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人文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人文测试题
1、陆游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用来譬喻下面
()情境。
A. 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工作
B. 言出必行,承诺的就要实现
C. 团结协作,注重团队的力量
D. 知行合一,将知识化为实践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诗句出自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
强调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知行合一。
故本题选择D项。
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19年我国政府推出各项减税和
降费措施,将有望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近2万亿元,这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可能会大幅下降,为弥补财政缺口,政府最可能直接采取的措施是
()。
A. 减少国债发行量
B. 增加企业上缴利润
C. 压减公务招待等“三公”经费支出
D. 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扩大股票发行规模
【答案】C。
解析:弥补财政缺口,政府最可能直接采取的措施是压减公务招待等“三公”经费支出。
C项正确。
A项错误,弥补财政缺口,政府应该增加国债发行量。
B项的做法不可取,会影响企业的的扩大再生产,而且会导致政府之前的减税和降费政策形同虚设。
D项说法错误。
股票的发行量与政府的财政收支没有直接的关系。
故本题选择C项。
3、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像《西厢记》中的红娘,表现的是年轻
活泼俏丽的小家碧玉或丫鬟。
这一旦角被称为()。
A. 青衣
B. 花旦
C. 刀马旦
D. 老旦
【答案】B。
解析: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娘》中的老夫人;《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故本题选择B项。
4、在温暖的环境中,苹果、梨放久了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A. 苹果、梨的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 苹果、梨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C. 苹果、梨的中央被细菌、真菌分解掉了
D. 苹果、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答案】B。
解析: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这样将会导致苹果和梨子大量失水,出现皮皱缩现象,不会出现空心现象,A项不符合题意;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会出现腐烂现象,不会出现空心现象,C 项不符合题意;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有机物减少,使苹果或梨子空心,B项符合题意;苹果或梨子长成后,高度分化的细胞确实会停止分裂和生长,但不会出现空心现象,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择B项。
5、《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土地,以下不属于这七块土地的是()。
A. 香港
B. 威海卫
C. 广州湾
D. 天津卫
【答案】D。
解析:《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
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
“七子”分别是指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大连。
故本题选择D项。
6、下列文学作品不属于“诗词歌赋”范畴的是()。
A. 《春晓》
B. 《左传》
C. 《天净沙。
秋思》
D. 《沁园春。
雪》
【答案】B。
解析:所谓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学的概称;虽然如此,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也已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
诗歌包括古代自由诗、格律诗,词兴于唐,盛于宋。
歌是古代文学上的曲,主要指金、元的曲。
赋起源于战国,最早是诸子百家的散文中。
包括楚辞、汉赋等。
《春晓》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绝句诗,《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
故本题选择B项。
7、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描写的是()。
A. 松树
B. 野草
C. 竹子
D. 柏树
【答案】C。
解析:题干的诗句出自《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竹诗和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故本题选择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