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 命题区域6 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选 B 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A 正确;实验的因变 量为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或根的长度,实验的无关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 扦插枝条的种类等,B 错误;用处于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 插枝条,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C 正确;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 形成相互对照,便于观察,得出结论,D 正确。
自测点二 实验设计与实验探究 6.下列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7)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叶绿素 a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 )
(8)(2014·四川卷)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 富度。( × )
(9)(2013·福建卷)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 )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 5 个中方格(4 个角上的中方格和中 央的 1 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并求出平均数,再以此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连续观察 7 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预测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种群数 量呈“S”型增长。
7.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时 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为 1 mm×1 mm 大方格,25 中方格×16 小方格,由 400 个小方格组成)、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细胞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微生物的计数。
2.下列实验中,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的是( ) A.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用龙胆紫溶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D.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
解析:选 C 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来判断,花生 子叶细胞经过浸泡染色已失去活性,A 错误;观察有丝分裂在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之前 需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此时细胞已被杀死,B 错误;观察 DNA 和 RNA 的分 布需用盐酸处理后再染色,细胞也无活性,D 错误。
5.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以下运用不恰当的 是( )
A.用 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探究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是否为 DNA
B.用 15N 或 32P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 的复制 方式
C.用 3H 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 加工和分泌过程
解析:选 B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压在样方 线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A 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田 鼠的种群密度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所用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标记物对田鼠 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 正确;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C 错误;用取样器 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要用放大 镜、实体镜进行观察,D 错误。
高频考点整合提升
考点一 教材基础实验和经典实验
1.(2018·全国卷Ⅲ)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 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第一部分 目 导 航
自测诊断 网联主干 高频考点 课时跟踪
[考纲再现]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 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 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4.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压在样方线上的个 体,需要全部计数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所用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标记 物对田鼠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C.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 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D.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 小动物可以不做统计
3.酒精是高中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试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检测过程中需用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 1∶1 混合洗去浮色 B.经低温培养的洋葱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冲洗 C.体积分数为 75%的酒精最适宜作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酒精和盐酸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3.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置常用语言 在 A 组中加入“适量的”……在 B 组中加入“等量的”…… 4.“外界处理”注意事项 实验培养与观察时须保障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即: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如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 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解析:(1)刚开始培养时,因为环境资源和空间充裕,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 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空间相对减少,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导 致环境阻力增大,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2)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避 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该实验需要设置重复实验。(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 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 过多,难以数清,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
[方法策略] 1.梳理教材实验,强化基础 在复习教材实验时,不仅要学会按照一定的形式对实验进行分类梳理,如可按照显微 观察类、调查类、探究类等进行分类,而且要在分类梳理的前提下,对其中所呈现出 的共性规律进行细化、系统化。 2.立足经典实验,学会整体设计 在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包括实验选材、步骤设计、结果呈现、结论得出等许多需要考生 掌握的技巧,同时它们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和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 径。
自测诊断查找弱点
自测点一 教材基础实验和经典实验 1.紫色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宜选取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宜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C.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宜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叶肉组织 D.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宜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解析:选 B 脂肪检测过程中需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洗去浮色,A 错误;经 低温培养的洋葱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进行冲洗,B 正 确;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C 错误;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作为解离液,主要作 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D 错误。
D.用 18O 标记 H2O、14C 标记 CO2,分别研究光合作用中 O2 的来源和 C 的转移 途径
解析:选 A 蛋白质和 DNA 成分中都含有 N 元素,用 15N 标记的噬菌体不能将 蛋白质和 DNA 分开,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探究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时,不 能说明遗传物质为 DN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只存在于 DNA 中,用 15N 或 32P 标记 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可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 的复制方式;用 3H 标记的亮 氨酸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带标记的亮氨酸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故能研究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H2O 和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用 18O 标记 H2O、 14C 标记 CO2,能分别研究光合作用中 O2 的来源和 C 的转移途径。
5.“验证”≠“探究” 验证实验的结论为“预料之中”的,可直接写出,而探究实验的实质在于“探究 未知项”,其结论必须依据“结果”书写,应具体讨论即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 果、变量与结果无关等。
(1)(2015·江苏卷)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 √)
(2)(2014·山东卷)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 处理。 ( × )
(3)(2014·山东卷)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 染色。( × )
(4)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 √)
(5)(2015·江苏卷)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镜下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 脂肪。( √ )
(6)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 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 )
答案:(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相对减少 (2)需要 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使 酵母菌分布均匀 稀释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
网联主干循图导思
1.常规实验须遵循的四大原则 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实验原则。 2.实验分组编号常用语言 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 A、B、C…… 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 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 1、2、3……
[方法策略] 3.加强实验设计与分析题的训练 在高考中,实验设计与分析题往往涉及实验原理的确定、假设的提出、变量的分析、 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呈现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实 验的评价与纠错等多个环节,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加强此类题的训练,并总结解题 规律和答题技巧,以便在高考中从容应对此类试题。
(2) 该 实 验 ________( 填 “ 需 要 ” 或 “ 不 需 要 ”) 重 复 实 验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 B 昆虫以植物或微小动物等为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 正 确;黑光灯传递的光,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对于具 有趋光性的昆虫,可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 正确;此外还可运用 此方法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 正确。
解析:选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活动旺盛,常用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 分裂的实验材料,A 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是观察植物 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理想材料,B 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叶肉细胞中无叶绿体, 不可用来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C 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接近无色,染色 后可用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D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