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现象教学法”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兰的“现象教学法”及启示
作者:谭振华
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08期
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PISA)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
成功的教育体系堪称芬兰的“名片”。
“现象教学”一经推出,不仅受到学生们欢迎和好评,世界各地教育专家也纷纷前往芬兰观摩“取经”。
“现象教学”已被公认为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之一。
本文对芬兰“现象教学”做一简单介绍并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以期引起各位同仁对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
一、什么是现象教学
“现象教学”是基于现象的学习。
是以生活中某个现象为主题,在一定的情境中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教学模式。
孩子们的学习内容,由单纯的学科学习,转向类似“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或“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这样贴近现实,更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运作规律的主題式学习。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其精髓是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并应用英文交流和跨文化沟通,最终使他们不仅仅会考试,而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将英语真正用起来。
二、“现象教学”的五大特征
1.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
2.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
3.教师、学生、社区成员参加协作性的活动,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专家解决问题是所处的社会情形类似。
4.学习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
5.学生要创制出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
这些是课堂学习的成果,是可以公开分享的。
三、教学案例分享
以“Food”主题课程为例。
首先整个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孩子们也只能用英语提问、交谈。
外教老师以图片、食物模型等为媒介,先给孩子们教授“主题单词”和场景实用句型。
比如
学习“Apple”,老师会给孩子看苹果的图片或模型,然后教孩子学习并应用“Do you like apples?”“How much is it?”等句子,并通过问答、游戏、情景演练的方式不断进行巩固。
这是语言学习中,将音、形、意相结合的过程。
最后,外教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到超市寻找各种学习过的食物,进行购买。
然后分组“运营店铺”,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易。
在这一过程中,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趁热打铁”地运用在生活中。
四、几点启示
1.回归教育本真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现象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把教学全过程有机的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这样的教育就会更加实用、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最终实现培养了具备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人的教育目标。
2.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的魅力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回味和有效地使用。
教育的魅力更在于学生能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
“现象教学”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它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它的终极目标不是课程教授的知识本身,而是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以及这个过程给孩子带来的改变。
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这种教学理念为教学活动打开了更多扇门,带来了更多有趣新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凸显,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课程当中,充分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多彩地学习、自由地学习,让学生真正在参与和创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象教学”以问题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它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有利于把呆板孤立的知识有机融合成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还有利于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逻辑推理、口头表达、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等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现象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这样才能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选择出适当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教师不但要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教师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具备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
从这些要求来看,“现象教学”对老师的专业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有效的“现象教学”无疑可以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作者简介:
谭振华,男,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