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学年宜昌七中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七中2006届高三年级十一月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C 17 N 14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K 39 Ca 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
⑤洋葱根尖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⑥观察洋葱根尖装片发现最多的细胞是前期细胞
⑦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叶绿体
⑧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液泡
⑨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A.②④⑤⑦B.③⑤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⑨
2.基因型为Ee的动物,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基因EE.ee.Ee 的分开,分别发生于
(1)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中(2)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
(3)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4)精子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
A.(1)(2)(3)B.(2)(2)(2)C.(3)(3)(2)D.(2)(3)(4)
3.如果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的数个时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细胞内肯定不含有质体
B.该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其子细胞染色体组合最多有6种
C.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联会
D.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乙→丙→甲→丁→戊
4.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变形虫的核从其体内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推测出a—d
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①—④,请选出推测现象和理由均正确的一个组合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在几天后核就再生,能正常活动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反复进行数次无丝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更加旺盛
推测理由:
①许多生物器官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②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蛋白质必需的核酸
③在没有核的细胞质里,也残存着分裂的能力
④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
A.a—①B.b—②C.c—③D.d—④
5.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右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A.A为蛋白质分子,可作为气味受体
B.B为磷脂双分子层,为受体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A具有特异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D.C为多肽,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6.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2通过铷与氧的化合物后,气体的体积肯定减小B.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氢氧化铷是弱碱
7.光照下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氢气和氯气混合气B.新制的氯水
C.AgBr和AgI D.浓盐酸
8.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Al3+ B.Al(OH)3C.AlO2-D.Al3+和Al(OH)3
9.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
A.Na2O2Al2(SO4)3 MgCl2K2CO3B.BaCl2Na2SO4(NH4)SO4KOH
C.AgNO3NaCl KCl CuCl2D.Fe2(SO4)3K2CO3KHSO4NH4Cl
10.将甲、乙两种非金属的性质相比较,知道: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低。

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11.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按下列式子发生反应:2KClO3 + I2 = 2KIO3 + Cl2,由此推断出下列相应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置换反应
B .还原性: I 2> Cl 2
C .氧化性:KClO 3>KIO 3
D .非金属性:I > Cl
12.FeS 2是一种过硫化物,其结构类似于Na 2O 2,FeS 2与酸反应生成H 2S 2,H 2S 2性质类似于H 2O 2。

某学生将FeS 2加入稀盐酸中,待FeS 2反应完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A .H 2S
B .S
C .FeCl 2
D .FeCl 3
13.250℃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 2、O 2、H 2O 混合气体通过Na 2O 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 2、O 2、H 2O 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4:1
B .3:3:2
C .6:7:3
D .6:9:0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
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重力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同时有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20N 作用于物体,则下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方向水平向左 B 、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方向水平向右 C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40N
15、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s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
B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C 、求出物体经过t/2时的瞬时速度
D 、可求出物体通过s/2时的速度
16、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

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A 、a 变大
B 、a 不变
C 、a 变小
D 、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 ,变化的趋势
17、如图,河水的流速为1υ,小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2υ,且1υ>2υ,河岸的宽度为L ,要使小船以最短的航程航行到达对岸。

则船的航行方向跟水流方向的夹角θ及最短航程s 分别为 A 、L s =+=
,arccos
2
12υυπ
θ B 、L s =+=,arccos 22
1υυπ
θ C 、L s 2
112,arccos 2υυυυπ
θ=-= D 、22
22112,arccos 2υυυυυπ
θ+=
-=L s 18、已知引力常量G 、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

仅利用这三个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
A 、月球的质量
B 、地球的质量
C 、地球的半径
D 、月球绕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
19、一列简谐横放在x 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c b a ,,为三个质元,a 正向上运动。

由此可知
A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c 正向上运动
C 、该时刻以后,b 比c 先到达平衡位置
D 、该时刻以后,b 比c 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
20、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 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0=t 和s t 03.0=时刻的波形图,m x 2.1=处的质点在s t 03.0=时刻向y 轴正方向运动,则( ) A 、该波的频率可能是125H Z B 、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 m/s C 、各质点在s 03.0内随波迁移0.9m
D 、0=t 时m x 4.1=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
21、如图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物块A 和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 紧靠竖直墙壁,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B 并留在其中,在下列依次进行的四个过程中,由子弹、弹簧和A 、B 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但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子弹射入木块过程 B 、B 载着子弹向左运动的过程
C 、弹簧推载着子弹的B 块向右运动,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
D 、B 块因惯性继续向右运动,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
第Ⅱ卷
本卷共10题,共174分。

22.实验题(18分)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秒表测出单摆振动n 次所需要的时间。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用秒表记下了单摆振动n 次的时间,如图所示,由图可读出此时间 为 s 。

(2)、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02mm )测定某一长度时,卡尺上的读数如下图所示。

由图
可读出此长度为 mm 。

(3)、有一条纸带,各点距A 点的距离分别为d 1,d 2,d 3,…,如右图所示,各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

要用它来验证B 与G 两点处机械能是否守恒,可量得BG 间的距离h= ,B 点的速度表达式v a = ,G 点的速度表达式v G = 。

如果有 = ,则机械能守恒。

23.(16分)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静止在离地面高h 的水平桌面的边缘,质量为m 的小物块B 沿桌面向A 运动,并以速度o υ与之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后A 离开桌面,其落地点离出发点的水平距离为L 。

碰后B 反向运动。

求B 后退的距离?已知B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24.(18分)AB 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下端B 与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

一小球自A 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

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 ,小球的质量为m ,不计各处摩擦。

求: (1)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动能; (2)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轨道的高度为
2
1
R 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 点和水平轨道的C 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N B 、N C 各是多大?
25.(20分)如图所示,质量m A 为4.0kg 的木板A 放在水平面C 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4,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 B 为1.0kg 的小物块B (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

木板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N · s 的瞬时冲量I 作用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动能E kA 为8.0 J ,小物块的动能E kB 为0.50 J ,重力加速度取10m/s 2,求:
(1)瞬时冲量作用结束时木板的速度o υ; (2)木板的长度L 。

26.(16分) A 、B 、C 是常见的单质,X 、Y 、Z 、H 、J 、L 是化合物,B 在空气中燃烧也可得X 和J ,X 和J 都是固体。

在适当的条件下,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面问题:
(1)单质C 是 ,化合物L 是 (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③、⑤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③ ; 反应⑤ 。

27.(25分)填空题:
PH 值测定一次。

①雨水样品的pH 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与自来水相混合,pH 将变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③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2SO ,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列举三种不同类别的试剂,用其中任一种都可鉴别K 2S 和K 2SO 4两种无色溶液。

①三种试剂为 ,
, 。

NO 2
②对应的鉴别依据的离子方程式:
; ; 。

28.(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绿矾(FeSO 4·7H 2O )受热分解的情况进行探究: (1)资料表明,在加热条件下三氧化硫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

甲同学认为,绿矾受热分解的产物是FeO 、SO 3、H 2O 。

你支持甲同学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
(2)实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乙同学用如下装置通过实验来探究绿矾受热分解的产物情况(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

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 中有残留固体,装置B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 中的U 形管中有无
色晶体出现。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装置C 导管出口处还应有的实验现象
是 ;
②装置A 中残留的固体是 (填化学式); 装置C 中的U 形管中无色晶体是 (填化学式)。

③乙同学为了验证绿矾受热分解的所有产物,在C 装置后连接了一个装置,并选用了合适的药品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还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请你在C 装置后的方框中画出该装置,并注明选用的药品。

④写出绿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9.(4分)一包由Na 2CO 3和NaHCO 3组成的粉末,溶于蒸馏水后配成1L 溶液,测得Na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

如果将该粉末充分加热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0.(24分)根据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图),请回答下列
问题:
(1)该细胞的结构必须通过___________(仪器)才能观察到。

(2) 该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能产生ATP 的场所有
________(填标号)。

(3)若该细胞是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则该细胞内的
叶绿体不能进行_____________,从结构上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细胞是紫茉莉的叶肉细胞,则[ ]_________
中含有控制枝叶颜色遗传的基因,控制紫茉莉花色遗传的基因位于[ ]_________内。

由此说明,生物性状的遗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5) 若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存在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

假如它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则
____________(填文字)会消失。

(6) 在进行植物细胞融合时,首先要去除的结构是[ ]_________,两个原生质体能够融合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细胞与大肠杆菌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8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膜的问题:
(1)磷脂分子参与构成动物细胞的哪些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4个) (2)2003年研究细胞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科学家研究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


绿A
B C

时,通过测定氨基酸序列及其相应的DNA序列,发现了一种细胞水通道蛋白,并推测细胞渗透吸水、失水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需通过此通道。

为验证这一假设,科学家得到了如下材料:
a. 分离纯化的水通道蛋白;
b. 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
c. 去除水通道蛋白的细胞;
d.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内含水溶液的球状体(其膜结构能与加入的蛋白质结合)
e. 能够抑制蛋白质活性的含汞离子的试剂;
f. 蒸馏水
某生物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研究水通道:
取一只培养皿,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放入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

加入水通道蛋白的细胞吸水胀破。

结论: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部。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找出上述实验过程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正。

③选取科学家找到的材料设计另外一个实验,验证科学家提出的假设。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计将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