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院校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思考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院校专业课程协同
育人的思考和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能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应用到中职院校各专业课
程当中,能够使教书育人理念落到实处,但从当前我国课程思政理念与中职院校
专业科相融合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中职院校专业课程应通过教师
对教学素材的设计和运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团
结协助的合作意识等,从而使学生更具工匠精神,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院校;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思考和研究;
引言
培养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立德树人是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对于中职院校的学
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不断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积极采取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良
好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
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
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相关的法制意识,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除此
以外,还应该使中职院校中的各类课程都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全面推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一、课程思政理念内涵
课程思政源自于上海教育界,它是2014年开始逐渐形成的一种思想政治教
育术语,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它不是具体的哪门课程,它突破了传统
的思政教育理念,拓展了教学载体、也扩充了教学覆盖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教
学方法。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课程思政应用到各学科当中相较于单独对学生进
行思政教育效果与价值都具备极大地价值潜力。

课程思政理念能够构建全员、全
课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在课程思政
应用时,应注意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融入到教育当中去,使教
育回归到育人的初心,从而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程思政对中职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得对人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在培
养人才方面有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通过课程思政手段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可以
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提高社会的就业率。

现代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非常重视
职业素养这一指标,除了拥有健康的身体、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心理素质外,毕业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可能使招聘单位对其刮目相看,获得自己心仪的岗位。

课程思政将各门专业知识课程里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融会贯通于教学中,构建
了一种育德育人的新体系,培养中职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使他们学到了更多做“社会人”的道理,使其步入社会时压力减小。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院校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
1.
树立大德育的教学理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性
树立大德育的教学理念,是指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贯彻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理念。

其基本要求是:一是政治站位高。

能够从党和国家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出发,深刻认识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性,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
施教,坚持立德树人。

二是教书育人功底深。

具有扎实的德育工作理论功底,熟
悉中职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不断反思、升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形成既有学科特色、又有个人独特风格和新时代气息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引导中
职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教育教学视野宽。

能够做到文理贯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教书与育人育才相统一,水到渠成地引导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
感悟真理力量、激发爱党报国的内在驱动力。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强。

正确认
识教书育人与德育工作的关系,积极主动地承担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增加育
人力度。

五是坚持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努力推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助力提高立德树人的整体实效性。

(二)构建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全员育人体系
要将课程思政理念与中职院校专业课程完美融入,首先,中职院校应提升专
业教师的育人意识,让教师转变传统的“专业教学内无思政”、“思政与己无关”的看客思想,消除教师的教学认识误区。

应通过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让
教师明确认识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使教师得出课程思政能
够通过提升学生的人文性、思想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程,能够提
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

这就要求高校应增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从根本上
解决教师的“重技轻德”思想,使教师真正将“教书育人”理念落到实处,从而
解决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不能同向的问题。

其次,中职院校应切实提高教师的课
程思政育人能力,应引导教师将专业课程教材进行精细研究,从中挖掘出能与思
政理念相结合的内容,在教学中善于因材施教、分层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
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内容,引发学生的价值思考,让学生体会到专
业课程的学习价值,形成智慧施教的零距离育人氛围,发挥出教师德高技精的引
领者作用。

再次,教师应强化自身思政素养,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通过
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当中的不足,加以改进,推动中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三)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
质量。

因此,为推动中职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作为中职院
校专业课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始终秉持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水平,始终坚定
政治立场,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培育顽强的奋斗精神与宽广的胸怀,以人
格魅力感染学生,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有理想、有本领、有思想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四)积极完善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评价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完善相关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在立德树人的主要培养目标下,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方法,这对于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道德修养以及相关的法治观念和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个教学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开展,一方面是从教师方面进行开展,另一方面是从学生方面来进行开展。

教师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的自我思想行为评价、教学评价、常规评价和过程评价,以及学生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所提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等多个方面来进行,以促使教师自身能力和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

学生方面,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其的全面评价,实习合作单位的实习评价等,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评价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对于好的方面可以继续保持和发挥,对于不好的地方要积极改正,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通过推行课程思政理念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目的在于将育人目标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全过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专业教育的内容,还有利于德育教育氛围的形成,加强了专业教育的深度,能够培养出既具备技术技能,具备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申香玲.浅谈中职思政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现代职业教
育,2020(20):186-187.
[2]钟华.提升中职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路径探析[J].祖
国,2020(04):133+137.
[3]陈柏松.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创新[J].现代职业教
育,2020(05):10-11.
[4]籍瑞瑞.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展思路探讨[J].南国博
览,2019(05):228.
[5]王顺义.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中职生综合素质分析[J].读书文摘,2019(08):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