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笔记
第一阶段感知(明确、分析、掌握、了解)议论文的小思路
每个段落内部的小思路,是指:作者,通过(运用)普遍或特殊的论证方法(论法),从跟作者有关或无关的具体事件或抽象事理等若干论据,推论(分析、解决)出该论据所包含的义理之议论内容(论点)。
就是说,分清(理清、判断)出:哪些语言片段属于论题(论据、对象、材料、作者所提出的引论之问题)部分,哪些语言片段属于分论点或总论点(内容、产品、作者所分析解决出的结论之内容答案)部分,哪些语言片段属于论题(能转变者)和论点(所转变者)之间的语义组合规律——论证方法(论法、思路、作者所运用的本论之方法)。
论据部分(因支、议论对象),包括:具体的事件(物理现象、生理行为、心理活动)——事实论据——和抽象的事理(概念、语言、符号、定律、公式、性质、结构、类别、功能)——道理论据。
论据的选择范围,要真实、可靠、典型,例如学科、国别(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古今方面,例如:著名事例。
注意,因为论据和论点,是相对而言的,所以,有些情况下,作者或其他人的论点,可以充当广义的作者的道理论据。
就是说,论据,只能作为因,论点,有时作为果,有时作为因。
论点部分(宗支、议论内容),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之表述形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论点,包括:中心论点(总
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统摄(统帅、概括)全文里的若干分论点,就是说,分论点,服务于中心论点,因此,一篇文章里,有且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是,可以有一个或很多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的分布位置,是:文章的标题本身;文章的开头(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然后逐层论述;文章的中间,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较少;文章的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分论点主要分布在(位于)文章的段头、中间或段尾。
检验读者是否正确地理解作者的论点(宗支),是指:读者,先从作者所提供(摆列)的事实论据(因支)里,分析(发现、推论、预想)出读者所假设出的道理论点,后用读者所假设出的道理论点,来验证是否符合作者的实际道理论点。
注意,从原文里所摘录(照抄)出的现成论点,通常属于分论点或分论点的部分,很少情况下是中心论点或基本的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喻支),包括:论证的顺序和论证的关系。
论证(转变)的顺序(方向、向度、维度),是指:从论据转变到论点——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语义组合的顺序。
论证的方向,包括:属什么的范畴(关事)、为什么的原因(因事)、生什么的结果(成事)和怎么用的方法(凭事)。
论证的关系,是指: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语义组合的关系。
论证的关系,包括:普遍(简单)的论法和特殊(复杂)的论法。
普遍的论法,分为: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特殊的论法,分为: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例证法),是指:用列举确凿、充分或有代表性(典型)的事例之论据,来证明论点(论据的广度外延)成立的联系方法。
举例论证的作用: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或典型的事实(真实具体的论据),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证法),是指: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例如成语)之论据,来证明论点成立的联系方法。
道理论证的作用:如果该方法使用得当,那么,该论法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论证有力)。
注意,
分析引证方法(道理论证)的作用之前,应该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之论据,该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论点,再把握(分析)引证法的特殊作用——论证有力。
比喻论证(喻证法),是指:通过形象(具体)的某些喻体等论据,来证明抽象的某些本体之论点成立的联系方法。
比喻论证的作用:深入浅出地把抽象的本体之论点,讲得形象(生动、具体),容易被人接受(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对证法),是指:用正反两方面(对立、鲜明对比)的事实或道理等论据,来证明论点成立的方法。
对比论证的作用:促使正确的论点(观点)与错误的论点之间的界限,更加分明(清晰、是非明确),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易懂)。
注意,分析对比论证方法的作用之前,应该先分辨用了什么和什么作为对比论据,然后,分析该若干对比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正确论点成立和什么错误论点不成立,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是非(曲直)分明。
检验读者是否正确地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喻支),是指:读者,先把作者所论述的道理论据里,跟该道理所对应的作者的事实论据,结合(联系、推论、预想)成读者所假设出的道理论点,后用读者所假设出的道理论点,来验证是否符合作者的实际道理论点。
注意,同一篇议论文里,会用到多种(综合)论证方法,来议论出论点。
第二阶段理解(把握)议论文的大思路
议论文之全文的大思路(结构),是指:若干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的语义组合的规律(顺序与关系)。
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的语义组合的顺序(方向),分为:属什么的范畴(关事)、为什么的原因(因事)、生什么的结果(成事)和怎么用的方法(凭事)。
因此,论证的方向(论向),其实是:小思路与大结构之间的相似性质交集——论据与论点之间或者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的语义组合的顺序。
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的语义组合的关系,分为:成分(是什么
或怎么样)和组合体(何果)的因果关系、能补证(补充证明、解注、为什么或怎么样)中心论点(是什么)和被补证的解注关系、表层(是什么)和深层(为什么或何果)的递进关系。
常见的议论文的结构(大思路),分为:横式(单维度且单层次)论证结构、纵式(单维度且多层次)论证结构和纵横综合式(多维度且多层次)结构。
横式结构,分为:并列(相近、相似)式结构、简单的对照(对立、对比)式结构。
纵式结构,分为:总分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纵横综合式结构,是复杂的对照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是指:从含有并列关系的作者所摆(列举)的若干事实(事件)里,因结合论法,而提出含有并列关系的作者所讲(论述)的若干道理(事理)之分论点,再从该若干分论点里,归结出中心论点。
简单(普遍)的对照式结构,是:在提出一个事理论据后,一段从正面论据,论证正确观点成立,另一段从反面论据,论证错误观点不成立,最后一段得出正确的观点之中心论点(论证正面论点成立)。
总分式结构,是指:先针对(从)具体(一个)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虚拟(不一定存在)的故事等事件论据里,因结合若干论法,而提出(分析出)若干抽象的事理之分论点,再从该若干分论点里,论述(结合、归结、概括)出一个抽象的事理之总论点。
层进式结构,是指:先从一段经历之一系列论据(一系列事件)里,因结合若干论法,而提出浅层次的事理之论点,该浅层论点再次作为广义的论据,接着,再从该广义的论据里,分析出内层次的事理之论点(即浅层事理的主要成分),以上是含一层次的论证结构,该内层论点再次作为广义的论据,然后,再从该广义的论据里,分析出深层次的事理之中心论点(即内层事理的主要成分),以上是含二层次的论证结构。
注意,第二层中心论点,才是狭义的中心论点。
复杂(特殊)的对照式结构,是:同一段里,先从正面论据,论证正确观点成立,紧接着(不另起一段),用转折的方式(例如使用
虚词“但是”),从反面论据,沿袭正面论法(正面论据和正确观点之间的语义组合规律),论证错误观点(反面论点)不成立;或者,同一段里,先摆列出正面论据,不用正面论法,紧接着(不另起一段),用假设反面论点成立的方式(论法),最后,根据比较反面论点的结构或反面论点的广度外延,跟某些正面论据(例如事实论据)不符合(矛盾)的若干情况,论证反面论点不成立。
特殊的大思路,是指:从作者所记叙的一个论据里,因结合论法,而归结出一个且仅一个事理之分论点,该分论点,直接地充当中心论点。
就是说,一个且仅一个小思路,直接地充当大思路。
验证读者是否正确地分析(理解)出全文的结构,是指:1.读者是否准确地理解(找准)具有概括性词语的含义和作用;2.是否准确地注意(找准)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和过渡性的词语,从而理解作者的思路;3. 是否完全地分析出(找全)若干分论点(若干段落)以及是否完全地研究(归纳、理清)出分论点之间的若干层次(语义组合规律、内在联系、)。
注意,一般情况下,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里的结构,也可以借用只要从四种论向(关事、因事、成事和凭事)里,选择一个或者两个方向,展开(议论、论证、列出)若干论点,即可。
但是,无论选择哪几个维度展开,该若干维度所对应的若干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语义组合的关系(怎么样的逻辑关系、有机的关系),否则,无厘头——文章内部的逻辑散乱(无主次之分、无机的关系)。
第三阶段探究(鉴赏)议论文的艺术风格
议论文的语用风格(语言特色)——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语用现象——之间的共同性,是:严密(准确、严肃、严谨、逻辑性强),就是说,作者,能严密地运用某某词序或句序等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用风格之间的区别性,是:简洁(概括性强、内蕴丰富、微言大义、简明平实)的表现手法(议论文的大艺术风格)和鲜明(形象性强、富有文采、生动变化、具体详细)的修辞手法(议论文的小艺术风格)。
验证读者是否正确地分析(判断、体悟、证明)出艺术风格,分为:
读者,从作者的生活逻辑(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语义组合规律)或上下段落之间的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之角度(现象)里,体悟出:作者所用的词序(关联词)或句序(过渡句),属于准确(严密)之共性语用风格(范畴);
读者,从作者所说的道理(说理、论点)之角度里,体悟出:作者所运用的举例论证结合道理论证(夹叙夹议)之普遍论法、比喻论证结合对比论证之特殊论法或道理论证结合比喻论证(哲理与情感统一)——既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又以情动人——之普遍和特殊综合论法,属于概括(简洁)之异性语用风格;
读者,从作者所用的修辞现象之角度里,体悟出作者所用的修辞词(例如成语)或修辞句(例如诗句),属于鲜明(生动)之异性语用风格。
注意,议论文里修辞手法的作用,例如:比喻手法,使抽象的论点变得形象;排比手法,增强了文章论证方法的气势(力量);引用古诗文之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双关手法,促使词句语义幽默风趣,反语手法,含蓄委婉(间接)地提出中心论点。
第四阶段理解议论文的主观意图
先概括出每一个小思路里的一个关键句——若干段落的主旨,段义的格式,详见上文“第一阶段”。
后归纳出一个大思路里的一个关键句——议论文本的主旨,文义的格式,是:作者,通过议论自己所立的新的中心论点(作者自己的主要的议论内容),表达对该内容的肯定,或者,作者,通过议论他人所立的旧的中心论点(除了作者自己以外的其他某些作者的主要论点),表达对该内容的反驳(否定)。
因此,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注意,我们所接触到的议论文的主旨,主要是立自己论(肯定自己中心论点)文,不是驳他人论(批判他人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