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验槽施工技术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验槽施工技术之我见
一、前言
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方法,验槽施工技术在近期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验槽施工技术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整体效果。

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建筑工程验槽概述
目前,建筑工程验槽施工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提升建筑工程验槽施工技术水平,一定要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不断提升施工的品质,确保施工的有效性。

验槽是在基槽开挖时,根据施工揭露的地层情况,对地质勘查成果与评价建议等进行现场检查,校核施工所揭露的土层是否与勘查成果相符,结论和建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果不符,应该进行补充修正,必要时应该做施工勘查。

验槽的一般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当施工单位挖完基槽钎探后,由甲方约请勘查,设计、监理与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到工地驗槽。

验槽的主要目的如下:加盐工程地质勘查成果及结论建议是否与基槽开挖后的实际情况一致,是否正确;挖槽后地层的直接揭露,可为设计人员提供第一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当对勘察报告有疑问时,解决此遗留问题,必要时布置施工勘察,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确保施工质量。

三、建筑工程验槽验槽的方法
1.表面观察法
基坑开挖后,仔细观察基底土质变化情况(如松软土质、坑穴、杂填土、含水量等),可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

2.轻型动力触探(钎探)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一种轻便触探试验,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钎探时以手提高质量10kg的穿心锤,使其以50cm的落距自由下落,这样连续冲击将一定长度的钢钎垂直打入槽底的土层中,根据每打入地基土层中30cm深度的锤击数来判断地基持力层均匀程度的一种简易探测方法。

3.洛阳铲探
“洛阳铲”又名“探铲”,据传为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者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并为后人逐渐改进,为一半圆柱形筒状的铁铲。

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

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钻探锋利,带土量多,出土利,又能保持原土质不变,使用方便,判断准确。

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被考古学家发现,成为考古学工具。

较常见的铲头长30cm,直径6cm。

装上富有韧性的蜡木杆或接上绳子后,洛阳铲甚至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提起后,通过铲头的内面带出的一筒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葬等情况。

四、建筑工程验槽施工技术分析
1.深基础验槽施工技术
在选择深基础施工时,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填土,基于此进行验槽施工时,应该准确判断地质情况是否与原提供地质报告相符,一般情况下应注意几点:第一,检查场地内是否有新近沉积土;第二,基槽边坡是否稳定;第三,是否在施工过程中因降雨、降雪以及天寒等自然情况,使基底岩土性质发生改变;第四,检查场地内是否存在被扰动的岩土;第五,应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如果受工期等条件限制,在施工时不要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避免地面水以及雨水进入基槽内,并且应做好基槽排水处理,保证基槽长期处于无水状态,对于被水浸的部位应及时清除,另外,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2.复台地基验槽施工技术
复台地基验槽施工应该在地基处理之前、之间或者之后进行,在施工时应注意几点:第一,换土垫层施工应该在工程垫层前进行,并且结合基槽具体深度来确定深、浅基础验槽施工技术,在经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步骤的施工。

第二,如果是复台桩基施工处理,应该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进行,验槽的目的主要是检查桩端是否满足预定地层施工的要求。

第三,以试验方法来确定采用预压法、挤密、压密以及振密等施工的复台地基,确定其处理结果是否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3.天然地基验槽施工技术
通过检查基底颜色、含有物以及颜色等确定其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来确定基槽侧壁处理效果是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其中,尤其要做好对基槽边缘、角点等不易清理部位以及重要基础受力部位的检查,确定其是否存在超挖后又回填虚
土、扰动土以及压密土的情况判断持力层厚度与承载力是否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并判断坑基内是否存在软弱层对于存在软弱层的基坑,应进行强度与变形计算,如果结果不满足要求,需要选择高压灌浆的方法对下卧软弱层进行加固。

五、验槽中地基的局部处理
验槽工作中常遇到需整体处理和需局部处理两种类型的问题。

前者比较容易处理,如果是人工换填土,一般在勘察报告中建议挖除,将基础放在老土层上,但往往由于某种原因未全部挖除而造成槽底残留填土问题。

这种情况一般挖除到老土即天然土,然后用2∶8灰土回填夯实,或用人工级配砂石回填,也可把基础埋深适当增大。

1.范围较小松土坑的处理
当松土坑(填土、墓穴等)的范围较小时,可将坑中松软虚土挖除,至坑底及四壁均能见天然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边的天然土层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

如果坑小夯实质量不易控制,应选压缩模量大的材料。

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并用平板振动器振密。

如果为较坚硬的粘性土,则用3∶7灰土分层夯实;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粘性土,多用1∶9或2∶8灰土分层夯实。

当面积较大,换填较厚(一般大于3.0m),局部换土有困难时,可用短桩基础处理,并适当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

2.范围较大松土坑的处理
当松土坑的范围较大,且坑底标高不一致时,清除填土后,应先做踏步再分层夯实,也可将基础局部加深,并做1∶2的台阶,两段基础相连接。

如某办公楼场地原为农田,验槽时发现该基槽东部有一古砖墓坑,清理后发现西部浅,东部深,差异较大。

处理方法为:清除全部填土,局部加深,并从东向西做1∶2踏步夯实,2∶8灰土分层夯实与老土相接。

3.大口井或土井的处理
当基槽中发现砖井时,井内填土已较密实,则应将井的砖券拆除至槽底以下1m(或大于1m),在此拆除范围内用2∶8或3∶7灰土分层夯实至槽底;如井直径大于1.5m时,则应适当考虑加强土上部结构的强度,如在墙内配筋或做地基梁跨越砖井。

这种情况也较多见,例如河北省南宫市某教学楼,验槽时发现有整齐的2个大口井,中间填土已密实;教学楼之间的廊道也有相连的2个大口砖窑
井,砖护壁完好。

均采取全部挖除或部分挖除后再夯实2∶8灰土的方法,建成后至今建筑物使用良好。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工程验槽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验槽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注重其整体性与协调性,以获得最为优化的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 孟涛.建筑地基验槽及局部处理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4(03):249-254.
[2] 方向明,雷斌峰,纪克文.洛阳市工程地基验槽实践[J].西部探矿工程.2012(05):53-56.
[3] 肖玉.建筑物施工验槽与地基处理[J].同煤科技.2013(02):3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