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瓶上没有这两个字,您就上当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油瓶上没有这两个字,您就上当了!
酱油是日常生活里家中常备的调味品,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制造又按什么标准?超市里玲琅满目的酱油制品是否会让您无从下手?买回来怎样保存才正确?
今天,小北就跟您聊一聊关于酱油的那些事儿!
酱油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
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就有制酱的记载了。

而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它的酿制,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

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

制造过程与现今的鱼露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

后来,发现用大豆制成的风味与之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公元755年(唐朝)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

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酱油一词的使用最早出现在南宋两本著作中:《山家清供》记载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吴氏中馈录》记载用酒、酱油、芝麻油清蒸螃蟹。

时至今日,酱油早已是规模化生产,超市里酱油的品种繁杂,什么海鲜酱油、增鲜酱油、菌菇酱油、儿童酱油等等,价格也相差好几倍。

让人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选择?!
其实,只要了解了关于酱油的几个小秘密,你就能掌握买到好酱油的诀窍。

海鲜酱油
秘密:
其实只是食品添加剂提鲜
真相:
海鲜酱油里并没有海鲜!
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贝成分!
之所以吃着有海鲜味,
是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等
调出来的味!
调出来的味!
调出来的味!
菌菇酱油
秘密:
在普通酱油的基础上
添加了少量菌菇提取物等
价格却比普通价格高
真相:
主要成分还是普通酱油中的成分。

儿童酱油
秘密:
商家的自白:我只是抓住了你爱孩子的心里并成功的把价格飚升了
让你为了儿童两个字,甘愿多出钱,呵呵!真相:
纯粹是广告噱头!
儿童酱油产品里的钠含量其实并不低
总结:
各种口味的酱油层出不穷,
但其本质都没有改变
任你花里胡哨,
我只选原味的、等级高的!
想骗我,没门!
买到一瓶好酱油的诀窍
一首先看:国家标准
酱油国家标准
酿造酱油:GB18186-2000
配制酱油:SB10336-2000
看不懂?
看不懂没关系记住GB18186就行!
它可是选购酱油时必看的标准之一!
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正品酱油,标签上有这个就意味着它是酿造酱油,会经过3——6个月不等的发酵,具有一定的营养。

不是用食品添加剂调配出来的。

其实很好记,GB(国标拼音的首字母,guobiao ,首字母GB)18186是国人很喜欢的吉利数字8和6。

在标签上的产品标准号里有很多8和6的就对了。

以防某些无良商家,为了销量,把明明是配制的酱油写成是酿造酱油。

需要您注意的是,有些酱油连产品标准号和生产地址都没有,大多是小作坊或是自制的酱油,食品安全很难得到保证,建议大家不要选购!
(吃了这么多年的酱油,原来是有学问的)
此外,酱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取决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

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越高,酱油的等级就越高,也就是说品质越好。

二然后看:氨基酸态氮含量
我国酿造酱油的标准
氨基酸态氮
大于等于0.8克/100ml为特级
大于等于0.7克/100ml为一级
大于等于0.55克/100ml为二级
大于等于0.4克/100ml为三级
不低于0.4克/100ml为合格
三看用途
酱油上应标注供佐餐用或供烹调用,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卫生指标要求高,如果是供烹调用不能直接用于拌凉菜。

四看配料
从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否非转基因,是小麦还是麸皮。

五观色泽、察体态、闻气味
品质好的酱油:
1、摇起来表面会有较多泡沫不易散去
2、酱油本身是澄清的,无悬浮物,无浮沫
3、比较黏稠,同时具有挂壁现象
4、颜色应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
5、具有柔和的酱香或酯香等特有的芳香味,无明显刺鼻气味及异味。

劣质酱油:
颜色发乌发暗,摇动时只有少量泡沫并且容易散去,酱香或香气平淡,醇味薄,略有苦、涩等异味。

食药监总局教您正确食用酱油
1、酱油一般有两种
生抽较咸,用于提鲜
老抽较淡,用于提色
2、烹饪酱油和佐餐酱油别混用
佐餐用酱油和烹饪用酱油,卫生指标不同!
佐餐用酱油可以直接入口;
烹饪用酱油用于烹饪炒菜,尽量不要直接食用。

3、注意酱油加进菜肴的时间
酱油含有氨基酸及丰富的风味物质,过度加热营养成分会因发生反应或者挥发而损失,而且颜色变深。

烧鱼、烧肉,酱油可以早点儿加。

炒青菜等最好在菜肴即将出锅前加进少许,这样可以避免锅内的高温破坏氨基酸,并且酱油中的糖分也不会焦化。

4、由于酱油中含有一定的食盐
忌盐消费者要注意用量。

食药监总局教您正确保存酱油
1、酱油不适合存放在不锈钢容器中,最好使用玻璃瓶存放。

2、在未开盖情况下,避免高温环境,正常存放,在保质期内可保持原有品质;也可放在低温冷藏,延长保存时间。

3、开盖使用后,注意用完随时加盖,瓶口要清理干净,以减少风味物质的挥发以及环境中灰尘、微生物等的污染。

存放环境要避免高温、潮湿和不卫生。

4、为防止发霉长白膜,可以往酱油中滴几滴香油或者滴几滴白酒。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小北提示:
1、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应和控盐一样控制酱油!
因为酱油既含有氯化钠,又含有谷氨酸钠,还有苯甲酸钠,是钠的密集来源。

2、痛风病人应当注意,酱油中含有来自于大豆的嘌呤,而且很多产品为增鲜还特意加了核苷酸,所以一定不能多食用。

3、酱油中含有鲜味物质,因此用了酱油后就应当少放或不放味精、鸡精。

特别是增鲜酱油,更可替代所有鲜味调料。

和盐一样,在炒菜时酱油要后放、少放。

4、小北的妈妈常跟小北说,少吃酱油,多吃酿造食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