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身边的溶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身边的溶液
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2、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3、认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掌握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伙伴互助,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了解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2、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烧杯、水、食盐、玻璃棒、硫酸铜、沙粒、粉笔屑。

活动二: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冰糖块、冰糖屑、水、热水。

活动三:试管、水、酒精、丙酮、石蜡油、碘、煤油、乙酸乙酯、玻璃棒、指甲油。

活动四:布条、食用油、滴管、培养皿、酒精、水、汽油。

四、教学过程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一)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对溶液的科学分类可以按照其酸碱性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

2.认识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指示剂:石蕊和酚酞遇不同酸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3.懂得要移取少量的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而不能污染待测溶液。

4.学会用石蕊和酚酞判断和区分溶液的酸碱性,认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5.了解指示剂发现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激发从生活中发现不同的指示剂。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学会用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1.正确记录石蕊和酚酞遇不同酸碱性溶液的颜色变化。

2.实验操作中防止对待测溶液的污染和指示剂滴管的交叉污染。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生活中的一些溶液图片。

活动二: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试管架、小试管6、2试管酸性溶液(稀盐酸)、2试管中性溶液(蒸馏水)、2试管碱性溶液(稀氢氧化钠)。

活动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试管架、小试管3、溶液A(稀盐酸或稀硫酸)、
溶液B(稀氢氧化钠或石灰水)、溶液C(蒸馏水)、学生自带待测溶液2-3种。

【资源】
活动三:补充实验报告
活动四:PPT课件。

pH试纸和pH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pH值的概念及其相对应的酸碱性强弱
2.了解pH试纸的指示作用:显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碱度)。

3.初步学会使用pH试纸进行比色,测试常用溶液酸碱度并学会排序。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用pH试纸区分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难点】初步学会使用pH试纸与比色卡进行比色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稀盐酸或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广泛pH试纸、比色卡、玻棒、表面皿、吸水纸、食盐水、蒸馏水。

活动二:广泛pH试纸、比色卡、玻棒、表面皿、吸水纸、A组(肥皂粉液、苹果汁、牙膏)、B组(白醋、汽水、自来水)、C组(食盐水、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自
带溶液2-3种。

【资源】
活动二:补充实验报告
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
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混合酸、碱溶液的实验,发现pH的变化。

2.认识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强弱会改变。

3.通过实例了解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明白运用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改良环境。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认识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改变。

2、了解一些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难点】认识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改变。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演示:稀氢氧化钠溶液、烧杯、酚酞、稀盐酸、玻棒。

活动二:录像:酸、碱溶液混合的pH变化、多媒体设备或实物投影仪。

活动三:稀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烧杯2、酚酞、稀盐酸、稀碳酸、玻棒、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四:土壤、烧杯、玻棒、稀硫酸、石灰水、pH试纸和比色卡。

【资源】补充实验报告
资料收集: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以及安全使用酸碱溶液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稀盐酸对金属、大理石的腐蚀性。

2、认识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3、认识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4、掌握酸、碱溶液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5、认识酸性或碱性废料的正确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学生能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养成安全使用酸碱溶液的习惯和安全地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酸、碱溶液的腐蚀性;学会使用酸碱溶液的正确方法【难点】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认识酸性或碱性废料的正确处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试管、试管夹及试管架、锌粒、镊子、稀盐酸、木条、酒精灯、镁条、铜片、铁片。

活动二:大理石颗粒、试管、镊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单孔橡皮塞、导管。

活动三:表面皿、白卡片、浓硫酸、安全眼镜、布条、猪肉。

活动四:试管、试管夹、浓氢氧化钠溶液、全羊毛绒线、玻璃棒、酒精灯、烧杯、叶片、镊子、三脚架、石棉网。

活动五:消毒水、洗洁精、防护手套。

活动六:试管、浓氢氧化钠溶液、酸溶液、pH试纸及比色卡。

【资源】录象资料
酸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2.知道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3.学会利用植物幼苗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能设计实验对照和实施对变量的控制。

4.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5.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表达自己对防治酸雨的认识和观点。

【难点】1.正常雨水与酸雨的测试。

2.酸雨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雨水、玻璃杯(一次性塑料杯)、滴管(或玻棒)、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二:“酸雨”视频资料、多媒体设备、学生收集的图片和资料。

活动三:植物幼苗(豆苗或小麦苗)、烧杯4、脱脂棉、蒸馏水、稀硫酸、稀硝酸、标签纸、学生收集的雨水、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四: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的关于“酸雨的危害”的图片或资料。

活动五: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学生制作的小报。

【资源】工作纸(见附件)
环境保护专题网(百度搜索:视频-酸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