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季,相约皖南小川藏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冬季,相约皖南小川藏线
从岳西回来的第二周,在会长、执行会长和各位的共同策划下,本着和冬天抢一次暖暖的日子,我们定于12月13日,下午出发去宣城,完成乐悠团一期的最后一次活动。
除郝工和小孙因早先的安排不能一起出发外,乐悠团全体成员聚集,向着快乐出发!
行程安排:水东老街——储家滩——落羽红杉林——桃岭——黄田古村——查济。
落日时分,我们来到水东老街,逛起蜜枣店,好一轮购买。
晚餐在水东宾馆。
席间,大家从第一次协会活动聊起,满满的回忆。
一路走来,这是我们第十次活动,也是乐悠团第一期活动的收官之行。
从创立到现在,我们去过罍街、响洪甸、塔川、太湖、临涣、扬州镇江、寿县和佛子岭水库、南屏西递、岳西桐城……,一路走来,笑声不断。
我们选了优秀会员、优秀会长……结果大家都很优秀,每个人在团队发挥自己的力量。
我呢,我用美篇给大家留下回忆。
饭后,打牌,休息。
第一天这样渡过了,在回忆中……
12月14日,凌晨5:40,我们相约一起前往水东老街。
可能因为太早,路上黑魆魆的,路面都难看到,但路边的店铺,已经开了不少。
水东居民太勤快了,我们一边顺着街旁走,一边讨论着。
因为不止是早点铺开张,服装店、杂货铺都开张了。
水东老街位于安徽宣城水东镇,里面最早的建筑可以追溯到隋唐,不过正式形成在明朝万历年间,全长1500米左右,北至三官殿和三角花园,分为上街、正街、横街和下街,其中横竖还夹杂着当铺街、网子街、后街、沈家巷,将老街联通成一个连环街市。
街面铺的是传统的青石板和卵石,两边都是前店后坊或下店上居,进深较大的徽派建筑如大夫第等。
老街一隅伫立着的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哥特式教堂水东圣母堂,是皖南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华东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水东圣母堂与上海佘山圣母堂齐名,在东南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老乡告诉我们朝拜的季节,很多人过来,因为太早,大殿没能进去。
从教堂出来,在街道上慢悠悠的走起来,中途遇到好几个古庙。
这一定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结合,诸多的传说也在这里流传,乾隆皇帝下江南也来到此地……
走在鹅卵石路上,周团说这个路上的图片适合做素描,于是拍下来。
三道井,青石砌成的方形古井,井下设了一个20余米长的水池,分割成三部分,上游洗菜,中游洗衣,下游清洗拖把等。
初冬的井水上面飘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书记说,水是热的,下去伸手探探,还真是温的,与手温差不多。
旁边洗菜的大姐说到这井冬暖夏凉。
这井水应该是泉水,水温恒温,外界的温度引起感官的认知,冬暖夏凉。
水东老街,一共五道井,古街有一二三道井。
一道井最有名,即十八道御
井,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前往。
吃过早餐,我们九点离开水东老街,向着皖南小川藏线出发。
来到储家滩,我们计划的皖南川藏线第一站。
虽入冬季,但是依旧青山绿水。
留下美好的图片,留下一段段回忆。
留在快乐的记忆里,如细水长流般。
多年以后偶尔翻起,会是满满的记忆……
一个竹筏,大家纷纷上去拍照,周团的动作很酷,有周大侠的感觉。
离开储家滩,按照导航往桃岭方向导,到了青龙湾发现路线不对,但也意外的打卡青龙湾。
老鲍说咋没龙,孔姐说你下去就有龙了,众人大笑。
重新回头往方塘方向。
老鲍几年前来过,在一处观景台停下,带着我们沿弯曲的道路,来到一个水库旁。
周团说:人生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深奥啊……
对着拍合影,都是摄影家
中午在方塘附近一家农家乐吃午饭。
休闲地打牌。
老鲍带着孔姐和范范,拿着农家斗笠等道具,凹凸了许多造型,说为做美篇留些花絮。
美食和旅行总是一起的。
下午2点多,我们来到方塘落羽红杉林。
落羽杉,形容叶子落下来时像羽毛一样飞舞飘零,水面上凸显出一片红色的树林,沿着浅浅的湾流,与碧绿的水面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周团的航拍带我们看到了,整个树林的美。
红杉林每年11月中旬开始变色,一直持续到12月上旬左右。
大多数的红杉已经落尽了叶子,来之前我们被同事告知,没啥好看了。
而我们认为视角不同,我们就是去拍落叶。
再说了,景色重要,同行的快乐更重要。
如想象的,落叶真的很美。
找光线,摆造型,大家忙的不亦乐乎,拍下了一张张美美的图片。
华姐扭伤了脚,但是看到如此美景,也一起下来,重新回到栈道时说感觉好多了,应该心情愉悦带来的。
摆个美美的造型。
你咋没抓住我最酷的造型?咋抓啊 ,已经不错了。
坐下来拍,天知道,地是湿的。
为了美图,忍了。
孔姐拿着我的相机,一路拍照,还问我她像不像摄影师。
什么像不像,就是啊,多酷的图片
放飞心情!刘哥说要拍背影。
公路上,看到景色好,我们立马停车在路边,到对面俯瞰红杉林。
回到车上时发现后面组了一个车队,都停了下来在拍红杉林。
因为小川藏最险的一段在桃岭,细心的吴局打电话,提醒我们要早点上去,否则山路难行。
3:30我们离开红杉林,开始了桃岭段的行驶。
皖南川藏线又叫'江南天路,皖南318',东起宁国市的青龙乡,西至泾
县的蔡村镇,其最神秘精华路段全长120公里。
虽说如今的公路建设不错,在曲折的盘山公路上还是要集中精力驾驶,尤其是会车时道路很狭窄。
山路往上10公里,一直不愿意来都是怕自己驾驶技术不够,但上来后,发现三位司长的技术很棒。
导航一直提醒这急转弯,我们的司长稳稳当当地开着车。
桃岭公路,是安徽泾县苏红乡经桃岭至宁国板桥乡的一条盘山公路。
中间隔着几座大山,海拔均在800米以上,上坡约10多公里,下坡也约10多公里,山势险要,景色迷人。
桃岭公路是上世纪70年代,一个叫王乐平的泾县县委书记带领桃岭人民用四年多时间修了一条近18公里的公路。
当年勤劳的桃岭人民靠一双手、一双肩,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建了这条天路,结束了祖祖辈辈与世隔绝的状态。
最佳观景点,单反、航拍、自拍,感受天路。
下山10公里,走完72道弯,我们赶往黄田古村。
到村口,遇见住宿
的老板娘,入住。
老板介绍,他家房子350多年,明末清初的。
但说实在装修的有点太新了,墙上的书法字画有点文化底蕴。
到了黄田古村落,已天黑,老鲍、周团、孔姐、范范、老周,我们打着电筒进了村子,看着满天繁星,心情愉悦,用手机拍了几张,黑黑的底色上几个小亮点,能看出是北斗星 。
晚餐在民宿吃了一顿很有家宴感觉的晚餐,华姐如此说,的确。
愉快地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皖南小川藏线的72道弯给我们留下不灭的记忆。
12月15日凌晨,6:00大家又一次来到古村。
黄田古村始于北宋嘉祐
年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黄田古村整个村落也似一艘船,以“洋船屋”为代表的黄田古民居建筑群是物化了古代哲学思想、建筑美学的结晶,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民宿老板娘则是和我们说了一个故事,洋船屋的建造者朱怀宗留洋归来,为满足出门不便的母亲,想见识一下“洋火轮”的夙愿,与父亲商量后按客轮的模样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笃诚堂”又称“洋船屋”。
这是古代“孝”的象征。
路标得不清晰,绕来绕去,等我们找到观景台时太阳已升起。
错过了这次日出,往下俯瞰,黄田村笼罩着薄雾,阳光穿过。
简单的早餐后我们九点动身去查济,一路浓雾。
都在想到了查济会不会也这样?
11点到了查济,发现蓝天白云,天随人愿。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
是李白来到查济的石门碧山游历栖息写下的。
今天看来,在查济,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
中空的莲蓬,查济到处可见,与古村互相衬托着。
我们沿着许溪向上游而行,一道清澈见底的溪流由西向东缓缓蜿蜒而下,两岸座落着清一色粉墙黛瓦的民居,重重叠叠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宁谧幽美的水墨画。
有祠堂、书院、一座座古桥,以及脚下的石板路。
千年时光逝去,这片土地人杰地灵,曾经的人文盛况终化为孤独的遗迹。
老周拿起相机有模有样的拍起来。
和许多古村落一样,年老的守着这片故土,不离不弃。
在查济用完午餐后,吴局,老鲍他们休息,为了回去的驾驶安全。
不知疲惫的周团陪我们6人再次去了村里,顺着许溪游游晃晃。
发现一个财神桥,让财神保佑周团发大财,我的哈苏还是苏哈才有着落
财神桥始建于明中期,为平拱石桥、拱长约五米,宽约两米。
桥上照壁桥旁财神楼乃近年复原的。
古代桥常作为水口的锁钥,桥上的照壁
犹如大闸,喻为水流财气不走。
照壁上写着“紫气东来”,表达了查济人渴求和希望人才降临的心愿。
华姐网名紫气东来,合个影。
看到“邮驿”,孔姐说她有情结,要留影。
下午三点,我们从查济返回。
辛苦的司长们在夜色降临时,安全送回家。
乐悠团的一期活动圆满收官!
合影,周清提供
储家滩合影
青龙湾合影
红杉林合影
红杉林合影
黄田古村合影
黄田古村观景台合影佳作欣赏
《视角》周先斌
《大师风范》偶华
《查济街景》偶华
《清晨的水东老街》孔晓霞
《查济的初冬》孔晓霞
《对视》吴国林
《幸福农场》吴国林
《查济印象》范恒翠
《休憩》范恒翠
《梦幻红杉林》吴兵
《硕果累累》吴兵
《庭院深深》吴兵
《洗葛根》王书记
《门楼》王书记
《古屋里的老人》王书记
《桥上桥下》王书记
《三人行》王书记
《落羽红杉林》刘春平
《桃岭天路》刘春平
《黄田日出》刘春平
《洗葛人》凌云
《荷塘残影》凌云
《中空莲蓬》凌云
《黄田村船形家园》鲍军
《龙腾》鲍军
《古镇印象》鲍军
《残荷》鲍军
《猫》鲍军
《凋零的季节》鲍军
《水东光头》鲍军
《俯瞰红杉林》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