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草原-赛马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赛马》
年级:三年级
教材分析:二胡独奏《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1—40小节)音乐热烈奔放,强有力的附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出发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呈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
第二段(41—88小节)以蒙古族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刚健有力,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骑手勇敢、豪放的性格。
这一主题旋律第一次反复时运用这样的节奏加以变化;第二次反复则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独奏乐器二胡用指拨弦为主旋律伴奏,形象地表现了马蹄疾驰、你追我赶的场景。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快速分弓演奏旋律,情绪热烈高涨,使赛马的欢腾场面又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最后用颤弓奏出强烈的羽音,以坚定的节奏结束全曲,铿锵有力。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二胡
2、欣赏《赛马》,通过学习骑马扬鞭的动作和模仿马蹄声音来感受乐曲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赛马》初步了解二胡的构造、发声原理、音色及《赛马》中的演奏技法。
2、通过欣赏《赛马》学习蒙古族的简单舞蹈和《赛马》音乐中的律动节奏
3、全班一起给《赛马》伴舞伴奏。
教学重点:1、了解二胡
3、通过欣赏《赛马》学习蒙古族的简单舞蹈和音乐中的律动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
1、律动导入(第一次完整欣赏)
教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周老师的音乐课堂.今天,美丽的大草原可热闹了,人们聚在一起,正在举办一场比赛,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一场什么比赛?(老师先律动,到最后一段音乐时请学生一起来律动)
教师:你们猜到了吗?这是什么比赛呢?
学生:赛马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蒙古人民最喜欢的赛马。
二、认识二胡
教师:这场赛马会是怎样的一场比赛呢?(如果不知道就引导说它的情绪是怎样)
学生:聆听并回答。
(愉快激动激烈热闹)
教师:赛马比赛现场人山人海,场面非常的怎样呢?(引导说热闹)
教师:老师也和你们有相同的感受。
刚才聆听的这首乐曲叫做《赛马》,它主要描写的就是赛马时紧张激动的场面。
有没有同学从刚才的音乐中听出赛马是由哪个乐器演奏的呢?
学生:二胡(如果没有听出来就直接展示二胡)
教师:你见过二胡吗?
学生:见过
教师:有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二胡?
学生回答:可以回答外形,音色等。
(2-3个)
2、认识二胡,介绍二胡构造音色。
(实物介绍)
教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你们说的都是二胡的一些特点。
那今天老师把二胡带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个乐器朋友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演奏姿势(教师先示范再请同学)教师:看了老师的示范,有没有同学学会了,并想上来试一试呢?
(琴给学生)
学生拿着二胡。
教师:这位同学演奏的姿势非常标准。
(分别介绍左手和右手并贴板书)
认识了二胡的基本构造,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发声的。
(教师帮助学生拉响内弦和外弦)
学生回答:拉
教师:对了,你的观察真仔细,二胡的基本演奏方式是拉奏。
3、二胡音色
教师:那你们注意到二胡音色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视乎回答情况,引导在声音的高低)
教师: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它的声音比较明亮、柔美,它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可以表达悲
伤的情绪,也可以演奏热闹活泼的音乐。
4、教师全曲演奏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二胡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演奏这首好听的《赛马》吧。
全班一起,表演姿势。
二、分段欣赏赛马
1、第一部分(赛马开始)
2、欣赏《赛马》第二部分
(1)、感受
师:赛马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赛马选手奋起直追,策马奔腾,在一旁的观众们也在给他们加油助兴。
请听听观众是怎样加油的呢?(播放有歌词的音乐)
学生:唱歌
教师:一旁的观众在激动人心的赛马会上,忍不住要用自己动听的歌声为他们加油助威!
(2)、主题旋律学习
1、歌曲学唱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歌词,听老师念,注意节奏。
(有节奏地读,注意附点节奏)
教师念后请同学们跟着一起念。
(1)(教师范唱)教师:这段歌曲的原调比较高,所以我们在学唱的时候,老师会把调降低。
请同学们小背打直,眼睛看歌词,小耳朵听老师范唱。
学生聆听
(2)(学生跟琴唱)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跟钢琴,我们一起慢速,轻声高位演唱,小背打直,面带笑容,嘴角上扬。
(慢速后)同学们慢速演唱的真好听,我们一起用原速演唱一次。
学生演唱
(3)(师生齐唱)教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请让周老师听到你们好听的歌声。
小背打直,眼睛看歌词。
(4)学生单独演唱
(5)跟钢琴演奏之后,请同学们跟随音乐用原调把这段歌曲完整演唱一次吧!跟音乐完整演唱一次。
2、数主题旋律
教师:刚才同学们优美的演唱让赛马会更加精彩!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请听刚才我们所学唱的主题旋律在这一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次?(播放完整音频)
学生聆听并回答,在学生聆听时可以在一边轻声地哼唱主题旋律辅助学生数清楚次数。
教师:同学们耳朵真灵,这段主题旋律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完整呈现,第二次是变化再现。
3、主题旋律介绍
教师:这段主题旋律是蒙古民歌《红旗》,它的旋律优美,表现了蒙古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在赛马会上为选手们加油助兴的热情。
4、拨弦
教师:这段加油助威的主题旋律后,二胡的演奏方式有没有发生改变?
学生:在拨弦
教师:对,它就是二胡的特殊演奏技法,拨弦。
让我们想一想,作曲家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加上拨弦呢?它制造了怎样的氛围
学生回答(根据回答往活泼俏皮引导)
教师:作曲家在这里加入了拨弦,使活泼、俏皮,让音乐更加的生动形象。
3、欣赏《赛马》第三部分
(1)双响筒加入
教师:赛马会在观众们的呐喊助威声中走向高潮,请听音乐,你觉得赛马会最后进入到了什么阶段?
学生回答(视乎学生回答,引导到最后冲刺阶段,快结束了)
教师:赛马会来到了最后冲刺阶段,选手们加快速度,都想第一次达到终点。
老师要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加上一件打击乐器,请同学们来听听它像是在模仿什么声音?(教师用双响筒加在
音乐中)
学生回答
教师:对了,双响筒高低不同的音响像极了正在奔驰的马蹄声。
教师:马蹄的声音除了用双响筒,想想还可以借用你身体或者身边的哪一部分模仿马蹄声?
学生回答(可根据回答来选择,选择敲板凳)
教师:请同学们起立,站在凳子的后面,手握拳头,用手指的关节跟随老师双响筒的节奏一起加入到赛马最后冲刺阶段吧。
(教师用双响筒带)
学生敲
(6)结束句
教师:马蹄声连绵不断,赛马会结束了。
请同学们听听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变慢了
教师:对,第一到达终点的赛马手勒住马缰,一声吁,让马儿抬起了前蹄又缓慢的放下。
四、《赛马》全曲欣赏
师:蒙古人们盛大的节日在赛马这首乐曲中落下帷幕。
同学们请看黑板,你们觉得整首乐曲可以分为几段呢?
学生:三
教师:对,整首乐曲分为三段。
第一部分赛马会刚刚开始为A段,人们挥着马鞭,你追我赶地展开激烈的比赛。
第二部分是观众助兴为B段,这一段观众给选手们用唱歌的方式加油助兴,作曲家还加上了二胡的拨奏,让音乐更加形象生动。
最后一段就是赛马结束,为C段。
也是最宁人激动,场面最为激烈的一段,奔向终点,双响筒模仿马蹄声,到达终点勒住马缰,音乐也在这里画上了句号。
这场赛马会是在太精彩了,老师还想重温一次,同学们你们能表演给老师看嘛?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请1组同学表演A段,2组同学表演B段,3组同学表演C段。
我们一起重现赛马会的盛况把!
放音频,教师一起!(如果还有时间就用现场示范来配合一次)
教师:同学们的表演真精彩,让赛马会又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
五、有时间
课堂拓展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作品是以蒙古民歌为基调谱写的一首著名的二胡独奏曲。
它的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表现了蒙古人民丰富多彩的盛会。
二胡有着千年的历史,不仅能够演奏热闹欢快的乐曲,还能够表现其他情绪的音乐。
请同学们接下来一起聆听这首二胡独奏曲,请你听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演奏《二泉映月》。
学生:悲伤忧郁等情绪。
(可从速度上来引导)
教师:这首乐曲是二胡民间艺术家阿炳作曲,表现了主人公在低落的时候忧郁,悲伤的情绪!六:小结下课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二胡,聆听了著名的二胡独奏曲《赛马》。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瑰宝,希望在未来的日子,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了解更多的中华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