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案】-数学六年级第11课时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第11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
二、新知探索。

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论文发表
详细问题了解下!
2×3×4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

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讨论。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

看看又有谁来了。

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

48÷6÷2=8×3÷6=
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

3、小结。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讲讲每组三道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2、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5题,女同学做右边的5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

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乘除两步计算和练习十四
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计算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学反思:
只有在较好地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乘除两步计算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顺序,更好地用口诀求商、求积。

因为学生已经具有连加、连减两步计算的经验,所以从左往右地依次进行计算这样的运算顺序,学生大部分掌握得很好。

但是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因粗心等原因可能造成的失误,会导致结果不正确,所以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贯穿教学始终。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

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中国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在入世受挫之后逃于佛、道,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并不太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毕竟会带来基本生活上的一系列麻烦。

“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

与显赫对峙的是常态,与官场对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间的蓑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在某个小镇的平民百姓的常态生活中。

山林间的隐蔽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孤傲的隐蔽终究是不诚恳的;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帖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够把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

说隐蔽也许过于狭隘了,反正在我心目中,小桥流水人家,莼鲈之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

在庸常的忙碌中很容易把这种人生哲学淡忘,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它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诱惑而让人渴念。

记得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我父亲被无由关押,尚未结婚的叔叔在安徽含冤自尽,我作为长子,20来岁,如何撑持这个八口之家呢?我所在的大学也是日夜风起云涌,既不得安生又逃避不开,只得让刚刚初中毕业的大弟弟出海捕鱼,贴补家用。

大弟弟每隔多少天后上岸总是先与我联系,怯生生地询问家里情况有无继续恶化,然后才回家。

家,家人还在,家的四壁还在,但在那年月好像是完全暴露在露天中,时时准备遭受风雨的袭击和路人的轰逐。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又接到指
令必须到军垦农场继续改造,去时先在吴江县松陵镇整训一段时间。

那些天,天天排队出操点名,接受长篇训话,一律睡地铺而伙食又极其恶劣,大家内心明白,整训完以后就会立即把我们抛向一个污泥、沼泽和汗臭相拌和的天地,而且绝无回归的时日。

我们的地铺打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从西边墙板的夹缝中偷眼望去,那里有一个安静的院落,小小一间屋子面对着河流,屋里进出的显然是一对新婚夫妻,与我们差不多年龄。

他们是这个镇上最普通的居民,大概是哪家小店的营业员或会计吧,清闲得很,只要你望过去,他们总在,不紧不慢地做着一天生活所必需、却又纯然属于自己的事情,时不时有几句不冷也不热的对话,莞尔一笑。

夫妻俩都头面干净,意态安详。

当时,我和我的同伴实在被这种最正常的小镇生活震动了。

这里当然也碰到了文化大革命,但毕竟是小镇,又兼民风柔婉,闹不出多大的事,折腾了一两下也就烟消去散,恢复成寻常生态。

也许这个镇里也有个把“李国香”之类,反正这对新婚夫妻不是,也不是受李国香们注意的人物。

唉,这样活着真好!这批筋疲力尽又不知前途的大学毕业生们向壁缝投之以最殷切的艳羡。

我当时曾警觉,自己的壮志和锐气都到哪儿去了,何以20来岁便产生如此暮气的也隐之想?是的,那年在恶风狂浪中偷看一眼江南小镇的生活,我在人生憬悟上一步走向了成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