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建设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经济信息
434
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建设初探
王守印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本文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建设的角度出发,从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主讲人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在这四个维度中不断挖掘有利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建设的资源,解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2-0434-01
高校的形势政策课程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
节。
国内研究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研究已有很多,多种角度、多种形式的思考和反思也为数不少,根据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教学成果,本文将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场所、课程内容、课程主讲人等方面重点分析如何从实践建设的角度,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意义。
一、教学形式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体教学形式是理论宣讲。
由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述,学生或者采用小组PPT 汇报的形式参与或者课堂现场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形式参与课程,虽然也有课程实践建设的部分,但是实践的参与度、发挥力度十分有限。
从课程实践建设的角度思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首先可以在教学形式上寻求更多实践的参与。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的手段也日新月异。
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的教学形式实践样式,一种是传统的教学实践,比如举办讲座、作报告、案例分析、视频解读、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这些教学实践样式经过实践的长期检验,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也相对较高,教学效果能得到保证,操作起来较为容易,但是同样这些传统的教学实践方法也有套路化、固定化的缺点,造成学生并无新鲜感而敷衍了事。
所以跟随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形式在逐步走向与专业课、实训课甚至党课、党建活动同向同行的“课中课”模式,所以新的教学实践方式得到了巨大释放,出现了比如地标挑战赛(党建活动)、专业比赛、学生宣讲比赛等形式实践教学形式,相信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实践方法还会得到进一步创新。
在高职高专院校,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研究能力不足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符合他们特点的实践教学样式,将是激发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感兴趣的重要一步。
二、教学场所
承接上文对教学实践形式的分析和探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场所也可以跟随课程实践建设的思路有所突破,而绝不仅仅局限在“理论”教学的教室。
实际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场所是和教学的实践形式密切统一、密不可分的。
比如如果选择党建活动的教学实践形式,那么教学场所便可以灵活机动,选择在有关红色党建展览现场、革命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等,配合着现场讲述的教学形式、红色革命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场所的工作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
又比如,在高职高专院校,如果教学形式是与实训课相结合的“课中课”模式,那么教学场所就可以是实训现场或者操作机器旁。
我们把实践教学的场所单独作为一个维度来分析,只是要关注教学场所在实践教学中的工具作用,而这种作用是首先要配合着教学形式和课程内容的,而不是纯粹的教学场地的改变。
三、课程内容
根据《意见》的规定和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讲述内
容“要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
果,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重点讲授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开设好港澳台工作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
”这些内容从更适合课程实践建设的角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主题分类:时政新闻概述宣讲、党政方针政策阐释、与大学生相关的政策落实等。
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建设,可以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上适度整合、选择,适当增加方便进行实践教学的内容比例。
比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课程内容讲解中,便可以结合上海正在推动的垃圾分类活动,立足于这样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的方法、形式以至教学场所的实践选择,都会更加容易进行。
可以在某小区垃圾分类活动现场进行教学、也可以在党支部的垃圾分类专题组织生活会上进行等等。
课程内容可以从根据教学现实中方便进行实践教学的角度来进行内容整合、串联,并形成固定板块、专题,这样从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场所的选定,都能够集中方便实践教学开展,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主讲人
从利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建设的角度来看,课程的主讲人似乎也可以多元、灵活,而不是一味地遵循固有的老师讲课或者学生讲PPT 汇报的固定模式。
其实,现在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出现了崭新的尝试。
大学生思政讲师团的出现,成功让高校思政课教育以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有了较为新颖的角度。
从课程主讲人的角度,已经由老师主导课程,变成学生自发、主动、主导,老师指导、协助的模式。
同龄人向同龄人讲课的模式,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和热情,在可接受度和可理解度上,会有一个极大的进步。
大学生思政讲师团不同于以前的课堂学生PPT 汇报,讲师团中的成员将围绕一个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深入整合、不断完善,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版块专题,经过与其他不同讲师团的激烈竞争,才能顺利进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团队,他们会用同龄人最为容易接受的方式给同龄人讲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相关内容。
笔者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建设的角度出发,从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主讲人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在这四个维度中不断挖掘有利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建设的资源,解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然这样四个维度的实践论探讨,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是需要综合统一、有机协调的,而不能单打独斗、为了实践而实践。
参考文献:
[1]邹大勇.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2]郭爱英.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6(12).
[3]马前锋,腾跃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专业实训课的改革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
基金项目:该项目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