点啥”,精神变得充实、开朗。
从艺术手法上看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