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亮点作文的写作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亮点作文的写作技巧
(亮点作文的写作技巧)
最后这一年刚开学的时候,学校发了一本资料,专门讲作文的。

头几页就讲,高考作
文的本质就是让你炫示。

就是展示你肚子里的积淀,你会的好词好句好结构好材料之类的。

一篇篇例文精巧之至,华丽之至。

于是明白了,高考作文就是要这样写,于是专门找了点
文学感觉很强的书和杂志来看,来提高自己这种能力。

结果作文反而不如以前,那一段的作文是我作文分数的低谷。

后来好好反思过明白了,那本书只抓住了片面的一个方面。

炫示表面的东西,确实可
以让我们这些屌丝眼前一亮,觉得,哇,碉堡了,这文笔,这素材,这融合,这结构,奇
绝啊!
其实读完之后什么都剩不下……就跟许多市面上的所谓美文杂志一样,读的时候觉得
很NB,读完了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样的文章势必得不了高分。

哪怕你炫示的东西再惊人,再好,都没有用。

于是把那本书一扔,找回自己的特色。

这里插播一句,推荐大家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真心不错。

至少对你高考作文,会有一些潜在的好影响。

打个比方,高考作文就像你给考官做的一道菜或者一顿饭。

书上要求的那种炫示的文章,就像一位高超的面点师,用面做出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极具观赏美感,但里面没有
盐没有糖,这样的菜饭你吃得下去吗?
相反,如果你没有那种高超的技巧去做出那么好看的面点,反而炒一盘普普通通的宫
保鸡丁给考官,他会更青睐哪个?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疯狂地提高摆弄文字的能力,而是注重文章内涵,把你的
思想传达出去,让阅卷老师感受得到。

当然,既然要提高,就需要我们在这盘宫保鸡丁的
味道上下点功夫。

补充一句,你本身如果有很好的文笔,那么这是你的一大优势,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并同时注意提高文章的思想内涵。

当然,在座的看官,更多的应该是和我差不多的屌丝,文笔不会太好……所以继续往
下看吧~
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在于其中心思想。

这个文章的主题是你作者的思想的直接体现。


么你的文章思想如果是正确的、全面的、严谨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你的文章无疑就拥有
了一个巨大的亮点。

而它将使你的作文分数上一个台阶。

按照一般写作的顺序来说吧,首先是拿到一个题目,新课标卷都是材料作文,我就只
说材料作文了。

根据材料你需要确定你的立意。

命题作文基本与此想通
立意要怎么确定呢?这里就要提到我贴出的博客里总结的作文命题五大原则。

并非真的有这5个原则的硬性限制,这五点只是我的老师总结出来的。

他多年研究作
文嘛,经验肯定不是我们这些小辈比得了的,所以这五点,大家不妨也来看看。

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不是吗?了解出题原则,有利于我们用最短的时间确定最好的立意。

a、时代性原则: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关心国家大事,思考
社会人生。

高考作文题目所涉及的主题、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紧密相关,与一个时期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关。

a、间接性原则:关注时代热点但一定不直接就其出题,而是暗扣社会焦点、热点,
间接联系时事,大处着眼,小处命题,以小见大,最忌直白。

但是,间接性原则并不绝对,有些年份,直接就当年的焦点、热点问题命题,比如20xx年,汶川地震发生,当年的高
考作文题目就以汶川地震来命题了。

a、积极性原则:必须体现积极的舆论导向,有利于表达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
思想感情,几乎没有直指社会阴暗面的。

这是由高考的性质决定的。

a、普适性原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写
作欲望,让各地区、各民族、各类型考生都有话可说。

a、猜不着原则:就是让你猜不着呗……
看看这五点,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呢?很明显,就是出题人的意图。

平时做题不管文科理科,哪个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要学会揣摩出题人的意图,没错吧?
现在好了,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的把握出题人的意图了:选拔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进
步的人才。

大概就是个这吧。

反映到作文上,就是:选出一位关注时事,顺应时代,思想
积极进步,能合理分析问题,能为国家排忧解难,能合理解决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有一定说服力的考生,给他的作文打高分。

不管你是不是这种出题老师和阅卷老师喜欢的小青年,为了得高分,现在把自己先变
成这样一个小青年吧。

反正又不会损失什么。

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小青年了,你的思想非常健康向上。

但这就
够了么?当然不够。

你需要把你的这种正确的思想具体化,清晰化,条理化,这就反映在你每次作文的立
意了。

立意首先要审题。

就说材料作文吧,题目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就事论事型,比如11年的新课标卷;一种是提炼观点型,比如12年的新课标卷。

一般来说第二种更常见。

所以我先说这种吧。

审题,就要求你认真读材料,全面读、全面想。

干巴巴地说,不清晰。

我就举例来说吧,20xx年的作文题目如下:
全国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写一下我审题和确定立意的历程:
读一遍材料,知道故事说的是什么了。

同时大概在心里有个判断,修船是关键,顺手是关键的关键,顺手修的船救了几条人命是更更关键。

然后开始全面地分析题目,想想可以有哪些立意。

当时我记得我想了这些:举手之劳何乐不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认真细心的可贵,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每个人多付出一点世界就更美好一点……
那么怎么从中筛选出我要为之动笔的那个“最佳立意”呢?
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有的材料有一个最佳立意,有的却有多个,比如这个题目就有多个很棒的立意角度。

所以有时候不必太过纠结,到底选哪个呢?当你实在觉得剩下的几个方向都很好的时候,你可以根据写哪个自己更有话说,或者写哪个你的材料更充分来确定到底用哪个立意。

你在脑子里形成这些立意的选项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会闪过一个个适用于此的材料、事例,是吧?这个就可以帮助你来更好的选择正确的角度。

选择的时候,就要结合命题的五个原则来考虑了。

其中时代性、间接性、积极性是最需要我们考虑的。

作为一个积极的小青年,你立意的积极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了那么怎么能让自己的立意顺应时代性和间接性呢?
时代性和间接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尤其高考作文材料,它一定紧紧符合这两个原则。

于是我当时再考虑到这些之后,果断选择(职业道德)作为论述的中心来写。

为什么?大家看到这应该已经明白了吧?不明白的话,我再稍作说明:此时你需要想想我国当前存在的明显问题有什么,这就符合了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就要求你关注时事,什么是关注时事?不是像初中准备考时事政治那样专门总结一些你甚至都没听说过的所谓国际大事来背,而是你能感受到、能了解到的身边的一切。

其中当然就有当前社会上不少人职业道德的问题,比如地沟和谐油、三和谐鹿之类的;也有正面的,比如吴斌、刘红安这些人。

这些并不需要你刻意准备,只需要在学校没事看看杂志报纸就可以了解的很多。

而你作为毕业班的学生肯定少不了这种活动来作为课余的放松娱乐,不是吗?
材料不会直接指出这个,这就是间接性,它需要你自己挖掘出来。

无疑,同时需要符合这两点,又要符合题目中的材料内容的,就是“职业道德”了。

选择了职业道德作为你文章论述的中心,那么接下来需要的就是一个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可以这么说,(一定是一个判断句)。

所以你需要先想好这个中心论点,(它必须清晰、明确),它关系到你整篇文章能不能清楚地表达。

并且记住,中心论点一定要在文章开头清楚地表达出来!此法只针对语文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屌丝们。

你语文如果已经轻轻松松120+,130+并且有自己成熟的写作套路,当然就没必要参考我这个
那么怎么让你的中心论点明确下来呢?
(积极性)原则很重要,同时你也应该从这个中心论点中传达出一点,就是(你的观点有一定的深度)或者一定的广度。

我不敢妄言自己的看法就多么有深度,我想说的主要还是你要从这个论点中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你有点深度,因为咱们指望不上文笔,就只能靠加强思想性、条理性和说服力来征服阅卷老师了这么说比较抽象,来看例子。

还是说今年高考作文吧,我的标题是“职业道德乃社会基石”,这句话也正是我的中心论点。

总之,经过一番酝酿,你需要在动笔前明确你的中心论点。

这个时候你必须能够用一
句话无论长短来准确表达你的论点。

接下来是什么,该考虑动笔了,你的文章还缺少什么呢?
1.素材
2.谋篇布局
先谈第二点。

如果写作你真的头疼,那就干脆直接练就行了;如果对自己有些信心,不妨按自己熟
悉的套路来,如果有一些你觉得有用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下;如果像我前面说的,对自己
的写作很放心,自己的写作套路很熟练很成熟了,那么这些你可以不看。

引材料-亮明中心论点-延伸、深挖出两三个分论点-从反面或者侧面说一点-回归中心
论点,再引述材料,并总结提一下上述几个分论点。

这就是大概的文章结构。

我相信不少老师都会讲到。

不要怀疑这就是最适合咱们的
结构,你写三篇作文就能把这个结构烂熟于心。

有了它,你作文起码45以上就可以保证了。

这里注意一点。

谋篇布局,我已经说了文章结构,但你的文章呈现在阅卷老师的屏幕
上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你的卷面结构。

书写已经说了很多,所谓卷面包括的不仅是书写,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卷面的布局。

你可能觉得我有点扯淡了,卷子人家印好的,我们怎么能影响卷面布局?
能。

就是你要把段落安排合理。

下面我复制一段我老师博文的内容,大家一看便好理解了。

文章的布局,要设计,要讲究,这一问题,在下曾有文章《密不透风疏跑马》做专题
的阐述: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之说,讲究章法,讲究布局。

兴致上来,挥毫泼墨,浓笔重彩;气息沉静,惜墨如金,大片留白。

以至于出现了疏
朗处,可以骏马驰骋;细密间,针扎不进,水泼不进,风亦难以吹进。

世人面对如此的谋篇布局,面对如此的出神入化,只有钦敬,只有叹服。

书法,如此。

写作,一样如此。

我们的写作,一样应该如书法作品,“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构思间,逻辑关系,起承转合,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缜密得不能再缜密,细致得不能再细致。

语句上,行文上,惜墨如金,惜字如金,多一字,多一句都不行,都不能。

短句子,短段落,疏疏朗朗,清清爽爽,让人读起来就舒服。

文章,由文字组成。

但是,读不同的文字,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们读一个逗号到底,满纸黑压压文字的文章,感觉如何?我们读长长短短,错落有致的文字,感觉又如何?
当然是一沉重,一轻松。

满纸黑压压的文字,本身就给人以压抑感,给人以沉重感,让人难以卒读;而长长短短,错落有致的文字,让人感觉轻松,心生愉悦,止不住有阅读的冲动。

一般人的阅读心理如此,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就变了,就不同了?不!
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和我们毫无二致。

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不仅和我们一模一样,甚至较我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想看,哪一个阅卷老师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一定数量的时间里必须批阅一定数量的文章。

大量的文字阅读,通篇的密密麻麻,黑压压的文字,让阅卷老师有什么心理,有什么反应?
不可避免的烦躁,不可避免的厌读。

就是责任心在控制自己,就是道义感在告诫自己:静下来,沉住气,阅读,阅读!公平,公正!但潜意识的厌读,潜意识的烦躁,对黑压压的文字,不说刻意打压吧,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好感。

但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之时,一阵清风吹来,又有什么感觉?
清爽极了,舒服极了。

清爽舒服之间,心情好了,情绪好了,笔下的分数自然也好了,也高了。

卷面怎么安排,有数了吧?
来谈具体的作文内容。

分论点,大家写几次作文就有感觉了,基本上任何一个中心论点都可以往更细的方向挖掘挖掘,这样就有了你文章中的几个分论点了,每一点都可以配上你积累的素材,基本的结构可以这样:
段首可以承接上文,过渡下来,写明一个分论点,然后简述一个事例,(然后加以议论),(紧扣你的分论点来议论你写的事例)。

括号内很重要,也是很多人作文难提高的最大问题所在。

缺乏议论,或者议论无力,那你的文章怎么表现出说服力?怎么表现你的思想?又怎么
能得高分?
素材之后的议论该怎么写呢?
就是把材料往你的论点和分论点上靠,或者说,阐述一下为什么你要选择这个素材,
它哪里能个证明你的论点。

这个其实不难的,你练几次就会发现很容易。

这种议论一篇文
章中肯定要出现好几次,那么你不妨变换几种方法来议论,比如正面论述,反面假设等等,想想平时自己怎么说服别人的,这里也是一样的道理。

练几次就有感觉了。

如果觉得难得很大,怎么办呢。

读报纸。

《中国青年报》我想哪里都会有。

一般学校
里也会定吧,反正我们学校是每个班每期都有一两份或者更多?。

找其中议论部分比较多的文章来读,你慢慢体会他是怎么议论的,他是怎么写的。


想想,人家都是很权威,很专业的记者,他们的文章,能不好?
模仿人家的笔法,没事的时候摘抄一些自己觉得对自己写作有用的部分。

说到这里,
可能会有人说了,这不是又要耽误哥练数学的时间?其实不然,你完全可以在学累的时候
拿出青年报读一读,抄一抄。

这样一来,你既放松了,又potentia、lly提高了语文的能
力包括阅读和写作,你摘抄时还可以练字,有没有发现,我勒个去,效率真高!。

况且你
没必要每期都看,更没必要每个版块都读,社会相关的版面多看看,上面会有一些好的素
材和议论,其他的就挑自己感兴趣的读读看就行。

如果你是高三,可以说,(《中国青年报》)完全可以替代你的一切课外阅读材料。

至于什么《意林》《读者》《课堂内外》《格言》《看天下》《作文素材》……这些,有条件、有闲心可以读读,也都是不错的、适合咱们看的杂志。

如果觉得耽误时间,没事
就读青年报是完全足够的!
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轻松了许多?是不是觉得自己语文速成有了很大的希望?
嗯,说到这里,基本上素材的积累也说完了。

回想一下,(时代性原则),它就告诉我们,常用紧跟时代脚步的素材会为你加分的。

但并不是说一定要通篇最新素材。

你的古诗文的积淀,稍加练习便能运用得当,他们
的成功运用,也能成为作文的一个亮点。

但是注意了!不要为了炫示而炫示!一切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一切以中心论点为主,
以能清晰地、突出地传达你的思想给阅卷老师为主。

如果素材、议论、古文运用得不得当,那就弄巧成拙了。

说到素材呢,就顺便说一下文笔。

我说的文笔并非真正的那种文采飞扬的文笔,而是
能为作文增色的一些笔法。

比如很简单的,排比句。

一般而言,文章的后半部分,在某个
分论点或者反面补充论点的时候,用个排例会有不错的效果。

一是闲的文章错落有致,结
构精当;二是显得你博闻强识,素材丰富;三是令文章更具可读性。

一般那些容易被用烂的
素材,而你又觉得不错的,而且又确实很切合你的论题的,不妨写成排例。

同样的,比喻啊什么的这种修辞的运用,可以穿插在文章各处,甚至当你熟练运用之
后可以有一些巧妙地、灵活的使用。

比如你可以把一个大的比喻融入整体的文章结构,这
样的巧妙设置,无疑会使老师对你的文笔、心思刮目相看。

不要紧张,(这种文笔是人人
都能学会的),并不是非得小学时候你那些老写范文的同学才能写成的。

只需要你练作文
的时候用心,写个几次,你就熟悉了,可以信手拈来,真的,相信我。

另外有一点,这个对你文章的完整性,对你思想传达的完整性,都有不小的帮助。

就是在文章后期要从反面考虑一下立意。

反面可以从这么几个方向,一是如果你的立
意被反驳,怎么破;一个是你的论证如果都是正面的论证,你这个时候应该从反面来反证
一下。

有点抽象?
听我细说。

举个例子,还是说职业道德那个作文,我从正面写了吴斌和刘红安之后,让人读来虽
然觉得挺充分,但也不免觉得不够全面。

于是从反面略写一下,地沟和谐油之类的泯灭职
业道德的事,并加以议论,这里与前面的议论进行对比,可以加强文章的紧凑度,并且加
强说服力,对吧?
同时,最关键的是,我只用了不多的笔墨,就把我的文章的论述或者说文章中心、思
想补充得很完整。

从阅卷老师的角度看,会发现这个学生考虑很全面。

对不?
这种反面论证属于我刚才说的第二种,这么说比较好懂了吧。

第一种我觉得不需要举例子了吧,一般来说,你在考虑立意的时候,肯定已经全面考
虑过了。

也就是说,大家不妨养成这样的思维惯性,等高考完之后再忘掉。

那就是:审题
的时候,按我之前说的确定好立意,然后试着站在对立面,找其中的漏洞来反驳,然后再
站回来,怎么完善你的论点,来驳倒这个反驳的意见。

我觉得这个思维挺有用的,生活中也可以用到。

多这样想,你的思维会比较严谨,这
样自然而然反映到文章中,思想性就上去了。

有时候阅卷老师甚至都会觉得,哎呦,我都
没想到,这个学生能写到,嗯嗯,一定要打高分!
这里我多转一点东西过来,是一个同学的问题和我的回答。

我想这些应该挺有用的。

a、同学问:可以举个例吗?不太明白耶,我现在准高二,语文是硬伤……每次只有
90+,很无奈啊
我回复 a、同学:举例子的话,你勉强看看这个哈,大概明白一下我说的意思。


个例子未必恰当。

比如,我说:公车私用反映了监管制度的缺位,那针对这个论点,就可
以有这种反驳:思想都足够进步了的话,就不需要制度来约束了。

对此可以再反驳或者补充:要消灭公车私用,同时需要制度完善和思想进步。

我回复a、同学:我想强调的就是,这种试图反驳自己的论点来使自己的论点更完善、更全面的思维比较重要。

但并不是每次写作都要用,因为有的论题不适合这样写……你写
多了就能感觉到啦。

这种思维你可以在平时多训练训练自己,有时候写作的时候,你可能
一开始没想得足够完善,在写作途中想到了,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你的论点,这么说,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另外再说一点就是,有的题目,你通过自己反驳自己发现了你
论点的不完善,你可以从一开始就按完善的写,不一定非得在谋篇布局中体现这种反面的
思维。

事实上,我说的两种反面的角度,第二种是比较常见的、比较好写的。

这第一种,更多的可以作为一种临场补救手段。

最后,文章结尾,你有文采你就发挥,你没文采你就走平实路线。

但结尾一定是要有
的!
结尾的内容就是总结你的论述,回归中心论点,另外结尾一定要点到作文题目给的那
段材料只针对材料作文。

再有就是,结尾不宜太长。

百字之内能解决就解决最好。

再转一名同学的提问,我觉得这个挺典型的,我以前也有这种问题。

他的提问:麻烦大神帮我看看我是神马情况了。

我平时作文都写的还可以,是同学
也说不错。

但每次作文课或考场上限时写出来的作文,我就怎么都憋不出了。

而且这似乎
都成了惯性,每次考场上写作文都有弃笔的冲动,这种心态下写出来的作文实在是惨不忍
睹啊。

完全就在凑字可我已落入迷惘,不知道怎么办。

我:客气了,不敢称大神。

你的情况,我毕竟不是特别了解,先妄论一二,说的不
对的话你告诉我哈。

我觉得你应该是平时很用心雕琢你的文章,可能每次都想出新,突破
自己。

仔仔细细反复地审题,再确定立意。

在文章结构方面也非常用心,但每次都是重新
构思,没有总结过自己的文风,没有总结过结构。

而且,可能你平时写文章并非规范的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

如果是平时的作文作业
现在应该不会留这样的作业吧。

,你可能就是由于时间充裕,字斟句酌,追求完美。

素材选择上也很谨慎,很认真。

这样自然化时间要多一些。

但是至于你说你一旦限时练习
或者上了考场就写不好,
可能是由于我刚才说的,你没有总结过一套自己熟悉的写作套路。

你文章写得好,
所以可能不屑这种按条路写作的方法,但反过来想想,既然咱文笔基础好,又想得高分,
干嘛不先委屈一下自己,适应一下这种按照路数写作的方式呢?
要知道,当你有一套自己的熟练的、成熟的套路之后,谋篇布局上你基本不用花时间。

而且这个套路还可以在立意和选材上起到一定的帮助,何乐不为呢?课下不紧张的写作,
当然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写,每次都有新感觉更好。

但练作文的时候,就按照套路来,这
样当你熟练掌握了自己的套路之后,也可以随时在有灵感的时候做出迅速的合理的调整。

提高写作的效率。

这样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雕琢自己的文句,充分发挥自己
的文笔优势,完爆你的竞争对手~
简单总结一下作文吧,就是(思想是第一位的)。

思想决定立意,立意的过程中一定要参考作文命题的五大原则。

思想要全面,每一个你能想到的方向都要尽量深挖。

这个不仅在作文时候要练,平时
也应该注意,毕竟这个对咱们其他方面包括生活,都是有帮助的。

自己试着反驳自己,再使者反驳反驳的意见。

可以使你更严谨,可以使作文的思想和
议论更NB.
素材的选择,和议论的笔法的学习和练习,都离不开《中国青年报》,多读多抄吧。

书面结构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最有爱了。

不要出现一大段话一大段话那样的。

文笔可以慢慢培养,没有的话,只要思想性够了,分也低不了。

但如果反过来,为了
炫文采而牺牲思想内容,放心吧,四十分上不了。

书写一定要整洁。

练字要坚持练,尤其当你过了初级阶段,你的字稍微成型之后,你
会慢慢爱上写字,汉字真的太美了,真的。

文章结构,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成熟的一套,就直接套用我说的那个就行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