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从长远角度出发的利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从长远角度出发的利弊
摘要:自古以来水利工程是我国高度重视的。
中国策略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
发展的背景下,对水利工程建设越发重视。
水是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构成,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水利工程建设关乎民族强盛。
本研究针对水利工程,从长远
角度出发,分析企业正负面影响,提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正确认识水利工程。
关键词:水利工程;长远角度;利弊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水作为
自然资源的重要构成,水能承担25%的电力需求,相比化学能源发电来说,具有
无污染、可再生等优势,是符合全球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的。
我国已经建设了三峡、二滩、小浪底等水电站,为地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如果过度开发利用、无序利用,不仅不利于发挥河流功能,同时,还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大量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会破坏水资源利用,无法正常运行水电工程。
从水利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来看,建设水库等
一些蓄水区,能够在丰水期时保护周边的作物土壤,同时,水库对于河流调节,
能够防止蓄水区土壤受到雨水冲刷,确保土壤营养成分。
除此之外,由于长期处
于浸渍,使蓄水区的土壤在低氧下,会降低微生物含量,出现土壤肥力减退问题。
水位长期不稳定,也会从一定程度上使士㚂出现沼泽化,盐渍化等问题,无法为
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大肆修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导致如外
迁无法快速排出库区水,使库区营养成分过度积累,甚至出现水华问题,藻类过
量繁殖,破坏水生物正常的生存环境和生物链完整性。
从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环
境产生的影响来看,将水利工程新建于天然河道中,会影响河流下游,当河道河
流被截断之后,可提高河流蓄洪能力,尤其在汛期来临时,能够储存大量雨水,
进而减少洪水对农田的淹没概率,提高沿线安全性。
但聚集河水,库区流速反应
减弱,会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影响水生物的正常生存。
排水量降低后,会导致河
流和海口堆积淤泥减少,使河流中养分不足,大量鱼群无法生存而锐减,水位降
低也会导致河流航运能力显著降低。
从水利工程对天气因素来看,在库区大范围
聚集修建水库,在高温天气下水分蒸发,并且在库区上方位置聚集,使库区周边
地区降雨量增加。
降雨季节分布存在差异,由于在低温季节,库区对流弱,降水
量低,而冬季对流较强,降水量增加。
水利工程建设对地区气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大量修建水库之后,整体上库区的气温有所提升。
从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产
生影响来看,修建水利工程会淹没周边农田,住宅区,开发水利工程是水利部门
针对淹没区居民进行安置,且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居民担心后续生存,
不愿意离开。
我国当前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从国际角度出发,合理进行库区土地
资源开发,是水利部门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库区在蓄水之后,会增加水面积,进
而使一些蚊虫繁殖量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会诱发各种类型的传染病,因此,在
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需要考虑地方实际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2、运用科学手段正确认识水利工程
针对当前水利工程新建的利弊,人类需要科学看待其双重性,正确认识,科
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第一,构建完善的环境评价制度。
在某地区规划建设
水利工程之前,需要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估该工程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即环境评价制度。
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过程中,应当实现环境、水利、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在新建水利工程项目时,不
能仅考虑经济问题,还需要综合分析环境因素,提出有效防治措施,在评价环境
影响过程中,能够利于库区水利工程项目选址,考察项目建设之前,需充分了解
地方环境和地理气候地貌地形,水文特征,人文状态等,其次,汇总调查结果,
分析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对地方环境形成的影响假设。
最后,针对该项目建设进行
综合性评价,能够采取科学方法,尽可能降低该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破坏,从整体上,能够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和各环节要素,对社会环境外界环境变化
进行评价,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第二,在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
在开展水流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各环节对于关键环节产生的影响,在
设计工程时,需要给予和谐发展理念作为依据,保护动植物生存环境以及鸟类避
难所,栖息地等。
在开始项目建设时,应当尽可能采用一些环保措施、技术,利
于动植物生长,对周边动植物和居民产生较小的环境影响。
在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后,应当构建环境监测反馈机制,能够对该工程进行环境评价跟踪,尽可能降低工程项目对于外界环境的破坏程度。
同时,还需要根据该工程项目周边居民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一旦对居民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措施。
比如可对周边居民进行经济赔偿。
第三,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为防止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项目对于周边生态平衡产生的破坏,需要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当建设水利工程时,会对周边的经济、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仅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获得生态平衡。
因此,在开展项目建设时,应当构建补偿机制,明确补偿范围,主体,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后续生态环境补偿,以促进地方快速恢复生态平衡,合理进行旅游路线的规划,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小结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然而,如果能够构建完善的预防机制,采取有效科学手段,可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当前应当从多角度、全方面进行问题分析,科学技术作为双刃剑,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其对于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需要正确认识水利工程利弊,做到趋利避害。
参考文献
[1] 陈元岭. 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与控制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9, 576(15):294-295.
[2] 刘芳.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究[J]. 生态环境与保护, 2020, 3(6):5-6.
[3] 马金. 浅析西藏水利工程的利与弊[J]. 华东科技(综合), 2020,
000(004):P.1-1.
[4] 周维平. 新时期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解决措施[J]. 赤子, 2019, 000(0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