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20·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熵定律回答了历史上一切文化都必须回答的中心问题:世界上的人类应有什么样的作为?尽管有种普遍的意见认为人们的行为应能保护和加强生命,然而,如何达到这些目的,却有无数说法。
从《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的摘要看,作者里夫金和霍华德对现代世界混乱及其根源的阐发可谓惟妙惟肖、鞭辟入里,不过他们为此所开的济世良方却显得无力而无奈。
熵定律的最重要之处莫过于它对时间的定义。
(乙)圣奥古斯丁曾经写道:“无人问我时,我深知何为时间,一旦要我解释时间,我却一无所知。
”机械论世界观的时间概念与熵的世界观的时间概念截然不同。
(丙)“时间不等人”“时光流逝”“时间不会倒走”,确实是至理名言。
这些格言说的是我们所体验的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时间流逝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前。
时间体现了能量从集中状态到耗散状态,从有序状态到混乱状态的变化。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尽管
B . 惟妙惟肖
C . 莫过于
D . 截然不同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
2. (6分) (2016高二上·市南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
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
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
它也就是“道”。
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
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
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
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
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
则按照“夷人”对待。
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
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
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
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
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
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
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
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
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
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
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
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A . 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 . 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 . 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 . 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A . 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 . 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 . 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 . 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 .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 . 上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 . 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3. (2分) (2019高二上·淮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日韩三国在电动车产业展开“电池战争”,《日本经济新闻》14日报道称,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并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而较早开发电动车电池技术的日本和韩国正争相增加生产,有分析称,东亚三强正在上演电动车电池的“三国演义”。
报道称,中国政府积极扶持电动汽车产业,正颠覆超过130年的汽车产业史,目前在全球十大锂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七席。
排名第一为日本的松下、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进入前十的还包括LG化学和三星SDI两家韩国企业。
电动车电池领城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
在产能方面,中国当仁不让地处于领先。
《日本经济新闻》称,福建宁德时代在2017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销量从2016年的6.8吉瓦时增加到11.8吉瓦时。
比亚迪亦不甘落后,到2020年其动力电池制造能力将扩大到60吉瓦时,这一数字相当于2017年中国总产能的一半。
报道援引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称,到2021年中国将生产全球70%的电动车电池。
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其竞争力则来源于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
文章指出,半田在被认为可接替锂电池的固态电池技术方面进行了领先的研究,计划到2030年将花费1.5万亿日元用于下一代电池的研发项目,包括固态电池。
半田还领导由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发起的100亿日元国家项目,以开发固态电池的基本技术。
韩国企业也在不断发力。
报道称,LC化学在中国增加了新的生产能力,上个月在南京开设了第二家电动车电池厂。
LG化学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新工厂的任务是应对全球电动车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
到2019年底,LG 化学预计该工厂每年可生产50万块电池,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的电动车制造商供货。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
有分析称,松下、丰田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供应特斯拉的高镍圆柱电池就是日本企业的龙头产品,在高密度能量技术方面处于领先。
目前,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合作,为其提供电池,并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
如宁德时代的主要客户为德国车企,松下的客户为日美车企,LG化学的客户则为韩国和欧洲车企。
(摘编自:环球网)
材料二:
国内动力锂电企业产能规划明细(GWh)
【注】GWh为电功单位。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材料革命主导未来趋势
据了解2025年前后,新一代拥有低钴、高能量密度和阴极锂镍锰钴(NMC)811等特性的锂离子电池将进入量产。
在石墨阳极中加入少量的硅,可将能量密度提高50%,而能够承受较高电压的电解质盐也将有助于提高性能。
2025年至2030年期间,但金属为阴极、石显/硅复合材料为阳极的鋰离子电池可能会进入设计阶段,甚至还可以引入固态电解质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电池安全性。
此外,但离子技术可能会被理空气、但硫等其他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所取代。
但这些技术的发展水平仍非常低,实际性能尚待测试。
2018年7月26日出版的Nature主刊上,一篇题为《距离鋰电子电池革命仅余十年》的文章指出:埋离子电池性能和价格的演进速度正在放缓。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
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
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钢,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
(摘编自:能源评论)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就整体而言,中国动力锂电子电池产能发展迅速,2016年达到101GWh,2020年将达到近246GWh。
B . 现实与预测趋势显示,中国动力锂电子电池整体供应量是需求量的数信,结构性产能过剩较为严重。
C . 宁德时代动力锂电子电池公司虽然起点不是最高,但是增速逐年增加,可以说是行业中的后起之秀。
D . 沃特玛动力锂电子电池公司产能曾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前列,但据预测数据,其往后发展可能停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的锂电企业在产能方面处于领先而日本企业注重在技术领城引领创新。
B . 锂离子电池性能演进速度正在放级,原因之一是其品体结构电荷储存量不大。
C . 伴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增长,锂离子电池的价格难以继续大幅度降低。
D . 未来我们可能用上锂空气、理硫等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
(3)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挑战,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请简要概括说明。
4. (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真与假的相互制约
孙绍振
艺术的真实,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真,它不是绝对的不掺一点“假”,相反,只有在假定形式中,真实性才能更充分地发挥。
生活不经过一番改造是不能成为艺术形象的。
创作劳动主要就集中在改造这一点上。
白石老人画虾,不止一次地减少了腹下节足的数量,米开朗琪罗放在梅提契的墓上的青年男子的雕像超比例地延长了弯曲的腰身和手臂,二者不但没有导致虚假,反而达到更高的真实。
白石老人关于绘画艺术有过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俄国伟大画家苏里柯夫学素描时,他的老师契斯恰可夫对他说:“要尽可能地接近实物,可是绝不能一模一样,因为要一模一样,结果反而弄得不像。
”艺术的辩证法就是这样奇妙,为了使艺术更像生活,却要敢使艺术不像生活。
艺术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建国初期,有个地方剧团片面地迷恋于生活区的逼真,在演《牛郎织女》时,让真牛上台,结果那牛并不能理解牛郎的激动心情,弄得牛郎不能专心向织女殷勤,一直处在提心吊胆的尴尬状态。
这时,真牛却留下一堆粪便,扬长而去。
这种真牛反而不如一条没有实用价值的牛鞭子(装饰着彩色流苏的)来得真实。
作家的劳动对象就是生活中逼真的素材,作家的劳动实践就是要把生活逼真改造为艺术的真实。
文学创作的真实是一种虚构的真实。
文学要把普遍分散地存在的逼真改造成为特殊的具体的人物情景和过程,就不能不突破真人、真事、真物的局限。
所以曹雪芹要把真事隐去(甄仕隐)而公然声明自己所写的是满纸荒唐言,是假语村言(贾雨村)。
这可以充分说明在艺术作品中生活的真实性是受艺术的假定性制约,没有了艺术假定,也就不能有生活的本质。
要获得文学创作的能力,就是要获得艺术地进行真实的虚构的能力,而不是照搬生活的能力。
初学写作者如果
被生活的原始素材逼真的森严性吓住了,不敢突破真人、真事、真物的局限,他的才能就可能受到束缚,他的想象、他的感情就很难得到自由的发挥。
世界文学史画廊中最伟大的典型都不完全是生活的逼真的实录,它们都有“臆造”、“臆测”、“臆象”那样的特点,都是一种“逼真的幻觉”。
表面上看来都有一点不现实,畸形、怪诞,不像话,不像真正存在过的。
唐·吉诃德,奥勃咯摩夫、浮士德、高里奥、哈姆雷特、玛丝洛娃、贾宝玉、阿Q,好像都有不现实的“臆造”的特点,但恰恰又是最能叫人着迷的魅力。
就像中国画中的泼墨画,不能作细节的追求,但又是给人以淋漓尽致的艺术享受的。
相反,那样过分拘泥于生活逼真,过分照搬现实场景的,例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样的作品和那些“极镂绘之工”的咏物诗一样,反而显得艺术格调不高,不及《红楼梦》中那些带着神秘色彩的太虚幻境、通灵宝玉、和尚道士之类的吸引人,甚至不及《聊斋》中的狐媚鬼道动人。
丹麦的许多现实性的小说也不及安徙生的童话动人。
艺术如果完全排除了假定性就不成为艺术了。
真正的艺术常常带有写意的色彩,写意就是不太拘泥于形,让客观生活与主观思绪融合起来按着形式的轨道酣畅地运行。
也就是《文心雕龙·神思》所以的“神与物游”。
搞文学创作,光有“物”(生活)不免粗糙,光有“神”,是抽象的,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可能有一种自由酣畅的笔墨。
这种笔墨的气韵不光来自生活,也来自作家,它不为生活所拘,不过分贴紧生活,而是在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的轨道上飞旋。
艺术之所以能围绕着生活的太阳公转,是由于它本身还以自己为中心在自转。
(选自孙绍振《审美形象的创造》,有删节)
(1)什么是艺术的真实?作者认为如何实现艺术真实?请作简要阐述。
(2)作者认为,如果要创作出经典作品应当怎么做?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群臣皆莫敢言。
于是乃令萧何第一,所食邑多,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中十二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何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
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
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今君胡不多买田地以自污?上心乃安。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
”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候。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B . 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C . 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D . 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秦朝故地关中地区。
项羽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B . 趋,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文中“人朝不趋”是高祖刘邦给予萧何的一种高规格礼遇。
C . 孝惠,指汉朝皇帝刘盈,孝惠是其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D . 百岁,死的委婉说法。
遇有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物,而需用其他的话委婉表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萧何目光远大,所为异于众将。
攻入咸阳时,和众将争分金帛财物不同,他收藏秦朝的文献档案,使刘邦得以详尽掌握全国地理、户口等方面的情况。
B . 萧何功勋卓著,受到刘邦封赏。
楚汉相争时,他留守后方,制定法令,安抚民众,补给粮草兵员。
论功行赏时,被刘邦评为第一,受到封赏甚为优厚。
C . 萧何心系国事,不计个人恩怨。
重病期间,孝惠帝亲来探望。
问及相国的继任者时,他尽管与曹参不和,但还是举荐了曹参,并为得到合适人选而高兴。
D . 萧何功高震主,引发刘邦猜忌。
位为相国,功劳第一,然而依然孜孜于国事,深得民心,这引发了刘邦的提防之心。
他以多买田地自污,保全了自己。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何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②何置田宅必居穷处,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6高二上·佛山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西晋张翰被执政的齐王司马冏任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忽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②南冠:楚冠。
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带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1)请分析本诗前两联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
(2)请鉴赏本诗颈联中“愁”字的妙处。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南方的受灾情况,并着眼将来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
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长达10余天的雨雪、低温天气,1359.5万人受灾,被大雪围困30.7万人,因灾倒塌房屋1.1万间,死亡大牲畜3.3万头。
湖北先后发生2次大暴雪。
持续雨雪低温天气使全省810万人受灾,转移群众7.64万人。
蔬菜运不进来,武汉农产品市场“涨”声如潮,每斤小白菜的价格从1元多涨到每斤3.5元。
贵州省500千伏“日”字形环网被完全破坏,全省最多时有18个县完全停电。
贵州省24日宣布全省进入大面积二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
12日以来,贵州省滞留在各条公路上的司乘人员一度多达10余万人。
安徽全省已有16个市发生雪灾,受灾人口340多万,倒塌房屋5144间。
概括: (不超过20字)
建议: (不超过40字)
9. (5分) (2017高三下·贵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出三条最重要的信息。
(每条不超过15个字)
今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地说,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一下·嘉定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都是逼出来的”。
这句话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往往来自于老师、家长的谆谆教诲。
请围绕“人都是逼出来的”这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700字左右。
(注意:如写议论文谈看法可以或肯定或反对或补充,择其一点谈,必须观点鲜明,论述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